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中國石化的影響
因為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60%左右,因此中石化都不得不依賴進口油維持正常的生產運營。往往是兩個月前就安排好未來的采購計劃,因此現貨市場的虧損已經是肯定的。
未來虧損大小,只是看在期貨市場上如何操作了,但中國企業很少披露這方面信息,所以無法判斷虧損的大小。
㈡ 石油價格下跌原因。
世界原油供過於求的局面令油價大跌。和2014年6月107美元的油價高點相比,美國石油價格至今已下跌60%,目前略低於每桶44美元。以下七大因素或推動油價進一步下跌。
1、供應過剩:美國能源署(EIA)數據顯示,美國的單周能源產量相當於每天生產原油940萬桶,幾乎是32年來的最高水平。供過於求的局面將繼續打壓油價;
2、石油企業沒有停產:美國的原油產量不僅處於幾十年來的最高點,而且還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3月6日的一周時間里,美國石油產量為940萬桶,比上年同期的810萬桶猛增14.5%。能源局預計,這種增速可能延續到2016年,屆時美國原油日產量將超過960萬桶。這將是1970年,或者說逾45年來的最高點。
3、全球經濟溫和增長:全球范圍內,經濟增長停滯不前——中國開始放緩,日本負增長,歐洲乏力,美國經濟增速今年也可能下降。更重要的是,全球石油需求前景將在2017年觸及 12年來的最低點,比一年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測的數字少了60多萬桶。一年來,國際能源署已四次下調石油需求預期,目前該機構預計,2015 年的石油日供給量過剩約40萬桶。
4、沙特可以承受更低的油價: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在油價為每桶90美元時才能實現盈虧平衡。然而,沙特擁有超過726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油價不斷下跌期間,這筆資金足以用來彌補損失。
5、油田的應變能力超出想像:最新調查顯示,油價為每桶40美元時,只有1.6%的油田出現了負現金流。
6、依賴石油的國家別無選擇,只能生產:在俄羅斯等以石油為支柱的主要產油國,政府也許別無選擇,只能按更低的價格生產原油。石油出口收入約佔俄羅斯政府支出的42%。換言之,對俄羅斯政府來說,在油價暴跌後減產無異於經濟自殺。
7、儲油地的選擇日益艱難:預計到2015年5、6月,庫欣及其他美國油庫都將達到飽和。目前美國石油總儲量為4.489億桶,同比增長23%,處於80年來的最高點。類似趨勢也在 世界其他地區上演。截至2014年底,經合組織(OECD)商業原油總儲量為27.41億桶,創歷史新高,相當於該組織成員國58天的消費量。此外,能源 局指出,經合組織的閑置產能集中在沙特,2014年這個數字平均為每天200萬桶左右;預計2015年將增至230萬桶,2016年達到270萬桶。
㈢ 石油價格下跌對新能源有什麼影響
首當其沖的是影響國內邊際成本較高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中國東部老油田已進入中後期開發階段,開發成本逐步提高,油價的持續下降會直接影響國內老油田生產與經營。而且,油價下跌壓縮了石油企業利潤空間。原油價格下滑,雖使石油企業煉油板塊成本隨之下降,不過由於原油勘探開發板塊的利潤受到壓縮,終端油品需求疲弱,國內「兩桶油」交出的三季報並不耀眼。而且,油價連跌讓成品油批發市場陷入困局,民營加油站零售利潤大幅縮水,市場看跌氣氛濃重,業者縮短操作周期,快進快出以降低操作風險。
其次,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取向,但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面臨成本高、國家補貼數額大等困境,加之穩定性差等,市場接受度還不高。中國頁岩氣資源賦存特點也決定了頁岩氣經濟開發成本相對較高。如果油氣價格持續下降,不利於國內頁岩氣產業向前推進,也不利於煤層氣、油砂、深海石油、可燃冰等開發示範,會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再次,油價大幅下降還將動搖國際「石油美元體系」,原油出口國的「石油美元」若出現逆流,意味著全球流動性以及信貸評級問題會隨之浮出水面,這將間接給中國外貿及貨幣政策等帶來壓力。
㈣ 石油等燃料價格下跌 會對經濟增長有什麼影響
石油價格下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降低工業能源成本,促進工業增速企穩。中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同時也是石油消費大國,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具有不對稱性,但因為供給擴張而導致的原油價格的急劇下跌,有助助於降低工業成本、改善工業生產。石油價格的暴跌,非能源部門的工業能源成本大幅下降,其工業生產同比增速止跌企穩,並緩慢回升。
二,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政府財政政策空間。原油價格下降,將能顯著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振消費。低油價同樣有助於改善政府財政收入。作為主要石油進口國之一,油價下跌可以提振我國居民部門的實際收入和消費、降低生產成本,並通過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間接提振我國出口需求。
㈤ 石油價格下跌意味著什麼 董良辰
從中長期看,油價下跌對於我國正加快推進的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卻不算好。
油價跌跌不休已使煤制油等煤化工行業步入「寒冬」,
過低的油價無疑會打擊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產業前景,抑制研發投入;成本降低也讓一些落後產能有了喘息的機會。
㈥ 石油價格下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石油價格下跌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一,降低工業能源成本,促進工業增速企穩。中國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同時也是石油消費大國,油價格波動對經濟的影響具有不對稱性,但因為供給擴張而導致的原油價格的急劇下跌,有助助於降低工業成本、改善工業生產。石油價格的暴跌,非能源部門的工業能源成本大幅下降,其工業生產同比增速止跌企穩,並緩慢回升。
二,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擴大政府財政政策空間。原油價格下降,將能顯著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提振消費。低油價同樣有助於改善政府財政收入。作為主要石油進口國之一,油價下跌可以提振我國居民部門的實際收入和消費、降低生產成本,並通過促進全球經濟增長間接提振我國出口需求。
㈦ 為什麼說國際原油價格下跌會拖累國內煤炭股
首先,我們得承認石油資源是比煤炭資源更加優質的能源資源,好東西都掉價了,次一點的還能逞強!消費心理中總還有個替代效應吧?不會有人認為石油跌下去了就說石油還不如煤炭呢?
其二,石油價格的下跌會引起消費結構的變化即增加對石油的消費,進而減少對煤炭需求(面條吃多了,米飯只能少吃),從而變得不那麼緊俏了,就有可能引致煤炭價格的下跌(因電力的壟斷,一半為動力煤,有一個過程的);
其三,煤炭價格的或有下跌,就會觸動股民的避險情結。對於那些高高在上的煤炭股死神都給他們套上了絞索,當大家都在想落袋為安的時侯,你還在那磨磨蹭蹭,干嗎?此時不逃更待何時?
哈哈!
㈧ 石油價格下跌時以下哪些行為的企業股價下行
原油價格與中石油股價的關系如下:
將中石油重新帶回大眾視野的是國百際油價的暴跌。截至目前,「下行通道」打開整整6個月,國際油價跌去了一半有餘。
一般人的邏輯是,油價暴跌必定影響「兩桶油」業績,而當前近乎「腰斬」的油價應該差不多到底了,低位買入或許可以期待長期拉漲。不乏投資度者有上述觀點。
盡管當前「中石油中短期看到20元」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持觀望態度的保守投資者絕對回不在少數,看空的理由也應有盡有。
當前中石油股價12.07元(1月9日收盤價),市盈率17倍。由於長期從事港股和美股交易,比較之下,交易員認為這一價答格比美孚、雪佛龍、殼牌、BP等西方同類股票都貴了近一倍,比俄羅斯的石油公司貴了近4倍。
此外,該交易員認為石油行業長期而言(30~50年)是走下坡路的,新能源將不斷創新。
㈨ 為什麼不斷下跌的原油價格,會給煤化工行業盈利帶來巨大的影響
6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從115美元/桶下跌到了不到60美元/桶,跌幅接近50%。對我國煤化工行業來說,盈利平衡已經打破。
煤化工經濟效益取決於其產品與石油化工產品的競爭。如今原油價格不斷下跌,這樣用原油生產的化工產品所需的原料成本也就下降。而在過去5個月里,煤價出現小幅上漲,在這種情況下,在原來與原油生產同類化工產品的競爭中,用煤資源生產化工產品所需的低成本原料的優勢會漸漸失去,最終連盈利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