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融機構對於選項中哪些情況需要提交可疑可疑交易報告
金融機構對於短期內資金分散轉入、集中轉出或者集中轉入、分散轉出,與客戶身份、財務狀況、經營業務明顯不符等情況可以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根據《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第十一條金融機構發現或者有合理理由懷疑客戶、客戶的資金或者其他資產、客戶的交易或者試圖進行的交易與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相關的,不論所涉資金金額或者資產價值大小,應當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第十二條金融機構應當制定本機構的交易監測標准,並對其有效性負責。交易監測標准包括並不限於客戶的身份、行為,交易的資金來源、金額、頻率、流向、性質等存在異常的情形,並應當參考以下因素:
(一)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發布的反洗錢、反恐怖融資規定及指引、風險提示、洗錢類型分析報告和風險評估報告。
(二)公安機關、司法機關發布的犯罪形勢分析、風險提示、犯罪類型報告和工作報告。
(三)本機構的資產規模、地域分布、業務特點、客戶群體、交易特徵,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結論。
(四)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分支機構出具的反洗錢監管意見。
(五)中國人民銀行要求關注的其他因素。
(1)金融機構重點可疑工作報告擴展閱讀:
《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第十七條可疑交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金融機構應當在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報告的同時,以電子形式或書面形式向所在地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其分支機構報告,並配合反洗錢調查:
(一)明顯涉嫌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的。
(二)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或者影響社會穩定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或者情況緊急的情形。
② 金融機構識別、分析和報告重點可疑交易的目錄
如何識別地下錢庄洗錢的可疑交易
【案例1】上海羅某特大地下錢庄案版
【案例權2】遼寧沈陽金某地下錢庄案
【案例3】江西南昌「7·10」地下錢庄案
如何識別腐敗洗錢的可疑交易
【案例4】北京丁某特大職務侵佔洗錢案
【案例5】山西武某受賄洗錢案
【案例6】重慶羅某受賄洗錢案
如何識別毒品洗錢的可疑交易
【案例7】雲南楊某、劉某涉毒洗錢案
如何識別走私洗錢的可疑交易
【案例8】廣西北海黃某走私洗錢案
【案例9】江蘇無錫段某等人走私洗錢案
如何識別詐騙洗錢的可疑交易
【案例10】上海潘某團伙洗錢案
如何識別非法集資洗錢的可疑交易
【案例11】山東梁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
如何識別傳銷洗錢的可疑交易
【案例12】湖北林楓集團非法傳銷案
如何分析重點可疑交易
一、分析實際交易行為
二、充分利用其他信息資源
三、分析開戶資料
四、分析交易記錄
如何撰寫重點可疑交易報告
一、重點可疑交易報告的基本結構
二、重點可疑交易報告的基本要求
三、重點可疑交易報告模板
模擬案例(識別、分析和報告)
一、識別
二、分析開戶資料
三、分析交易記錄
四、總結可疑點和判斷性質
五、撰寫重點可疑交易報告
③ 商業銀行對於加強客戶盡職調查,提高重點可疑交易報告質量有哪些困難和建議
一、銀行機構對客戶的了解,大多僅局限於客戶開立賬戶時所提供身份證及營業執照等有限的資料,很難對客戶的經營狀況、關聯企業、資金往來對象、營業范圍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進而很難按照「一法四規」中所要求的獲取到「完整的客戶信息」,從某種角度來講 「可疑交易報告」的規定往往成為一紙空文,缺乏實際可操作性。
二、反洗錢工作雖被提為日常工作的重心,但由於網點前台工作人員緊張,反洗錢崗位人員均是兼職。而銀行自身日常事務繁忙,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往往留於意識形態之中,加強反洗錢客戶盡職調查工作盡管有心但明顯有力不從心。
三、銀行對客戶的宣傳力度也不夠,很多客戶對反洗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銀行工作人員在盡職調查全面了解自己的客戶時難以獲得客戶認同,客戶認為自己的錢自己有自由支配權,憑什麼要受你銀行的約束,而企業則認為經營業績、資金流量及流向等是商業秘密,銀行也不能隨便干涉。
四、網銀業務、手機銀行、電話銀行等電子銀行業務大額資金轉賬均由客戶自主操作,對金融機構而言無法對其身份信息、資金來源、資金用途等實施有效的管理與監控,客戶盡職調查存在盲點。
④ 金融機構識別、分析和報告重點可疑交易的內容簡介
《金融機構如何識別、分析和報告重點可疑交易》內容簡介:有人可能會問,金融機構版按照央行規定的可疑權交易標准向央行報告的可疑交易難道不是真正的可疑交易?事實上不是。因為金融機構根據客觀的可疑交易標准報告的可疑交易,只是反映了某筆資金交易在客觀表現上不同於或有別於一般的正常交易,實際上屬於異常交易;而真正的可疑交易應當是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在這些異常交易的基礎上,結合實踐經驗,經過充分的主觀分析判斷後發現的涉嫌洗錢的資金交易活動。正因為這種可疑交易蘊涵了金融機構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更顯示了其可貴的價值,也更加符合反洗錢工作的本原精神。
⑤ 衡量金融機構可疑交易報告工作最主要的標準是
交易報告量
⑥ 重點可疑交易報告的分析思路,應以客戶身份的基礎是什麼
重點可疑交易報告分析思路應該以客戶的什麼為基數,以它的實際流水。
⑦ 金融機構關於上報對外報告的可疑交易線索的有哪些好的建議
(一)提高反洗錢監測系統的監測質量
金融機構總部應健全內部協調機制,改變本單位內部信息不共享問題,盡快實現內部信息的共享通用,並逐步實現不同金融機構間賬戶信息的互通互連,提高金融機構間相互協作和資金監控能力。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反洗錢監測系統功能設計,具有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的自動識別、信息完善、信息上報、管理查詢等功能。科學設置系統各項識別指標及篩選條件,擴大業務系統覆蓋范圍,不斷提高計算機數據挖掘、智能分析與識別技能,增強反洗錢監測系統的准確性和有效性,減少可疑交易漏報告、重復報送、垃圾信息多的問題。實現反洗錢監測系統與業務系統間的聯通對接,將可疑交易監測工作貫穿於金融業務辦理的各個環節,全面提升反洗錢監測系統提取可疑交易的數據質量,也適應金融機構業務發展的需要,加強金融創新產品的超前監管,建立動態的可疑交易報告系統,有效防範各種新業務帶來的洗錢風險[4]。
(二)完善可疑交易報告實施細則
金融機構應參照監管部門制定的客觀標准及指引,制訂明確、精細化可疑交易監測分析操作指引和符合自身特點的可疑交易甄別流程[5],建立符合自身情況的可疑交易報告實施細則,明確反洗錢工作人員的職責分工,完善對可疑交易報告的人工分析、干預機制。建立覆蓋所有業務、所有環節的監測和分析流程,要在可疑交易報送前對交易數據嚴格落實逐級分析、審查制度,要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客戶的資信情況,對其關聯實體、業務種類、經營狀況等嚴格審查,合理判斷可能存在的風險,報送過程中,應遵循完整准確性、技術性和保密性原則。建立對高風險客戶資金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和以客戶群為監測對象的可疑交易報告工作流程,同時,要依據客戶的不同情況,劃分不同的風險等級,採取有效措施,加強風險監測。
⑧ 金融機構的可疑交易分析意見應關注並清晰描述哪些內容
發現過程、可疑賬戶開戶情況、可疑交易情況、可疑點分析和初步判斷意見。
第五條金融機構應當設立專門的反洗錢崗位,明確專人負責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工作。
金融機構應當根據本辦法制定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內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並向中國人民銀行報備。金融機構應當對下屬分支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第六條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對報告可疑交易的情況予以保密,不得違反規定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
第七條金融機構應當在大額交易發生後的5個工作日內,通過其總部或者由總部指定的一個機構,及時以電子方式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沒有總部或者無法通過總部及總部指定的機構向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報送大額交易的,其報告方式由中國人民銀行另行確定。
第十條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大額交易,如未發現該交易可疑的,金融機構可以不報告:
(一)定期存款到期後,不直接提取或者劃轉,而是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續存入在同一金融機構開立的同一戶名下的另一賬戶。活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轉為在同一金融機構開立的同一戶名下的另一賬戶內的定期存款。定期存款的本金或者本金加全部或者部分利息轉為在同一金融機構開立的同一戶名下的另一賬戶內的活期存款。
(二)自然人實盤外匯買賣交易過程中不同外幣幣種間的轉換。
(三)交易一方為各級黨的機關、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軍事機關、人民政協機關和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但不含其下屬的各類企事業單位。
(四)金融機構同業拆借、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的債券交易。
(五)金融機構在黃金交易所進行的黃金交易。
(六)金融機構內部調撥資金。
(七)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轉貸業務項下的交易。
(八)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項下的債務掉期交易。
(九)商業銀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匯機構、政策性銀行發起的稅收、錯賬沖正、利息支付。
(十)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