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kpi是什麼意思 kpi績效考核 魚骨分析法 kpi指標 績效考核系統 kp 績效工資 kpi績
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是基於企業經營管理績效的系統考核體系。
關鍵績效指標適用於考核和管理被考核者績效的可量化的或者可行為化的標准體系,是體現對組織戰略目標有增值作用的指標。通過對KIP的達成成承諾,員工和管理人員就可以進行工作期望、工作表現和未來發展等反面的溝通。
關鍵績效指標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它把對績效的評估簡化為對幾個關鍵指標的考核,將關鍵指標當作評估標准,把員工的績效與關鍵指標作出比較地評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目標管理法與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結合。關鍵指標必須符合SMART原則:具體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達性(Attainable)、現實性(Realistic)、時限性(Time-based)。
KPI
績效管理
1.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業績指標
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改變勞動對象的過程。在企業生產的三個基本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確的統計、分析、預測勞動生產力指標,對於企業有序地組織生產、充分開發、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標准比較鮮明,易於做出評估。它的缺點是對簡單的工作制定標准難度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績效指標只是一些關鍵的指標,對於其他內容缺少一定的評估,應當適當的注意。
KPI法符合一個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存在著「20/80」的規律,即20%的骨幹人員創造企業80%的價值;而且在每一位員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樣適用,即
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因此,必須抓住20%的關鍵行為,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價的重心。
2.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
企業關鍵業績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矗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
確定關鍵績效指標有一個重要的SMART原則。SMART是5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
·S代表具體(Specific),指績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績效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驗證這些績效指標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
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指績效指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R代表相關性(Relevant),是指年度經營目標的設定必須與預算責任單位的職責緊密相關,它是預算管理部門、預算執行部門和公司管理層經過反復分析、研究、協商的結果,必須經過他們的共同認可和承諾。
·T代表有時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期限。
㈡ 主力資金流向指標怎麼分析
資金流向(money flow)在國際上是一個成熟的技術指標。其計算方法很簡單,舉例說明:在9:50這一分鍾里,某一板塊指數較前一分鍾是上漲的,則將9:50這一分鍾的成交額計作資金流入,反之則計作資金流出,若指數與前一分鍾相比沒有發生變化,則不計入。每分鍾計算一次,每天加總統計一次,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的差額就是該板塊當天的資金凈流入。
一般情況下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走勢非常相近,但在以下兩種情況下,資金流向指標具有明顯的指導意義:
1.當天的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相反。比如該板塊全天總體來看指數是下跌的,但資金流向顯示全天資金凈流入為正。
2.當天的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在幅度上存在較大背離。比如全天指數漲幅較高,但實際資金凈流入量很小。
當資金流向與指數漲跌幅出現以上背離時,資金流向比指數漲跌幅更能反映市場實際狀況。
㈢ Kp,Ki,Kd,在PID調節器中的作用
Kp,Ki,Kd,在PID調節器中的作用如下:
1、Kp是比例調節系數,在PID調節器中起到加快系統的響應速度,提高系統的調節精度,快速調節誤差的作用。
2、Ki是積分調節系數,在PID調節器中起到消除殘差,調節穩態時間的作用。
3、Kd是微分調節系數,在PID調節器中起到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預測誤差趨勢,提前修正誤差的作用。
(3)kpindex指標擴展閱讀:
PID控制器常用口訣:
參數整定找最佳,從小到大順序查。先是比例後積分,最後再把微分加。曲線振盪很頻繁,比例度盤要放大。曲線漂浮繞大灣,比例度盤往小扳。曲線偏離回復慢,積分時間往下降。
曲線波動周期長,積分時間再加長。曲線振盪頻率快,先把微分降下來。動差大來波動慢,微分時間應加長。理想曲線兩個波,前高後低四比一。一看二調多分析,調節質量不會低。
㈣ 如何通過頻域指標來確定pid參數
採用PID控制策略時,Kp,Ki,Kd三個參數對系統的控制效果起決定性作用,所以我們主要精力用在尋找最佳的Kp,Ki,Kd參數值,即進行PID參數的整定,從而使主動懸架的PID控制達到預定要求。當Kp,Ki,Kd三個參數相應增大時,控制系統在時域內的控制效果和性能指標有如下變化,變化的規律如下表4.1.1.1所示:
表4.1.1.1 PID調節參數與系統時間域性能指標間關系
參數名稱 上升時間 超調量 過渡過程時間 靜態誤差
Kp 減小 增大 微小變化 減小
Ki 減小 增大 增大 消除
Kd 微小變化 減小 減小 微小變化
表4.1.1.2 Ziegler-Nichols 調整法則
控制器類型 Kp Ti Td
P 0.5 Kcp --- 0
PI 0.45 Kcp (1/1.2) Tcp 0
PID 0.6Kcp 0.5Tcp 0.125 Tcp
我們可以根據這些關系進行PID參數的整定。但是需注意的是該表只是一個定性的輔助說明,各參數與性能指標之間的關系不是絕對的,只是表示一定范圍內的相對關系。Kp,Ki,Kd三個參數之間還有相互影響,一個參數變了,另外兩個參數控制效果也會改變。因此,我們可以參考此表,根據實際控制響應曲線調整這三個參數,使控制效果更好的滿足性能指標的要求,達到我們的控制目標。關於PID參數整定,人們總結了許多經驗圖表和公式,比較著名的理論方法有根軌跡法、頻率整定法、最優化法。而實用方法則有擴充臨界比例度法,擴充響應曲線法,歸一參數整定法,優選法,湊試法以及Ziegler-Nichols經驗公式(如表4.1.1.2)等。由於我們是在Matlab環境下進行設計與模擬,而該軟體具有強大的圖形功能,方便的可視化操作,所以我們只需以經驗公式做定性參考,然後直接根據模擬曲線來選擇PID參數。依據主動懸架系統性能指標要求和一些基本的整定參數的經驗,選擇不同的PID參數進行模擬,最終確定滿意的參數。這樣既直觀方便、計算量小,又便於調整與改進。在本文中我們使用湊試法整定PTD參數。在湊試時,可參考上述比例系數Kp,積分系數Ki,微分系數Kd對控制過程的影響趨勢,根據經驗公式和主動懸架系統的特性對參數實行下述先比例,後積分,再微分的整定步驟。它分為以下幾步:
1)首先我們整定比例部分。即先將Ki和Kd設為0,然後由小變大逐步改變Kp,同時觀察系統響應,直到控制系統得到反應快,超調小的響應曲線。由於此時系統仍有靜差,且靜差仍在一個較大的范圍內,所以單用比例調節器還不能達到目的,進入下一步調節。
2)加入積分環節,整定積分系數。首先置Ki為一個較小的值,並將第一步整定得到的Kp略微縮小,如縮小為原值的0.8倍。然後逐步增大Ki,觀察系統響應曲線,使系統在保持良好動態性能的情況下,靜差得到消除。在此過程中,可根據響應曲線的好壞反復改變Kp和Ki,以期得到滿意的控制過程與控制參數。使用比例積分調節器消除了靜差,但動態過程經反復調整仍不能滿意,故我們轉向第三步。
3)加入微分環節,構成比例積分微分調節器。微分系數Kd的整定方法同第二步,在前面整定的基礎上逐步增大Kd,同時相應地微幅改變Kp和Ki,逐步湊試,以獲得滿意的調節效果和控制參數。
㈤ 設計PID控制器用齊格勒-尼克爾斯整定法則整定KP,KI,KD三個參數使系統在單位階躍輸入時達到如下的性能指標
我是徐森,你自己要獨立完成,多看看我們推薦的參考書。
㈥ 酶的衡量指標主要有哪幾項
酶的衡量指標:
酶活力:也稱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學反應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條件下,酶催化某一化學反應的速度來表示,酶催化反應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測定酶活力實際就是測定酶促反應的速度。
. 酶活力單位: 在特定條件下,1分鍾內轉化1微摩爾底物所需的酶量為一個活力單位(U)。溫度規定為25度,其他條件取反應的最適條件。
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單位是u/mg。比活越高則酶越純。
轉化數:每分子酶或每個酶活性中心在單位時間內能催化的底物分子數(TN)。相當於酶反應的速度常數kp。也稱為催化常數(Kcat)
大概就這么多,希望能幫助你,別忘了看完給個評價哦,親!
㈦ 模糊自整定pid的kp,ki,kd如何確定
用步進電機套編碼器,可以證明你老師在胡搞!
要套編碼器的應該是三相永磁電機,做好控制後就叫伺服電機。
看來需要學習的不僅是你,還有你的指導老師。
看看我以前回答過的一個問題,或許有幫助。
所謂PID指的是Proportion-Integral-Differential。翻譯成中文是比例-積分-微分。
記住兩句話:
1、PID是經典控制(使用年代久遠)
2、PID是誤差控制()
對液壓泵轉速進行控制還要:
1、變頻器-作為電機驅動;2、差動變壓器-作為輸出反饋。
PID怎麼對誤差控制,聽我細細道來:
所謂「誤差」就是命令與輸出的差值。比如你希望控制液壓泵轉速為1500轉(「命令電壓」=6V),而事實上控制液壓泵轉速只有1000轉(「輸出電壓」=4V),則誤差: e=500轉(對應電壓2V)。如果泵實際轉速為2000轉,則誤差e=-500轉(注意正負號)。
該誤差值送到PID控制器,作為PID控制器的輸入。PID控制器的輸出為:誤差乘比例系數Kp+Ki*誤差積分+Kd*誤差微分。
Kp*e + Ki*∫edt + Kd*(de/dt) (式中的t為時間,即對時間積分、微分)
上式為三項求和(希望你能看懂),PID結果後送入電機變頻器或驅動器。
從上式看出,如果沒有誤差,即e=0,則Kp*e=0;Kd*(de/dt)=0;而Ki*∫edt 不一定為0。三項之和不一定為0。
總之,如果「誤差」存在,PID就會對變頻器作調整,直到誤差=0。
評價一個控制系統是否優越,有三個指標:快、穩、准。
所謂快,就是要使壓力能快速地達到「命令值」(不知道你的系統要求多少時間)
所謂穩,就是要壓力穩定不波動或波動量小(不知道你的系統允許多大波動)
所謂准,就是要求「命令值」與「輸出值」之間的誤差e小(不知道你的系統允許多大誤差)
對於你的系統來說,要求「快」的話,可以增大Kp、Ki值
要求「准」的話,可以增大Ki值
要求「穩」的話,可以增大Kd值,可以減少壓力波動
仔細分析可以得知:這三個指標是相互矛盾的。
如果太「快」,可能導致不「穩」;
如果太「穩」,可能導致不「快」;
只要系統穩定且存在積分Ki,該系統在靜態是沒有誤差的(會存在動態誤差);
所謂動態誤差,指當「命令值」不為恆值時,「輸出值」跟不上「命令值」而存在的誤差。不管是誰設計的、再好的系統都存在動態誤差,動態誤差體現的是系統的跟蹤特性,比如說,有的音響功放對高頻聲音不敏感,就說明功放跟蹤性能不好。
調整PID參數有兩種方法:1、模擬法;2、「試湊法」
模擬法我想你是不會的,介紹一下「試湊法」
「試湊法」設置PID參數的建議步驟:
1、把Ki與Kd設為0,不要積分與微分;
2、把Kp值從0開始慢慢增大,觀察壓力的反應速度是否在你的要求內;
3、當壓力的反應速度達到你的要求,停止增大Kp值;
4、在該Kp值的基礎上減少10%;
5、把Ki值從0開始慢慢增大;
6、當壓力開始波動,停止增大Ki值;
7、在該Ki值的基礎上減少10%;
8、把Kd值從0開始慢慢增大,觀察壓力的反應速度是否在你的要求內;
http://..com/question/27590695.html
㈧ kpi是什麼意思 kpi績效考核 魚骨分析法 kpi指標 績效考核系統 kp 績效工資 kpi績
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是基於企業經營管理績效的系統考核體系。
關鍵績效指標適用於考核和管理被考核者績效的可量化的或者可行為化的標准體系,是體現對組織戰略目標有增值作用的指標。通過對KIP的達成成承諾,員工和管理人員就可以進行工作期望、工作表現和未來發展等反面的溝通。
關鍵績效指標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它把對績效的評估簡化為對幾個關鍵指標的考核,將關鍵指標當作評估標准,把員工的績效與關鍵指標作出比較地評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目標管理法與帕累托定律的有效結合。關鍵指標必須符合SMART原則:具體性(Specific)、衡量性(Measurable)、可達性(Attainable)、現實性(Realistic)、時限性(Time-based)。
KPI 績效管理
1.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業績指標
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改變勞動對象的過程。在企業生產的三個基本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確的統計、分析、預測勞動生產力指標,對於企業有序地組織生產、充分開發、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有著重要意義。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標准比較鮮明,易於做出評估。它的缺點是對簡單的工作制定標准難度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績效指標只是一些關鍵的指標,對於其他內容缺少一定的評估,應當適當的注意。
KPI法符合一個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存在著「20/80」的規律,即20%的骨幹人員創造企業80%的價值;而且在每一位員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樣適用,即 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因此,必須抓住20%的關鍵行為,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價的重心。
2.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
企業關鍵業績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矗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建立明確的切實可行的KPI體系,是做好績效管理的關鍵。
確定關鍵績效指標有一個重要的SMART原則。SMART是5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的縮寫:
·S代表具體(Specific),指績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績效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驗證這些績效指標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
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指績效指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R代表相關性(Relevant),是指年度經營目標的設定必須與預算責任單位的職責緊密相關,它是預算管理部門、預算執行部門和公司管理層經過反復分析、研究、協商的結果,必須經過他們的共同認可和承諾。
·T代表有時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期限。㈨ 什麼是企業中的KP
KPI 績效管理: 1.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關鍵業績指標 企業的生產過程是勞動者運用勞動工具改變勞動對象的過程。在企業生產的三個基本要素(勞動力、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中,勞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確的統計、分析、預測勞動生產力指標,對於企業有序地組織生產、充分開發、合理利用人力資源有著重要意義。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標准比較鮮明,易於做出評估。它的缺點是對簡單的工作制定標准難度較大;缺乏一定的定量性;績效指標只是一些關鍵的指標,對於其他內容缺少一定的評估,應當適當的注意。 KPI法符合一個重要的管理原理--二八原理。在一個企業的價值創造過程中,存在著20/80的規律,即20%的骨幹人員創造企業80%的價值;而且在每一位員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樣適用,即 80%的工作任務是由20%的關鍵行為完成的。因此,必須抓住20%的關鍵行為,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這樣就能抓住業績評價的重心。 2.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 企業關鍵業績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是通過對組織內部流程的輸入端、輸出端的關鍵參數進行設置、取樣、計算、分析,衡量流程績效的一種目標式量化管理指標,是把企業的戰略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工作目標的工具,是企業績效管理的基礎。KPI可以使部門主管明確部門的主要責任,並以此為基礎,明確部門人員的業績衡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