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漢集團有哪些子公司
1、大漢供應鏈有限公司(原大漢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始創於1993年,是大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從事鋼材貿易、金融服務、電子商務和物流運營的全資子公司,注冊資金5億元人民幣。
大漢供應鏈集團是國家5A級綜合型物流企業,全國鋼貿行業龍頭企業,是國內十多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的戰略合作夥伴和重點經銷商,並以中國鋼貿企業前10強、湖南鋼貿企業第1位的綜合實力,成為全國鋼貿行業領軍企業。
2、大漢城建集團
自1998年已成功開發34個市縣區的60多個項目,為湖南省城鎮化建設做出重大貢獻,中共中央黨校專家組把大漢城建「一路一城一園」的開發模式總結為「大漢模式」,進入國家課題。
2012年,省政府把「推廣大漢模式,變建房為造城」寫進了《湖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綱要(2012-2020年)》。
3、大漢商業集團公司
立足於為大漢城建的城市綜合體的開發和建設,做好商業配套運營,不斷創新城市商業運營尤其是適合小城鎮商業發展的商業模式。以長沙為核心輻射全省,服務項目超20個,管理類型涵蓋商業步行街、服飾商城、大型建材城、高端酒店、休閑山莊、住宅小區等。
4、大漢汽車集團
依託一汽大眾、長安福特、寶馬等品牌,有序拓展市場,在湖南省13個縣市,共有23家子分公司,以「一網一校一中心」的商業模式,構建汽車產業信用平台,通過匠心精神,服務消費者,共享賦能理念服務車商。
5、大漢教育集團
由大漢國際工匠院、瀟湘職業學院、大漢師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組成。瀟湘職業學院是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教育部備案、列入國家統招計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現有全日制學生8000人。
大漢師創是一家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創業孵化、互聯網教育和服務外包於一體的綜合性教育企業。專業方向涉及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人工智慧等,公司致力於中、高職院校高新技術專業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創業孵化,為社會和企業培養具有高技能、高素質的高端專業人オ。
② 盛虹集團是否上市了
盛虹集團沒有上市(截至2019年6月11日)。
上市的是盛虹集團旗下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9月27日,盛虹集團旗下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重組更名暨上市儀式成功舉行,「東方市場」正式更名為「東方盛虹」,證券代碼(000301)保持不變。此次更名標志著盛虹集團成功進軍資本市場,邁出跨越式發展的新步伐。
蘇州市副市長楊知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蘇州市吳江區區長李銘等領導,合作銀行代表、供應商代表、經銷商代表、上市中介機構、新聞媒體,集團董事長繆漢根、副董事長唐金奎、各板塊負責人、員工代表等300餘人出席活動。
(2)東方盛虹電子交易中心擴展閱讀:
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虹集團」或「盛虹」)成立於1992年,總部位於蘇州盛澤。從印染、化纖到石化、煉化的新型高端紡織產業鏈,成長為一家以石化、紡織、能源為主業的創新型高科技產業集團,員工3萬餘人。
2018年,盛虹集團排名「中國企業500強」第156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38位。盛虹的蓬勃發展得到了各級部門的認可。
先後獲得「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全國循環經濟先進單位」、「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等榮譽。
③ 蘇州盛澤東方市場紡織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東方市場交易中心主要從事紡織原料網上電子交易為核心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台,旗下有全國聚酯原料電子交易中心、中國化纖原料交易服務平台、紡織纖維新品推廣展示平台、供應鏈融資平台,是一家集交易、倉儲、物流、金融、信息等配套服務於一體的紡織產業集群全程電子商務運營商。
法定代表人:李紅
成立時間:2008-04-02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58400018207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吳江盛澤鎮市場路南側(絲綢股份大廈)
④ 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法定代表人:繆漢根
成立日期:1998-07-16
注冊資本:402905.3222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江蘇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20500704043818X
經營狀態:在業
所屬行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人員規模:500-999人
企業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市場東路73號
經營范圍:資產經營,紡織原料、針紡織品、聚酯(PET)生產、銷售,倉儲,蒸汽供應,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程,技術咨詢,實業投資,國內貿易,企業咨詢服務,物業管理,機械設備租賃;房地產開發、經營,公路貨運(限指定的分支機構經營),熱電生產、供應(限分支機構經營)。(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⑤ 盛澤紡織品對外貿易的障礙
盛澤鎮位於江蘇省吳江市,是我國重要的絲綢紡織品生產基地和產品集散地,歷史上以「日出萬綢、衣被天下」聞名於世,有「綢都」的美稱。地處太湖流域,沃野平展、湖盪密布、氣候溫暖、雨量充分,宜稻麥、宜蠶桑,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都。全鎮面積118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區面積34.40平方公里 。全鎮轄38個行政村、3個場隊、10個社區居委會。盛澤鎮是吳江市的經濟重鎮,尤其是工業經濟在全市佔較大份額。
目錄
地理位置
氣候特點
行政區劃
鎮名由來
經濟建設
文化建設
關於絲綢產業集聚優勢
產業配套優勢
技術與裝備優勢
專業市場優勢
投資環境優勢
企業家團隊優勢
景點介紹先蠶祠
特色美食地理位置
氣候特點
行政區劃
鎮名由來
經濟建設
文化建設
關於絲綢 產業集聚優勢
產業配套優勢
技術與裝備優勢
專業市場優勢
投資環境優勢
企業家團隊優勢
景點介紹 先蠶祠
特色美食展開 編輯本段地理位置
盛澤鎮位於江蘇省的最南端,富饒的滬寧杭金三角中心,東連上海,西瀕太湖,北依蘇州,南接浙江,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和江南大運河穿境而過,與滬寧、滬杭、滬蘇浙高速公路、318、312國道和太浦河相銜接,交通十分便捷。[1]
編輯本段氣候特點
盛澤鎮地處太湖流域,湖盪密布,沃野平展,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宜稻麥,宜蠶桑,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絲綢之都。[1]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盛澤鎮轄20個社區和27個村。 社區:太平、里安、工廠、花園、盪口、橋北、新民、印染、新生、譚丘、盛虹、永和、茅塔、楊扇、蔬菜、盛漁、郎中、西白洋、譚漁、南麻 村:東港、紅洲、聖塘、興橋、群鐵、前躍、幸福、黃家溪、北角、勝天、荷花、譚丘、雙熟、人福、龍橋、溪南、北旺、南塘、壩里、大謝、橋南、永平、龍北、沈家、七庄、庄平、寺西洋。[2][3]
編輯本段鎮名由來
盛澤鎮(圖一)
盛澤地處江浙兩省的交界處,春秋時期是吳越兩國的邊城之地,故盛澤最早的地名叫「合路」。清乾隆《盛湖志》上有這樣一段記載:「盛澤古名合路。因春秋間吳越相爭,而古檇里在王江涇,名射襄城,盛澤與黃溪皆邊城之地,可為吳,可為越,難為分析,故名合路。後禾城(嘉興)遷徙,是處化為青草,故(三國)孫吳時名為青草灘。至唐宋時仍名合路村。」根據此說來推斷,既然唐宋時猶名「合路」,那麼盛澤之名最早只能起於南宋。 關於盛澤地名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其一,「盛斌結寨」說。清同治《盛湖志》載:「湯豹處貯真齋筆記曰:『明天啟三年,耕夫鋤地得南宋單升墓碑,稱阡(遷)於澄源鄉盛寨盪之漘。』豹處引《祥符圖經》謂:『吳赤烏初,盛斌結寨於此,故名。寨訛為澤,音近耳。』此說似確。」湯豹處是明末清初之盛澤名人,《盛湖雜錄·湯豹處軼事》稱其好吟詠,善鼓琴,書畫尤工,其繪水之作被譽為「曠世仙筆」。他的筆記所載之事應該可信。[2] 三國孫吳240年(赤烏三年),吳大帝孫權命上大夫倪讓、將軍徐傑、司馬領濠寨盛斌分撥地界建圍、作田、屯兵,自青草灘築寨至野和溪(即今黃家溪)。後人稱盛斌故址為「盛寨」,至於「盛寨」之訛傳為「盛澤」,是因為「澤」與「寨」讀音相近。從現有的史料看來,盛斌應該算是開發盛澤最早的一位先人了。 盛澤鎮(圖二)
其二,「盛章食邑」說。清乾隆《盛湖志》稱:「宋南渡後,臨安盛章以建都之所第宅叢集一廛,月數十金,遂遷吳江之二十都(亦有它志稱遷一都)。後論功封章為吳江開國伯,食邑於此,土田第宅在在有之。一都為盛庄,二都為盛家舍,四都為盛烏田,十七都為盛墩,其地(他)若盛家田、盛家廊、盛家匯,不一而足。而二十都其舊居也,東西連大澤,遂名盛澤;市東猶有盛家港、盛家盪,至今子孫猶居之。」 盛章,字如晦,臨安人,南宋1187年(淳熙十四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敷文館學士,後因功封為吳江開國伯,食邑於此。由於盛章在吳江一帶擁有大量的田產,其子孫繁衍散居於城鄉各處,因此留下了許多冠以「盛」字的地名。盛澤因東西兩邊都是大湖,故而名為盛澤,似乎也很說得通,但同治《盛湖志》認為:「盛澤因章得名,無可征考,姑從闕疑。」 其三,「望文生義」說。認為盛澤鎮鄉湖泊眾多,「盛」者大矣、眾矣,「澤」者水矣、湖矣,盛澤之名或源於水鄉澤國之意。間或有人以為盛斌結寨屯田開發在前,盛章食邑於此繁衍在後,盛澤之名莫非暗指二「盛」之恩「澤」於民。當然,此說尚無「典」可據,只是一家之言罷了。 以上幾種說法雖然都還難以確認,但是盛澤地名的出典似乎與盛氏有關聯。時至今日,盛澤南境尚有盛家埭、盛塘村、盛家木橋等小地名,還有聚族而居的盛氏後人。[2][4]
編輯本段經濟建設
盛澤鎮(圖三)
盛澤鎮是江南地區的經濟重鎮,全鎮總面積150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逾30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鎮擁有工業企業2000多家,商貿、服務企業7000多家,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9億元,增長15%;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27.64億元,增長9%;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2.86億元,增長11%;工業應稅銷售520億元,增長10.4%;注冊外資13134萬美元,到帳外資13052萬美元,增長1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84億元,其中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為32.54億元;單位GDP能耗下降5.8%, COD、SO2排放總量分別下降5%和4.5%,經濟總量在全國鄉鎮中位居前列。 盛澤鎮工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以後異軍突起,迅猛發展,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迅速成長為全鎮工業經濟的主力軍,1995年盛澤鎮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鄉鎮企業示範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就體制的逐步完善,鄉鎮企業經營機制與產權指導的改革不斷地深化,至2000年,鎮村集體企業已基本完成改制,其中1個企業改制為股份公司並成功上市,其餘改制形式主要是產權明晰、自負盈虧的有限責任公司和私營企業。 盛澤鎮(圖四)
進入20世紀90年代。盛澤鎮外向型經濟蓬勃興起,先後創辦了60多家外商獨資、合資合作企業,出口創匯成倍增長,1993-2001年連續9年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匯五強鄉鎮和出口創匯先進單位。[2][5] 農副業是盛澤鎮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由於加快農田基本建設布伐,連年實現穩產、高產,農業機械化程度逐不提高。多種經營發展迅猛,基地建設成效顯著,先後建成駝鳥、特種水產、苗豬、蔬菜、蠶桑、苗木等種養基地數十個。 副工貿的持續發展,促進了經濟全面繁榮,城市建設快速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鎮供銷、商業、金融、保險、餐飲、通訊、交通運輸等服務業發展迅速。[2][6]
編輯本段文化建設
盛澤鎮(圖五)
「科教興鎮」戰略得到深入貫徹實施。一批科技成果在工農業生產中得到推廣和應用,截止2008年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8%。全鎮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學前幼兒入園率98.8%、九年制義務教育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達到100%,高中段教育基本普級,投資4000萬元、具有現代化水平的盛澤中學新校園建成並通過了省點中學驗收,形成盛澤中學、盛澤實驗小學、中心幼兒園和成人教育中心等多個中心教育基地。文化、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繁榮,每年一界的「中國盛澤絲綢文化節」弘揚了傳統的絲綢文化,並進一步擴大了綢都的知名度。[2] 盛澤鎮(圖六)
同時,計劃生育、人武工作、民政優撫、土地管理、文化體育、社會治安等各項社會事業得達到協調發展,黨建、宣傳、紀檢、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設等各項工作進一步加強,尤其是「塑造跨世紀盛澤人現象」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進一步提高了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盛澤鎮先後榮獲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先進集體、群眾文化先進鄉鎮、體育先進鄉鎮、蘇州市擁軍優屬模範鄉鎮、科普文明鄉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2][1]
編輯本段關於絲綢
盛澤鎮的傳統紡絲
盛澤的絲綢生產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當地生產的「吳綾」就成為貢品;到了明清時期,這里出現了一批專業生產絲綢的作坊和進行絲綢交易的「綢市」,成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重要工商業城鎮,來自全國各地的綢商匯聚在這里采購絲綢,市面興旺,會館林立,盛澤很快就以發達的絲綢織造業和繁榮的絲綢貿易而名聞遐邇,與蘇州、杭州、湖州並稱為中國的四大綢都。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曾對盛澤綢市的繁榮作了詳盡的描述,而「水鄉成一市,羅綺走中原」、「日出萬綢,衣被天下」就是對當時盛澤的生動寫照。 改革開放以來,盛澤的絲綢紡織業加快了產業升級的步伐,形成一個規模龐大、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配套完善的產業系統,紡織業已成為盛澤經濟的支柱,占據全鎮工業經濟總量的90%以上。今天的盛澤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紡織產業基地。 盛澤的傳統紡織產業由於現代技術的注入而得到了脫胎換骨的改造,呈現了獨具特色的產業優勢。[2]
產業集聚優勢
國際紡織城
截止2008年盛澤鎮擁有紡織工廠近2000家,紡織品貿易商行近6000家,擁有工業資產500餘億元,其中資產在30億元以上的龍頭企業4家,超億元的骨幹企業80多家,形成一個以恆力集團、盛虹集團、吳江鷹翔化纖有限公司、江蘇新民紡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業為龍頭,在中國紡織業內頗具影響紡織企業集群。全鎮擁有年產200萬噸滌綸長絲與桑蠶絲、70億米化纖織物和真絲綢的生產能力,是國內重要的紡織品生產基地。盛澤的紡織產業不斷向鄰近地區輻射,形成一個以盛澤為中心,包括江蘇、浙江許多相鄰鄉鎮的紡織產業基地,盛澤的產業集聚優勢更趨突出。[2]
產業配套優勢
全鎮已經形成一條從繅絲、化纖紡絲、織造、印染、織物深加工到服裝等紡織製成品的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社會化分工明確,環環緊扣,這種完善的產業鏈分工既是產品質量的保證,又降低了成本,方便了客戶。產品從以往較為單一的真絲綢和薄型化纖織物擴展到中、厚型化纖面料以及各類交織面料、棉織品、針織品等十餘個大類、數千個品種,產業的門類日趨完善。同時,還形成了研發、生產、市場、物流、服務為一體的配套體系,這樣完善的紡織產業配套體系全國少有,是盛澤紡織業能保持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技術與裝備優勢
分廠色環商區
盛澤紡織業的技術裝備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部分設備國際領先。擁有8條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20萬噸熔體直接紡絲生產線,主要設備從德國、日本等國引進,全鎮擁有的8.5萬台無梭織機中有三分之一是國際最先進的設備,織造無梭化率在國內遙遙領先。盛澤還擁有一大批經驗豐富、技術熟練的工人和技術、管理人才,而已經熟練掌握的許多關鍵技術,如熔體直紡技術、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生產技術、真絲綢織造技術和無梭織造技術等都具有較大的優勢,保證了盛澤生產的真絲綢、超細旦滌綸纖維和化纖織物在市場的競爭力,這是一個產業興旺的必要條件。[2]
專業市場優勢
創辦於1986年的中國東方絲綢市場是盛澤紡織產業的龍頭,也是國內最重要的紡織品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和信息發布中心之一。在4平方公里的商區內匯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5300多家紡織商行,形成一個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於一體的龐大市場體系。市場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等權威機構合作,創建了電子商務信息、紡織科技、外貿咨詢、知識產權服務、產品檢測等五大中心,極大地提升了市場的綜合服務功能,有力地促進了盛澤紡織業迅猛發展。2007年市場實現商品交易額538億元,連續三年名列全國紡織品服裝市場第一名。
投資環境優勢
盛澤鎮(圖七)
盛澤是個移民城鎮,自古以來就有重商務實的獨特民風,開放包容性極強,「盛澤人不排外」是一份最好的招商引資廣告。近年來,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親商措施,為投資者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同時投入巨資建設一個紡織科技示範區,以完善的服務、優良的基礎設施和人文環境引來了數以千計的外來投資商。共有30多個省市區以及日本、韓國、香港、台灣地區的上萬名紡織客商常駐盛澤經商,其中廣東、福建、溫州等三個地區的客商還建立了商會,他們為盛澤紡織業的繁榮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
企業家團隊優勢
盛澤有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民營紡織企業家隊伍,他們有資金實力,有管理經驗,有市場眼光,有開拓魄力,有社會責任,是盛澤紡織業持續發展的最大資本。他們或來自紡織生產一線,或來自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多年來在市場經濟發展大潮中跌打滾爬,開創出一番事業;尤其在20世紀90年代國際紡織產業大轉移的關鍵時期,抓住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籌集資金,引進先進裝備和技術,乘勢而上,擴大生產規模,開拓國際市場,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實現了快速的發展,使盛澤一躍而成為中國重要的紡織產業基地。民營經濟已成為盛澤紡織業的主力軍。[1]
編輯本段景點介紹
先蠶祠
先蠶祠(圖一)
先蠶祠又名蠶花殿或蠶王殿,位於盛澤鎮五龍路口。清道光年間盛澤絲業商人公建。 我國向有祭祀祖先和行業祖師的優良傳統,先蠶祠就是祭祀蠶絲行業祖師的公祠,它還是盛澤絲業公所和農會的辦事處所。 先蠶祠是古典廟堂式建築,正面門樓飛檐斗拱,氣勢軒昂。旁側是八字形清水磚壁,樸素雅潔,再前過柵門是小廣場,原是香客集散處。三座拱門正中豎匾為祠名,兩側上方分別書寫「織雲」和「綉錦」是為當年盛澤絲綢業繁榮的寫照。 過門樓不遠就是戲樓,戲樓兩側與廂樓相通,戲台朝北,下面的石板廣場延至正殿前,場地開闊,可容萬人。 正殿雄偉高敞,供奉中中華民族人方始祖軒轅、神農和嫘祖三座塑像,各位都知道軒轅就是黃帝,神農是我國的農業祖先,又稱炎帝,通常所說的炎黃子孫就是他們兩人的後代了。至於那位遠古女子嫘祖是黃帝的妻子,是她教會百姓養蠶繅絲,可以說她是我國絲綢行業的祖師爺了。這在殿上「先蠶遺澤」、「衣被蒼生」的匾額上表述得最清楚不過了。以往養蠶之前或養蠶期間,鄉民到祠里去拜一拜,祈求神靈保佑,取得蠶繭豐收,實在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所以,以往先蠶祠里香火鼎盛。如今諸位雖然並不養蠶,到此只是參觀游覽,對祖先瞻仰一下,甚而鞠一個躬,實在也是十分有意義的事。[2] 先蠶祠(圖二)
正殿西南,月洞相隔是三上三下的議事廳,晚清民國年間盛澤大小絲行近百家,從業者千人,可以想像在此集會議事之盛況,議事廳前有水池曲橋,亭榭迴廊,樹石花卉,幽雅清逸,別有洞天。 小滿戲照例第一天是昆劇,第二於(正日)及第三天是京劇,均邀請江南名班名伶登台。劇目都是絲業公所頭面人物點定,上演的都是祥瑞戲,討個吉利。凡劇情中有私生子或死人情節的戲目絕對禁演,因「死」、「私」與「絲」諧音,避諱,這與今人不喜歡有「四」字一樣,趨吉避凶的心理狀態確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舊時,祭拜蠶神的祠廟在江浙蠶區比比皆是,不過以盛澤先蠶祠最為恢宏壯麗,名聞遐邇。如今江南各地的類似祠廟俱已消失,盛澤先蠶祠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現已被列為江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為了弘揚絲綢和民俗文化並開發旅遊資源,盛澤鎮人民政府耗資200餘萬元人民幣加以修繕,使之重放異彩。[2][7]
編輯本段特色美食
盛澤美食
盛澤鎮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已形成獨具地方特色的蘇州菜餚。其特點是選料嚴謹,製作精細,因才施藝,四季有別。烹飪上擅長燉、悶、蒸、燒、炒,並重視調湯,保持原汁原味,風味清淡。 蘇州氣候溫潤,草木蔥蘢,有豐富的飲食資源。春秋時期,吳國貴族憑依豐盛物產,過著鍾鳴鼎食、甘脂膏粱的豪華生活。秦漢直到明清,蘇州一直是王室內廷食物的供應基地之一,香粳米、三破糯、洞庭紅桔、南盪菱藕、碧螺春茶等都成為皇家貢品,而蒓菜、鱸魚成了牽動遊子思鄉,不惜棄官而歸的盛名食品。千百年來,蘇州食品形成了它獨特的風格,至今已有蘇式菜餚、糕點、糖果、鹵菜、蜜餞、糕團、名茶、炒貨、特色調味品、特色醬菜等十個大類一千餘個品種,使天下有「吃在蘇州」之說。松鼠桂魚、三蝦豆腐、清蒸大蟹、鴛鴦蒓菜湯、常熟叫化雞等傳統菜餚享譽中外。花色繁多、製作精良的糕點糖果與歲時節令關系密切,僅據《清喜錄》記載,節令糕點就有二十八項之多;至於人生禮儀,諸如嬰孩滿月、新娘歸寧、父老祝壽,糕點糖果更是不可或缺的吉祥物。蘇州的風味小吃,同樣膾人口。食俗廳陳列著「駱駝擔」、蘇式廚房的模型、小擺設――縮至方寸的炊具、餐具、廚房用品。並且在不同的季節,遊客可以品嘗到應時的蘇州風味小吃。著名的蘇式菜餚有:松鼠桂魚、清湯魚翅、響油鱔糊、西瓜雞、太湖燉菜湯、翡翠蝦斗、[8]荷花錦燉等。[2][9]
⑥ 無錫市不銹鋼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是什麼性質的公司企業情況如何,銷售方面員工待遇怎樣
這個是鋼材市場里的,有南方和東方兩家。東方是東北塘區政府轄區管理,南方是無錫市政府管理的,你的問題是做銷售呀?那看你本事了,主要看自己能力,待遇在市場里都差不多,反正是私企吧,主要看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