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金融 > 中國金融機構起源

中國金融機構起源

發布時間:2021-07-25 05:37:46

1. 中國最早的金融機構在哪一朝代

唐朝
那時候出現了櫃坊和飛錢,其中櫃坊相當於現在的銀行

當然其實從秦始皇開始,三公九卿制度之下,就有專門負責金融的官員,但是這個是官方的金融機構。

2. 中國金融的起源

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立刻投身於推翻三座大山的洪流之中。經歷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經歷了1927年「4·12」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中國共產黨被迫轉入了武裝斗爭,中國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以「八一」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為標志,我們黨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而毛主席領導的農民武裝上井岡山、到1928年4月和南昌起義軍隊在井岡山會師,從而開辟和建立了革命根據地。
這一時期,工農武裝暴動風起雲涌,革命斗爭如火如荼。革命力量每攻克和佔領一座縣城,即從縣到區到鄉成立工農革命政府或蘇維埃政府。在打破圍剿和反撲、與反動武裝反復爭奪中,紅色區域失而復得,不斷擴大,革命武裝也不斷壯大,為紅色政權施政創造了條件。
我黨早在革命斗爭初期,即看到了金融的重要性,最初在金融領域上進行的斗爭是減息和反對高利貸。而一旦建立了紅色政權,即提出和建立了紅色金融——工農銀行。
1927年8月,共產黨員傅柏翠在福建上杭蛟洋鄉建立農民協會,減租減息和抗稅,並組建農民自衛軍。在1927年冬創辦了「蛟洋農民銀行」,發行了「蛟洋農民銀行流通券」,到1928年6月,因地方軍閥的圍剿,蛟洋農民銀行停止營業。這是紅色金融的第一次實踐,第一次建立了人民的銀行,掌握了貨幣發行權,發行了自己的貨幣。
在中央蘇區、在閩西、閩東、在湘鄂贛、閩浙贛、鄂豫皖、川陝等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過程中,一批工農銀行隨紅色政權的建立而建立。初期,這些工農銀行是分散的、獨立的,如湖南平江工農銀行、瀏陽工農兵銀行、江西萬載縣工農銀行、修水縣立總合作社與銀行、宜春縣工農銀行,湖北銅鼓縣生產合作社與銀行、鄂東農民銀行等等。後來,隨著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紅色金融的規模、存續期和根據地內金融的統一就有了新的變化。

3. 急:中國銀行業的起源和發展歷程

起源:

銀行一詞,源於義大利Banca,其原意是長凳、椅子,是最早的市場上貨幣兌換商的營業用具。英語轉化為Bank,意為存錢的櫃子。在我國,之所以有「銀行」之稱,則與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相關。

在我國歷史上,白銀一直是主要的貨幣材料之一。「銀」往往代表的就是貨幣,而「行」則是對大商業機構的稱謂。把辦理與銀錢有關的大金融機構稱為銀行,最早見於太平天國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

發展歷程:

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稅後利潤逐年大幅增長,2011年中國銀行業所實現利潤佔全球銀行業總利潤的近三分之一。我國銀行業規模發展迅速,但是利率市場化加快、內外競爭加劇、盈利增速下滑背景下,銀行金融機構必須在業務結構、資源配置以及區域布局上均做出相應戰略性調整。

而隨著銀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銀行業金融機構愈來愈重視對行業發展環境與市場需求的跟蹤研究,特別是對銀行業務發展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國內優秀的銀行機構迅速崛起,逐漸形成自己的業務特色並成為行業的翹楚或新秀。

(3)中國金融機構起源擴展閱讀:

銀行分類

1、中央銀行:如,中國人民銀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PBC)、美聯儲、英格蘭銀行。

2.監管機構: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CBRC),簡稱銀監會。

3.自律組織:如,中國銀行業協會(China Banking Association ,CBA)。

4.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銀行、大型商業銀行5家(工、農、建、中、交)、全國性股份制中小型商業銀行12家(招商、浦發、中信、民生、興業、平安、光大、華夏、廣發、浙商、渤海、恆豐)、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外資銀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小額貸款公司)、村鎮銀行等。

4. 中國的最早的「銀行」起源於什麼時候

銀行是一家以存款、貸款、匯兌、儲蓄等業務,承擔信用中介的金融機構。不同地區對銀行有不同的定義。 一般認為最早的銀行是義大利1580年在威尼斯成立的銀行。其後,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德國在漢堡、英國在倫敦也相繼設立了銀行。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銀行得到了普遍發展。 在宋朝時期中國出現了具有高利貸性質及無利息存款業務的錢庄與票號,第一傢具有近代特徵的銀行是上海中國通商銀行,1897年清朝(光緒二十三年)成立。

5. 中國最早銀行起源於那裡~~~

中國最早的專門借貸機構是國家開辦的質庫,此後又有了民間經營的錢庄。它們融匯天下的貨幣,方便了往來的商旅。
日升昌票號是中國第一家專營存款、放款、匯兌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開中國銀行業之先河。日升昌票號成立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
中國舊時的錢庄是由集市銀錢兌換業發展而形成的信用機構,大體上北方及華南稱為銀號,長江流域包括上海稱為錢庄。最早的錢庄誕生於明朝中期、晚清時期則為鼎盛期,民國時期錢庄增多,後期倒閉也多,解放後,錢庄多數停業,上海等地未停業者則於1952年12月實行公私合營而成為公私合營銀行。
1845年,英國的麗如銀行首先在香港設立分行,同年該行又在廣州建立它的機構;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該行在上海正式開辦了「東方銀行分行」(也叫麗如銀行或金寶銀行)。
1897年5月27日(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中國通商銀行成立。該行是由清政府督辦全國鐵路大臣盛宣懷奏請清廷後成立的。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總行設在上海。

6. 金融業的歷史發展是什麼

金融業起源於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 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幣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幣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義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確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並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產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 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庄(北方稱銀號)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號、官銀錢號等其他金融機構。

7. 中國的銀行起源和歐洲的銀行起源有什麼區別

中國的銀行起源於歐洲的銀行,都沒有本質的區別都是為了方便國家的而增設的一個機構。

8. 急:中國商業銀行的起源和發展

是。

中國銀行有近百年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在中國金融史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國銀行於1912年由孫中山先生批准成立,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37年間,中國銀行先後是當時的國家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外貿專業銀行。中國銀行以誠信為本,以振興民族金融業為己任,在艱難和戰亂的環境中拓展市場,穩健經營,銳意改革,表現出了頑強的創業精神,銀行業務和經營業績長期處於同業領先地位,並將分支機構一直拓展到海外,在中國近現代銀行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949年,中國銀行成為國家指定的外匯外貿專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1994年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銀行成為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與其它三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一道成為國家金融業的支柱。

中國銀行是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商業銀行。1929年,中國銀行在倫敦設立中國金融業第一家海外分行。此後在世界各大金融中心相繼開設分支機構,目前擁有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機構網路,其中境內機構共計11,000餘個,境外機構共計600餘個。1994年和1995年,中國銀行先後成為香港地區、澳門地區發鈔銀行。中國銀行在國內同業中率先引進國際管理技術人才和經營理念,不斷向國際化一流大銀行的目標邁進。

9. 我國金融機構的雛形始於哪個朝代

我國的金融機構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朝時期,那時候中國最早出現了當鋪。

當鋪起源很早,在南朝時已有寺院經營為衣物等動產作抵押的放款業務。唐朝當鋪成為質庫,唐玄宗時有些貴族官僚修建店鋪,開設邸店、質庫,從事商業和高利貸剝削,它與櫃坊同在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唐會昌5年,皇帝的一個文告中說:「朝到衣冠」,「貸承華胄」以及「清途」們都私置質庫樓店,與人爭利。

宋代當鋪稱長生庫,由於宋朝社會經濟日益發展,長生庫(質庫)亦隨之發達。富商大賈、官府、軍隊、寺院、大地主紛紛經營這種以物品作抵押的放款業務。

(9)中國金融機構起源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通常提供以下一種或多種金融服務

1、在市場上籌資從而獲得貨幣資金,將其改變並構建成不同種類的更易接受的金融資產,這類業務形成金融機構的負債和資產。這是金融機構的基本功能,行使這一功能的金融機構是最重要的金融機構類型。

2、代表客戶交易金融資產,提供金融交易的結算服務。

3、自營交易金融資產,滿足客戶對不同金融資產的需求。

4、幫助客戶創造金融資產,並把這些金融資產出售給其他市場參與者。

5、為客戶提供投資建議,保管金融資產,管理客戶的投資組合。

上述第一種服務涉及金融機構接受存款的功能;第二和第三種服務是金融機構的經紀和交易功能;第四種服務被稱為承銷功能,提供承銷的金融機構一般也提供經紀或交易服務;第五種服務則屬於咨詢和信託功能。

10. 金融業的發展歷史

現代金融業是從11世紀之後慢慢發展起來的,起源是從一個叫「聖殿騎士團」的機構開始的。

中世紀時,歐洲基督教的地盤被伊斯蘭教佔領了。到了11世紀,教皇進行十字軍東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聖地耶路撒冷,然後把它開放給歐洲各地的朝聖者來朝拜。聖殿騎士團就是為了保護這些朝聖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這些騎士團的人就發現了:保護朝聖者可以作為一門生意來做。因為朝聖的路途很遙遠,朝聖者帶很多財物不安全,需要一個異地託管財物的體系。但是,歐洲當時小國林立,壁壘重重,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建立這樣一個跨國的異地財務託管體系,只有像聖殿騎士團這樣遍布歐洲的武裝軍事力量才能幹這件事。

所以聖殿騎士團發現開展這樣的業務既方便,也特別賺錢:朝聖者可以在歐洲存錢,然後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國異地的匯兌就變得特別流行。很快地,這種業務就超出了保護朝聖者的范疇,在整個歐洲擴展開來。

在財務託管、貨幣匯兌的基礎上,騎士團發現原來金融業務才是最賺錢的業務,所以他們就拓展了業務:替英國國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國國王徵收稅費,替英國和法國經營皇室的債務、債券,還替各國的貴族進行信託理財。

擁有了資金實力以後,當各國國王交戰需要用錢的時候,騎士團就會給他們貸款。所以聖殿騎士團的勢力就越來越大,到14世紀,這些匯款、存貸、理財、支付等標準的信用中介業務已經隨著聖殿騎士團的拓展在整個歐洲流行起來,不單單是國王貴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開始在聖殿騎士團這里做儲蓄理財業務。

所以說,歐洲在14世紀的時候,整個社會已經有比較強的金融意識,而聖殿騎士團所扮演的正是「銀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個歐洲金融啟蒙者的角色。

(10)中國金融機構起源擴展閱讀:

14世紀之後,隨著英國、西班牙、法國幾個大國的興起,騎士團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後,歐洲還是有一個社會結構上的真空地帶,接著,其他的信用機構就發展起來,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開始,義大利北部的銀行業興起,在地中海地區取代了聖殿騎士團的作用,為各國貴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務。到16世紀,西歐小國荷蘭的股票證券票據市場也開始崛起,成為歐洲的票據結算中心。17、18世紀之後,英國、法國的銀行業也慢慢開始發展,尤其是倫敦的債券交易所很快成為歐洲乃至全球的債券交易中心。

這一系列的金融業務,都延續了聖殿騎士團的金融遺產,在這個基礎上,歐洲就逐漸形成了以「銀行為中心」的、「分權制衡」下的信用體系,我把它稱為歐洲的「銀行貨幣信用體系」。這個體系,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歐美金融市場的雛形。

閱讀全文

與中國金融機構起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牧原股份目標翻倍 瀏覽:944
中銀全球配置理財產品的風險特徵是什麼 瀏覽:812
2019年2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 瀏覽:237
大商所白天交易時間 瀏覽:31
奧克股份電解液溶劑 瀏覽:573
國瀚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25
杠桿偶然性改變力的大小 瀏覽:50
開通騰訊理財通賬戶會同時基金賬戶 瀏覽:82
山西晉能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待遇 瀏覽:645
金融服務於經濟 瀏覽:681
理財賬號有基金未賣出 瀏覽:501
歐洲油運股票 瀏覽:191
綿陽安信證券招聘 瀏覽:64
提供專業性金融服務的銀行 瀏覽:358
皖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688
有什麼互聯網基金理財產品 瀏覽:246
薪酬收益權理財業務 瀏覽:41
黃金生銹如何處理 瀏覽:481
怎麼關閉淘寶客個別產品傭金 瀏覽:542
廈門象嶼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法人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