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千億互聯網投資基金指向哪裡
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在京成立,基金規劃總規模1000億元人民幣,出資單位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信國安、中郵人壽、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6家戰略出資企業,與中國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3家金融機構簽署投貸聯動協議,為基金所投企業提供銀行授信、金融服務等一攬子支持舉措,授信總額達1500億元人民幣。
這次,一家投資基金已經是把半條金融街拉上來,中國工商銀行資產13萬億,中信集團資產4萬億(中信國安1600億),中國郵政6.5萬億(中郵人壽資產750億),中國移動總資產1.6萬億,中國聯通總資產5300億,中國電信總資產1.1萬億,加到一起,這些公司的總資產已經將近30萬億。
以上這些公司,除了中信,其他的公司都不僅僅資產雄厚,更是網點雲集,工商銀行、中國郵政、三家電信運營商,這幾乎就是中國線下渠道的80%以上份額,遍布城鄉,無孔不入。如有誰獲得了這些公司的投資,再加上這些渠道資源的輔助,即便是創業公司也有望挑戰BAT。
即便是中信國安,也在布局線下。就在2016年年底,中信國安剛剛從足球上撤退,將60%多的北京國安足球俱樂部的股份轉讓,而在最近,一個叫國安社區的便利店也正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不斷開張。
3、視頻直播平台也將獲得不錯的機會
毫無疑問,視頻將成為2017年之後的新通信模式,而直播有關繫到新聞事業的前途,關系輿論環境,在面向世界的中國電視台成立之後,扶持一家擁有牌照的視頻直播平台起來,完全有可能。
⑵ 國新公司是央企嗎效益如何待遇如何國新集團老幹部中心工作待遇如何
國新是直接由國務院國資委領導的地道的央企,從事國有資產管理的業務,權力極大,前途無量。這種單位,無論什麼崗位待遇都不會差到哪裡,只要有編制,不論哪個部門能進去,都很不錯。
老幹部中心雖然跟業務部門比起來,表面上差一些,實際上通過職務便利跟老幹部打交道,很能拓展你的人脈關系,單位的領導都是老幹部昔日的下屬,有這層關系以後調到實權部門不是難事。
國新集團被稱為中投二號,是一家副部級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董事長謝企華原系寶鋼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劉東生原系國務院國資委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都屬副部級幹部。
⑶ 國新國同是不是中國國新控股的子公司
「控股公司」這樣的名稱都是國企性質的,所以國新控股公司屬於企業不是事業單位。
⑷ 國新資本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成立於2014年8月20日,注冊地為北京,注冊資本為100億元,是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專任屬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金融板塊的代表企業,經營范圍包括股權投資、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投資咨詢。2016年2月,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被明確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國新資本有限公司也迎來了發展機遇。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將按照國資委要求將國新資本有限公司打造為中央企業金融服務平台,形成與資本運營相互支撐的金融產業體系,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產融結合、以融促產,出資企業包括國新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國新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國新匯通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南湖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
⑸ 中國三大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是哪幾個
平安集團: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平安」,「公司」,「集團」)於1988年誕生於深圳蛇口,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保險企業,至今已經發展成為融保險、銀行、投資等金融業務為一體的整合、緊密、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中信集團:中國中信集團公司(前稱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信公司,英文為CITIC Group),是經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親自倡導和批准,由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於1979年10月4日創辦的。主要業務集中在金融、實業和其它服務業領域。2010年12月22日,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以63億元人民幣的報價競得北京商務中心區(CBD)核心地塊,這個價格刷新了北京單幅地塊出讓價格的新紀錄。
光大集團:中國光大集團是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創辦於1983年5月,現以發展成以經營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管理等業務為主的特大型企業集團。中國光大集團在境內的主要企業有中國光大銀行、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光大金控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及中國光大實業(集團)公司、中國光大投資管理公司、上海光大會展中心、光大置業公司等實業企業;在香港經營的企業有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等20家公司
⑹ 國葯集團是央企嗎
央企說的是直屬於國務院的國有企業,所以說國葯股份是央企。
國葯股份是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全面、綜合實力很強的醫葯健康產業的集團。以預防、診斷、治療和護理等健康相關產品的分銷、零售、研發及生產為主業。
國葯集團是一家中央企業。國葯集團是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國有控股企業,全稱為中國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國葯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1月。它於2009年9月23日在香港上市。作為中國最大的葯品和醫療產品經銷商和領先的供應鏈服務提供商,該公司擁有並運營著中國最大的葯品分銷網路。自2005年以來,該公司已連續四年在中國醫葯年度銷售額和利潤及稅收方面排名第一。
中央企業領導小組由中央政府直接管理或由中組部, 國資委或其他中央部委(協會)委託管理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是指由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或其委託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行使出資人職責。
一般認為,央企有三個主要特徵。
1、資產的財務關系在財政部單列;
2、人事關系在人社部單列;
3、運營在國家計劃單列(國務院可以直接行文)。
根據產業的屬性和管理控制主體,中央企業大致分為四類:
1、工業類央企,主要是96家央企,國務院國資委代表國務院履行投資者職責;
2、金融類央企,主要是財政部(或委託匯金公司)代表國務院,履行投資者職責的中央金融、證券、保險企業,共23戶;
3、文化類央企,主要是三個中心文化企業,它們作為投資者的責任由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外國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電網路(600831)、股吧】有限公司)
4、行政類央企,主要是財政部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三家企業
(中國國鐵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煙草公司、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
⑺ 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的金融業務
中信集團擁有銀行、證券、信託、保險、基金、資產管理、期貨
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金融綜合服務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大力推進中信集團所屬金融子公司之間,以及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之間的業務協同,建立了「中信網上金融超市」,發展網上綜合金融業務,各金融子公司之間通過金融交叉產品銷售以及對重大項目進行聯合市場營銷,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綜合金融服務;在 20個地區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與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參與的地方分支機構聯席會議制度,推進子公司客戶、網點、銷售等資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戶信息系統的整合與遷移工作,著手規劃和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為各子公司共享客戶資源及交叉銷售創造條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總資產 13,204億元,同比增長 16.6%;營業收入 750億元,同比增長 35.6%; 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 212億元,同比增長 46.2%。 銀行業務是中信集團金融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信集團在中國境內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銀行國際化發展戰略繼續穩步推進。2010年5月,中信嘉華銀行正式更名為中信銀行國際,標志著購並完成後相關戰略整合進程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中信銀行國際全年實現合並稅後凈利潤10.57億港元,同比增長10.9%,在創歷史最高盈利的同時,各項經營指標均呈現健康較快的發展態勢,並購協同效應逐步體現。本行與BBVA、中信銀行國際組成的「三位一體」戰略聯盟不斷將各業務合作推向縱深,年度內本行與BBVA在汽車金融、私人銀行方面的合資項目正積極推進審批,資金資本、國際業務、養老金等領域業務合作規模也得到迅速增長。
2010年,中信銀行歸屬於股東的凈利潤首次突破200億,達215.09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0.20%。平均權益回報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別較上年提高6.38個百分點和增長0.18元,經營效益創歷史新高;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提升至213.51%,資產質量保持良好;總資產首次突破兩萬億,達20,813.14億元,各項存款18,724.79億元,各項貸款12,642.45億元,業務規模再上新台階。基於穩健的業績表現和良好的市場聲譽,本行在《金融時報》社聯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舉辦的「金龍獎」評選中,繼2009年獲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業銀行」獎項後,2010年再度蟬聯該獎項,體現了市場和業界對本行綜合競爭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團在香港控股經營的上市金融機構,也是中信金融業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團的安排下,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香港資本市場調整的有利時機,成功實現私有化,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為中信集團整合旗下商業銀行業務打下了基礎。中信國際金融控股公司所屬中信嘉華銀行核心業務盈利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營業收入18億港幣,凈利潤 1.3億港幣。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紀、股票承銷、債券承銷、投行和基金等業務市場份額繼續提升,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通過完善制度、改進內部協作、建設信息平台、降低自營規模和嚴格承銷項目審核等措施,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增資中信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通過與國際金融機構合作,嘗試拓展海外業務;成立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並發起設立綿陽產業基金,進一步加快買方業務發展。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實現凈利潤73.05億元,盡管同比下降40%,但佔全行業凈利潤的比例由9%提高到約15%。
中信建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信萬通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是中信證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總資產358.18億元,凈資產52.14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17.39億元。中信金通證券公司總資產103.89億元,凈資產17.69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7.07億元。中信萬通證券公司總資產58.51億元,凈資產16.67億元,2008年實現凈利潤3.73億元。 中信集團與英國保誠集團各占股50%的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已在中國10個省市的30個城市開展業務,銀保業務發展較快,期繳業務比例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2008年規模保費 37.1億元,新單年繳化保費 10億元,內含價值達 27.4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23%、17%和43%,新單年繳化保費在外資及合資壽險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標准組建的股份制商業保險公司,主要經營財產保險和健康保險等業務。中信集團持有該公司 27.62%的股份,為其主要股東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險股份公司擁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營銷網點, 2008年該公司保費規模近70億,近幾年規模保費位於中小保險公司前列。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均為中信證券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1.9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12.2億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總資產 2.6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0.48億元。 2008年中信證券公司對旗下基金業務進行整合,由華夏基金吸收合並中信基金,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
中信信託公司、英國保誠集團各持股 49%的信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資產總規模為 222.5億元, 2008年實現凈利潤 3091萬元。
⑻ 國新公司是央企嗎效益如何待遇如何國新集團老幹部中心工作待遇如何急求,謝謝!
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0年12月22日,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之一,2016年初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截至2019年底,中國國新資產總額超過4200億元,公司年度凈利潤突破100億元。
試點以來,中國國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圍繞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聚焦試點目標和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專業平台作用,積極探索「資本+人才+技術」輕資產運營模式,逐步形成了5大業務板塊和1個服務保障平台即「5+1」業務格局。
基金投資板塊以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為核心,設立運營包括國新國同基金、央企運營基金、國新建信基金、雙百基金和科創基金在內的國新基金系,總規模超過7000億元,著力支持中央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和優化布局,培育孵化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金融服務板塊目前已擁有商業保理、融資租賃、財務公司、保險經紀、金服公司、大公資信等7家主要金融、類金融機構,通過向中央企業提供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中央企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增強資本流動性和提高回報;
資產管理板塊通過參與推動有關中央企業專業化重組整合、股權多元化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市場化債轉股等,助力中央企業落實重點領域改革和提質增效;股權運作板塊通過穩妥開展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專業化運作,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保值增值;境外投資板塊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大力推動中國企業境外優質項目落地,支持企業「走出去」。央企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平台,目前服務專職外部董事30餘名,他們分別在近60戶中央企業任職。此外,成功推動劃入的中國華星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華星集團公司)、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印刷集團公司)兩戶原中央企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