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購買碳排放配額是怎麼回事 有什麼好處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一個英國人提出設想———可以建立一個體系,買賣碳排放量配額。這意味著,大公司可以購買碳排放量配額,也可以將這些配額賣出,這些買賣都在「碳交易所」進行。
許多人提出疑問———這是不是變相允許大公司無限污染,造成更大環境破壞?一開始,環境學家抵觸,商界領袖拒絕參與,連投資銀行也拒絕為這類公司提供擔保。
2002年,英國最先將這一設想變成現實,2005年,歐盟實施碳排放量配額制度。事實證明,這項制度反而可以環保節能,是規范排放量的好方法———許多公司為了將得到的配額出售獲利,往往採用更清潔的技術生產能源;許多公司為了節省購買配額的資本,也會選擇其他可替代的清潔能源……這樣循環的結果就是,碳排放量得到了控制,資本得到了活躍,碳排量交易市場也成為眾人青睞的新興市場。
㈡ 碳排放配額的定義是什麼
你好,通俗的說,就是碳排放的量。不同國家,企業之間都可以用來交易。
㈢ 七大試點碳排放配額採取有償拍賣的有哪幾個
國際碳交易市場對碳配額的分配方法主要有歷史法、基準法和拍賣法,由於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在探索學習的階段,七個試點大多採用了歷史法計算配額數量,同時對於絕大多數配額進行免費發放。除了電力和供暖領域,基準法尚未大規模使用,但是越來越多的試點開始嘗試通過拍賣的手段為控排企業提供有償配額。
目前,不包括重慶試點在內的其他六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已分配了10 億多噸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大多企業對於分配製度大體滿意。但是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需要改進目前的配額計算過程和分配方式,最重要的是增加整個過程的透明度。由於碳排放配額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關繫到企業生產成本和經營利潤的重要資產,碳配額計算和分配的准確性、公允性、透明性,可以提升系統的公信力,並使得政策制定者和交易主體間的信息流動更加暢通,促進各相關行業准確理解規則,並貢獻行業知識。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http://www.tanpaifang.com/tanbiao/201412/1941000.html
㈣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歷史排放基數,目前大部分城市使用這個方法。
按照試點企業2009年至2012年排放邊界和碳排放量變化情況,選取方法如下:
2009年至2011年期間排放邊界未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中(重大變化指企業新上或關停主要生產系統、動力設施):碳排放量相對穩定的,取2009年至2011年三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1年相對2009年碳排放量增幅超過50%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中:2009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0年和2011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0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2011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補充盤查後的2012年排放數據;2012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邊界變化後經補充盤查的2012年內連續穩定生產月份的排放數據所推算的全年數據。
l 先期減排配額試點企業如在2006年至2011年期間實施了節能技改或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且得到國家或上海市有關部門按節能量給予資金支持的,可獲得先期減排配額。先期減排配額量依據其獲得資金支持的核定節能量所換算的碳減排量的30%確定,在2013至2015年期間,按每年10%分3年發放。節能量與碳減排量的換算系數為2.23噸二氧化碳/噸標准煤。
l 新增項目配額對試點企業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投產、年綜合能耗達到2000噸標准煤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申請新增項目配額。新增項目配額量根據項目全年基礎配額、生產負荷率及生產時間確定。
㈤ 的碳排放配額指標在市場出售如何做會計賬務處理的
重點排放企業取得配額後先在市場進行出售的(全部或部分出售),按照出售實際收到或應收的價款扣除相關稅費,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科目,貸記「應付碳排放權」科目,並分別進行如下會計處理:
1.重點排放企業當期累計實際排放量超過出售後所剩配額的,應當在實際排放行為發生時,按照當期實際超額排放部分的公允價值,借記「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應付碳排放權」科目。
2.期末,按照已出售的配額以及超額排放部分計算的應付碳排放權的公允價值大於其賬面價值的差額,借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貸記「應付碳排放權」科目;公允價值小於其賬面價值的差額,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3.重點排放企業購買碳排放權時(包括購買原已全部或部分出售的配額以及超額排放的碳排放權),按照購買日實際支付的價款,借記「碳排放權」或「應付碳排放權」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實際履約時,按照應付碳排放權的賬面價值,借記「應付碳排放權」科目,按照碳排放權的賬面價值,貸記「碳排放權」科目,如有差額,借記或貸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
㈥ 安徽省的核定碳排放配額是多少
安徽省的核定碳排放配額是50%左右
㈦ 碳排放配額初始分配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1、效率與公平原則
效率與公平是分配基本原則中的對立統一體。配額分配的效率是指在確定性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約束下,實施分配的政府和獲得配額分配的企業所能實現的最小成本和最大收益。一方面,配額作為一種稀缺性資源,應當分配到能夠高效利用的接收者手中,從而實現配額資源的最優配置;另一方面,初始分配應當有利於降低管理成本,至少不應導致管理成本的不對稱增加。據易碳家了解到,配額的公平分配是指配額分配的經濟收益和成本在不同接受者之間的合理分攤。首先,分配方法的選擇應當保證公平性,同一類型的企業之間以及新進入企業與既有企業都應獲得公平分配的機會。其次,配額分配形式上的公平應讓位於實際效果的公平。
2、環境效果原則
環境效果是進行配額初始分配製度設計必須考慮的重要原則。從短期效果看,在一個排放總量確定的制度運行區間之內,溫室氣體減排數據也是明確的,針對涵蓋企業適用不同的分配方法將不會影響環境效果的實現。從長期效果看,即使連續期間的總量設定可以保證溫室氣體控排水平的穩定性,但依然需要採用有效的分配方法實現減排激勵作用。如果分配方法的選擇事實上起到了向高排放行業分配更多配額的效果,將不利於整個經濟體系完成低碳轉型,未來實現更佳環境效果的難度將顯著增大。
3、競爭力保護原則
決策者在將能源密集型和貿易暴露型產業納入到碳排放交易覆蓋范圍時需要考慮短期成本增長對國民經濟整體的影響。不同產業的生產成本結構以及所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的差異,導致這些產業部門在被納入到配額管理之後呈現出不同的適應能力。因此,決策者不得不充分考慮針對不同產業部門的差別待遇,尤其是在適用分配方法時,有針對性地採用無償和有償分配手段。特別是對於那些對配額成本十分敏感且在國民經濟占據重要地位的工業製造部門,無償分配方式將是首要考慮對象,以便提升這些產業在納入排放交易的過渡階段對配額成本的適應和吸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