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國際原油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因素

國際原油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因素

發布時間:2021-06-11 22:43:44

⑴ 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漲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供求關系(不用解釋太多吧),
2、宏觀經濟(政策法規,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主要是美元,利率等)
3、國際政治因素(地區動亂爭端,戰爭)
4、相關市場的聯動性(黃金,外匯(主要是美元),股票
5、投機活動和國際游資 ,
6、心理因素(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 真正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東西記住只有一個:資金。 資金是否進入了原油市場或者資金是否從原油市場抽離。資金可以分類為:供求的資金、炒作資金、避險資金。
7、供求資金,就是需求,市場上的正常需求。
8、 炒作資金,一旦價格超過了供求關系,偏離了正常價值。或者一個超常波動的出現都是供求資金的進出造成的。

⑵ 原油價格的影響因素

據紅色金融直播室訊:本文從影響油價長期走勢的供給因素和需求因素以及對油價造成沖擊的短期因素三個方面對影響油價的因素進行了初步分析,以供參考。
一.影響石油價格的供給因素
影響石油價格的供給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儲量,石油供給結構以及石油生產成本。
石油產量必須以石油儲量為基礎。過去的幾十年中,世界石油資源探明的儲量一直在持續增加,2005年底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約為12007億桶,20年間增加了4303億桶,增長了55.8%。雖然產量的增長速度大於已探明儲量的增長速度,但2005年底全球石油儲量與產量之間的比例為40.6年,可以預見,至少在未來10年不會出現全球范圍內的石油供給短缺現象。但是,由於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世界石油產量將在2015年以前達到頂峰,全球石油供給逐步進入滑坡階段。
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特點也對石油供給具有重大影響。目前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方主要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國家。opec擁有世界上絕大部份探明石油儲量,其產量和價格政策對世界石油供給和價格具有重大影響。而非opec國家主要是作為價格接受者存在,根據價格調整產量。但2002年以來,受強勁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價刺激,opec產量激增,原油剩餘產能從2002年的560萬桶/日急劇下降到2006年的140萬桶/日左右,產能利用率高於90%,通過增加產量平抑油價的能力減弱。迫使市場參與者通過構建商業庫存作為應對風險的緩沖,而庫存需求反過來又刺激油價上行。
美歐跨國石油公司在世紀之交通過資本運作發起的新一輪兼並聯合使得世界石化產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隨著石化巨頭對全球石油資源、技術和市場的控制力的進一步增強,世界石化產業的發展和競爭以及石油價格的波動帶來了深刻影響。
此外,石油生產成本也將對石油供給產生影響。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間接地引起石油價格波動。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二.影響石油價格的需求因素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結構變化,替代能源的發展和節能技術的應用決定。
全球石油消費與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正相關。全球經濟增長或超預期增長都會牽動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出現上漲。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強勁增長也使得對原油的需求急劇增加,導致世界原油價格震盪走高。其中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帶動了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的1/3。而反過來,異常高的油價勢必會阻礙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又會影響石油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將決定石油價格的上限。當石油價格高於替代能源成本時,消費者將傾向於使用替代能源。而節能將使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矛盾趨於緩和。目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這勢必將對石油價格的長期走勢產生影響。
三.影響石油價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響因素是通過對供求關系造成沖擊或短期內改變人們對供求關系的預期而對石油價格發揮作用的。
1. 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產國際化的發展,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庫存變化
庫存是供給和需求之間的一個緩沖,對穩定油價有積極作用。oecd的庫存水平已經成為國際油價的指示器,並且商業庫存對石油價格的影響要明顯強於常規庫存。當期貨價格遠高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增加商業庫存,刺激現貨價格上漲,期貨現貨價差減小;當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時,石油公司傾向於減少商業庫存,現貨價格下降,與期貨價格形成合理價差。
3. opec和國際能源署(iea)的市場干預
opec控制著全球剩餘石油產能的絕大部分,iea則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他們能在短時期內改變市場供求格局,從而改變人們對石油價格走勢的預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產保價和降價保產。iea的26個成員國共同控制著大量石油庫存以應付緊急情況。
4. 國際資本市場資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石油市場的特徵是期貨市場的影響顯著增強,目前已經形成了由期貨市場向現貨市場傳導的價格形成機制。盡管國際原油市場的投機活動不是油價上漲的誘發因素,但由於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機會缺乏,大量資金進入國際商品市場,尤其是原油市場,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國際油價,並使其嚴重偏離基本面。
5. 匯率變動
相關研究表明,石油價格變動和美元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動存在弱相關關系。由於美元持續貶值,以美元標價的石油產品的實際收入下降,導致石油輸出國組織以維持原油高價作為應對措施。
6. 異常氣候
歐美許多國家用石油作為取暖的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的價格變化。另外,異常的天氣可能會對石油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油價。
7. 利率變動
在標准不可再生資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會導致未來開采價值相對現在開采價值減少,因此會使得開采路徑凸向現在而遠離未來。高利率會減少資本投資,導致較小的初始開采規模;高利率也會提高替代技術的資本成本,導致開采速度下降。
8. 稅收政策
政府幹預會使得市場消耗曲線凸向現在或未來。跨時期石油開采模式的稅收效應依賴於稅收隨時間變化的現值。例如,稅收現值隨時間減少會改變開采順序的決策。和不征稅相比,稅收最終還是會減少任意時點上的凈收益,也就減少了相應時期開採的積極性。而且稅收會降低新發現儲量的投資回報。

⑶ 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生產量需求量以及原油產地周邊的形態

⑷ 國際原油價格主要影響因素的定性分析

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因素很多,既包括產量、消費需求量、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世界石油儲備量這些市場因素,又包括戰爭、意外事件等非市場性因素。由於非市場因素的隨機性太大,本節打算從市場因素出發,建立相應的計量經濟學模型,研究和分析這些市場因素在國際原油價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4.3.1.1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產量、價格政策

為反擊國際大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統一和協調石油輸出國的石油政策,1960年9月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請下,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與會代表在巴格達聚會,會議決定成立一個永久性的組織,即石油輸出國組織,最初成立時只有上述5個成員國,後來又加入了6個,歐佩克現有11個成員國,它們分別是: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亞、尼加拉瓜、卡達、沙特、阿聯酋和委內瑞拉。

目前,OPEC已探明儲量佔世界石油儲量的78%,但產量只佔世界總產量的40%左右,圖4.12為OPEC在1960~2002年期間石油產量佔世界石油產量的份額變化。OPEC市場份額的高峰出現在1973年,佔世界石油產量的55%。此後由於石油危機引起的高油價導致世界經濟蕭條,石油消費量銳減,以及替代能源和節能技術的開發利用、能源使用效率的不斷提高,墨西哥、英國北海油田、北阿拉斯加等許多大油田的相繼發現,加上其他非OPEC國家受高油價誘使增加產量等原因的綜合影響,OPEC的市場份額不斷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跌到最低時只有30%左右,但1986年後的低油價刺激了世界石油消費的增長,抑制了對高成本油田的投資和石油勘探投資,加上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使得對OPEC的石油需求量增大,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主要由歐佩克來滿足,OPEC的石油市場份額開始緩慢上升。近年來由於非OPEC,特別是俄羅斯等國不斷增產,OPEC的市場份額略有下降,但基本上穩定在40%左右。雖然目前只有40%左右的產量份額,但由於OPEC還留有約600萬桶/日(或3億/t年)的機動生產能力,這是其他石油生產國所無能為力的。世界上有50多個非OPEC產油國,他們以不足1/4的已探明儲量,生產著佔世界60%的年產量。因此,這些非OPEC石油生產大國,如俄羅斯等,基本上都已開足馬力在生產。

憑借巨大的剩餘生產能力,OPEC可以在國際原油價格超過市場承受能力、對主要石油進口國的經濟生產產生不利影響時增加產量,緩解供不應求的局面,以此阻止油價的上漲並進一步降低油價;反之,當油價過低對石油出口國收入和經濟生產產生不利影響時減少產量,緩解供過於求的局面,阻止油價的繼續下滑,促使油價進一步回升。OPEC根據市場狀況,通過剩餘生產能力對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進行調節,力爭將世界石油價格穩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所以從目前階段看,雖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限制和制約了OPEC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和控制能力,但它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力仍然是不容忽視的,有時甚至能夠操縱國際油價的漲落。盡管非歐佩克國家的石油總產量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60%,但各國均按自己的行為方式生產,沒有統一的組織和行動,所以單一非O PEC國家的產量通常無法對國際原油價格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圖4.12 OPEC石油產量份額

(據h tp://www.eia.doe.gov/emeu/aer/pdf/pages/sec11_10.pdf)

此外,由於OPEC有大量的已探明石油儲量,許多長期預測都表明將來世界對OPEC資源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大,從長期來看OPEC的石油份額有增大的趨勢。因此,OPEC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不僅不會降低,還可能會進一步增大。所以如果OPEC能夠協調好各國的利益,做到行動一致,將油價控制在給定的范圍內,應當是一件較有把握的事情。

OPEC原油價格指的是沙烏地阿拉伯輕油(Arab Light)、阿爾及利亞撒哈拉混合油(Sahara Blend)、印度尼西亞米納斯(Mlnas)、奈及利亞邦尼輕油(Bonny Light)、阿聯酋迪拜油(Du)、委內瑞拉蒂朱納輕油(TiaJuana 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輕油(Isthmus),7種原油市場監督價格的平均價格,O PEC利用這個價格監督國際石油市場的原油價格。OPEC從1999年9月以後開始研究價格帶機制,並從2000年3月起開始正式實施這一機制。所謂價格帶機制就是事先設定一個價格幅度,如果實際價格超過或低於這個幅度一定時間,就通過調整產量使價格回到設定的幅度內。歐佩克進行的嘗試和各國貨幣當局為迴避外匯大幅度變動而介入外匯市場的做法相似。

2000年10月開始,0PEC啟用石油產量調整機制,使油價在2001年9月之前都維持在OPEC設定的價格機制帶中。但到2001年9月美國爆發「9.11」事件,雖使油價一度上漲,但隨後因國際石油市場擔心美國經濟將受重挫,帶來石油需求大幅減少,加上產油國為了維持國際穩定而暫停啟用石油產量調整機制,未在需求降低時進行減產,使油價在2001年10月跌至低於每桶20美元,甚至到2001年11月接近16美元/桶。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因為冬季需求增加,且OPEC和非OPEC產油國也確定進行減產,油價才重新回到價格機制帶中。2002年底和2003年初由於美伊戰爭和國際投機力量的雙重影響,國際油價一度沖高到33美元/桶。但戰爭開始後油價迅速回落,此後的半年左右時間里油價基本上控制在OPEC的價格機制帶中。

伊拉克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安全形勢日趨緊張,重建問題又困難重重,人們擔心中東地區動盪局勢將進一步加劇,從而導致石油供應緊張,加上世界經濟的復甦和O PEC 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兩次減產,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2003年油價不斷振盪上行,2004年4月以後更是一路上漲,完全脫離了OPEC設定的價格機制帶。圖4.13為2001~2004年11月OPEC一攬子油價走勢。應該說在平穩時期OPEC的產量政策效果還是比較有效的。

圖4.13 OPEC一攬子價格走勢

(據EIA/OPEC通訊社)

4.3.1.2 OPEC原油產量與國際原油價格

原油產量作為供給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原油產量由OPEC和非OPEC原油產量兩大塊構成,OPEC和非OPEC的產量波動引起世界原油總產量的波動,進而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圖4.14和圖4.15 分別反映了1960~2002年期間OPEC、非OPEC和世界總的原油產量變化趨勢和波動狀況。

圖4.14 原油產量波動

圖4.15 石油產量波動

可以看出,自1960年以來的30多年裡,除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的解體,非OPEC國家原油產量出現微弱的下降外,其餘時間里非OPEC原油產量基本上呈穩步上升的趨勢。世界原油產量的波動主要來自OPEC原油產量的波動(表4.2,表4.3)。OPEC組織在第一次石油危機前的原油產量穩步上升,波動較小,但隨後的10多年時間里產量波動較大。其中20世紀70年代發生了兩次大的石油危機,OPEC原油產量處於較大的變動之中;80年代初期O PEC原油產量大幅下降,從而導致世界原油產量發生相似的波動。

表4.2 歐佩克、非歐佩克和世界原油產量波動性統計量

表4.3 歐佩克、非歐佩克和世界原油產量波動之間的相關系數

從圖4.16明顯地看出,20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世界原油產量的劇烈波動與OPEC原油產量的波動幾乎完全一致。統計分析顯示,OPEC原油產量變化與世界原油產量變化之間的相關系數高達0.941,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是顯著的;而非OPEC產量變化與世界原油產量變化的相關系數只有0.278,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不顯著。由於OPEC和非OPEC共同提供世界所需的原油產量,所以兩者之間具有此消彼長的關系,兩者的相關系數為負(-0.062)也說明了這一點。但由於世界所需的原油產量是隨著供需、經濟發展等情況而不斷變化的,所以兩者的這種反向關系很微弱,是不顯著的。因此,OPEC原油產量波動是造成世界原油產量波動的一個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進而也是造成國際原油價格變化的原因。

既然OPEC原油產量變動是世界原油產量波動的主要原因,因此OPEC產量變動對國際原油價格的形成和波動起了一定的作用。圖4.16反映了1970~1998年期間OPEC原油產量與世界原油價格的變化趨勢。

圖4.16 OPEC原油產量與國際原油價格

在OPEC原油產量波動的同時,國際原油價格也從1970年初的每桶3~4美元上漲到每桶30多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前原油產量穩步上升,原油價格基本上保持穩定,中東石油禁運打亂了石油產量的穩定走勢,造成恐慌,使得原油價格迅速上漲。但隨後OPEC組織進一步減產,原油價格仍然下滑,顯然這就不是供給方面的原因,而主要是由於前一階段高昂的原油價格造成世界經濟的蕭條導致需求減少所造成的。所以OPEC原油產量與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趨勢並不呈完全反向變動關系,這也可以簡單地說明O PEC組織可以通過調整產量對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產生一定的影響,但並不能完全反映或左右國際原油價格的走勢。

4.3.1.3 世界經濟活動水平(GDP)與世界石油需求

一般來說,世界經濟穩步增長時,由於各行各業擴大生產,需求的能源量相應增加,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企業需要更多的工人或更長的工作時間或勞動強度,從而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可能導致居民對生活能源使用的增多;相反,世界經濟發展不景氣時,各行業相對縮小生產規模,導致作為原材料的石油需求量減少,由於各部門生產規模縮小,或減少了僱傭勞動力或縮短了工作時間或降低了工作強度,使得居民收入也隨之減少,這又進一步減少了居民對生活能源的使用。所以,能源消費量與世界經濟活動水平(GDP)之間存在著正向變動關系。一些文獻從實證角度也證實了這種關系的存在性。

4.3.1.4 OECD石油儲備與國際原油價格

石油儲備在將各種市場波動傳送到油價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庫存在國際石油市場這個大系統中處於調節總供需量的地位。其數量變化直接關繫到世界石油市場進出口量的變化(拋出庫存可使進口量減少,購進庫存則使進口量增加)。庫存的作用相當於一個調節進出口量的「水庫」。庫存(物流)變化(即庫存油在市場上的流量大小與方向)主要受供求差額、庫存目標量、經營決策等信息流的制約與調節。它是一個累積性數量,與油價走勢有相當密切的關系(圖4.17)。

圖4.17 OECD石油儲備與國際原油價格

(1)20世紀80到90年代,油價基本處於經庫存調節後的相對平穩的收斂階段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10多年裡,除了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的海灣危機中有很短的一段時期出現了每桶原油價格超過30美元的情況外,油價一般都在每桶15~25美元的較小范圍內波動。鑒於石油是中短期需求價格彈性極低的商品,而在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的時間里,國際石油市場是處於OPEC組織和西方石油大公司都無法完全控制局面的條件之下,石油價格應該有相當大的波動空間。而這種大波動沒有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可以說是與主要石油進口國的巨大石油庫存儲備的存在和合理使用有相當大的關系。

(2)1997年起的油價動盪與同期儲備量較大的變化有關

從1997年初開始,由於亞洲金融風暴等因素的影響,世界石油需求銳減,OECD國家的石油庫存儲備量開始持續上升,徹底改變了長期以來庫存儲備總量在460Mt到480Mt之間窄幅波動的局面。1998年1月一舉突破500Mt大關後繼續扶搖直上,1998年8月份達到526Mt的高峰。庫存量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反映了當時國際石油市場供過於求的嚴重情況。雖然庫存的迅速增加有助於大量吸收過剩的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石油價格暴跌的壓力,但是油價的急落還是幾乎同步而來。到1999年2月,油價跌破了每桶10美元的心理線。這說明在1997年以後制約世界石油市場的大環境條件方面與以前有了很大變化。

(3)如果沒有庫存調節,油價波動幅度明顯增大

有研究表明,即使原來市場處於平衡狀態,也會由於經濟增長的變化、節能、替代能源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而使消費行為發生變化,也可能破壞原有的平衡,使油價波動不可避免,並且由於產、消雙方調節不能合拍,使得油價有暴漲的趨勢,甚至很長時間內不能達到相對穩定狀態。且油價波動幅度明顯增大,而沒有像在可調節庫存的條件下出現的油價波動漸趨平緩收斂的跡象。

因此,無論是在過去的相對穩定時期,還是在劇烈變動時期,庫存的存在都有助於抑制或緩解油價的過激變化。

因此從長期來看,OPEC原油產量、世界經濟活動水平(GDP)和OECD石油儲備量是影響國際原油價格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

⑸ 原油價格影響因素有哪些

1、供求關系
2、宏觀經濟(政策法規,通貨膨脹,貨幣匯價:主要是美元,利率等)
3、國際政治因素(地區動亂爭端,戰爭)
4、相關市場的聯動性(黃金,外匯(主要是美元),股票)
5、投機活動和國際游資,
6、心理因素(交易者對市場的信心程度)通常認為都是以上因素還有一種觀點是老師傅說的相當精闢;真正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東西記住只有一個:資金。資金是否進入了原油市場或者資金是否從原油市場抽離。資金可以分類為:供求的資金、炒作資金、避險資金。
7、供求資金,就是需求,市場上的正常需求。
8、炒作資金,一旦價格超過了供求關系,偏離了正常價值。或者一個超常波動的出現都是供求資金的進出造成的。

⑹ 影響國際油價因素有哪些

與經濟衰退和原油供應有關。

⑺ 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因素是什麼

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因素

國際石油市場近年來強勢震盪,諸多因素互動突出,油市前景撲朔迷離。
2010

10
月以來,伴隨美國實施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國際油價呈上漲趨勢。
2011
年初,中東北非動亂局勢及相關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刺激市場恐慌,油價大
幅攀升。
2

22
日,紐約市場油價收報每桶
93.57
美元,當日漲幅為
8.55%
,創
2008

10
月份以來的新高。
2011
剛開始,
我國也逐漸幾次調動了石油價格。

油不僅與國際以及各個國家相關,
而且還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
那麼,

響石油價格變動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影響近期國際油價走勢的因素分析

1
、供求關系因素。
影響石油價格的供給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儲量、石油供給
結構以及石油生產成本。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結構變化、

影響國際石油價格的因素

國際石油市場近年來強勢震盪,諸多因素互動突出,油市前景撲朔迷離。
2010

10
月以來,伴隨美國實施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國際油價呈上漲趨勢。
2011
年初,中東北非動亂局勢及相關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刺激市場恐慌,油價大
幅攀升。
2

22
日,紐約市場油價收報每桶
93.57
美元,當日漲幅為
8.55%
,創
2008

10
月份以來的新高。
2011
剛開始,
我國也逐漸幾次調動了石油價格。

油不僅與國際以及各個國家相關,
而且還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
那麼,

響石油價格變動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影響近期國際油價走勢的因素分析

1
、供求關系因素。
影響石油價格的供給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儲量、石油供給
結構以及石油生產成本。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結構變化、

代能源的發展和節能技術的應用決定。

石油產量必須以石油儲量為基礎,近幾年不會出現全球范圍的石油供給短
缺現象。但是由於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國際能源機構(
IEA
)預測世界石油
產量將在
2015
年以前達到頂峰,全球石油供給逐步進入滑坡階段。

世界石油市場的供給特點也對石油供給具有重大影響。目前世界石油市場
的供給方主要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
OPEC
)和非
OPEC
國家。但
2002
年以來,受
強勁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價刺激,
OPEC
產量激增,原油剩餘產能從
2002
年的
560
萬桶
/
日急劇下降到
2006
年的
140
萬桶
/
日左右,產能利用率高於
90
%,通
過增加產量平抑油價的能力減弱。

此外,石油生產成本也將對石油供給產生影響。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能
源,其生產成本會影響生產者跨時期的產量配置決策,進而影響到市場供給量,
間接地引起石油價格波動。
世界石油價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
產決定,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了價格的波動幅度。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經濟發展水平及經濟結構變化、替代能源的發展和節
能技術的應用決定。
替代能源的成本將決定石油價格的上限。
當石油價格高於替
代能源成本時,
消費者將傾向於使用替代能源。
而節能將使世界石油市場的供需
矛盾趨於緩和。
目前各國都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節能技術,
這勢必將對石油
價格的長期走勢產生影響。

2
、金融市場與投機因素。
美國的定量寬松政策向全球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拉
低了美元,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成油價升高推手,石油越來越凸顯

金融性

,美
元與石油價格之間呈負相關性。
美元貶值之後,
很多投資者就拋棄美元資產,

向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從而推高國際油價的上漲。

3
、短期因素如政治動盪、自然災害等不確定性因素。
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和
自然災害風險加大了油價上漲可能性。

1.
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
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
產國際化的發展,
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
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
重要原因。

2.
異常氣候

歐美許多國家用石油作為取暖的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
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
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的價格變化。
另外,
異常的天
氣可能會對石油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油價。

3.
匯率變動和利率變動

相關研究表明,石油價格變動和美元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動存在
2
、金融市場與投機因素。
美國的定量寬松政策向全球釋放了大量的流動性,拉
低了美元,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成油價升高推手,石油越來越凸顯

金融性

,美
元與石油價格之間呈負相關性。
美元貶值之後,
很多投資者就拋棄美元資產,

向炒作石油等大宗商品,從而推高國際油價的上漲。

3
、短期因素如政治動盪、自然災害等不確定性因素。
當前國際地緣政治和
自然災害風險加大了油價上漲可能性。

1.
突發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屬性外,還具有戰略物資的屬性,其價格和供應很大程
度上受政治勢力和政治局勢的影響。近年來,隨著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生
產國際化的發展,
爭奪石油資源和控制石油市場,
已成為油市動盪和油價飆漲的
重要原因。

2.
異常氣候

歐美許多國家用石油作為取暖的燃料,因此,當氣候變化異常時,會引起
燃料油需求的短期變動,
從而帶動原油和其他油品的價格變化。
另外,
異常的天
氣可能會對石油生產設施造成破壞,導致供給中斷,從而影響油價。

3.
匯率變動和利率變動

相關研究表明,石油價格變動和美元與國際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變動存在
弱相關關系。
由於美元持續貶值,
以美元標價的石油產品的實際收入下降,
導致
石油輸出國組織以維持原油高價作為應對措施。
利率的上升會導致未來開采價值
相對現在開采價值減少,
因此會使得開采路徑凸向現在而遠離未來。
高利率會減
少資本投資,導致較小的初始開采規模;高利率也會提高替代技術的資本成本,
導致開采速度下降。

4. OPEC
和國際能源署(
IEA
)的市場干預

OPEC
控制著全球剩餘石油產能的絕大部分,
IEA
則擁有大量的石油儲備,
它們能在短時期內改變市場供求格局,從而改變人們對石油價格走勢的預期。
OPEC
的主要政策是限產保價和降價保產。
IEA

26
個成員國共同控制著大量石
油庫存以應付緊急情況

閱讀全文

與國際原油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因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豐田金融資金來源 瀏覽:970
華林證券債券承銷 瀏覽:702
中國銀行中銀智薈理財產品說明書 瀏覽:514
陸家嘴金融服務廣場屬於 瀏覽:563
正規原油貴金屬現貨投資 瀏覽:243
做金融的互聯網公司有哪些公司 瀏覽:130
紹興華融證券 瀏覽:32
融資租賃年利率怎麼算 瀏覽:22
銀行理財經理年度思想工作總結 瀏覽:36
訂單融資的起源 瀏覽:177
聯想收購ibm的融資安排 瀏覽:155
黃金期貨合約au1712 瀏覽:608
委託個人投資理財是否合法 瀏覽:562
國外匯款到國內中國銀行代碼 瀏覽:888
在民營企業金融服務講話 瀏覽:173
中國順客隆股東 瀏覽:186
sjs交易所 瀏覽:865
附近的海通證券交易所 瀏覽:934
資產負債率與融資約束的關系 瀏覽:595
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預留權益失效 瀏覽: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