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再貼現對金融機構作用

再貼現對金融機構作用

發布時間:2021-07-16 22:55:54

❶ 銀行再貼現什麼意思怎麼運用

再貼現是中央銀行通過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已貼現但尚未到期的商業匯票,向商業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的行為。商業匯票是購貨單位為購買銷貨單位的產品,不及時進行貨款支付,而在法律許可的范圍之內簽發的、在約定期限內予以償還的債務憑據。在一般情況下,為保證購貨方到期確能償還債務,這種債務憑據須經購貨方的開戶銀行予以承兌,即由其開戶銀行承諾,若票據到期但該客戶因故無力償還該債務,則由該銀行出資予以代償。
再貼現作為西方中央銀行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存款准備金)之一,被不少國家廣泛運用,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再貼現在日本、德國、韓國等國的經濟重建中被成功運用。再貼現能夠如此受到重視和運用,主要是它不僅具有影響商業銀行信用擴張,並藉以調控貨幣供應總量的作用,而且還具有可以按照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有選擇地對不同種類的票據進行融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作用。

❷ 請問央行再貼現率是什麼意思和其作用

樓上的好像沒回答實質問題啊

先說「貼現」,是指商業銀行對票據持有人在票據到期前,以票據為抵押,向持有人提供貸款的一種方式。

那麼「再貼現」就是:當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在到期前,需要資金周轉時,可以向中央銀行申請貼現,取得貸款,這種貼現稱為再貼現。

中央銀行根據一定的比率從現款中扣取自貼現日至票據到期日的利息,這一比率即為「再貼現率」。

央行可通過調低再貼現率,刺激商業銀行通過貼現向央行借入資金,擴大信貸規模,增加市場的貨幣流通量,反之,就可以減少市場的貨幣流通量。

「再貼現」是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

❸ 再貼現政策的效果

再貼現政策,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制訂或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金融政策。

編輯本段再貼現政策的作用
再貼現政策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一、
能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和超額准備,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融資決策,使其改變放款和投資活動。
二、
能產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從而影響到商業銀行及社會公眾的預期。
三、
能決定何種票據具有再貼現資格,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投向。 當然,再貼現政策效果能否很好地發揮,還要看貨幣市場的彈性。一般說來,有些國家商業銀行主要靠中央銀行融通資金,再貼現政策在貨幣市場的彈性較大,效果也就較大,相反有些國家商業銀行靠中央銀行融通資金數量較小,再貼現政策在貨幣市場上的彈性較小,效果也就較小。盡管如此,再貼現率的調整,對貨幣市場仍有較廣泛的影響。
再貼現政策的局限性
1.從控制貨幣供應量來看,再貼現政策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控制工具。首先,中央銀行處於被動地位。商業銀行是否願意到中央銀行申請貼現,或者貼現多少,決定於商業銀行,如果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籌措資金,而不依賴於再貼現,則中央銀行就不能有效地控制貨幣供應量。其次,增加對中央銀行的壓力。如商業銀行依賴於中央銀行再貼現,這就增加了對中央銀行的壓力,從而削弱控制貨幣供應量的能力。再次,再貼現率高低有一定限度,而在經濟繁榮或經濟蕭條時期,再貼現率無論高低,都無法限制或阻止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再貼現或借款,這也使中央銀行難以有效地控制貨幣供應量。 2.從對利率的影響看,調整再貼現利率,通常不能改變利率的結構,只能影響利率水平。即使影響利率水平,也必須具備兩個假定條件:一是中央銀行能隨時准備按其規定的再貼現率自由地提供貸款,以此來調整對商業銀行的放款量;二是商業銀行為了盡可能地增加利潤,願意從中央銀行借款。當市場利率高於再貼利率,而利差足以彌補承擔的風險和放款管理費用時,商業銀行就向中央銀行借款然後再放出去:當市場利率高於再貼現率的利差,不足以彌補上述費用時,商業銀行就從市場上收回放款,並償還其向中央銀行的借款,也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央銀行的再貼現率才能支配市場利率。然而,實際情況往往並非完全如此。 3.就其彈性而言,再貼現政策是缺乏彈性的,一方面,再貼現率的隨時調整,通常會引起市場利率的經常性波動,這會使企業或商業銀行無所適從;另一方面,再貼現率不隨時調整,又不宜於中央銀行靈活地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因此,再貼現政策的彈性是很小的。 上述缺點決定了再貼政策並不是十分理想的貨幣政策工具。
我國再貼現政策效應
摘要:
作為中央銀行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再貼現政策在我國的金融運行過程中,由於實際操作時間短,加上社會信用和票據市場不發達等因素的制約,使其具有特殊的運作機理和特殊的功能效應。本文試圖從我國再貼現政策的功能效應入手,研究制約其效應發揮的因素,探索如何更有效發揮再貼現政策效應的途徑,以達到促進金融宏觀調控方式的轉變、增強貨幣政策可操作性的目的。
關鍵詞:
再貼現政策;功能效應;對策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230(2000)04-0061-04 再貼現系指商業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將已貼現歸己所有的未到期商業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以提前獲得資金融通的行為。對於中央銀行來講,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投放現實的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對商業銀行來講,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臨時資金周轉困難。從實質上來講,再貼現是一種票據買斷關系。我國的貼現、再貼現業務從1981年開始試辦,經歷了從試點、推廣到規范發展等幾個階段,業務規模不斷擴大,調控機制逐步完善,已成為中央銀行的一項重要貨幣政策工具。
一、再貼現政策效應的功能分析
再貼現政策是中央銀行根據信貸資金供求情況,制定和調整再貼現利率來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金融政策。再貼現政策宏觀調控作用的發揮具有間接性、導向性等特點。從我國再貼現業務運行過程來看,再貼現政策具有以下五個功能: 一是融資功能。這是再貼現最直接、最原始的功能。金融機構通過向中央銀行辦理再貼現可以實現其融通資金的目的。這一功能與中央銀行的再貸款具有形式上的相通性,但在本質上是有根本區別的,在實現依據上也是不同的。再貸款只是中央銀行的一種金融直接調控手段,而再貼現則是一種重要的貨幣政策工具。再貸款主要是解決金融機構的臨時頭寸不足。自從1994年中央銀行對國有商業銀行的再貸款進行劃轉以後,這一形式已呈逐步減少趨勢。而再貼現的主要的依據是已貼現的商業票據。隨著我國票據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再貼現的作用范圍和所取得的效果正呈逐步加強的態勢。
二是貨幣政策告示功能。
再貼現政策具有明顯的「告示效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社會公眾的心理,產生心理預期。因為再貼現政策的核心是調整再貼現率。中央銀行一旦調整再貼現率,實際上是向商業銀行和社會公眾公布其貨幣政策的取向,從而改變商業銀行的信用量,使貨幣供應量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市場利率的升降。提高再貼現率,表明中央銀行將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其結果將使商業銀行限制放款,企業單位減少借款和開支;而降低再貼現率,則表明中央銀行將採取松動的貨幣政策,這就會使商業銀行放鬆貸款,擴大社會信用規模。這些都會影響市場利率的變化,並導致經濟行為的變化。再貼現政策的這一功能在西方市場經濟發達國家表現得特別突出,體現為再貼現貨幣政策工具的主要功能。再貼現政策曾作為西方國家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也是立足於這一功能。
三是宏觀間接調控功能。
再貼現貨幣政策是直接適應金融宏觀調控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變而在金融體制改革中形成和發展的。與國家信貸計劃、法定存款准備金率、中央銀行貸款利率政策等貨幣政策工具調控手段的作用和效果單一性相比,再貼現政策的作用具有基礎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能實現貨幣供應量控制和利率水平調節的統一。一方面,中央銀行可以控制再貼現總量,同時又可適時調節再貼現率,產生控制貨幣供應總量和調節利率水平的雙重效應。另一方面,中央銀行通過調整再貼現率,促使金融機構緊縮或擴張信貸,最終影響市場利率水平發生變化。
四是商業信用票據化的激勵功能。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這一功能是我國再貼現政策的特殊功能。發達的票據市場是再貼現政策的基礎,但科學的再貼現政策對票據市場的發育又具有逆向激勵作用。中央銀行通過開辦再貼現業務,提供最終信用,使金融機構能夠通過再貼現隨時取得資金而提高辦理票據貼現的積極性;票據貼現市場的發展,又會激勵企業經營活動的票據化。五是加速資金周轉,提高銀行信貸資產質量功能。當前,解決我國銀行信貸資產普遍較低,不良資產比重較大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銀企之間真正的借貸關系,擴大貼現與再貼現的比重。因為一方面,貼現與再貼現是建立在真實的商品交易的合法票據基礎上,這樣就把銀行信貸資金的發放、收回與商業銷售、貸款的回收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為保證信貸資金的正常周轉、提高信貸資金質量打下了基礎;另一方面,按我國規定,貼現一般為4個月,同銀行其他貸款相比,再貼現期限明顯較短,這樣就可減少信貸資金佔用,提高信貸資產使用效率。例如1998年全國銀行貸款存量達8萬億元,平均周轉一次約需300天左右,如果以貸款總額的10%改為貼現,貼現周轉一次只要150天,將可節約資金16000億元。同樣,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再貸款也會因實行再貼現而大大減少。由此可見,再貼現政策具有明顯的加速資金周轉,提高信貸資產質量的功能。 在再貼現政策的上述幾大功能上,從實際角度來看,目前只有第一項功能得到社會的認同,甚至存在金融機構以再貼現為目標辦理貼現的現象。其它幾項重要功能因為某些客觀原因尚未得到有效的發揮。進一步全面發揮再貼現政策的各項功能已成為正確運用再貼現貨幣政策工具來推進金融宏觀間接調控的當務之急

❹ 再貼現政策的作用

再貼現政策具有以下三方面作用:
能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和超額准備,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融資決策,使其改變放款和投資活動。
能產生告示效果,通常能表明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從而影響到商業銀行及社會公眾的預期。
能決定何種票據具有再貼現資格,從而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投向。
當然,再貼現政策效果能否很好地發揮,還要看貨幣市場的彈性。一般說來,有些國家商業銀行主要靠中央銀行融通資金,再貼現政策在貨幣市場的彈性較大,效果也就較大,相反有些國家商業銀行靠中央銀行融通資金數量較小,再貼現政策在貨幣市場上的彈性較小,效果也就較小。盡管如此,再貼現率的調整,對貨幣市場仍有較廣泛的影響。

❺ 再貼現制度的作用

除起到融通資金的作用外,再貼現作為中央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還可以起到擴張或收縮社會信用的作用。當中央銀行需要收縮銀根,抑制經濟過快擴張時,就可提高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融資的成本提高,從而抑制信貸需求,減少貨幣供給。另外,再貼現率可以影響市場利率,通過調整再貼現率,能及時將貨幣政策的意圖傳遞給社會,並引導人們的投資、消費行為,推動貨幣政策目標的實現。

❻ 貼現與再貼現 商業銀行的區別

貼現是指銀行承兌匯票的持票人在匯票到期日前,為了取得資金,貼付一定利息將票據權利轉讓給銀行的票據行為,是銀行向持票人融通資金的一種方式。

再貼現,是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作的票據轉讓。

商業銀行的特徵如下:
(1)商業銀行與一般工商企業一樣,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它也具有從事業務經營所需要的自有資本,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自負盈虧,它與其他企業一樣,以利潤為目標。
(2)商業銀行又是不同於一般工商企業的特殊企業。其特殊性具體表現於經營對象的差異。工商企業經營的是具有一定使用價值的商品,從事商品生產和流通;而商業銀行是以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為經營對象,經營的是特殊商品…一貨幣和貨幣資本。經營內容包括貨幣收付、借貸以及各種與貨幣運動有關的或者與之相聯系的金融服務。從社會再生產過程看,商業銀行的經營,是工商企業經營的條件。同一般工商企業的區別,使商業銀行成為一種特殊的企業——金融企業。
(3)商業銀行與專業銀行相比又有所不同。商業銀行的業務更綜合,功能更全面,經營一切金融「零售」業務(門市服務)和「批發業務」,(大額信貸業務),為客戶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務。而專業銀行只集中經營指定范圍內的業務和提供專門服務。隨著西方各國金融管制的放鬆,專業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也在不斷擴大,但與商業銀行相比,仍差距甚遠;商業銀行在業務經營上具有優勢。

商業銀行的概念是區分與中央銀行和投資銀行的,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以多種金融負債籌集資金,多種金融資產為經營對象,具有信用創造功能的金融機構。

我國目前存在的銀行
3家政策性銀行(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進出口銀行),4家國有商業銀行(中、農、工、建)、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交行、中信、華夏、招商、光大、民生、浦東發展、深圳發展、渤海、廣發、興業),110家城市商業銀行

閱讀全文

與再貼現對金融機構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資產證券化金融服務 瀏覽:25
北京銀行金融公司招聘 瀏覽:349
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注意事項 瀏覽:169
蕪湖市惠居住房金融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8
倫敦交易所開戶 瀏覽:448
重慶金融發展服務中心成立 瀏覽:81
民間借貸屬於什麼融資 瀏覽:599
金融公司與二級經銷商協議模板 瀏覽:970
快鴿按揭融資 瀏覽:84
興業證券審批通過何時配股 瀏覽:558
2018酒店投融資分析 瀏覽:922
銀行行長在股東大會上的報告 瀏覽:731
中恆集團有子公司嗎 瀏覽:260
牡丹江國華集團 瀏覽:318
內資融資租賃公司列表 瀏覽:494
眾籌融資對交易所的影響 瀏覽:68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