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如何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一、開展有關金融服務和職工形象的專項培訓
從眼前利益的角度講,有關農村金融服務的專題培訓是提高職工服務意識,糾正職工實際工作中服務不到位的現象。培訓和專題學習的形式可以採取現場表演、真實案例、短片回放等渠道,目的是用更生動、形象、直接和反例等方式使職工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服務上的缺失,爭取讓樹新風、講文明、提服務的專項學習成果成為日常金融服務中潛移默化的工作習慣。
培訓結束後,要進行後期跟蹤調查和電話回訪客戶等形式檢驗培訓效果,並由各名職工和網點針對提升金融服務的專項學習中的學習體會和整改總結給予糾正,在書寫這些學習心得和整改總結時,杜絕抄襲,嚴重者給予通報,真正做到「不求完美,但求真實」。對於那些學習心得認識到位、總結深刻的個人和單位可以給予精神和物質的獎勵,並選擇真實和深刻的心得和總結來列印多份,發放到各網點去學習,可以使那些學習不到位、服務意識、學習意識差的職工和網點認識到自身的差距,這也是很好的學習激勵機制。
二、定期開展職工業務培訓和同崗位職工經驗交流座談會
職工的業務培訓是每一位在崗職工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好機會,絕不能從思想上不重視,從行為上走形式。隨著各種新業務、新流程的更新,每名職工只有不斷參加業務學習和專門培訓才能緊跟農村金融改革發展的步伐。如:最新開通的「農信銀」結算業務,「信保通」業務等新業務。同時,要在廣大職工中,樹立 「終身學習」的理念,要讓學習、培訓以及工作中提供高效、准確、優質的服務成為一種學習風氣和工作習慣。另外,可以利用視頻會議、網路學習、異地檢查和交流等方式進行交流。
三、加大系統內部關於金融服務的機構建設和制度建設
提高農村金融服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作為長期工作來抓,因此,設立專門的服務督導機構,建立有關金融服務的督察制度和獎罰程序等十分必要。專項的督導檢查和不定期的明察暗訪督察工作不可或缺。在督查中,對服務水平好、工作效率高的個人和網點給予必要的獎勵,樹立起模範帶頭作用,對於問題比較嚴重的個人和網點要給予通報和懲罰。
同時,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對外公布專項服務督察辦公室的監督電話,對群眾反應的突出問題,要主筆記錄在案,由專人負責保管和核實,同時,對客戶公眾進行信息公開和有效回復。在條件具備時,可以不定期舉辦客戶座談會,讓客戶打分和諫言。當然,社會各種大眾媒體和客戶對我們服務質量的監督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利用大眾傳媒把服務形象傳播出去,從而有利於我們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我們贏得更多的客戶群體打好基礎。
四、加大金融服務和產品宣傳力度,增進客戶對我們的了解
我們所服務群體的基本特點是整體知識文化程度相對低,對我們的金融服務流程和專業的金融術語不了解、接受能力相對緩慢。這就需要我們有必要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發放知識宣傳手冊和宣傳單或是現場宣傳講解基本金融業務和產品等多種形式使客戶更多地了解金融產品。從而,從客觀上提高辦理各項業務的效率。
五、加大人才的引進和培訓力度,做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從長遠利益角度出發,人才的引進和培訓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 有效措施。高等教育承載著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大學教育總是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因此,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引進和再培訓是將來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及新業務、新產品推廣的長遠之舉。
同時,通過人才的引進和制度的保障機制,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學習風氣,激勵每名在崗職工不斷學習、銳氣進取。
六、加大基本制度建設,調動職工積極性、增強服務意識
Ⅱ 徵集公司核心價值觀關鍵詞 公司的使命:讓員工幸福,讓客戶感動,讓社會滿意! 核心價值觀: 請高手幫忙
核心價值觀:真誠與分享
Ⅲ 金融服務有哪些補救的策略
1.重視客戶問題:客戶認為,最有效的補救就是金融機構一線服務員工能主動地出現在現場,承認問題的存在,向客戶道歉(在恰當的時候可加以解釋),並將問題當面解決。金融機構應做到使客戶始終處於知情狀態。一般情況下,客戶希望看到金融機構承認金融服務失誤,並希望知道金融機構在採取措施解決這一問題。如果不能當場解決金融服務失誤,就應坦誠地告知客戶,金融機構正在努力,需要一段時間。當問題得到解決後,應告知客戶解決的結果和金融機構從這次服務失誤中所得到的經驗教訓以及將來如何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2.建立金融服務補救預警系統:有效的金融服務補救策略需要金融機構不僅能通過客戶的抱怨和投訴來確定企業服務失誤產生的原因,還能查找那些潛在的金融服務失誤。
金融服務失誤和金融服務錯誤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發生。這需要通過對服務過程、人力資源、服務系統和客戶需要的詳盡分析,尋找金融服務失誤的「高發地帶」,預測補救需求和採取措施加以預防。有時一個金融服務失誤會引發一系列反應,對這一類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做好預防工作。復雜的IT系統是引發服務失誤的另一「危險地帶」,因為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分析,智能化程度再高的機器也不能和人相比。當然,通過引進新系統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尋找金融服務失誤的「高發地帶」並採取相應措施,可以使金融服務補救取得更好的效果。
3.測算補救的成本和收益:金融服務失誤會導致客戶流失,這樣就需要金融機構獲取新的客戶來彌補客戶流失所造成的損失。更重要的是,客戶流失會給金融機構帶來「壞口碑」。獲取新客戶的費用通常比維系老客戶的費用要高出好幾倍,而「壞口碑」會使金融機構獲取新客戶更加困難。良好的服務可以有效地避免因服務失誤而付出的額外費用,但金融機構很少能意識到金融服務失誤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因此,較為准確地測算這筆費用有利於提高金融機構的質量意識。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是客戶終生價值,即金融機構在客戶整個生命周期里從客戶那裡獲取的全部價值。當某一客戶的終身價值遠低於為了彌補金融服務失誤所增加的服務成本時,就應該重新思考是否有必要採取金融服務補救措施。
4.積極鼓勵客戶抱怨和投訴:調查顯示,在那些不滿的客戶當中,只有4%的客戶會向公司投訴,96%的不滿意客戶不會採取投訴,而會將自己的不滿告訴16~20個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客戶不滿,他們不投訴比投訴更可怕,因為這樣將會嚴重影響公司的形象和口碑。因此,對於客戶投訴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的歡迎或是過於被動地「坐等」,而應積極地採取措施,為客戶創造更加便利的投訴渠道。
(1)鼓勵投訴。要在金融機構內部建立尊重客戶的企業文化,並通過各種渠道告知客戶他們擁有投訴的權利,更重要的是要讓全體員工認識到客戶的投訴可為金融機構提供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線索,而不是給工作帶來麻煩。那些直接向金融機構投訴的客戶是金融機構的朋友和忠誠的用戶,而對金融機構「沉默」的客戶會給企業造成更大損失。他們最容易轉向與金融機構競爭的對手交易,而且還會散布對企業不利的信息。為鼓勵客戶直接反映情況,金融機構應制定明確的產品和服務標准及補償措施,清楚地告訴客戶如何進行投訴及可能獲得的結果。
(2)培訓客戶投訴。在鼓勵客戶投訴的基礎上,金融機構還要採用各種方式培訓客戶如何投訴。如通過促銷材料、產品包裝、名片等客戶能夠接觸到的媒體,告知客戶投訴部門的聯系方式和工作程序。
(3)深化金融機構質量文化,降低失誤發生概率。深化金融機構的質量文化,引導員工對自身或他人的工作進行評定與反思,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整體形象。同時,運用標桿管理,對員工的工作質量進行審評,根據客戶的滿意程度制定相對的激勵及懲罰措施,給員工的工作設置基本的底線,從而有效地降低失誤發生的概率。
(4)提高員工素質,樹立金融服務失誤及補救的正確觀念。大部分的失誤是由於員工的金融服務不當造成的,因此,從企業的一線員工到經營管理者都要樹立對待金融服務補救的正確觀念,把每一次金融服務補救都當成提高金融服務水平的機會。正確觀念的樹立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平時的積累中完成的。可以通過人力資源部招聘培養一批擁有可塑性的員工,對其正確地灌輸金融服務觀念。
Ⅳ 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服務讓他人滿意,
強化四種意識,做好本職工作我們正處在一個嶄新的世紀。新的世紀,希望與挑戰並存。對一名新時期的共產黨員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先進性。新形勢、新要求下如何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我認為,必須結合自己的本職崗位強化幾種意識,做好本職工作。一、強化信仰意識強烈的信仰不僅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戰鬥力之源泉,更是一個政黨不竭的精神動力。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質,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動搖。強調對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和現階段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強調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各項方針政策的自覺性。用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論工作遇到什麼困難和風險,都要始終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實地向前邁進。二、強化責任意識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員,要保持其先進性,一定要增強自己工作中的責任性。堅持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重點,克服一切困難,集中一切精力,做好全縣的招生考試工作,為教育教學工作服務。同時,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領本科室全體人員做好本職工作,做到重要工作自己帶頭做,常規工作帶領大家共同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三、強化紀律意識我們黨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是有嚴格組織紀律的戰斗集體。新形勢下,要繼續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就必須堅持黨的組織紀律,強化自己的組織紀律意識。按照黨章規定,認真執行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組織原則。不論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在政治上同黨保持一致。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自覺與一切背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作斗爭。加強自己的組織紀律修養,行使自己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擺正個人和組織的關系,正確處理民主和集中、自由和紀律的關系,積極參加黨的組織生活,自覺地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堅持嚴格按黨章事,按黨的制度和規定事,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動無條件地納入黨的組織紀律的軌道。四、強化服務意識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立黨為公,一切為了人民,始終為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剝削階級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黨員的服務意識強不強,主要是看黨員的實際行動。只為一名從事招生考試工作的黨員,其主要工作就是為社會做服務,為教育做好服務,為學校做好服務,為考生做好服務。希望可以給你幫助!
Ⅳ 怎麼理解為人民服務、讓群眾滿意
為人民服務,就是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群眾的需求,就不我們的義務,做群眾的公僕。
Ⅵ 中國互聯網金融服務公眾滿意最佳典範平台什麼意思
其實沒什麼用
Ⅶ 金融機構為什麼把顧客滿意作為營銷的一個目標
融營銷成敗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市場細分是基於客戶需求的兩個特徵提出來的。
1.客戶需求的差異性。無論是個人客戶市場還是企業客戶市場,客戶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總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不同的細分市場表現出不同的客戶需求、消費特點和行為模式。
2.客戶需求的相似性。由於客戶的居住環境、文化背景、年齡及其消費傾向相似,對產品和服務會現出類似性。因此,在同一細分市場內,客戶又具有相似的消費需求特點和行為模式。
正是由於這兩個特點,金融機構可以結合環境分析將市場細分為不同的客戶群。每個客戶群可以稱為子市場、分市場。這樣可方便金融機構採取特定的營銷戰略來滿足這些不同客戶群的需要,從而完成經營目標。
農信社的市場細分可分為存款客戶、貸款客戶和中間業務客戶群。他們對農信社的服務有不同的需求。農信社面對的客戶大多數是農民,農民的金融需求是小額的非正規的金融需求,沒有業務數據,大多數沒有資產抵押。一部分客戶是專業化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還有個體工商戶和一些小企業,有固定的營業場所和業務數據,屬正規的金融需求。
(二)金融機構進行市場細分的意義
市場細分是客戶金融產品需求多樣化的條件下產生的,也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後對金融機構提出的基本要求,它在金融營銷活動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1.有利於金融機構發現新的市場機會。在金融市場上經常存在著這樣的矛盾:一方面是金融產品滯銷,另一方面卻有客戶的一些合理需求得不到滿足。由於客戶的需要是多方面的,這些未滿足的需求便蘊涵著市場機會。而金融機構的資源與能力有限,不可能滿足整個金融市場的所有需求。這就要求它們通過市場細分,了解不同客戶的需求滿足程度和市場競爭狀況,從而抓住市場機會。
2.有利於金融機構制定科學的營銷戰略。在不同的細分市場上,客戶對金融產品有著明顯的需求差異,這就為金融機構制定科學的市場營銷戰略提供了依據。利用市場細分,金融機構可以確立適於自身發展的目標市場,並根據特定的市場開發和提供不同種類的產品、採用不同的價格、促銷手段和分銷渠道,以適應不同的細分市場。
3.有利金融機構開展創新活動。金融機構通過市場細分,對不同目標客戶
的市場需求進行研究,可以找到新的市場機會,為營銷活動的創新提供現實性。因為只有不斷進行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經營手段創新,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客戶的需求。
4.有利於金融機構發揮競爭優勢。在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要想克敵制勝,金融機構就必須確定能為之提供最有效服務的細分市場,向客戶提供特色服務和差別化服務,從而領先一步。市場細分後,金融機構可在有針對性的子市場開展營銷活動,把握客戶需求的特點和變化,並及時調整策略,提供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增強競爭力。
5.有利金融機構提高經濟效益。建立在細分市場基礎上的金融營銷,可使金融機構優化資源配置,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限度的產出。僅在若干個目標市場中展開經營,金融機構更易於了解、掌握競爭的優勢和劣勢,從而避實就虛,降低競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農村信用社可以利用市場細分的方法去發現市場機會。農信社面臨的市場是形形色色的客戶,他們有著不同的需求和特性,既有共同性又有顯著的差異。根據客戶的異質性,選用一定的可衡量的標准,將市場細分為更小的子市場,這樣在農信社面前的就是明晰的有不同特徵的市場,農信社就可從中發現未滿足的需求,發現市場機會。
(三)金融市場細分的原則
1.易於識別且可測量。進行有效市場細分最重要的標準是,細分出來的各個市場的客戶群體對營銷戰略有不同的反應;但同一細分市場的消費者對某種營銷變數的反應應該盡可能地相似,並能明顯地區別於其他客戶群。而且,各個細分市場的規模、購買力大小等特徵必須能夠被識別且被測量子市場的容量大小可以有效衡量,從而為選擇營銷策略提供基礎。
2.可進入性。細分市場應具有可進入性。用於細分市場的變數還須明示進入該市場的方向,使企業有能力進入被選擇的細分市場,其營銷組合也達到或影響被選擇的細分市場。即可以利用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通過合理的營銷組合,進入並佔領細分的市場,為之提供有效的服務。否則,細分的市場就無效。
3.可充足性。如果過度地進行市場細分,則所形成的市場板塊會過分狹窄,以致於每個板塊的服務成本超過所產生的收益。因此,市場的規模應該足夠大,
有足夠客戶容量吸引金融機構去經營。即細分市場要足夠大,潛在顧客要足夠多。
4.穩定性。被細分的市場必須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以便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制定較長期的市場營銷組合戰略,有效地佔領目標市場而避免短期行為。如果細分市場變化太快,則不利於金融機構制訂長遠的營銷戰略方案。
5.可反饋性。細分市場能對金融機構的不同營銷組合活動作出及時迅速的反應,如有的客戶滿意,有的客戶則不滿意。通過對客戶的反應得到不同的反饋信息,金融機構可以調整營銷策略。如果細分市場的客戶對金融機構的反應相同,說明細分無效。
6.可盈利性。在市場細分時,要依據目標市場和獲利程度合理進行規劃,使其實現合理的利潤。即細分的市場必須有可盈利性,並且具有一定發展潛力。
二、金融市場細分的標准
市場細分的核心是區分消費需求的差異性,為金融機構選擇適合自身優勢的客戶群作為營銷目標,其關鍵在於正確運用一定的標准進行有效細分。金融機構營銷應該根據自身的性質和市場特點,選用不同的標准細分市場。金融市場細分的標准很多,如客戶、區域、環境、文化程度、個性、經營規模、經營方向和經營方式等都可以成為細分市場的標准。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最常見的做法是先區分個人客戶和企業客戶,再按不同的標准對兩大市場作進一步細分
Ⅷ 發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務的什麼課和可得性滿意度滿意
普惠金融就是讓金融回歸服務業的實質,從高高的殿堂走向民眾,從金融業自娛自樂走向為企業的生產、銷售服務,為民眾的投資消費服務。
Ⅸ 什麼是金融服務專業
金融即貨幣的資金融通,是貨幣流通、信用活動及與之相關的經濟行為的總內稱。包括貨幣的發行與回籠,容銀行的存款與貸款,有價證券的發行與流通,外匯買賣,保險與信託,國內、國際的貨幣支付與結算等。
金融涉及到金融主體、金融客體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金融主體就是在金融活動中的人和單位,包括投資者和融資者;金融客體就是人們參加交易的金融商品,包括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金融關系就是哪些人有資格發行股票等有價證券,哪些人有資格可以購買相應的金融產品。
Ⅹ 金融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效配置,將造成有效資源的大量浪費、環境的嚴重污染乃至經濟危機。
近20年來,社會主義國家都面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就實質而言,就是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開發,對各種資源進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國進行的下崗再就業工程實質上就是全國范圍內進行的各種資源的有效配置活動。所謂新的經濟增長點,就是某些地區、某企業、某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些資源的有效配置。我們認為,當這種有效配置的覆蓋面達到50%的時候,由於經濟活動的慣性,全國經濟將出現全面好轉,展示強大的生命力。就一個地區而言,整個經濟活動達到80%的有效將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至少有20%的無效生產,它需要通過調整,甚至破產來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墨西哥,1998.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