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英文怎麼說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網路]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
[例句]原有的模糊消失了,「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這一受保護的俱樂部擴大了。
The old ambiguity disappeared and the protected Club of "systemically 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dened.
⑵ 系統重要性銀行這個詞的由來是什麼
全球銀行業監管機構2011年7月21日圈定了28傢具有「全球系統重要性的銀行」,並建議對其實施1%~2.5%的附加資本要求。在特定條件下,最具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可能面臨最高3.5%的附加資本,以避免金融危機重演。
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公布的咨詢文件羅列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定標准。這些建議已獲得金融穩定委員會(FSB)的支持,將於2011年11月初提交二十國集團(G20)戛納峰會核准。
FSB公布了另一份有關「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有效清算方案」的咨詢文件,其中包含對於無擔保債權人自救機制(Bailing-in of unsecured creditors)的具體建議。
巴塞爾委員會發布的咨詢文件中,包含了評估指標和額外的抵禦風險能力的要求。
其中,評定系統重要性銀行的標准,包括銀行規模、與其他銀行的關聯度,以及在某類業務或市場中的可替代性。該委員會稱,評判的另一項重要標准,就是看這家銀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如何。
這28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關繫到全球金融系統的穩定,因此需要具備額外的抵禦損失的能力。巴塞爾委員會表示,將對這28家銀行提出1%~2.5%的附加資本金要求,且附加資本必須完全由普通股權益構成。
具體而言,系統重要性銀行將被分成4類,最高級別要求擁有超過巴塞爾Ⅲ下限(7%)2.5%的普通股一級資本緩沖。其他級別依次分別為超過7%下限2%、1.5%和1%。如果無法達到資本金要求,監管者有權暫停其股息派發,並施加限制措施。
該委員會還提議,在特定條件下,最具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在滿足最高的附加資本要求之後,還必須額外滿足1%的附加資本要求,這就使一家系統重要性銀行可能面臨最高3.5%的附加資本。
至於為何採用普通股一級資本作為緩沖工具,巴塞爾委員會認為這是「最簡便、最有效的抵禦損失風險的方法」。該委員會表示,由於股本是最昂貴的資本形式,因此這項附加要求可以抵消系統重要性銀行相對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所擁有的更為低廉的融資成本優勢。
系統重要性銀行分類將於2014年1月確定,附加資本要求將從2016年起分階段逐步實施,並在2019年1月完全生效。
⑶ 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宏觀效應
目前,學者們比較多地集中於微觀經濟面的分析,並取得共識。一是增加投資人和發行人在市場進行避險、投機和套利的工具選擇范圍;二是降低交易成本及增加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三是減少信息不對稱和代理成本問題。但是,在金融創新的宏觀效應討論中,分歧較大。例如Peter Tufanoc等(1995)結合案例論證了金融創新對經濟社會的福利改善;潘愛華(2006)分析研究了金融創新在宏觀層面的作用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金融創新的推動作用不能過於樂觀;陳子季(2000) 在理論層面上對金融創新推動金融深化、金融創新活動中貨幣供求機制的變化以及金融創新與金融體系穩定性問題進行了探討和分析,認為金融創新是「雙刃劍」既促進了金融發展,又為貨幣政策的制定帶來困難,同時也增加了金融體系的潛在危機。一、SIFIs金融產品創新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1.金融產品創新工具的定價金融產品創新的涌現,也許可能會導致金融機構危機的出現,進而增加整個金融系統風險,但這主要取決於金融創新內在的各種風險是否得到合理定價,也就是說,從事新型金融業務,是否能產生足夠的利潤額來彌補來自市場、信用及其它方面的風險。因為影響金融市場的因素不斷增加,金融創新工具定價比傳統金融工具定價要困難的多。創新工具出現之後,若市場競爭激烈、金融機構會降低定價,這種定價可能低於合理考慮了風險成本之後的價格。許多西方經濟學家相信,隨著創新工具市場的成熟,創新工具風險真實地表現了自己之後,工具的定價將會趨於合理。但在從不合理到合理的轉變過程中,可能已有不少金融機構蒙受了巨大的損失,並因此引起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引起金融危機。2.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積累和傳染效應由於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積累和傳染效應以及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強關聯性,造成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創新降低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金融產品創新的風險積累和傳染效應,主要是由金融產品創新工具的特點和金融產品創新所帶來的交易方式的改變所決定的。首先,金融產品創新工具「以小博大」的杠桿性可能給交易者帶來高收入,也可能帶來巨額損失;其次,金融產品創新工具具有虛擬性,金融產品創新工具的虛擬性所產生的市場後果是,金融產品創新市場的規模大大超過原生市場的規模,造成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的脫離。另外,金融產品創新所帶來的交易方式的改變也會使金融機構面臨一些經營風險。最後是投機所造成的風險增加。當代金融產品創新為投機活動創造出了大批先進手段,這些投機手段的使用加劇了金融風險的積累和傳染。此外,由於金融產品創新一方面在金融機構之間創造出遠比過去復雜的債權債務鏈條,直接加強了金融機構之間、金融市場之間、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之間的密切聯系,另一方面間接推動了以金融業務國際化、金融市場國際化、資本流動國際化為主要表現的金融國際化趨勢,加之在場外交易市場中由信息不對稱引起的公眾對其他金融機構信用的心理預期作用,將致使局部的金融風險更易轉化為全局性的金融風險,從而削弱了金融體系抵禦局部風險的能力,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也隨之降低。這就是金融產品創新的傳染效應。二、SIFIs金融產品創新與高端行業發展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創新會促進高端行業的發展,例如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由於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所具有的特性,傳統的財政投入和銀行信貸等資金支持方式難以適應其發展的需要。具有「以小博大」特徵的金融產品創新工具的廣泛使用使得風險投資者能以較小的風險資本進行投資,這刺激了風險投資者的投資慾望,推動了高科技創業投資的進一步發展。此外,金融產品創新對高科技創業投資的作用,還表現為:使風險企業家取得原來得不到的新的外部資金來源;為風險企業家提供廉價的投資資源;使風險企業家的流動資金融通更加順利;使風險企業家能夠更好地承擔投資或融資決策風險;為風險企業家提供了穩定生產成本的條件,企業可以通過金融市場參與、規避生產要素價格方面的風險;金融衍生市場的運作可為風險企業提供具有預見性的較為准確的價格信息,從而有利於企業的生產決策、銷售決策以及企業管理的其他方面;金融衍生市場的出現使價格信息更為靈敏,易於促進資源的有效配置。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金融產品創新會加快現代服務行業的發展。現代服務業,金融保險、法律咨詢、電影文化產業等等。加快高端服務行業的發展,有利於更好的解決目前不斷惡化的高校就業環境。發展新興的高端服務行業,拓展現代服務業的行業領域,對於吸納這些高素質的待業群體,改善社會資源利用環境,最大限度的發揮我們龐大的教育資源的智力優勢,促進第三產業內部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三、SIFIs金融產品創新與經濟發展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創新帶動經濟發展。以IS-LM模型來分析金融創新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例如,期貨和期權市場的建立,有助於價格波動的減緩和風險的降低,促進企業的投資(如上圖)。企業投資的增加會使IS曲線向右移動,由IS移至IS`,這將導致均衡利率的上升和均衡產出的增加,利率由i0增加到i`,產出由y0增加到Y`;同時,各種金融資產的替代性會增加,導致貨幣需求對債券收益率的變動更加敏感,LM曲線趨於平緩,呈LM`狀。顯然,這些將導致產出的增加和利率的降低。在新的均衡點E``處,產出為y``,利率為i``。雖然由於貨幣需求利率彈性的增大,貨幣政策的效應減弱,但是財政政策的效應會有所增強。金融創新改變了投資者對於利率變動的反應方式。無論通過何種渠道,利率上升會導致實際投資下降的趨向不會變。但是有沒有金融創新,結果是有差別的金融創新使投資者獲得資金的渠道增加了,為投資者增加了資金的可獲得性。因此,同樣在利率上升的情況下,因為金融創新的影響,實際投資的下降可能就沒有那麼多。因而實際投資對利率的敏感性隨著金融創新的發展而減弱。可見,金融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聯性較強,金融創新的豐富應該使經濟運行更加有效。金融創新通過拓寬金融功能,便利社會的投融資,促進經濟增長;通過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等方面的創新作用於經濟增長。沒有金融創新,其經濟的內在動力就無法被調動起來。理性、適度的金融產品創新能夠動態調整金融產品結構,並優化金融體系結構,進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增長。但是,非理性的過度金融產品創新則會導致金融體系內部結構失調,並波及實體經濟,最終引發經濟危機。我國微觀金融創新主體缺乏創新動力、基礎性條件薄弱,金融創新呈現區域性,滯後經濟發展,這些都限制了我國金融創新對經濟增長的推動能力。因此,一方面,市場需要更多的金融產品創新以擴大金融服務的種類,減少某種產品或交易的擁擠問題;另一方面,必須對金融機構的市場參與行為進行規范和監督。
⑷ 全國系統重要性機構 包含哪些銀行
「系統重要性銀行」是指一些巨大的金融機構,他們的問題對某一個國家、或者全球金融體系造成影響。這個概念是在09年金融危機之後提出來的,進入了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就意味著遭遇更嚴格的監管,所以標準的出台關繫到所有大型銀行的利益。
⑸ 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9月14日訊消息,「中國已經有5家全球系統重要金融機構,4家銀行,1家保險。」9月13日,外管局副局長陸磊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CLS主辦的「人民幣與外匯市場論壇」上透露。
⑹ 什麼是系統重要性銀行
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是指全球銀行業監管機構於2011年7月21日圈定了28傢具有「全球系統重要性的銀行」,並建議對其實施1%~2.5%的附加資本要求。在特定條件下,最具系統重要性的銀行可能面臨最高3.5%的附加資本,以避免金融危機重演。
這28家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關繫到全球金融系統的穩定,因此需要具備額外的抵禦損失的能力。巴塞爾委員會表示,將對這28家銀行提出1%~2.5%的附加資本金要求,且附加資本必須完全由普通股權益構成。
(6)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一旦發生風險事件將給地區或全球金融體系帶來沖擊的金融機構。根據二十國集團戛納峰會通過的協議,這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將被要求額外增加資本金,金融穩定理事會將在每年11月對名單進行審查和更新。
是增加投資人和發行人在市場進行避險、投機和套利的工具選擇范圍;降低交易成本及增加金融資產的流動性;減少信息不對稱和代理成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