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稀土價格不是由我們說了算
定價權有兩方面。一個是賣家,一個是買家。
WTO管制的是國際貿易,而不是稀土價格問題。很多人說,我就不賣給日本稀土不行么?不行!真的。你能指望沙特不賣石油給中國么?不行!中國實行稀土出口配額制,等於說我賣給你多少我說了算。這完全違背了自由貿易的原則,所以WTO的敗訴是必須,大家都得用同一種規則來辦事。
好了,那麼說說價格問題。
很多年以前(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我們國家實行石油開采私有化,後來石油被認定為戰略物資,只能國有化。國有大集團雖然王八蛋,但是還是有好處的,那就是國有石油公司可以決定賣不賣?賣多少?賣什麼價?
而稀土,很可惜。他像煤炭一樣被私有化了,他沒有引起國家的重視,沒有被裁定為戰略物資。所以,它的出口是由私人開采公司所承載的。賣不賣?賣多少?賣什麼價?都是私營企業說了算。
其實相對來說要求稀土出口配額,還不如由國有大公司兼並這些私營企業,或者以環境等因素讓這些企業停止開采。
2. 中國稀土出口限制政策
我國稀土生產採取產量配額制。據官方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稀土產量配額為66000噸,相當於2019年全年生產配額的50%。但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數字已經較去年同期的60000噸增加了10%。而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0年4月份,我國稀土出口為4316.7噸,同比出口量持平。2020年我國1-4月的稀土出口量為15357.3噸,同比下滑1.7%。由上述數字可以得知,我國並未對稀土出口有所限制。需指出的是,在疫情之下,工信部日前發文要求做好稀土行業惠企政策對接落實工作,對該行業來說是一大利好。
3. 國外憑什麼起訴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制 咱們自己的資源 還必須得賣 強買強賣怎麼還調過來了
中國稀土出口配額制或被迫終結:等WTO終判結果
如果WTO繼續認定我國的做法和世貿規則不相符,這就意味著,我國1998年起實施的稀土出口配額制將被迫終結。
WTO稀土爭端中國敗訴引發連鎖反應。
3月26日,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不到一個月,4月17日,中國向WTO的上訴機構提交了相關上訴文件,要求推翻WTO專家組報告的部分裁決。而在中國之前,美國已於4月8日先行上訴。
這場稀土貿易爭端「拉鋸戰」你來我往的背後,是國與國之間利益的博弈。與之相伴的,是我國自1998年起實施的稀土出口配額制度或將被迫終結,稀土行業一系列政策也將面臨調整。
一個月內中美交叉上訴
3月26日,WTO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裁定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5月9日,《中國經濟周刊(微博)》記者從商務部獲悉,我國作為應訴方已於4月17日向WTO的上訴機構(Appellate
Body)提交了上訴文件。有意思的是,在中國上訴之前,美方已於4月8日就其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出口管理措施的世貿爭端案,向WTO上訴機構率先提出了上訴。
美國趕在中國上訴前提起上訴,這種反常規做法在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占恆看來,可能是美國料定中國會上訴才提前上訴。「據美國媒體報道,若中國上訴他們就會跟著上訴。這樣做無非就是把案子給盯死了,就是讓中國一定取消稀土的配額與出口關稅。」
稀土有「工業維生素」的美稱,17種稀土元素通常分為輕稀土和重稀土兩組,不同的稀土元素價格差別很大,一噸的單價幾萬到百萬不等。如今作為高技術產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已成為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這也是為什麼美、歐、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如此關注稀土出口配額和關稅問題的重要原因。
據悉,中方提交的上訴文件主要是針對WTO專家組報告中超過170處段落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報告曲解了WTO規則和中國入世文件,進而要求上訴機構駁回專家組報告中有關中方「出口配額」違規等裁定。
此次稀土案WTO專家組有三位成員,商務部條法司司長李成鋼向《中國經濟周刊》介紹,三位專家組成員的產生,一般是通過當時涉案雙方的推薦,如果推薦不成功就由WTO的總幹事來指定,「所以每個案子的成員都不一樣。專家組根據WTO的相關協議來解釋這些規則,給出的是一個整體的意見。」
目前,中國要做的就是等待上訴結果。如果結果是WTO繼續認定我國的做法和世貿規則不相符,這就意味著,我國1998年起實施的稀土出口配額制將被迫終結,稀土相關政策也將進行調整。
中國取消配額制並不利國外企業
稀土出口配額制是我國為規范稀土出口秩序而制定的政策。目前我國稀土出口實行年度配額制,即限量制,出口企業年度稀土出口量不得超過其擁有的配額數量。
這一制度從問世的那天起,對限制低附加值稀土產品的出口、調整稀土產品出口結構、促進我國稀土產業鏈的形成等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時至今日,配額制仍是我國最有效的控制稀土出口總量的方法。
如果此次中國上訴後再次敗訴,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占恆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對我們有影響。」但他同時強調此舉將不利於國外企業。
「配額取消對國外的影響更大一些,因為美國和澳大利亞都生產稀土,如果配額和關稅取消,國際市場的基礎價格就會下來,國際稀土行業將會面臨更為嚴酷的競爭。」陳占恆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
整合形成六大稀土集團積極應對
如果此次中國上訴WTO爭端再次敗訴,或倒逼中國稀土政策加速轉型。而運籌多年成立六大稀土集團以壓縮稀土產能,成為重要的應對措施之一。
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是大勢所趨,據知情人士透露,我國今年稀土行業據說要壓縮10萬噸產能。
我國近一輪稀土企業整合始於2009年,大幅縮緊稀土出口配額成為執政者傳出的整合信號。2010年,我國全年稀土出口配額總量僅為30258噸,比2009年減少了近40%,而在此前5年,每年稀土出口配額年遞減額均未超出10%。
在美、歐、日多國合圍之下,中國稀土產業整合進度一度加快。
2011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
據悉,在今年1月份,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組建稀土大集團方案已經獲國務院批復同意。方案敲定稀土六大集團格局,包括包鋼稀土(600111)組建成立的北方稀土集團,兩大央企五礦和中鋁,以及贛州稀土、廣晟有色(600259)、廈門鎢業(600549)等三家地方企業各自組建的稀土集團。
這是在國務院《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發三年後,稀土產業重組的實質性進展。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組建稀土大集團方案,有助於改變目前稀土行業出口混亂的局面,利於解決稀土行業目前面臨的包括稀土開采、冶煉過程中污染嚴重的問題。
不言而喻,稀土大集團整合後,下一步稀土行業一系列政策,包括生產配額、指令性計劃、新增采礦證等,總體會向稀土大集團傾斜。稀土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最新的消息是,目前國家物資儲備局已經與六大稀土集團簽訂了稀土收儲協議。此外,全國稀土標准技術化委員會近日召開會議,討論並審定了《稀土產品牌號表示方法》等18項稀土行業標准。包鋼稀土及下屬單位稀土院、國貿公司、華美公司、貯氫公司牽頭參與制定了其中多項標准。
中國是稀土第一生產大國,供應全球近90%的稀土資源。自2008年以來,為保護稀土資源,中國實行了更為嚴格的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實行嚴格的出口配額管理,按照慣例,每年商務部會在年初和年終分兩批公布獲得配額的企業和配額數量。
統計顯示,去年前11個月中國累計出口稀土14750噸,僅佔全年出口配額總量的49%,大量出口配額沒有使用。2011年底,中國宣布將2012年上半年的稀土出口配額同比減少27%,全年預計出口總量為3萬噸。
分析稱,市場供求表現與歐美訴訟的矛盾之處表明,歐美並非只盯某一種資源在某一階段的市場,而是長遠戰略布局,直指中國政策核心。中國資源類產品正陷入國際社會的深度博弈之中。
4. 達到了總消費的55%左右,而我國總的稀土消費量也已經達到了多少
1)、目前已探明的稀土儲量中,我國居第一,約佔世界總儲量21000萬噸的43%,獨聯體達4000萬噸,佔世界儲量的19.5%,位居第二,美國為2700萬噸,佔世界12.86%,位居第三。其次巴西、澳大利亞、越南、加拿大和印度等國的擁有量也相當可觀。在1998年世界稀土儲量(REO,萬噸)統計中得知。2)、每噸價格:差的20萬元左右,中等30-50萬元,好的100萬元以上,要看含哪些元素。3)、在軍事方面稀土有工業「黃金」之稱,由於其具有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與其他材料組成性能各異、品種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顯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比如大幅度提高用於製造坦克、飛機、導彈的鋼材、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的戰術性能。而且,稀土同樣是電子、激光、核工業、超導等諸多高科技的潤滑劑。
5. 稀土出口配額從哪年開始
稀土配額制度效果不大,想走的還是能走掉,現在配額都可以交易了。
稀土配額制度早就有了
1998年我國政府開始實施稀土產品出口配額許可證制度,並把稀土原料列入了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但是現在還是這樣貿易
6. 為什麼中國的珍貴的稀土資源都廉價的賣到國外,然後經加工要高價賣到中國呢
這個有歷史原因。在上世紀70年代之前,我國出口貿易多為逆差,國家為了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順差點,於是就選准了我國「富有」的稀土資源。我們在稀土的技術上,當時很落後,為了能在國際上獲得強大的競爭力,所以只能在價格上做文章,於是就有了「白菜價」。我們直到80年代才開始開發稀土技術,初步獲得一些成就,但是和世界相比已經落後太多了。
一直到2010年之前,我國的稀土出口政策都沒怎麼變過,一是沒有意識到稀土的資源其實是迅速消耗的,二是國家有關方面都不敢去動這個政策,三是從中獲利的企業想維持現狀。這幾個是主要原因,還有其他次要原因無法詳述。而且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稀土技術也只是在分離冶煉上較為突出,國外的稀土新應用已經非常成熟和高端。
所以廉價賣是有歷史原因,高價買是我們沒有那個技術。不過2010年之後的稀土改革,使得整個國際情勢發生變化,配額減少,國內私自開采現象大幅度減少,環保要求提高,小企業淘汰。我們有關方面已經關注稀土行業,也確實有了動作。不過我覺得,太晚了啊,稀土儲量我們從世界的74%降到26%,技術已經落後幾十年了啊,心痛。
7. 稀土為什麼賣了蘿卜價
1、稀土賣「蘿卜價」的原因:
就稀土銷售方式而言,是供給多方對需求多方,造就了買方市場。賣家報價不同,買家壓價到最低,造成賣家競相壓價,所以就出現了「蘿卜價」。這種銷售方式說明急需建立稀土價格形成機制。稀土價格除了考慮成本和資源的稀缺性因素之外,最根本的還是市場供求關系。
2、稀土簡介:
稀土是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鑥Lu,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共17種元素,稱為稀土元素(Rare Earth),簡稱稀土(RE或R)。
我國是真正的稀土之國,稀土資源探明儲量佔全球的36.52%,是世界第一大稀土資源大國。在全球已探明的9261萬噸稀土資源工業儲量中,我國達到6588萬噸,佔71.1%。目前,我國稀土的生產量、出口量和消費量都居世界第一。
據統計,1990年至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但價格卻下降了50%。雖然從1998年開始,國家啟動稀土產品出口配額制度,但中國稀土低價出口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在全球高科技電子、激光、通訊、超導等原材料需求呈幾何級數增長的情況下,我國稀土出口價格不升反跌,當前出口平均價格僅為1990年的六成左右。在2005年前後,稀土價格低至每公斤16元。業內人士感慨:「稀土是金,卻賣了個蘿卜價。」
3、如何扭轉稀土的賤賣局面:
(1)國家降低稀土出口份額,有利於稀土產業向優勢企業集中。「提高稀土產業集中度,是我國稀土產業良性發展面臨的迫切任務。」
國務院已明確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管理稀土工業,工信部制定了稀土發展專項規劃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為我國稀土工業的科學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和政策保證。
(2)建立稀土價格形成機制。稀土是極其珍貴的資源,價格構成應該有其稀缺性因素的體現。另外,價格構成還包括生產、研發成本,當然最重要的是供求關系。
目前,我國稀土主要分為三種:以內蒙古白雲鄂博為中心的輕稀土礦、以江西為中心的離子稀土礦和以四川為中心的氟碳鈰稀土礦。不同稀土礦開采成本不一,用途不一,儲量不一,原料價格應該充分尊重市場規律,構建和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另外,稀土一共包含17種稀有元素,每一種元素都有不同用途,應根據分離純度、成本、對於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程度來考慮成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同價格形成機制相配套的是國家稀土儲備庫的建設,這不僅能夠調劑不同年度的產能,而且可以根據不同需求滿足消費,並能平抑價格。
一個是政策推動,一個是市場機制,有了這兩只「手」,中國稀土前景明燦。鄧小平同志生前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透過「稀土熱」,我們期待著中國稀土更加美好的未來。
8. 重稀土價格為什麼那麼疲軟
2014年8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稀土案中國敗訴。對此結果,業內人士表示早有預期,因此該判決對於市場的影響也較小。敗訴的結局,極有可能加速中國稀土產業的改革。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稀土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01-2010年全球稀土產量總體呈上升趨勢,2010年全球稀土產量達到13.3萬噸;2011-2013年,全球稀土產量有所下降,但總體保持在11.1萬噸左右。
2001-2013年,中國稀土產量占據全球稀土產量的比重均保持在85%以上,說明了我國稀土產業在全球的重要地位,正如「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句話詮釋的。
一方面,稀土作為高科技產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我國越來越重視稀土原材料的應用,確保國內企業對稀土等資源類產品的充分獲得;另一方面,大量開采稀土會導致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因此,我國對於稀土的管制無可厚非。況且稀土走私活動猖獗,據了解,目前稀土產業中的「黑市」交易已接近占總交易量的一般。
為了規范稀土出口秩序,打擊黑市產業鏈,十多年前我國便開始實施年度配額制,出口企業年度稀土出口量不得超過其擁有的配額數量。此前,國務院也明確北方包鋼(集團)公司、中國五礦、中鋁公司、贛州稀土、廣東稀土和廈門鎢業分別牽頭進一步推進兼並重組的方案,但由於很多企業不願意放手當地資源,導致整合進度非常緩慢;另外,沒有像中民投(豪擲500億整合鋼鐵、船舶和光伏三大行業)這樣的資本引進,也是稀土整合難以推動的重要原因。
此次「稀土案」的敗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WTO研究院兼職研究員陳衛東表示,中國將面臨三個選擇。第一,取消或調整原有的出口稅和出口配額管理體制。但美歐日仍可能主張中國的調整措施未能滿足裁定要求,雙方可能進行DSU第21.5條下的「執行之訴」;第二,維持現有政策並與歐美日進行補償談判,在其他貿易部門給予歐美日更大市場開放;第三,維持現有政策,進入貿易報復程序。「無論哪種選擇都會讓中國付出代價」。陳衛東還提出,如果一旦稀土的出口稅被取消,有可能將通過增加資源稅的方式來替代。據了解,資源稅取代或將被取消的出口稅的方案,已經被研究很久,但尚未出台。此次的敗訴,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將加快中國稀土產業的改革步伐。
個人見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