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國人如何在阿根廷購買土地
只要你移民去阿根廷就可以在當地買土地了
Ⅱ 世界各國土地排行
世界各國土地面積(平方公里)排名前20位國家:
1.俄羅斯 - 17,075,200
2.加拿大 - 9,984,670
3.中國 - 9,600,000
4.美國 - 9,372,615
5.巴西 - 8,511,965
6.澳大利亞 - 7,686,850
7.印度 - 2,981,900
8.阿根廷 - 2,766,890
9.哈薩克 - 2,727,300
10.蘇丹 - 2,505,810
11.阿爾及利亞 - 2,381,740
12.剛果民主共和國 - 2,345,410
13.墨西哥 - 1,972,550
14.沙烏地阿拉伯 - 1,960,582
15.印度尼西亞 - 1,904,556
16.利比亞 - 1,759,540
17.伊朗 - 1,648,000
18.蒙古 - 1,565,000
19.秘魯 - 1,285,220
20.查德 - 1,284,000
Ⅲ 阿根廷國土面積在世界上排第幾位
第八,國土面積是279.476萬平方千米。
世界各國領土面積排名是指各國(不含水域、殖民地)國土面積排行榜。面積前10名的國家有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印度、阿根廷、哈薩克、阿爾及利亞。
阿根廷和英國在馬爾維納斯群島(亦稱福克蘭群島)存在主權爭議,而此島屬英國實際控制。同時,阿根廷還主張擁有南極大陸上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主權。
阿根廷簡況
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東瀕大西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西鄰智利,北與玻利維亞、巴拉圭交界,東北與烏拉圭、巴西接壤。
南北長3694公里,東西寬1423公里。陸上邊界線長25728公里,海岸線長4725公里。北部屬熱帶氣候,中部屬亞熱帶氣候,南部為溫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北部24℃,南部5.5℃。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世界各國領土面積排名、外交部-阿根廷
Ⅳ 阿根廷土地這么肥沃
阿根廷中,東部有一片氣候溫暖濕潤,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叫做(潘帕斯)草原,這里被稱為"南美洲的糧倉".
Ⅳ 阿根廷經濟怎麼樣
阿根廷物產富饒,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是綜合國力較強的拉美國家。2009年的人均GDP達到7726美元。工業門類較齊全,主要有鋼鐵、電力、汽車、石油、化工、紡織、機械、食品等。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核工業發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現擁有3座核電站。鋼產量居拉美前列。機器製造業具有相當水平,其生產的飛機已打入國際市場。食品加工業較先進,主要有肉類加工、乳製品、糧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釀酒等行業。阿是世界葡萄酒主要生產國之一,年產量30億公升。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銀、鈾、鉛、錫、石膏、硫磺等。現已探明蘊藏量:石油28.8億桶,天然氣7635億立方米,煤炭6億噸,鐵3億噸,鈾2.94萬噸。水力資源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3左右。沿海漁業資源豐富。國土面積的55%是牧場,農牧業發達,畜牧業占農牧業總產值的40%。全國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阿是世界糧食和肉類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糧倉肉庫」之稱。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和葵花籽等。近年來,阿根廷已成為南美最大的旅遊國家,主要旅遊點有巴里洛切風景區、伊瓜蘇大瀑布、莫雷諾冰川等。 農牧業發達,為世界主要的農牧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牧場和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5%,耕地佔12.7%。畜牧業有牛、羊、豬、馬;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大麥、棉花、亞麻籽等。羊、牛的頭數和小麥、玉米、大豆的產量都居世界前列。工業產值超過農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左右,工業部門齊全。有食品、紡織、皮革等農牧產品加工工業,近年來鋼鐵、汽車、化工、石油開采和提煉、電子、電力等部門發展甚速。交通發達,鐵路全長約4.4萬公里,公路105萬公里。出口以農牧產品為主,其中肉類、小麥、玉米、大豆、亞麻籽、羊毛等占出口總值的75-80%,近年來工業品出口亦有大幅度增長。進口多為機器設備、工業原料、化學品等。
Ⅵ 求阿根廷土地制度
A 阿根廷土地制度
一、阿根廷土地制度以私有為主,國有土地佔全部土地面積的比重很小。
阿根廷國有資產局管理的重點是佔地超過25萬公頃對公眾開放的,與經濟、社會及環境密切相關的各類投資項目,所涉及的土地面積只佔所有國有土地面積的8.65%,其中重點是鐵路,其餘大量的國有土地主要是軍事用地,由軍方管理,還有一些由地方政府管理。由於土地制度以私有為主,所以國有土地佔全部土地面積的比重很小。
二、阿根廷土地管理上面臨的形勢
(一)是在阿根廷很多的省份,在剛剛獨立的時候,政府撥給各個歐洲後裔的大量土地,如德國村、荷蘭村、西班牙村等等,這些土地要不要收回?怎麼收回?還有的印第安原住民土地歸屬權也產生一些問題;
(二)是在一些國家缺乏管理的公有土地上,一些失業者、低收入者在上面蓋房子,慢慢形成了一些小的城鎮,目前沒有辦法把他們移走,這樣國有土地被私人佔有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很難解決。
所以對中央政府來說,國有土地的管理並不只是涉及一個國有土地資產管理局,還涉及軍方,涉及各省省政府,乃至各個地方政府。另外,全國有20幾個國家公園,在管理上需要與環保局、旅遊局等部門協調。
三、阿根廷土地管理上主要任務
目前,阿根廷國有資產局主管的業務主要分成兩大項。
第一,對國有土地上現有的國營企業是不是充分的利用了這些土地,有沒有濫用,實施監管。
第二,尋求一些途徑,盡量收回原先私有化的土地或者是缺乏管理的國有土地,比如說那些被失業者佔用的土地。同時,還要制定能取得較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投資方案,提高土地價值。當前土地規劃的方向首先是教育用地,其次是公園、住宅用地和商業區。目前還在考慮,通過調整和修改規劃,提高一些鐵道附近或者火車站附近的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地價值。
四、登記機構
阿根廷中央政府沒有土地登記機構。省和市分別設立土地登記機關,市區的土地在市裡登記,市區以外的土地,一律到省的登記機關登記。國有資產局的另一個職責是為中央政府調查有多少土地真正屬於中央政府所有。
五、中阿之間在土地管理上的區別
(一)由於具體國情不同,土地管理的目標不同
中國人地矛盾在快速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周邊的農地被大量蠶食,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構成威脅。因此,保護耕地是我們的基本國策。而阿根廷是一個資源大國,人地矛盾並不凸現,其土地管理的重點放在土地生態的保護以及土地利用效率方面。
(二)由於土地制度不同,管理模式也不相同
土地管理的機構設置差異很大。我國土地公有制,國家採取的是統一管理的模式。國土資源部作為國務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全國土地的管理和監督工作。各省市縣鄉均設有相應機構。而阿根廷,土地是私人所有,全國沒有統一的土地管理機構,土地管理的業務從土地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產權保護和交易等均分解到不同的部門。國有土地都是分頭管理,缺乏統一的管理制度。
但是,阿根廷的土地管理中如土地調查任務由巴西地理統計局負責,該局的設置是從聯邦到各州垂直管理。
作為資源大國,阿根廷仍然十分重視對本國國土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和開發,在資源監測、調查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Ⅶ 阿根廷可耕地面積
阿根廷國土面積278.04萬平方公里,可耕地和多年生作物用地2720萬公頃(其中可耕地為2500萬公頃,多年生作物用地22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9.8%;長期牧場14210萬公頃
Ⅷ 阿根廷富裕嗎
阿根廷物產富饒,氣候適宜,土地肥沃,是綜合國力較強的拉美國家。工業門類較齊全,主要有鋼鐵、電力、汽車、石油、化工、紡織、機械、食品等。工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核工業發展水平居拉美前列,現擁有3座核電站。鋼產量居拉美前列。機器製造業具有相當水平,其生產的飛機已打入國際市場。食品加工業較先進,主要有肉類加工、乳製品、糧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釀酒等行業。阿是世界葡萄酒主要生產國之一,年產量30億公升。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銀、鈾、鉛、錫、石膏、硫磺等。現已探明蘊藏量:石油28.8億桶,天然氣7635億立方米,煤炭6億噸,鐵3億噸,鈾2.94萬噸。水力資源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1/3左右。沿海漁業資源豐富。國土面積的55%是牧場,農牧業發達,畜牧業占農牧業總產值的40%。全國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阿是世界糧食和肉類重要生產國和出口國,素有「糧倉肉庫」之稱。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和葵花籽等。近年來,阿根廷已成為南美最大的旅遊國家,主要旅遊點有巴里洛切風景區、伊瓜蘇大瀑布、莫雷諾冰川等。
農牧業發達,為世界主要的農牧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之一。牧場和草原佔全國土地面積的55%,耕地佔12.7%。畜牧業有牛、羊、豬、馬;農產品有小麥、玉米、大豆、高粱、大麥、棉花、亞麻籽等。羊、牛的頭數和小麥、玉米、大豆的產量都居世界前列。工業產值超過農業,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0%左右,工業部門齊全。有食品、紡織、皮革等農牧產品加工工業,近年來鋼鐵、汽車、化工、石油開采和提煉、電子、電力等部門發展甚速。交通發達,鐵路全長約4.4萬公里,公路105萬公里。出口以農牧產品為主,其中肉類、小麥、玉米、大豆、亞麻籽、羊毛等占出口總值的75-80%,近年來工業品出口亦有大幅度增長。進口多為機器設備、工業原料、化學品等。
Ⅸ 阿根廷經濟怎麼了
為了捍衛自從去年12月就承受巨大貶值壓力的阿根廷貨幣比索,阿根廷央行從4月27日到5月4日的8天內,連續三次加息,將基準利率由此前的27.25%升至40%。
目前阿根廷已經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請求資金支持,以幫助遏制比索連續五個月下跌的勢頭。IMF總裁拉加德8日在華盛頓發表公開聲明表示,IMF與阿根廷政府已經開始著手合作,以增強阿根廷的經濟,這些舉措會在短期內施行。
20世紀初,阿經濟總量曾位居世界前十名,如今的阿根廷經濟到底怎麼了?
比索內憂外患
自去年12月,阿根廷比索一直承受貶值壓力,比索兌美元匯率累計跌幅一度達到15%以上。
面對比索突然大幅貶值,為了穩定投資者信心和國內居民的情緒,阿根廷央行8天之內連續3次加息:4月27加息300基點,將基準利率由此前的27.25%升至30.25%;5月3日阿根廷央行再次加息300基點,此時的基準利率水平已經到達33.25%;為抑制比索在外匯市場上的頹勢,到了5月4日,阿根廷央行直接將基準利率調升到40%。
為了配合央行行動,阿根廷政府將今年的財政赤字目標由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2%降到2.7%。至此,比索在外匯市場稍微有了喘息機會。
阿根廷E3工程公司董事長馬丁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次波動是阿根廷央行對市場匯率的調整。
他解釋稱,2015年底阿根廷總統馬克里(Mauricio Macri)上台時, 阿根廷上屆政府留下28%左右的通脹率, 盡管馬克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抑制通脹, 但收效甚微,因為馬克理政府依靠舉債和超發貨幣來解決, 實體經濟增長較小。在2017年~2018年央行的本幣短期債券利率大致為26%~28%, 但此間, 比索兌美元匯率相對保持了一定的穩定, 造成比索匯率滯後和金融機構的套利空間, 加之今年4月阿政府開始向境外金融投資者徵收5%~15%不等的金融收益稅, 又受美債利率上升影響, 造成4月底和5月初資金獲利後大量出場, 從而導致上周阿匯率市場的大幅波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史沛然博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具體分析了比索匯率波動的多重因素。
他認為,從內因看,阿根廷經濟在馬克里政府執政之後,近年來呈現溫和回升的狀態。在馬克里執政後,放開了前任政府嚴格的外匯管制,採取了一系列市場化的措施,所以自2016年以來,國際市場對阿根廷的經濟普遍呈現樂觀態度,這具體表現在比索兌美元匯率相對穩定,以及阿根廷國債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上升。
但是2018年1月,阿根廷央行上調了2018年度的通脹目標,同時,2017年的政府預算執行情況也表明,阿根廷政府減少開支、降低赤字的目標沒有達到預期,這對投資者而言,就聞到了風險的氣味。
史沛然補充道,如果是其他國家,這兩者加在一起,雖然也會引發一些程度的匯率波動,但規模恐怕都難和阿根廷比擬。因為阿根廷在貨幣貶值問題上,可以說「聲名赫赫」,大規模的阿根廷比索的貨幣危機不只發生過一次。同時,阿根廷的另一個壞名聲還在於外匯管控,比如前任總統克里斯蒂娜任期內,阿根廷外匯的自由流動就是個大問題。
外因上,史沛然分析,美元近年來的走強,對於新興國家而言,就是個巨大的壓力。所以內外因加在一起,引發了國際投資者的擔憂,市場做出的自然的選擇就是拋售比索,換回美元。具有連鎖性的是,阿根廷比索一旦開始較大規模的貶值,就很難不讓國際市場回憶起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多次比索危機。
同時,世行認為,阿根廷經濟的復甦在持續。阿根廷經濟2016年通縮1.8%,在2017年經濟實現復甦並實現了2.9%的增速。同時,阿根廷的基本赤字從2016年佔GDP的4.3%降低到2017年佔GDP的3.8%,但都低於官方的財政目標。阿根廷政府計劃到2021年逐步實現達到基本的財政平衡。
唐俊認為,2017年阿根廷經濟略有所增長,表明馬克里刺激經濟增長的多項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2018年阿根廷政府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3%左右。2017年馬克里訪華時表達對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望與行動,將會為阿根廷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阿根廷經濟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比如經濟結構單一,金融體系脆弱,外債高築,政府赤字過高等等,影響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的負面因素仍然較多,阿根廷經濟增長仍然籠罩著一層不詳的陰影。
對於當前阿根廷的經濟表現,馬丁認為,阿根廷採用央行干預下的半浮動匯率制, 阿央行和金融部採取了大幅調整短期利率的措施以穩定匯市, 旨在短期內控制局面, 從中常期開運行更大的市場彈性和波動幅度, 減少類似的波動或更大危機出現的可能性。
「但國民實體經濟更深層次的問題, 如稅負過重, 勞工法改革, 如何改善投資環境等重要課題的解決尚需時日。」馬丁說,「預計今年阿根廷經濟仍保持2%增長的預期, 通脹率約在25%左右, 政府財政赤字稍有降低, 貿易保持約300億美元赤字的水平。」
唐俊還表示,2018年是阿根廷的主場外交年,二十國集團(G20)將在阿根廷舉辦,馬克里政府更想乘機進一步推動改革,預算開支增加,而阿根廷政府財政赤字不斷擴大,加上連年貿易逆差,銀根緊缺,外債高築,金融系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民眾要購入美元黃金以避險,這就造成今年年初以來比索對美元的匯率的貶值幅度達到40%以上(從約17:1到當前25:1),而且還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因此,阿根廷央行不得不採取措施,打響比索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