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8家上市銀行房貸業務「踩紅線」,浦發、招行壓降,多家銀行房地產行業貸款負增長
去年年底央行、銀保監會頒布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制度,對銀行的房貸佔比作出「紅線」指標,也因此,年報季中的上市銀行是否「踩線」備受市場關注。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統計,截至4月11日,A股共計有21家上市銀行披露了年報。其中有8家上市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或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標。
具體來看,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渝農商行的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標,鄭州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超標;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青島銀行上述兩項指標均踩「紅線」。房地產貸款是今年的監管重點,超過「紅線」的銀行需要在2~4年內完成整改。
光大銀行金融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告訴記者,「目前壓降房地產貸款的難點主要是因為『誘惑力』大,對於銀行來說,房地產貸款額度大、期限長,有穩定的抵押品,不良率低,但隨著監管環境變化,銀行也將調整資產負債結構,改變和房企的合作模式,對製造業、小微企業、新型創新產業、綠色信貸等領域佔比將逐步提升。」
8家銀行指標超過監管上限
近期上市銀行集中發布年報。截至4月11日,A股共有21家上市銀行披露年報,其中國有大行6家,股份制銀行8家,城商行3家,農商行4家。整體來看,21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超29.5萬億元,有8家銀行「踩線」,佔比近四成。
記者注意到,在總體貸款規模大幅上漲的同時,房地產行業貸款總額增速相對而言有所減緩,其中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渝農商行、常熟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6家更出現了負增長。
具體來看,民生銀行在貸款總額同比增加5.47%,而房地產行業貸款卻下滑7.81%,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大幅上升22.72%;渝農商行貸款總額同比增加16.20%,房地產行業貸款卻下滑30.32%,個人按揭貸款增加24.96%。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李廣子指出,「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制度推出後,踩線的銀行有兩個解決方法,一是壓縮分子,壓降房地產貸款規模,降低新增房地產貸款投放;二是做大分母,加大其他信貸投放力度,稀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他指出,由於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一般期限較長且單筆額度較小,因此從操作性角度來看,短期內要實現快速壓降的目的,針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會更容易實現。
據記者梳理發現,已披露的21家上市銀行,與貸款總額的增速相比,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增速並不遜色,甚至有些大幅超過。比如江陰銀行,針對房地產企業的貸款同比減少10.24%,但個人住房貸款卻同比增長40.88%。
房地產行業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何出現分化現象?周茂華向記者分析,「二者分化主要是近年來,國內強化銀行房地產信貸監管,引導資金更多流向小微民營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同時,2020年出台房企「三條紅線」,引導房企加強負債管理;而個人按揭住房貸款上漲,主要與去年一、二線等熱點城市價格上升較快,樓市銷售活躍有關。」
3月22日,浙江省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住房信貸審慎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金融機構全面自查個人住房貸款、消費類和經營類貸款等。此前,深圳、上海、北京、廣州等地下發通知要求銀行自查經營貸、消費貸情況,嚴防違規資金挪用至房地產。
與北上廣深有所不同的是,浙江發布的《通知》還指出了切實加強房地產開發貸款管理。要求各金融機構要嚴格審核房地產開發項目合規性,落實房地產開發貸款資金封閉管理要求,根據項目工程進度放款,杜絕超規模超期限放款,防止貸款資金挪用。
一位國有大行信貸人士指出,開發貸監管一直較為嚴格,浙江此次發文再次予以了強調,將規范向不合資質的企業項目發放貸款。
呂家進指出,建行將對房地產開發貸繼續實施從嚴的名單制管理,專注於為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客戶提供支持,開展項目合規審查,嚴格把關貸款的投向和項目用途。對於個人住房貸款,優先支持剛需群體,滿足人民群眾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
近期廣州、深圳等地銀行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額度緊張,排隊放款已成為普遍現象,除了國有大行以外,許多中小銀行的信貸經理更直接告知中介,短期內已無住房貸款額度,利率也可能逐步上升。
「銀行個人按揭貸款上限落實,不可避免導致部分超標或接近紅線的銀行個人按揭額度收緊,按揭利率存在一定上行壓力,但預計影響有限。」周茂華認為,一是銀行個人按揭佔比是個動態比例,如果作為分母的貸款擴張,個人按揭規模也可以隨之擴大;二是這個紅線出台本意不是要打壓剛性需求,對於少數額度緊張銀行其利率有一定上升壓力,對於額度充裕的銀行,尤其是樓市庫存仍高的區域,個人按揭利率將保持利率穩定甚至有降低可能;三是作為房貸利率定價「錨」的5年LPR報價利率走勢還是很平穩的。
房貸規模將進一步下降
3月22日,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總結交流經驗做法,分析研究信貸形勢,部署推進下一階段優化信貸結構工作。座談會上,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就優化調整重點領域信貸結構的主要做法作了交流發言。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恢復尚不牢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結構仍需調整優化。
從本次會議部署的今年信貸投放重點領域看,小微企業、製造業、綠色低碳產業、科技創新等將成為今年銀行業信貸投放的熱門領域,同時,房地產金融將繼續強化嚴格管控,分析指出,今年新增房地產貸款規模有望進一步降低。
連平指出,房價漲跌與涉房貸款增速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未來住房金融調控將更聚焦重點城市,突出結構性特點,而非「一刀切」。在中央「房住不炒」的政策下,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將持續從嚴和規范。尤其是在結構上,合理調節大中型商業銀行在熱點城市的涉房貸款,對緩解局部住房金融風險將起到關鍵的作用。
周茂華認為,監管環境變化,銀行也將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銀行可能改變和房企合作,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在滿足監管規定同時,最大限度獲取利潤,畢竟房貸仍有吸引力;但從中長期看,銀行將逐步調整經營戰略,多元化資產負債結構,推動銀行轉型發展,銀行對製造業、小微企業、新型創新產業、綠色信貸等領域佔比將逐步提升;並更加註重特色、高質量金融服務供給,提升市場競爭力,增加中間業務收入等。
長期來看,尤其是在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下,監管將引導商業銀行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碳減排投融資活動的支持,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產業傾斜。此外,銀行可能會把視角傾向於戰略型新興產業、綠色金融、民生工程、租賃住房、消費領域等符合國家戰略的領域,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㈡ 房地產金融監管不斷加碼 圍剿違規流向樓市經營貸
在「房住不炒」基調下,監管部門抑制房地產過熱的努力不僅體現在頻出的限購政策上,如今的重心也日漸轉向加強流向房地產的資金監管。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的發言再次對此予以強調。在國務院新聞辦日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郭樹清表示,房地產目前金融化傾向較強,如果未來房地產熱度消散,持有眾多房產的炒房者個人財產會有極大損失,貸款無法償還,推高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經濟生活將發生極大混亂。因此,必須積極又穩妥地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已經在金融端對房地產領域泡沫化打出一套相互配合的「組合拳」,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
2020年底,央行等有關部門對銀行進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從資金佔比上嚴控流入房地產領域的資金。而在近期,各地銀保監局更是加強「經營貸」流向監管,嚴打其流向房地產市場。
集中度管理「張弛有度」
2020年的最後一天,房地產行業在「三條紅線」之後再次迎來金融端的強力監管。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房地產行業貸款集中管理制度的機構覆蓋范圍、管理要求及調整機製作出明確規定。
某房地產企業資深管理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新規對市場影響度有限,尤其是剛需群體,但對於近期的一線城市炒房熱度有一定打擊。而對房企來說,則更利好頭部品牌房企,銀行戰略會把稀缺額度留給這些房企,中小房企貸款難度增大,現金流壓力也會提高。
《通知》提及,此次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根據銀行類型一共分為五檔。中資大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40%,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32.5%;中資中型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2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20%;中資小型銀行和非縣域農合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2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17.5%;縣域農合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1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12.5%;村鎮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上限為12.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為7.5%。這也意味著,銀行規模越大,房地產貸款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越高。
據業內人士介紹,個人住房貸款主要是大行在做,因為其吸儲量較大,資金成本相對低,做房貸「劃算」。而地方小銀行則相反,若非與房地產開發商建立一定程度的合作,基本不會大力發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通知》中針對銀行規模的不同制定出不同房地產業務佔比上限。
Wind數據顯示,2013~2019年,A股上市的35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總額占總貸款余額的比例由17%逐年上漲,至2019年末已達到27%。
增速方面,2013~2019年,35家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總額快速上漲,由17%增至35%,隨後逐年回落至15%。央行每年發布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也對此趨勢有所印證,2017年,個人住房貸款余額21.9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上年末低14.5個百分點。2018、2019年增速均相比上年同期有所放緩。2020年末,全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5%,增速進一步放緩。
郭樹清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中就明確提及:「房地產的核心問題就是泡沫比較大,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為了居住,而是為了投資或者投機,這是很危險的。」他同時表示,目前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2020年房地產貸款增速8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增速。這個成績來之不易,相信房地產問題可以逐步緩解。
2020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末,人民幣房地產貸款余額49.58萬億元,同比增長11.7%,比上年末增速低3.1個百分點,連續29個月回落;同時,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1.91萬億元,同比增長6.1%,增速比上年末低4個百分點。
此次央行及銀保監會對於房地產貸款的集中度管理同時堅定「一城一策」的管理方式,極力避免制度僵化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通知》顯示,地方監管可以結合所在地具體情況和以第三檔、第四檔、第五檔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為基準,進行2.5個百分點的增減。
《通知》下發後,上海、四川、山東、遼寧等地皆針對本地區房地產貸款集中度下發相應通知,其中對區域內部房地產貸款考核部分指標上限進行調整。
例如,遼寧方面將第三檔的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調整為18.5%,較央行數據上調1個百分點;第四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調整為14.5%,較央行數據上調兩個百分點;第五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調整為8.5%,較央行數據上調1個百分點。四川方面也類似,將第四檔個人住房貸款集中度佔比上限上調1.5個百分點至14%。
山東銀保監局則將轄內城商行、民營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標准上限調高2.5個百分點至25%。對此,山東銀保監局對外表示,該安排是考慮後續規范非標投資業務和表外理財業務,為資金實際投向房地產領域,但短期內無法收回,確需回表處理的留出必要空間。福建方面出台的細則則表示,對於調整確有困難的超標機構業務調整過渡期,經申請允許過渡期最長為6年,確保超標機構平穩過渡。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對個人住房貸款的緊縮調整,或將會對某些城市個人住房貸款比例產生影響。3月8日,鄭州市公積金管理中心下發《關於徵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調整意見和建議的通知》,按照繳存和購房情況設定最高貸款比例(貸款金額占房產總價比例)。首次使用公積金貸款購買家庭首套住房的,最高貸款比例設定為70%不變,但異地貸款及其他情況最高貸款比例設定為40%,相較此前的60%有所下調。
鄭州市住房管理中心信貸管理處處長陳建功對媒體解讀稱,首套住房貸款比例不變意在保障在鄭州長期繳存公積金的剛需的貸款需求。但由於目前不少銀行已經縮緊貸款,將會給公積金部門帶來不小的壓力,因此對於非剛需、二套房、異地貸款者,貸款比例未來可能會有所降低。
嚴打經營貸流向樓市
除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和住房貸款的調整外,監管層遏制房地產泡沫化的決心體現在金融端,還包括對「經營貸」的嚴格監管。
有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經營貸流向樓市有兩大原因:首先,經營貸流向監管困難,銀行方面僅能獲悉錢款流向,但買賣交易是否構成難以確認,這種情況下,如果資金空轉幾手流入樓市,監管難度也會隨之加大,對於購房者而言可操作空間很大。其次,經營貸能貸出的資金量比消費貸大很多,對於炒房者來說誘惑更大。
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則提及,由於政策面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目前經營貸利率普遍低於消費貸,或也成為經營貸流入樓市的一大原因。
上述銀行業內人士同時表示,出於對不良貸款率的考慮,銀行方面主觀上並不想擴大中小企業貸款發放力度,但政策扶植下,銀行方面壓力較大。趙秀池則進一步表示,資本逐利的特性使得中小微貸款未必有實際效果。
2021年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最後一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提及,2021年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貸款將會增長30%以上。如何使政策對中小企業的扶植落向實處,而非流向房地產領域,助長其泡沫化程度? 對「經營貸」流向的嚴格監管顯得尤為重要。
1月底,北京、上海、廣州等重點城市率先開始嚴打經營貸流入樓市。北京房地產中介行業協會發布消息稱,為堅決遏制投機炒房,近期北京市區住建部門多次約談和持續檢查房地產中介機構,要求不得參與「經營貸」「首付貸」「消費貸」等任何違法違規的房地產金融活動。同時,新華社消息稱,北京多家股份制銀行上調經營貸利率。
某國有四大行北京地區從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該行並未上調經營貸利率,在資金去向監管方面,大行始終相對嚴格。
2021年1月29日,上海銀保監局印發《上海銀保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個人住房信貸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對信貸資金用途管理、房產中介機構業務合作管理等方面提出要求。某股份制銀行上海地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該行經營貸利率還未上調,但對貸款去向審核的確更加嚴格。
除此之外,廣州、大連、重慶、蘇州等地銀保監局皆對當地銀行經營貸款資金流向房地產領域作出處罰。近日流傳的一份來自上海的《個人貸款提前收回告知函》則顯示,由於借款人未按約履行借款合同「貸款用途」的相關規定,銀行宣布合同下貸款提前到期,要求借款人限時歸還全部貸款本息。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目前全國樓市的運行態勢和2015~2016年很類似:從深滬蔓延到廣州、北京以及其他熱點二線城市,整個都市圈的熱度都在明顯回升。不控制經營貸的流向將可能助推新一輪泡沫。對這一點監管層認識是很清楚的,所以嚴打經營貸和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將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主要工作,也關繫到今年的樓市能不能穩定下來。
㈢ 多地房貸利率現上行跡象 房地產金融監管高壓持續
伴隨部分地區樓市呈現過熱跡象,自1月下旬以來,多地樓市迎來新一輪調控收緊,《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研究機構監測數據和實地采訪了解到,多地房貸利率現上行跡象,部分地區的銀行放款周期也有所延長。
業內人士表示,樓市資金端管控仍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樓市調控的重要舉措,2021年房貸利率易上難下。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對全國41個重點城市674家銀行分支機構房貸利率的監測數據顯示,1月20日-2月18日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26%,環比上漲4個基點;二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56%,環比上漲3個基點。部分股份制銀行也隨之上調利率,有些價格暫時未變,但額度緊缺。
41個城市中18個城市房貸利率平均水平環比上漲,其中6個城市的漲幅在10個基點以上,東莞地區漲幅最大,首套房貸款利率環比上漲25個基點,二套房貸款利率環比上漲27個基點。
據了解,廣州工農中建四大行首套房貸利率上調為最低5年期LPR上浮55個基點,二套房貸上調為最低5年期LPR上浮75個基點。利率調整後,四大行首套房貸款利率和二套房貸款利率分別從5.05%和5.25%上漲為5.2%和5.4%。記者也觀察到,部分外資銀行的額度較為充裕,資金成本相對較低,但授信條件較為嚴格。
記者實地采訪了解到,目前廣州個人按揭房貸批復時長沒有改變,但是放款周期明顯拉長。廣州大源按揭代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大源介紹,某大型國有銀行目前一季度額度稍微充裕,但是放款周期也要兩個月,這已經是業內放款較快的銀行,有銀行2020年底已批房貸仍在等候放款,也有一股份制銀行已提前用完一季度額度。
監測數據顯示,除廣州外,其他多個熱點城市的房貸利率也出現了上漲跡象,南寧甚至重回6%水平。具體來看,南寧2月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6.02%,環比增加18個基點,最高貸款利率達6.3%。成都2月首套房貸平均利率為5.96%,無錫為5.9%,合肥為5.88%,鄭州為5.76%。
房貸利率的收緊也伴隨著監管部門對涉房資金來源的進一步嚴查。廣東銀保監局日前嚴肅查處經營貸、消費貸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行為。要求轄內銀行機構圍繞授信調查、授信審查審批、授信後管理、第三方機構業務合作等各個環節開展全方位風險排查,並嚴格規范與中介機構的業務合作,及時堵塞業務管理漏洞。
此外,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金融監管部門集體出擊,嚴查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李佩珈表示,房地產金融化風險已得到初步控制,但2020年以來,在各種貸款利息優惠、貼息政策實施背景下,部分主體利用獲得的優惠貸款進行炒房,部分經營性貸款以各種方式違規進入樓市。這部分資金既無法監測,也加大了風險隱患。
據廣東某房地產中介黃經理介紹,某些空殼買賣公司盯住符合銀行審批要求的空殼公司,將其賣出轉讓給購房者,使得購房者可以申請經營貸,而這類空殼公司僅需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因此,多地監管部門要求嚴查『經營貸』、『消費貸』等,以避免資金流入樓市。」李佩珈表示。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傾向還比較強,但是去年投向房地產的貸款增速第一次降到了平均貸款增速之下,這個成績來之不易。相信房地產的問題會逐步得到好轉。現在各城市「一城一策」推出房地產綜合調控舉措,目的是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逐步把房地產問題解決好。
李佩珈表示,這釋放了中央及政府堅持「房住不炒」的決心,預計未來房地產調控將堅持從嚴調控方向不放鬆。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也認為,房貸利率仍有進一步上調的可能。未來我國貨幣政策將繼續穩健,保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系,房地產信貸環境有繼續收緊的可能。如果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需求快速升溫,銀行貸款額度緊縮、房貸利率上行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大。
㈣ 多家銀行已停貸房貸,銀行這么做,對金融是有何影響
根據記者的采訪,在這一次的調查當中,很多銀行的工作人員都表示現在已經開始停止了房屋貸款,那麼在年底的時候,想必很多人都已經開始准備買房。但是這個時候如果提出貸款的話,也就意味著很多人沒有辦法買到自己喜歡的房子。特別是在年底的時候,很多房企為了回籠資金都會進行促銷,這個時候價格還是比較低的,一旦沒有買房,到了來年的時候價格優惠出,見到回升上去。這一次銀行的做法可以說是對金融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他具體會造成哪些影響。
第三,如何看待銀行這樣的行為?
我也說了,銀行這么做就是為了能夠維護金融的穩定性,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畢竟銀行也不是萬能的,在已經達到標準的前提下是不能夠將大量的房屋貸款持續發放下去的話,因為這樣做的話很可能會導致銀行承擔太多的風險。所以這一段時間如果想要買房的話還是需要等待的,基本上你在銀行里邊兒是拿不到房屋貸款的,只能夠等到明年才可以。買房對於很多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買房的時候多做一些考慮和觀望。
㈤ 買二手房,貸款資金監管和非監管的區別
貸款資金監管和非監管的區別:
資金監管較常見於商品房交易中,尤其是預售房和二手房資金監管,銀行是賣方(開發商、房產中介等)和買方(購房者)之外的第三者,對於資金用途存在「監督「職責,賣方使用資金需符合資金監管合同所約束的條件以及房管部門的政策。一般接洽的部門為零售銀行部(個人金融部)。該類業務不需要監管部門特批。
資產託管則主要是根據委託,對受託資產履行資產保管、資金清算、資產估值、會計核算、投資監督、信息披露的職責,受託資產包括企業年金、投資基金、社保基金、理財產品、信託資產、保險資金、QFII資產等,一般委託人為甲方,受託人(銀行)為乙方。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不少股份制商業銀行都設置了資產託管部專門負責此類業務,但也需要業務部門(對公、同業)的配合。該類業務需要銀監、證監等部門批准。
㈥ 涉房資金監管再升級:銀行房貸業務將壓縮,信貸審批更謹慎
人民銀行日前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強調「房住不炒」定位,以及「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與此同時,近期,銀保監會、住建部、人民銀行等三部門也發文,將聯合開展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
業內人士表示,房地產市場擠占過多信貸資源,將加劇其他實體領域融資困難。在房地產金融嚴監管的基調下,銀行將從房地產貸款存量和增量兩方面進行控制,銀行的房地產貸款業務或進一步壓縮。
從去年底到今年3月,涉房資金監管持續收緊。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去年底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分五檔設定房地產貸款以及個人住房貸款佔比上限。今年2月以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金融監管部門先後啟動對轄內銀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的排查工作,最近,銀保監會、住建部、人民銀行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針對經營貸的專項排查。
另外,近期,一些「新一線」以及二線城市也跟進了一些涉房資金的嚴監管舉措。杭州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切實加強房地產開發貸款管理。各金融機構嚴格審核房地產開發項目合規性,落實房地產開發貸款資金封閉管理要求,根據項目工程進度放款,杜絕超規模超期限放款,防止貸款資金挪用。湖州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強化住房金融監管。要求建立住宅用地購地資金來源審查機制,對購地資金來源進行穿透式審查,嚴禁非自有資金購地。
中國銀行研究院鄭忱陽表示,對銀行業而言,收緊經營貸的審批標准,再加上先前的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從房地產貸款存量和增量兩方面進行控制,銀行的房地產貸款業務或進一步壓縮。尤其是少數合規意識弱、風控能力差、對房地產資產過度依賴的中小銀行經營貸審批和管理將更為嚴格,助力其回歸本源、下沉服務。
「國家近期對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情況進行嚴查,短期內可能會形成信貸審批更加謹慎的氛圍,銀行信貸投放規模可能會有所放緩。」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張成思表示。
實際上,多家上市銀行高管在日前的業績發布會上均表示,將按照監管要求,加快相關涉房貸款調整力度,在貸款投向上嚴格把關。
中國建設銀行副行長呂家進指出,建設銀行將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採取多種措施穩妥地促進對公房地產業務的平穩發展,保持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合理適度的增長,有序降低房地產貸款在各項貸款中的佔比。
「總的來說,過渡期較為充裕,新規對貸款規模增長的影響比較小。存量超標的部分我們會逐漸消化。」他說。他強調,對房地產開發貸繼續實施從嚴的名單制管理,專注於為一二線城市的優質客戶提供支持,開展項目合規審查,嚴格把關貸款的投向和項目用途。對於個人住房貸款,優先支持剛需群體,滿足人民群眾合理的一般住房需求和住房改善的需求。招商銀行首席風險官朱江濤表示,招行將根據涉房貸款集中度監管要求加快調整力度。
嚴查違規貸款流入樓市已經成為今年多家銀行工作的重點。交通銀行行長劉珺表示,交行已經將排查經營貸流入房地產市場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持續推進。他說,今年一季度,交行已經開展個人金融信貸合規性的排查,自查發現存在個別疑似用途違規的業務。目前已經採取措施,包括凍結相關用戶的額度、提前收回貸款等方式,並將進一步加強個人經營貸的管理。
他還說,交通銀行首先是把合規性放首位,已經建立並不斷完善授信風險管理政策體系,加強風控能力的建設,對資金的用途監控不斷強化。其次是近年投入了大量的資源研究金融科技,並在普惠小微業務中應用,藉助科技賦能持續提升線上線下的全流程風險防控能力。三是將個人經營貸進一步管控,提前至貸中支付的環節。貸後監控環節部署監測規則,加強貸款資金的流向監測和預警。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今年在新增信貸規模總體穩定的背景下,信貸投放結構將呈現更為明顯的結構性特徵,即投向上會「有保有壓」。「壓」主要指向房地產金融,城投平台的融資環境也會有所收緊。這既可為重點支持領域騰挪更多的信貸資源,也是穩定房地產市場運行的基本要求。
(原題:《涉房資金監管再升級銀行房地產貸款業務將壓縮》)
來源:經濟參考報
㈦ 9家銀行因房貸違規被罰款上百萬,違規行為是什麼
因9家銀行涉房貸違規被罰482萬。這9家銀行分別是:中國銀行、九江銀行、江西德興農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稠州銀行、江西上栗農商行、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西安銀行、建設銀行。
一、9家銀行具體違規行為:
1、江西德興農村商業銀行個人消費貸款用於購房、向不符合借款主體資格的借款人發放貸款、以貸轉存用於月末沖時點。
2、中國銀行常州分行違規發放商業用房貸款。
3、九江銀行上饒分行因向未竣工驗收的商業用房發放按揭貸款,遭饒監管分局罰款。
4、中國農業銀行西寧市城南新區支行因貸款審查失職,形成虛假個人按揭貸款,遭青海銀保監局罰款。
5、浙江稠州銀行嘉興分行因信貸管理不審慎,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於購房遭銀保監會罰款。
6、江西上栗農商行因違規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未審查承兌匯票保證金來源,保證金來源不合規遭銀保監會罰款。
7、江蘇張家港農村商業銀行因個人消費貸款流入房地產領域、貸款資金轉存銀票保證金、同業業務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遭銀保監會罰款。
8、西安銀行雁塔支行因個人消費貸款用途管控不嚴,資金流入房地產領域,遭銀保監會罰款。
9、建設銀行鹽城分行因存在服務收費質價不相符、信用卡透支和個人消費貸款資金流入樓市、貼現資金用途審查不盡職,貼現資金轉回出票人賬戶等違法違規事實,遭銀保監會罰款。
最後,小編認為金融行業的灰色地帶較多、誘惑大,無論從業人員還是金融機構,都該記住那句話:莫伸手,伸手必備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