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闡述鄉村振興的時代意義
中國是一個農村大國,只有農村發展起來了。農村進步了,那麼中國才會真正的進步,所以鄉村振興是能夠促進國家興亡的。因此必須得振興農村。
⑵ 論述題:結合內蒙古的實際,談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與重大意義。
主要內容
一是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三是特色小鎮建設。
四是大力推進「田園綜合體」試點工作。
意義
第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本質是回歸並超越鄉土中國。
第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本身是對近代以來充滿愛國情懷仁人志士們理想的再實踐、再創造。
第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核心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
第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有力抓手。
⑶ 如何理解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指導「三農」工作的行動綱領。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中央之所以把解決好「三農」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是因為在全面建成小康進程中,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過程中,農業現代化這條短腿和農村現代化這個短板還沒有補齊。
「沒有農業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富強,沒有農民安居樂業,國家現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點就是要補齊農業農村這塊短板。為此,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表述中,增加了「農村」這兩個字。鄉村振興戰略確立不僅是建立在在深刻認識我國城鄉關系變化趨勢,總結國內外城鄉發展規律,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也是我們黨在農業農村發展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次重大飛躍。以鄉村涵蓋農業農村的所有問題,改變了過去單純強調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目標的提法,豐富發展了統籌城鄉發展理論,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到重構鄉村發展戰略目標任務的高度來進行謀劃,拓寬了解決了我國「三農」問題的發展思路,擴大了戰略目標范圍,提升戰略目標的高度,使我國「三農」問題變為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具有整體性、全面性的特點。應當說鄉村振興戰略是在新的發展理念下提出來的,它不僅為新時代我國「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成為為未來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的行動指南。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迫切要求。廣大農村居民能否同步實現小康,不僅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全局,也事關本世紀中葉能否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當前我國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突出體現在農業和農村這個領域。
「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不能忘記農民、不能淡漠農村;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城鄉差距的問題依然較大。
⑷ 闡述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和實施路徑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明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尤為突出。40年來的改革開放進程中,我國鄉村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
但與此同時城鄉資源配置不均、鄉村整體發展水平不高、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強、農村環境和生態污染等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影響農村經濟和農業現代化的制約因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將鄉村振興戰略寫進報告,開啟了我國鄉村發展的嶄新時代。
中央發布的《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將鄉村振興戰略內含的量化思維和技術取向更加明晰化:中央1號文件對鄉村振興從農業發展質量提升、鄉村綠色發展、農村文化、鄉村治理新體系、民生保障、精準脫貧、制度性供給、人才、投入保障和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等10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部署。
另一方面,制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時間表,即「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這就表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關乎全局、關乎長遠的宏偉擘畫和長期任務,需要我們科學謀劃、合力推進、不懈奮斗。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引領中國鄉村振興理論與實踐。在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我國經濟面臨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轉化,因而農村也將相應進入以轉型性的相對貧困和城鄉不充分不均衡發展為特點的新階段。
主要呈現為收入、社會公共服務獲得上的不平等和多維貧困。經濟發展的轉型性與動態性,決定了我國城鄉發展優先順序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變化。2013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和「綉花式」抓扶貧。
再到十九大提出的大扶貧格局,創新了中國特色的扶貧脫貧實踐。2013年至2017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由9899萬人減少至3046萬人,平均每年減少約1370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至3.1%,累計下降7.1個百分點。
同期,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10.4%,實際增速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2.5個百分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扶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講話、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不同國家或者同一國家的不同發展階段,扶貧脫貧和鄉村治理的表現形式、治理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模式都不盡相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和鄉村治理的重要論述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指導作用,為我國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通過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引導資源合理有序流向農村,構建多元共治鄉村大格局。現階段中國生態脆弱區和民族地區以及貧困集中連片地區三者的耦合、疊加為鄉村振興帶來了巨大挑戰,尤其是一些凋零和消失的鄉村在自然生態、經濟、社會、制度、文化、金融市場等方面的發育遠落後於平均水平。
因此,鄉村振興的現實困境決定了需要政府、市場和社會有機結合,多方力量參與,在清晰界定各自的政策邊界條件下,建立相應的激勵相容機制,為不同主體的互動與組合治理帶來可能性和可行性。鄉村振興必須以產業為基礎,使市場在農業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利用財政資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進入鄉村,將更多人財物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要素需求,發揮工商資本推動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政府應從戶籍、土地、財政、稅收、金融、社會保障等方面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通過政策引領資源向農業和農村地區傾斜,同時整合資源、形成合力,通過頂層設計為鄉村提供公平的教育、衛生、醫療等社會保障體系,並通過財政轉移、改變財政結構為貧困人群和鄉村提供財政支持。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城鄉融合。鄉村振興根本上是要實現農村經濟增收和農民收入提高,其前提是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由於農業行業天然具有較大風險的特徵,因而需要政府引導更多資本、有效分散風險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匹配,通過產融結合完善農業產業鏈。
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農業產業升級,將勞動力、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更多投入到附加值高的綠色優質安全和特色農產品上,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滿足人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為解決農村「小生產」和「大市場」矛盾。
可以通過進一步深化農業經營體系改革和農業科技創新,在家庭經營基礎上,實施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著力培養一批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重點龍頭企業或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同時,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
探索其與扶貧機制結合的中國特色鄉村治理之路,為世界提供「中國經驗」。更加註重扶貧開發質量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扶貧實踐從政府主導向多元主體參與、多元路徑協同、多種目標融合的貧困治理模式轉變。
因此,鄉村振興戰略可以在我國大扶貧格局下,積極探索農村公共事業均等化改革,建立城鄉融合的社會保障制度,為優先農業農村發展構建一個社會安全網路;同時,通過整村推進、產業發展等途徑提升鄉村集體和村民的內生動力,同步實現鄉村集體經濟增長和農民生活水平改善。
(4)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課題申請意義和內容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中國走出「中等發達國家陷阱」,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黨的十九大是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重要會議。
會議的一項重要成果便是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共列為黨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創新成果,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最科學闡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承前啟後的偉大理論貢獻,是今後較長時期黨的政治綱領和各族人民的行動指南,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武器。
新的思想,閃爍著全黨智慧的結晶,必然有豐富的創新理論支撐和科學嚴謹的思想體系;新的思想,必然提出解決中國現實和未來的宏觀性、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的總體戰略,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⑸ 為什麼發展普惠金融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重要意義
通過發展普惠金融,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得到了提升,金融知識也獲得了普及,有利於讓農村人口享受到金融服務帶來的紅利,從而促進鄉村振興。
⑹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這個論文選題方向好寫嗎,要找什麼數據,數據好找嗎,求回
OK,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現在還要嗎?
⑺ 鄉村振興戰略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以下四點重要意義:
1、鄉村振興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不可否認,現今我國鄉村面臨著凋敝和衰落的客觀事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旨在以此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吸引力,構建新時代鄉村可持續發展機制。歷史上,鄉村的富庶是我國盛世歷史的標志,在城鎮賺錢後回鄉置業曾經也是事業成功的標志。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經歷了工業化進程,鄉村為工業和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天重提鄉村振興是對鄉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歷史的眼光看待鄉村的地位與作用,鄉村振興與復興也體現了我國農村在實現中國夢偉大征程中歷史與現實的統一。
2、鄉村振興是建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國基本國情決定,即使在城鎮化成熟後,農村人口還在4億左右,因此沒有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就不會有國家的現代化。
當前我國鄉村一方面存在著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生活條件落後等現象,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和經濟發展,農民逐步上樓進社區,但是城市應有的相關服務又不能完全進入,鄉村發展又失去了原有的鄉土氣息和文化。
當然我國也有一些鄉村,比如陝西咸陽袁家村、山東臨沂竹泉村等利用傳統鄉村資源,走出了一條振興之路,也說明了鄉村振興的內在潛力。
3、鄉村振興是新時代鄉村發展新動力
新世紀以來,中央加大了對農村的扶持力度,從2003年開始連續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於農業、農村、農民(即「三農」)問題,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分別提出了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對推動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發展動力來看,政策重點側重於城市,使用的政策手段是城市和工業對農村的反哺和扶持,把農村放在了城市的從屬地位。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把鄉村放在了與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立足於鄉村的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注重發揮鄉村的主動性,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續的內生增長機制。這是一種思路的根本轉變,確立了全新的城鄉關系。
4、鄉村振興明確了鄉村發展的新任務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這五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提高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和發展能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長遠之計。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助力農村高質量脫貧,助推農民致富增收。
(7)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課題申請意義和內容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提到黨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並對具體的振興鄉村行動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中國過去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中國社會是一個鄉土社會,中國文化的本質是鄉土文化,故而,振興鄉村顯得尤為重要。
對於中國走出「中等發達國家陷阱」,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人民網
⑻ 研究鄉村振興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本質是回歸並超越鄉土中國。
中國本質上是一個鄉土性的農業國,農業國其文化的根基就在於鄉土,而村落則是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振興鄉村的本質,便是回歸鄉土中國,同時在現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超越鄉土中國。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本身是對近代以來充滿愛國情懷仁人志士們理想的再實踐、再創造。
20世紀30年代,興起了由晏陽初、梁漱溟、盧作孚等人為代表發起的「鄉村建設運動」。誠如梁漱溟所言,鄉村建設運動,是由於近些年來的鄉村破壞而激起來的救濟鄉村運動。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核心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
中央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我國農業不發達、農村不興旺、農民不富裕的「三農」問題。通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達到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協調,促進農業、加工業、現代服務業的「三業」融合發展,真正實現農業發展、農村變樣、農民受惠,最終建成「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留得住人的美麗鄉村、美麗中國。
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利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文化本質上是鄉土文化,中華文化的根脈在鄉村,我們常說鄉土、鄉景、鄉情、鄉音、鄉鄰、鄉德等等,構成中國鄉土文化,也使其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核。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就是重構中國鄉土文化的重大舉措,也就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大戰略。
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有力抓手。
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歷來是國家安全的根本。習近平總書記說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糧食生產這一農業生產的核心成為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使農業大發展、糧食大豐收。要強化科技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確保18億畝耕地紅線不被突破,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而不會受國際糧食市場的左右和支配,從而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8)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課題申請意義和內容擴展閱讀: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這是基於我國社會現階段發展的實際需要而確定的,是符合我國全面實現小康,邁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而明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的客觀要求。鄉村不發展,中國就不可能真正發展;鄉村社會不實現小康,中國社會就不可能全面實現小康;鄉土文化得不到重構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弘揚。所以振興鄉村對於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