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杠桿是指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做抵押,從銀行籌集部分資金用於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關於融資杠桿的要點如下:
融資杠桿的應用:企業在進行杠桿收購融資時,通常會以被收購企業的資產及其未來收益能力為抵押,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籌集資金,用於完成收購活動。
融資保證金比例:決定了客戶融資買入交易的杠桿率。例如,當融資保證金比例為50%時,意味著投資者可以用50元的保證金融資買入100元的證券,杠桿率為2倍;而當融資保證金比例提高至100%時,投資者則需要用100元的保證金才能融資買入100元的證券,杠桿率降為1倍。
融資杠桿的主要模式:
融資杠桿的風險與監管:由於融資杠桿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監管機構通常會通過調整融資保證金比例等手段來控制市場的杠桿水平,以防範系統性風險,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B. 杠桿收購融資的杠桿收購融資的主要模式
杠桿收購融資,是一種十分靈活的融資方式,採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可以設計不同的財務模式。常見的杠桿收購融資財務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典型的杠桿收購融資模式。即籌資企業採用普通的杠桿收購方式,主要通過借款來籌集資金,已達到收購目標企業的目的。在這種模式下,籌資企業一般期望通過幾年的投資,獲得較高的年投資報酬率。
2、杠桿收購資本結構調整模式。既由籌資企業評價自己的資本價值,分析負債能力,再採用典型的杠桿收購融資模式,以購回部分本公司股份的一種財務模式。
3、杠桿收購控股模式。即企業不是把自己當作杠桿收購的對象來考慮,而是以擁有多種資本構成的杠桿收購公司的身份出現。具體的做法為:先對公司有關部門和其子公司的資產價值及其負債能力進行評價,然後以杠桿收購方式籌資,所籌資金由母公司用於購回股份,收購企業和投資等,母公司仍對子公司擁有控制權。
企業以杠桿收購融資方式完成收購活動後,需要按規模經濟原則進行統一的經營管理,以便盡快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在企業運營期間,企業應盡量做到用所收購企業創造的收益償還銀行的杠桿貸款,償還方式與償還辦法按貸款合同執行,同時還要做到有一定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