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貸款損失准備金的計提方法和比例是多少
根據我國《銀行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指引》規定,銀行應按季計提一般准備,一般准備年末余額不得低於年末貸款余額的1%;
銀行可以參照以下比例按季計提專項准備:對於關注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對於次級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5%;對於可疑類貸款,計提比例為50%;
對於損失類貸款,計提比例為100%。其中,次級和可疑類貸款的損失准備,計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動20%。特種准備由銀行根據不同類別(如國別、行業)貸款的特種風險情況、風險損失概率及歷史經驗,自行確定按季計提比例。
普通准備金又稱一般准備金,是按照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貸款損失准備金。我國商業銀行現行的按照貸款余額1%提取的貸款呆賬准備金相當於普通准備金。由於普通損失准備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資本的性質。
因此,普通准備金可以計入商業銀行資本基礎的附屬資本,但計入的普通准備金不能超過加權風險資產的1.25%,超過部分不再計入。普通損失准備金是彌補貸款組合損失的一種總准備。普通損失准備金所針對的貸款內在損失是不確定的。
因此,普通貸款損失准備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資本的性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於彌補銀行的未來損失。
㈡ 小貸公司的貸款損失准備的計提方法
1、計提方法:貸款余額x計提比例。方法很簡單,計提比例在公司的財務核算制度中可以固定下來,不要經常性變動。比如:1%、1.5%、2% 等等都可以。
2、計提的時間:一種是在每年年末一次性計提或調整。一種是每月、每季計提調整。採用哪種方法,可以根據個人喜歡。
3、計提比例的確定:一般的都按1%計提,有的地方是1.5% 。這個要根據當地的稅務部門允許在稅前抵扣的比例來認定,不清楚的同學可以和專管員咨詢下。
4、合理避稅:當可以把計提比例適當提高,在到每年5月份匯算清繳的時候調整補繳所得稅,這樣就可以合理的佔用資金。
5、核算方法:設置科目:「資產減值損失---貸款損失准備」、「貸款損失准備---一般風驗准備」
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貸款損失准備
貸:貸款損失准備---一般風驗准備
㈢ 銀行財務根據《金融企業准備金計提管理辦法》,資產減值准備和一般准備怎麼計提
銀行財務根據來《金融企業源准備金計提管理辦法》第三條辦法所稱准備金,又稱撥備,是指金融企以承擔風險和損失的金融資產計提的准備金,包括資產減值准備和一般准備。
本辦法所稱資產減值准備,是指金融企以債權、股權等金融資產(不包括以公允價值計量並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進行合理估計和判斷,對其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低於賬面價值部分計提的,計入金融企業成本的,用於彌補資產損失的准備金。
本辦法所稱一般准備,是指金融企業運用動態撥備原理,採用**模型法或標准法計算風險資產的潛在風險估計值後,扣減已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從凈利潤中計提的、用於部分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准備金。
㈣ 貸款損失准備怎麼計提
在很多西方發達國家,貸款損失准備金如何計提、計提比例是多少,都是由商業銀行按照審慎原則自主決定的,計提標准主要是根據貸款分類的結果和對貸款損失概率的歷史統計。在轉軌經濟國家則一般由監管當局確定計提原則,確定計提比例的參照標准。
根據我國《銀行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指引》規定,
銀行應按季計提一般准備,一般准備年末余額不得低於年末貸款余額的1%;銀行可以參照以下比例按季計提專項准備:
.對於關注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對於次級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5%;對於可疑類貸款,計提比例為50%;
3對於損失類貸款,計提比例為100%。其中,次級和可疑類貸款的損失准備,計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動20%。特種准備由銀行根據不同類別(如國別、行業)貸款的特種風險情況、風險損失概率及歷史經驗,自行確定按季計提比例。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衡量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指標。
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貸款損失准備金計提余額/不良貸款余額。
㈤ 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管理辦法的管理要求
第十一條 商業銀行董事會對管理層制定的貸款損失准備管理制度及其重大變更進行審批,並對貸款損失准備管理負最終責任。
第十二條 商業銀行管理層負責建立完備的識別、計量、監測和報告貸款風險的管理制度,審慎評估貸款風險,確保貸款損失准備能夠充分覆蓋貸款風險。
第十三條 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管理制度應當包括:
(一)貸款損失准備計提政策、程序、方法和模型;
(二)職責分工、業務流程和監督機制;
(三)貸款損失、呆賬核銷及准備計提等信息統計制度;
(四)信息披露要求;
(五)其他管理制度。
第十四條 商業銀行應當建立完善的貸款風險管理系統,在風險識別、計量和數據信息等方面為貸款損失准備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第十五條 商業銀行應當定期對貸款損失准備管理制度進行檢查和評估,及時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第十六條 商業銀行應當在半年度、年度財務報告中披露貸款損失准備相關信息,包括但不限於:
(一)本期及上年同期貸款撥備率和撥備覆蓋率;
(二)本期及上年同期貸款損失准備余額;
(三)本期計提、轉回、核銷數額。
㈥ 銀行應如何計提貸款准備損失金
計提貸款准備損失金
遵循原則
銀行計算的當期應計提的貸款損失准備,為期末該貸款的賬面價值與其預計未來可收回金額的現值之間的差額。在計算貸款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對於存在減值客觀證據的各項重要貸款,銀行應逐項計算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按各項重要貸款的原始實際利率折現,如某項貸款的利率是變動利率則按依合同確定的當前實際利率折現;下同)。
(二)對於存在減值客觀證據的各項非重要貸款,銀行可逐項也可對其組合計算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
(三)對於不存在減值客戶證據的各項貸款,無論其是否屬於重要貸款,均應按類似信用風險特徵進行組合,以判斷其是否發生減值。如對該組合存在減值的客觀證據,應對其組合計算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以單項或組合計提貸款損失准備的貸款,不應再包括在此類貸款組合中進行減值測試。
注意事項
提取貸款損失准備時,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貸款損失准備」科目,貸記本科目。本期應計提的貸款損失准備大於其賬面余額的,應按其差額補提減值准備,借記「資產減值損失――計提貸款損失准備」科目,貸記本科目。
對於確實無法收回的各項貸款,經批准作為呆賬損失時,應沖銷提取的貸款損失准備,借記本科目,貸記「客戶貸款」、「貼現」等科目。
已確認並轉銷的貸款損失准備,如以後又收回,應按實際收回的金額,借記「客戶貸款」、「貼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同時,借記「單位存款」、「個人存款」等科目,貸記「客戶貸款」、「貼現」等。
貸款損失准備一經確認,不得轉回。
貸款損失准備應單獨核算,在資產負債表上,計提貸款損失准備的資產應以扣除該項資產所計提的貸款損失准備後的金額反映;計提的貸款損失准備,單獨在資產減值准備明細表上反映。
本科目應按貸款損失准備金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
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銀行已計提貸款損失准備金的余額。
㈦ 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管理辦法的附 則
第二十五條 商業銀行之外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參照執行本辦法。
第二十六條 銀行業監管機構確定的系統重要性銀行應當於2013年底前達標。非系統重要性銀行應當於2016年底前達標,2016年底前未達標的,應當制定達標規劃,並向銀行業監管機構報告,最晚於2018年底達標。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㈧ 金融企業准備金計提管理辦法的第二章 准備金的計提
第四條金融企業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應計提准備金,具體包括發放貸款和墊款、可供出售類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存放同業、拆出資金、抵債資產、其他應收款項等。
對由金融企業轉貸並承擔對外還款責任的國外貸款,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買方信貸、外國政府貸款、日本國際協力銀行不附條件貸款和外國政府混合貸款等資產,應當計提准備金。
金融企業不承擔風險的委託貸款、購買的國債等資產,不計提准備金。
第五條金融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各項資產進行檢查,分析判斷資產是否發生減值,並根據謹慎性原則,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對發放貸款和墊款,至少應當按季進行分析,採取單項或組合的方式進行減值測試,計提貸款損失准備。
第六條金融企業應當於每年年度終了對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計提一般准備。一般准備由金融企業總行(總公司)統一計提和管理。
金融企業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內部模型法或標准法對風險資產所面臨的風險狀況定量分析,確定潛在風險估計值。對於潛在風險估計值高於資產減值准備的差額,計提一般准備。當潛在風險估計值低於資產減值准備時,可不計提一般准備。一般准備余額原則上不得低於風險資產期末余額的1.5%。
第七條具備條件的金融企業可採用內部模型法確定潛在風險估計值。運用內部模型法時應當使用至少包括一個完整經濟周期的歷史數據,綜合考慮風險資產存量及其變化、風險資產長期平均損失率、潛在損失平均覆蓋率、較長時期平均資產減值准備等因素,建立內部模型,並通過對銀行自身風險資產損失歷史數據的回歸分析或其他合理方法確定潛在風險估計值。
第八條金融企業採用內部模型法的,已改制金融企業履行董事會審批程序後實施,未改制金融企業由行長(總經理、總裁)辦公會審批後實施。
金融企業採用內部模型法的,應將內部模型及詳細說明報同級財政部門備案。
第九條金融企業不採用內部模型法的,應當根據標准法計算潛在風險估計值,按潛在風險估計值與資產減值准備的差額,對風險資產計提一般准備。其中,信貸資產根據金融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進行風險分類,標准風險系數暫定為:正常類1.5%,關注類3%,次級類30%,可疑類60%,損失類100%;對於其他風險資產可參照信貸資產進行風險分類,採用的標准風險系數不得低於上述信貸資產標准風險系數。
第十條金融企業對非信貸資產未實施風險分類的,可按非信貸資產余額的1%—1.5%計提一般准備。
標准法潛在風險估計值計算公式:
潛在風險估計值=正常類風險資產×1.5%+關注類風險資產×3%+次級類風險資產×30%+可疑類風險資產×60%+損失類風險資產×100%
財政部將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參考金融企業不良貸款額、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貸款撥備率、貸款總撥備率等情況,適時調整計提一般准備的風險資產范圍、標准風險系數、一般准備占風險資產的比例要求。
第十一條金融企業應當根據資產的風險程度及時、足額計提准備金。准備金計提不足的,原則上不得進行稅後利潤分配。
第十二條金融企業應當於每季度終了後60天內向同級財政部門提供其准備金計提情況(包括計提准備金的資產分項、分類情況、資產風險評估方法),並按類別提供相關准備金余額變動情況(期初、本期計提、本期轉回、本期核銷、期末數),以及不良資產和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情況。
中央金融企業將准備金計提情況報送財政部,中央金融企業在各地分支機構報送財政部駐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地方金融企業報送同級財政部門。准備金由總行(總公司)統一計提和管理的金融企業,由總行(總公司)向同級財政部門統一提供准備金計提情況。
第十三條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負責對當地中央管理的金融企業分支機構准備金計提的監督管理,對未按規定足額計提准備金的,應當及時進行制止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