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上市公司相關金融崗位

上市公司相關金融崗位

發布時間:2021-06-08 15:49:48

① 金融行業都有哪些崗位,崗位職責又是什麼

  1. 參與項目談判,組織項目的協調與執行內。

  2. 積極尋求項目資源,負責項容目進展情況的跟蹤與聯絡,制定項目可行性報告。

  3. 挖掘和引導客戶需求,通過對客戶高層的公關談判,引導客戶接受我公司的服務模式和理念。

② CFA就業方向在金融的哪些崗位

Jasmine,國內985本科,常春藤碩士,畢業後在華爾街工作,某投行的行Sales and Trading部門,幾年後選擇回國,現在是金融獵頭,負責對沖基金、IB、大行的Portfolio Manager、Quant、Trader等職位,對於金融行業的細節和消息,知之深廣。
Jasmine接觸了很多金融全職工作者,轉行者和學生,從詢問的數據來看,很多人都想通過CFA去投行、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等比較高端的金融公司,不過這些人雖然對投行等機構興趣很大,但是聽說越好的金融機構,越喜歡高學歷的名校生,甚至有些投行只招聘特定的幾所學校學生,這讓他們很頭疼。
根據Jasmine的觀察,IBD從事的工作,IPO/M&A沒有太多的要求,很多操作都是從工作中摸索出來的,根本不可能通過讀書學到。有些操作很繁瑣,很無聊,比如IPO,多做幾個案子就會形成自己的風格,對於投行的工作更有感覺,這種感覺很重要。
也因為如此,投行才只看名校,因為他們需要的人,要聰明、商業觸覺好、而且要肯干肯拼。這些要求比較清楚,但是幾乎不可能從簡歷中看出來,每個人都可以在cover letter說自己聰明能幹,能吃苦有責任心,面試就顯得很有必要,能判斷這個人大概是什麼樣子,而且一般好的金融機構都會有好幾次面試。
面試工作很耗費時間和經歷,只看名校經歷就是一次有效的篩選,畢竟能進名校的人一般不會差到哪去。
如果你的目標是投行Front Office,這些職位拼的不是知識,而是牌子。所以名校經歷加一張CFA title就顯得很重要,人家覺得你背景好,是CFA持證人,很厲害。Jasmine有切身體會,某投行的hiring manager想找她找一個junior的trader assistant,然後加了一句,只要考CFA的人,沒持證沒關系。
獵頭尋人一般都是高一點的崗位,VP以上的級別是常有的事情。
金融服務業基本上就兩個方向:第一是IBD/Sales,搶deal,拼人脈。第二是走技術路線,設計產品、建模等。
IPO/M&A業務給哪個投行做都差不多,為什麼人家願意給你而不給別人呢?這就是人脈,也是招牌響的好處,要麼公司牌子響,要麼自己牌子響,這個時候學歷和特許金融分析師的title就會特別好用。CFA證書就拿在手裡啊,去PE/VC的作用也不會少到哪裡去,畢竟CFA協會已經用一套國際化的標准作出了判斷,這是個人才。
如果想走技術路線,建模、設計金融產品,做分析師的話,學校倒沒那麼重要,能做事才是硬道理,這就是為什麼拉小提琴的也能成為投行associate。投行和基金公司,基本上只要能做事的人,不管你什麼學校畢業。理工科就業會比金融背景容易,因為金融行業現在很缺編程牛人,如果想做Quant、定價、Model,基本只要技術背景和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前提是,多少有點金融基礎,沒有公司願意從頭開始培養你,這就是為什麼CFA會比較吸引HR注意。
關於CFA持證人的薪水問題,大家不要過於糾結。VP的底薪不會超過20萬,外界傳說的50萬,上百萬都是有工作經驗的人,反而bonus有可能比較多,不過bonus這事,也難說吧。獎金總要跟著市場變化,年頭好的時候,獎金就多。
如果是finance的fresh graate,沒有工作經驗,CFA能起到什麼作用?根據協會的要求,大學生畢業時最多隻能通過CFA一級考試,這對於大學生已經足夠。投行等金融機構可以看出你真的對金融行業充滿興趣,並且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學習更深的金融知識,不是腦袋一熱就來投行面試了。
此外,即便沒有工作經驗,CFA告訴他們,你的知識可以幫你很快找到工作狀態,從頭培養新人已經是上個世紀投行的事情了。
已經35了,這個時候去讀CFA是不是太晚了?當然不會。CFA證書的申請本身就需要工作經驗,轉行去金融行業工作者,學CFA簡直是**選擇。如果有工作經驗的話,CFA一級已經不夠用了,考過二級才能更好的產生影響力。
今天的學歷競爭作用不大了,海歸、碩士一大把,投行里也常出現多人爭一個崗位的情況,而且都來自同一所學校,如果其中某人帶著CFA的光環,怎麼選就容易多了。

③ 金融行業都有什麼就業職位

生活中有太多的約定俗成了。

比如,成績好的,就是好學生;畢了業,就一定要找到工作。

甚至在很多人眼中,如果畢業你沒找到工作,不是啃老,就是廢材。

特別對於從北方小縣城靠讀書走出來的小宇來說,這種外界的壓力更大。

當年能考上了北京的大學,雖說不是什麼名校,但在街坊鄰居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但這兩年,街坊鄰居話鋒一轉「學習可別學傻了」。因為她大學畢業後,在家待業1年了。

小宇說:」沒人能理解畢業未就業的尷尬處境,當年一心想圓名校夢,誰能想要兩年時間,夢醒時分,沒經驗,沒實習,沒學歷。
沒工作沒經驗,自降「身份」去實習,用人單位招未畢業的都不招我...「畢業未就業,不僅要忍受巨大的心裡負擔,還要接受外界的輿論的壓力,更重要的是不受用人單位待見...



01

」拿到畢業證,就不能再做實習生了「小宇從小受父母的影響,認知里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老師也一直教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所以,小宇幾乎在沒踏入大學校門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之後一定要讀研,讀研就是唯一的一條路。
無論同學是在玩社團,還是在實習,小宇都在為圖書館里啃書,學習成績一直也是班級的前幾名。在小宇的規劃里,從沒有沒考上研之後其他的第二條路,第一年面試被刷,雖然有些失落,但一丁點也沒動搖她再考的信念。可,考研(考試)這件事,有時候真的要考慮運氣的因素,今年二戰成績一出,小宇就知道涼了,而且涼的很徹底。
小宇想到家裡的經濟條件,也不考慮服從調劑(轉在職),就開始著手找工作,而今年的春招情況,不僅延遲了,也少了很多機會。而像小宇這樣的情況,沒有實習經驗,畢業一年,還沒就業,又沒有工作經驗。投了很多簡歷,都沒回復,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小宇甚至投了實習的崗位,沒想到用人單位也直截了當的給拒絕了。為什麼畢了業,就不能做實習了?是這樣的,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用人單位除了與學生和超過退休年齡的人員可以不簽勞動合同外,對其他人員都要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所以,用人單位不是不想招,是不敢招,涉及違反勞動法,可是要擔法律責任的。



02

」畢業後,才知道應屆生身份只能用一次「

前兩天#應屆生的身份有多重要#上了熱搜,讓很多同學認識到了應屆生的重要性,政策性傾向、特定的崗位、各地的福利、對企業的幫助...

▲圖片來源:網路

但,悠悠明白這個道理,卻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悠悠是19屆畢業生,在畢業前她的室友都簽了工作,最後就只有她一個人工作還沒著落,一直佛系的她也急了。

因為之前也沒重視找工作這件事,臨近畢業才開始著急,正好當時有家北京(之前學姐入職的)外企來學校補招。

擔心找不到,就趕緊簽了,連工作內容都多問,具體干什麼都沒太搞明白。

因為是製造型企業,所以廠子是在北京郊區,但不得不說工資待遇還挺好試用期5000多,公司有食堂還給租的兩居做員工宿舍,總之,各種福利待遇都算不錯。

但悠悠幹了3個月還是主動辭職了,開始了真的意義上的「北漂」。

搬進了城裡,但也住進了不到10㎡的合租房。為了求職,快跑遍了全北京,雖然剛畢業,但企業已經不認她的應屆生身份了。

到底怎麼判斷自己還是不是應屆生身份?

小編本著嚴謹負責的態度,找到了應屆生身份的官方說法:在一般情況下,由國家統一招生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和在擇業期內(國家規定擇業期為2年,部分地區延長為3年)未落實其工作單位、檔案及黨團關系,保留在原畢業學校或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各級人才交流服務機構和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畢業生,可按應屆高校畢業生對待。

這么一大段,是不是有點暈。

簡單來說,應屆生分為兩種:1.常規意義上的應屆生:即將畢業,但還沒拿到畢業證的同學;2.擇業期沒就業的同學:已經拿到畢業證,在擇業期內,沒就業的同學。那啥叫「擇業期,沒就業」?就是在擇業期。沒正式工作(沒交社保),人才檔案放在學校或者當地就業服務中心,如果參加工作被提檔,社保有過記錄,也就失去了應屆畢業生身份。

所以,已經使用過應屆生身份的悠悠,只能參加社招和有經驗的「社會人」同台競爭了。

社招都很看重經驗,所以,第一份工作還是要慎重一些。像悠悠只做3個月就離職,沒攢下多少經驗不說,又賠了應屆生身份。

03

非」延遲就業「不可,怎麼辦?「如果能就業誰不想就業?」今年馬上畢業的劉放說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今年的就業環境多差,考研落榜的大多數,還有大批量留學回來的海歸,都把求職壓在今年的春招。
可是今年春招的情況,疫情的影響,有4成的企業都表示會縮招和停招,即便想就業也沒合適的機會啊。

擺脫焦慮的最好辦法,不是忽略它,而是正視它。

焦慮的原因是我們知道自己不知道,從這點來說,其實是個好事情,至少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行。

其次,我們焦慮也是因為我們想改變現狀,只是缺少一些方法和耐心。

雖然大環境下機會變少了,但用人單位的要求沒有變,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趁這段時間好好提升求職技能。

個人能力提升了,工作就不會沒著落。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改變?

第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很多同學很悲觀,看不到有哪些機會。其實,轉化一下角度,疫情的影響,也利好了一些企業,比如:線上教育、電商行業、醫療等等。

而且,今明兩年事業單位和公務員對應屆生的招聘是有傾向的,很多崗位明確要求只招收應屆生,也是再幫應屆生降低求職難度。

機遇還是挑戰,有時就是一牆之隔。第二,提升自身的求職技能:很多同學一直再說找不到工作啊,簡歷投了沒有回應。那為什麼不看看自己的簡歷是不是可以好好修改一下,語言精煉一點,格式統一一點,崗位明確一點。筆試、面試也是這個道理,每一個細節都可以提升。所以,即便就業很難,只要你好好准備,不鬆懈對自己的管理,你就跑贏了80% 的人了。

④ 想進入金融、證券行業從事工作,適合的職位有哪些

1,金融行業包含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融資租賃,融資擔保,互聯網金融等;
2,金融行業的工作崗位有很多類,有行政類的,有銷售類的,有技術類的等;
3,你想從事金融工作,要根據自己的所學專業,工作經歷以及性格等,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

⑤ 金融行業都有什麼就業職位

金融分析師就業方向包括但不限於:投行經理,基金經理、財務經理、行政總裁、資金分析高管、資金管理總監、審計項目經理、首席執行官、稅務經理、融資經理、總出納、財務總監、財務結算高級經理、投資分析高級經理、財務總監、投資顧問、投資銀行家、交易員。
金融分析師是全球投資業里嚴格與含金量高的資格認證,為全球投資業在道德操守、專業標准及知識體系等方面設立了規范與標准。《金融時報》雜志於2006年將金融分析師專業資格比喻成投資專 才的「黃金標准」。
金融分析師考試有三個級別,分別為金融分析師一級,金融分析師二級,金融分析師三級,金融分析師考試需要逐級進行考試,通過金融分析師一級考試才能報考金融分析師二級考試,通過金融分析師二級才能報考金融分析師三級考試。

⑥ 金融方面有哪些職業

⑦ 金融行業包括哪些職業

  1. 銀行業(包括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信用社、城市合作銀行等)專。

  2. 證券業證:券業是屬為證券投資活動服務的專門行業。

  3. 保險業:保險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

  4. 信託業:信託業(Trust Instry)信託與銀行、證券、保險並稱為金融業的四大支柱,其本來含義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

  5. 財務公司:財務公司又稱金融公司,是為企業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及產品銷售提供金融服務,以中長期金融業務為主的非銀行機構。

  6. 投資銀行業:投資銀行業是指以,、項目融資、資金管理、公司理財等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與金融咨詢的行業。

(7)上市公司相關金融崗位擴展閱讀: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

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

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

⑧ 上市公司一定有證券部嗎一般證券部有哪些崗位證券事務代表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上市公司的證券部是上市公司對接投資者、公眾的窗口,也是資本運作的樞紐部門。
上市公司的證券部在名稱上可能是董事會辦公室、董事會秘書辦公室、證券事務部、證券投資部,而有的時候掛在董事會辦公室這個部門之下,而有的時候一家公司的證券部和另一家公司的董事會辦公室職能可能是完全重合的。
證券部的核心職能包括以下三方面:
1、信息披露:作為公眾公司,上市公司的運營信息需要遵循規則較大程度向公眾開放,就此,進行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對上市公司總體有益的信息披露,是證券部最常規的工作——包括但不限於三會會議、定期報告、資本運作事項、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
2、推動和確保上市公司規范運作:合規性對於上市公司很重要,不單是信息披露,還包括公司的資本運作中內容到程序上的規范,也包括公司業務的規范。上市公司從未上市走向上市的過程中,必定經歷了印證其盈利能力和實現規范運作這兩件事情,證券部通常對於規范運作的意識是刻在腦海中的,同時,證券部一般要具備法律(還包括財務、金融、商業)方面的知識,也是上市公司的核心部門之一,故而既有動力又有能力對於公司的規范運作進行推動。
3、投資者關系管理:這里既包括中小投資者關系管理,也包括對於機構投資者的關系管理,事實上當前後者更為重要。如何和機構投資者建立健康而良好的關系,是證券事務部的重要課題,也需要小心謹慎加以拿捏分寸的。
投資者關系管理和信息披露是交織的,而投資者關系管理和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也是結合在一起的。這種管理的方式包括正式、非正式的溝通,比如包括諸如路演、反向路演、策略會之類的公開溝通活動,以及吃吃喝喝聯誼聚會等非正式的活動;還包括個人通過自己的行動樹立品牌、口碑,做好安排,發展個人關系等各種方式。
投資者關系管理是證券部非常重要的工作。
4、市值管理:市值管理是一項很綜合的工作,其實涵蓋了前面三方面的內容——市值管理可以說是證券部的戰略目標性工作。這里的市值管理的概念是實在的,而非僅僅是簡單的炒作與不那麼簡單的合謀。
首先從最正當而主要的目的上說,市值管理最顯著的作用是降低公司的融資成本,提升公司獲取各種顯性、隱性的資源的能力,促進公司通過資本手段實現經營能力的提升。對於股東而言,這也是使其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市值管理的手段包括了上市公司所有的資本運作事項,包括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分紅、發行債券、回購股票、股權激勵、投資並購,等等;也包括了主動信息披露和公關;還包括優化公司治理結構、對公司的資本法律結構進行設計規劃等等。
而在資本運作事項的時候,證券部通常是核心驅動和協調部門,需要把握各事項的關鍵節點,進行法律、財務、金融、商業上的論證,規劃相關結構,設計並執行相應的方案。
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是資本運作的支點;以這個支點用好資本市場的杠桿,使公司做到單單憑借實體經營做不到的事情,就是證券部工作的目標和內容。

閱讀全文

與上市公司相關金融崗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國債券期貨推出 瀏覽:392
95金融貸款是什麼公司 瀏覽:710
太保車險返傭金 瀏覽:586
撫順銀行撫盈系列是不是理財 瀏覽:988
聚氯乙烯君正集團 瀏覽:79
東北證券席位號 瀏覽:421
平安銀行理財崗位 瀏覽:910
公司理財的目標是什麼 瀏覽:473
銀行賬戶理財是什麼意思 瀏覽:727
怎麼開通帳戶貴金屬業務 瀏覽:71
融資固定年限 瀏覽:6
理財通的四個貨幣基金 瀏覽:740
上海銀行接收外匯 瀏覽:997
仁智股份後市怎麼走 瀏覽:726
上市公司子公司創業板上市 瀏覽:276
香港海外匯款要手續費 瀏覽:558
天馬股份介紹 瀏覽:114
張凡股票 瀏覽:527
黃金交易所的英文縮寫 瀏覽:844
濟源鋼鐵是上市公司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