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我這些銅錢有收藏價值嗎價值多少
全加起來也不過就是一兩百的市場價格。
值不值錢的話一般來說要看古錢幣的品相、存世量以及發行的年代!品相好、現存少的錢幣應該能值個幾萬丶幾十萬吧。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像這種大批量的東西,真的不值幾個錢
⑵ 什麼銅幣最值錢
截至2020年3月,值得收藏銅幣的方向和一些值錢的銅幣:
1、收藏一些稀少的銅幣版本。比如川滇,雲,吉,奉天之類的。
2、收藏一些發行量少的版本。比如二十文,三十文,五文,二文,一文之類的。
每次鑄出,均須呈送財政處戶部化驗,並由財政處戶部隨時遵派要員前往稽查」,「各省所鑄銅幣,應令該省所設官錢公估等局,酌量市面情形定價,隨發隨收,持之以信」;「各省所鑄銅幣, 不得大宗販運出生活上,若各省需用銅幣,可備價至總廠領取」。
⑶ 古錢幣收藏價格表圖片
這是兩個版的百元大鈔,你沒有看到一個是2005年的,一個是1999年的,當然會不內一樣啊,這有什麼稀容奇的啊,1999年的紙幣相對來說有一定的收藏價值,當然要品相不錯的,比面值會高一點,當然一元的除外,希望你滿意
⑷ 各種銅錢的市場價是多少
目前最便宜的錢一般在2元左右,最貴的說不好,這幾年錢幣價格也隨著收藏品市場升溫而水漲船高,銅錢版別從大類分也要上千種,細分更是多得不得了,沒人能具體解答您的問題。
⑸ 這些銅錢有沒有收藏價值一斤能賣多少錢
朋友說的家裡這部分錢都是清錢,和清末太平天國及當時周邊國家的部分古錢。
即然可以找個太平天國的錢,朋友的運氣就相當的好。
希望朋友可以找個懂行的,一枚枚地幫你看錢幣的價值。
⑹ 清朝古錢幣收藏價格表
順治通寶,寶泉局 市場價元/枚
順治通寶,寶源局 市場價60元/枚
順治通寶,寶同局 市場價80元/枚
順治通寶,寶寧局 市場價70元/枚
順治通寶,寶薊局 市場價70元/枚
順治通寶,寶昌局 市場價70元/枚
順治通寶,寶東局 市場價70元/枚
順治通寶,寶江局 市場價200元/枚
順治通寶,寶河局 市場價80元/枚
順治通寶,寶臨局 市場價65元/枚
順治通寶,寶宣局 市場價65元/枚
順治通寶,寶浙局 市場價65元/枚
康熙通寶,寶南局 市場價200元/枚
康熙通寶,寶河局 市場價40元/枚
康熙通寶,寶臨局 市場價30元/枚
康熙通寶,寶廣局 市場價40元/枚
康熙通寶,寶浙局 市場價20元/枚
康熙通寶,寶台局小 市場價600元/枚
康熙通寶,寶桂局 市場價100元/枚
康熙通寶,寶陝局 市場價30元/枚
康熙通寶,寶雲局 市場價80元/枚
康熙通寶,寶漳局 市場價160元/枚
康熙通寶,寶泉局 市場價5元/枚
康熙通寶,寶源局 市場價5元/枚
康熙通寶,寶同局 市場價20元/枚
康熙通寶,寶福局 市場價150元/枚
康熙通寶,寶寧局 市場價20元/枚
康熙通寶,寶東局 市場價25元/枚
康熙通寶,寶江局 市場價25元/枚
康熙通寶,寶宣局 市場價30元/枚
康熙通寶,寶原局 市場價20元/枚
康熙通寶,寶蘇局 市場價40元/枚
康熙通寶,寶薊局 市場價20元/枚
康熙通寶,寶昌局 市場價40元/枚
雍正通寶,寶泉局 市場價100元/枚
雍正通寶,寶源局 市場價100元/枚
雍正通寶,寶武局 市場價500元/枚
雍正通寶,寶鞏局 市場價260元/枚
雍正通寶,寶河局 市場價350元/枚
雍正通寶,寶昌局 市場價240元/枚
雍正通寶,寶雲局 市場價200元/枚
雍正通寶,寶蘇局 市場價500元/枚
雍正通寶,寶南局 市場價2500元/枚
雍正通寶,寶黔局 市場價200元/枚
雍正通寶,寶晉局 市場價260元/枚
雍正通寶,寶川局 市場價1500元/枚
雍正通寶,寶安局 市場價200元/枚
雍正通寶,寶浙局 市場價120元/枚
雍正通寶,寶濟局 市場價280元/枚
乾隆通寶 市場價5元/枚
道光通寶 普品市場價5元/枚
嘉慶通寶 普品市場價5元/枚
同治通寶 普品市場價5元/枚
咸豐通寶 普品市場價5元/枚
光緒通寶 市場價10元/枚
宣統通寶 市場價30---40元/枚
⑺ 光緒通寶銅錢價格表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日」、「往」各 8-1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來」、「列」 各8-1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宇」、「宙」 各8-1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下「村」 2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蘇」精品 2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白銅背「福」 2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桂」 2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星月 5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雕母 50000元
光緒通寶楷書小平部頒各局樣錢 20000元
光緒通寶楷書折五背寶泉局「當十」雕母 100000元
收藏價值:
光緒通寶各個錢局的背星月共計究竟有多少版別,星、月、日的大小、位置、搭配,還有所謂的千字文等各種變化究竟有多少表現形式,恐怕沒有一本書能夠有完整的記載。
不錯的,古錢幣的收藏史就是一部不斷發現不斷補充不斷完善的記錄,在錢幣愛好者地尋覓和收集中陸續增加著內容,北宋錢幣如此、崇禎通寶如此,很多古錢幣都是如此。
⑻ 銅幣有收藏價值嗎
銅幣,銅制的錢幣,亦稱「銅錢」。銅幣主要指清末民初時期的無孔銅幣。中國是使用金屬貨幣最早的國家。而金屬貨幣中,歷代又以銅幣為主。所以中國古代的貨幣史,實際上就是銅幣史。中國在殷周時期固以齒貝為貨幣,後因真貝不夠,乃用仿製品銅貝代之。銅貝是向金屬貨幣過渡的形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統一了幣制。廢刀、布、貝等幣,規定只採有外圓中間有一方孔的方孔錢,是由環錢演變而成的。秦以後的通行貨幣,都是方孔錢,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中文名
銅幣
外文名
Copper Coin
用途
收藏、考古
歷史用途
貨幣
原料
銅、鐵、錫、鋁
釋義
拼音:tóng bì
解釋:銅制的錢幣。亦稱「銅錢」。指中國古代的「方孔圓錢」,銅幣主要指清末民初時期的無孔銅幣。
銅幣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為鞏固中央集權制,實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政策,
銅幣
同時也對幣製作了重大改革:廢止戰國時期各國流通的刀形、布形、環形等形式不一、單位各異的各類銅幣,使用外圓內方的秦「半兩」錢,從此,中國銅鑄幣有了一個統一的形式,方孔銅錢在中國歷史上相沿使用了兩千多年,直至清光緒年間(1875-1907年)機制銅幣問世,才走完了它的里程。
秦始皇統一貨幣對實行統一的經濟政策、促進生產和流通的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同時更有利於維護國家和民族的統一。然而,秦始皇只是統一了鑄幣的形狀和幣值單位,並沒有集中統一鑄幣權,鑄幣不受法律限制,私人可以鑄制。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時收鹽鐵為官,把鑄幣權收歸朝廷所有,統一鑄造新的五銖錢,嚴禁地方和私人鑄錢。
銅幣
方孔錢的形式沿襲千年不衰的原因:有人認為「外圓內方」表達了中國人的一種「天圓地方」的人文主義觀念;有人認為是由於有方孔易於用繩子穿起來,圓形沒有稜角,便於攜帶;還有人義為是便於加工:銅錢鑄出來後,外廓有些毛刺需要銼光,在一串中穿一根方棍,一次能銼許多個,如是圓孔,錢就會跟著銼刀轉動。看來上面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方孔錢的面值較低,流通中的需要量比較大,因此常常用繩子(稱為「緍」)穿起來使用。一百枚穿一串,稱為一弔,一千枚穿一串,稱為一貫,單獨使用稱為「文」。「文」、「吊」、「貫」等都是古銅錢的計量單位。
方孔錢幣因體積較小,鑄造起來很方便,近些年來,常有方孔錢幣模錢范出土,一模能同時澆鑄幾十枚銅錢。模也稱為「板」,宋時鑄錢每板能鑄六十四文。故民間用「板板六十四」形容某人的呆板,不知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