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權買賣不同與股票買賣,不是全款交易,屬於保證金交易。
你買賣1萬元的股票就是支付或得到1萬元,但如果是期權交易,就不是了,如果交易所要求10%的保證金,那麼1萬元的期權交易,你只需存入保證金賬戶1千元,就可以交易了。換句話說,你手頭的1萬元,可以進行10萬元的期權交易,收益和風險都放大了10倍,即有10倍的杠桿。
跟期貨交易性質相同,期權交易都是遠期交割的,然後根據市場波動,決定你的得失,和是否需要補充保證金。你可以選擇到期交割,還是中途隨時平倉。不說太多了,你主要把財務杠桿理解了,我就完成任務了,其他的想玩的話,還需要學習,摸清其中的風險。
祝你發財!
② 如何運用期權
由於期權買入者所付出的僅為權利金,所以其損失有限。而只要股價往你所選擇的有利方向或漲或跌,其獲利的空間就比較廣闊,能夠成為投資者的一個套期保值工具,有效幫助投資者規避現有資產的投資風險。
在個股期權交易行列中,很少會發生資金不夠讓自己錯失機會的事情,因為投資者在購買期權之前就已經注入了名義本金,所以發生的概率是非常小。而風險是可控的,在購買之前計算好自己能承受風險的虧損是多少,保證自己不會因為其它方面因素放棄繼續持有期權。
及時掌握期權交易市場行情,屏蔽對自己不利的因素。確定清楚消息來源是否真實性,要快、准、狠迅速出擊,在確保盈利情況下進行期權交易。
個股期權讓投資者多了一種工具,使得他們在金融資本操作的交易成本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個股期權的操作方式更加便捷,將使投資者具有更多的選擇以規避現貨市場的風險。從全球市場的經驗來看,個股期權更適合機構投資者。
個股期權對於完善多層次市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一種非常適合投資者投資的金融衍生品。在未來全球經濟恢復後,個股期權的交易量也會逐漸上升的。只要合理運用個股期權這投資理財工具,避免在期權交易過程中會發生的任何問題。
③ 如何運用金融期權和金融期貨來化解應收賬款的風險'
生產商可以為下遊客戶購買成品的看跌期權,規避成品價格風險。
客戶就願意提前將貨款支付給生產商,生產商提前回籠資金,資金利息用於支付一部分期權權利金。
暫時接觸到的商品期權還沒辦法克服期現價差,金融期權沒有接觸過,但是邏輯我想應該是相通的。
④ 期權的運用方式
在成熟金融市場中,期權更多的時候被用作風險管理的工具,如以美國為代表的均衡型衍生品市場,期權被廣泛應用於套保策略。主要期權套期保值有等量對沖策略、靜態Delta中性策略、動態Delta中性策略。下面我們以Comex白銀期貨與期權交易為例,說明投機者如何利用期權在更大程度上獲利。
情境1:2012年9月初,市場對於美國推出QE3預期不斷升溫,9月6日白銀期貨收盤價32.67美元/盎司,執行價格33美元的白銀期貨期權,看漲期權價格1.702美元/盎司,假設投資者對白銀未來走勢看多,他有兩種投機方案:其一,買入1手12月Comex白銀期貨;其二,買入1手12月Comex白銀期貨期權(為簡化計算,Comex保證金比例按10%計算,期權多頭不支付保證金,期權空頭支付保證金與對應期貨金額一致)。
此後美聯儲推出QE3,貴金屬價格大漲,10月1日白銀期貨收盤價格34.95美元/盎司,執行價格33美元的看漲期權價格2.511美元/盎司。兩種方案下投資者的收益為期貨多頭,(34.95-33)*5000/(33*5000*10%)=59%。期權多頭,如果投資者選擇平倉,(2.51-1.70)*5000/(1.70*5000)=47.53%;如果投資者選擇執行期權,並且立刻平掉期貨倉位,(34.95-33-1.702)/1.702=14.57%(放棄行權)。
由此來看,期權多頭的收益率雖然不及期貨多頭,但期權多頭的資金佔有量(1.702*5000)僅為遠小於期貨多頭保證金的佔有量,約為期貨保證金佔有量一半,且在持倉期間,期權投資者不必擔心保證金不足問題。
情境2:在QE3推出後,投資者認為白銀價格在9月、10月份將走出一個M頭,價格在頸線附近,在QE3、歐債危機、美國財政懸崖等大背景下,具有一定避險屬性的白銀價格不會大跌,但短期內上漲動力也不足,未來一段時間震盪行情可能性更大,因此決定賣出寬跨式期權,賺取權利金。
⑤ 2.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分析在公司金融中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分析在公司金融中的作用體現有哪些方面?這都是由很多方面的財務報表的話,體現了財務的快匯總統計,而報表分析的話分析下半年的財務的審核。
⑥ 金融期權的基本功能
期權的作用就是擴大市場多樣性,新的品種,現在開通期權是需要50萬元和交易經驗。
現在期權是1.8元一張,相當於是成本價格的
⑦ 怎樣發揮期權在財務管理中作用
一、直接作為企業理財的工具 期權作為一種金融商品具有幾個顯著特點:第一,期權的交易對象是一種權利,即買進或賣出特定標的物的權利,但並不承擔一定要買進或賣出的義務;第二,這種權利具有很強的時間性,超過規定的有效期限不行使,期權即自動失效;第三,期權具有以小博大的杠桿效應。期權合約的買者和賣者的權利和義務是不對稱的。這表現在買者擁有履約權利而不負擔義務以及風險與收益的不對稱上。對買者來說,他在價格有利的情況下行使期權可能取得無限的收益,而他所承擔的最大風險只是為購買期權所支付的權利金,對賣者則相反。這意味著期權投資能以支付有限的權利金為代價,而購買到無限盈利的機會。上述特點使得期權很適宜成為有效規避風險、增加收益的手段。企業可以把經營中閑置的資金投入期權市場,或者同時投資於股票和期權,在投資時即可預知風險(最大損失權利金),卻有成倍獲取回報的可能性。一旦行情不好,還可以反向操作以補償損失。效果比傳統的交易工具理想。這也是期權衍生物二十年來迅猛發展的主要原因。在西方國家,由於收益稅和資本利得稅的負擔不,一些投資者傾向於連續不斷的持有期權,直到其短期收益轉化為長期的資本利得為止,這樣可以起到免繳短期收益稅金的目的。期權有時也被用於接管策略。兼並公司購買目標公司股票的買權。當購買了足夠的買權且擁有的股票數額已達到必須向證券交易委員會聲明時,就執行這些期權,從而取得這些股票。這一策略降低了兼並公司的接管成本。這些都是直接利用期權作為理財手段的例子,事實上任何資產,不管有形或無形,都可以成為期權的標的物,甚至期權本身也可以成為標的物,從而形成復式期權。期權的不斷創新使交易更加靈活、功能更齊全,滿足企業多種多樣的避險和投機需求。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步規范和成熟,也應該考慮建立期權交易市場,給企業更大的理財空間。 二、期權理論在定價方面的應用 企業所發行的許多證券都帶有明顯的期權特徵,如購股權書(WARRANTS)、認股權(RIGHTS)、可轉換債券(CONVERTIBLES)等。它們規定持有人有權利(但無義務)在特定條件下以協議價格買進或轉換為企業股票,這就形成了一種買權,也具有時效性。企業股價上漲楚大,則持有人行使買權獲取收益越多。如果忽略它們的期權特性,顯然會低估這些證券的成本,高估了企業的利潤,從而歪曲了企業的財務信息、不利於財務決策,因此必須考慮其中含有的期權價格。例如,可以把可轉換低券看作是一般債券附加了期權。只要能得到股票收益率年度標准差(不能直接觀察到,可以根據歷史數據進行測算),就可以套用"布萊克--斯克爾斯"OPM,很方便的計算出債券期權價格,再加上債券的利息費用,才是可轉換債券的真正融資成本。上述兒種證券可以看成是股票期權的特例。事實上,對於有負債的企業來說,權益和企業債券本身也可以看作是復式期權。公司債券由企業發行並代表企業的責任,股東對債券負有責任。假如按期付息,在每期末,股東可以履行必要的償付或違約。如果他們選擇償付,就得到一個新的期權,否則"償付的選擇權"作廢,其損失為其投人企業的資本(即權利金)。這樣,就形成了若干期以期權為標的物的復式期權。這一類期權雖不夠明晰,但提供了對市場的估值過程的重要深入理解。1974年羅伯特,莫頓發表的《企業債務的定價》一文,利用OPM解決了企業的定價問題。1977年他又發表了對貸款擔保分析的文章,為大型項目成功的實施融資提供了幫助。可見期權在定價中應用前景廣闊,凡具有"或有索償權"、"選擇權"特徵的問題,都可以考慮納入期權理論的框架來定價。 三、以期權作為激勵手段,解決代理沖突 在財務管理中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代理沖突總是客觀存在的,由於二者的目標函數不一致,往往產生"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等代理問題。原則上,股東可以監督經營者,但監督成本高、缺乏效率,而且許多行為也是不可觀測的。因此"激勵 "就成為解決代理沖突的主要手段,而"經理股票期權"(EXERCUTIVE STOCK OPTION,簡稱ESO)正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措施。它授予經理人未來以一定價格購買股票的選擇權。其激勵邏輯是:提供期權激勵--經理人員努力工作,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企業股價上升--經理人員行使期權獲得利益。反之,經理人員利益受損。這就便經理人員的個人收益成為公司長期利潤的增函數,使他們象所有者一樣思考和行事,從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矯證了經理人員的短視行為。據統計,在(財富)雜志評出的全球500家大企業中,有89%的公司己向其高級管理人員採取了E5O報酬制度。同時股票期權在公司總股本中所佔比例也逐年上升,70年代只佔3%左右,到90年代總體達到10%.股權收入已成為一些經營者的主要收人方式,如lNTER公司安德魯。葛洛夫,1997年股權收人為9459萬美元,占其全部收人的96%.我國的上海、廣東等地區已經開始有期股的試點。目前武漢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對於其全資企業和控股企業實行的企業法人代表年薪期權制,又成為討論的熱點。學界和工商界都非常關注如何實施ESO方案以建立中國的長期激勵機制,造就和培養企業家的間題。可以看出,期權在解決代理沖突方面,有其獨特作用。其最大優點,就在於將公司價值變成經理人收入函數中一個重要的變數,實現了經理人和股東利益實現渠道一致性。目前我國的股市尚不規范,以股價作為期股的標的物不夠科學,法律的有關規定也限制了期股的上市流通,ESO的運行環境有待改善。要推廣ESO,必須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持,同時認真研究業績評價指標,設計出適合我國上市公司的ESO制度。毫無疑問是,隨著經濟發展,期權在管理中的應用會不斷深化,"期權"、"期股"將日益成為公眾熟悉的名詞。 四、輔助長期投資決策 眾所周知,財務管理發展至今,資本預算已形成一個較成熟的體系。凈現值法(NPV)與內含報酬率法(IRR )是企業進行長期投資決策時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凈現值法,更加符合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假設,在實務中通常是接受(NPV>0)或拒絕(NPVO時,要麼現在投資,否則以後就不投資。 但是許多經濟學家研究後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投資具有可推遲性(如新產品生產投資),這與項目本身的性質有關。只要某項投資具有可推遲性,在面臨外部風險(如市場價格、利率、經濟形式等風險)的情況下,企業不要急於放棄,可能通過推遲現在的投資以獲得更多的收益,這取決於項目的發展狀況。為了尋找更有利的投資機會,推遲投資的權利就是一種期權。當然,獲得這項投資期權必須先投資於必要的市場部位、人力資本及技術等,這些可看作期權的權利金。此時投資者只有權利而沒有義務進行投資,市場環境有利時,他行使期權;市場不利時,可以放棄進一步投資,其損失僅為權利金。舉例來說,企業面臨開採石油的項目(先支付5年內開採石油的開發權費用「單從凈現值角度分析,根據預測的現金流且進行折現,結果NPV之O,應該放棄該項目。但要把該項目放人期權的框架分析,把油田的開發權費用視為買進看漲期權支付的權利金,石油相當於基礎資產,該企業支付開發權費用後享有開採石油的權利但不負有義務。只要在履約期限內石油價格超過履約價格及期權成本,企業進行開采就有利可圖,反之不開發喪失開發權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項目期權價格大於開發權價格,該項目就是可以接受的。這個項目之所以可行,在於它能給投資者未來繼續投資提供可選擇性,因此引人期權後,投資項目的價值=傳統的NPV+期權價值。這就對凈現值法進行了修正。 現實中許多項目的建設需要多期投資才能完成,這類投資決策都可以看作對復合期權的選擇,每階段完成後,企業就具有了是否完成了階段的期權。投資決策轉化為如何最有效的執行期權的問題,把整個項目個階段結合起來進行評價,使決策更具有準確性。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期權概念及其定價方法在財務管理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許多問題在引入期權理論後變的更容易理解和精確。
⑧ 金融期權的功能
金融期權與金融期貨有著相似的功能。從一定的意義上說,金融期權是金融期貨功能的延續和發展,具有與金融期貨相同的套期保值和發現價格的功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控制風險的工具。 騎牆套利策略是外匯投機者使用的一種方法。所謂騎牆套利是指同時買入協定價、金額和到期日都相同的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在這種策本是有限的(即兩倍的權利金),無論匯率朝哪個方向變動,期權買方的凈收益一定是某種傾向匯率的差價減去兩倍的權利金。即是說,只要匯率波動較大,即匯率差價大於投資成本,無論匯率波動的方向如何,期權買方即投資者均可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