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喀什面積有多大
喀什總面積111794.03平方千米。
位置境域
喀什地區深居歐亞大陸中部,中國新疆西南部。地處在東經71.39´~79.52´、北緯35.28´~40.16´之間。東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東北與柯坪縣、阿瓦提縣相連,西北與阿圖什市、烏恰縣和阿克陶縣相連,東南與皮山縣相連,西部與塔吉克相連,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邊境線總長888千米。周邊鄰近國家還有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印度3個國家。全區總面積16.2萬平方千米,東西寬約750千米,南北長535千米。
地形地貌
喀什地區三面環山,一面敞開,北有天山南脈橫卧,西有帕米爾高原聳立,南部是喀喇昆侖山,東部為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諸山和沙漠環繞的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沖積平原猶如綠色的寶石鑲嵌其中。
整個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貌輪廓是由穩定的塔里木盆地、天山、昆侖山地槽褶皺帶為主的構造單元組成。印度洋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北冰洋的寒冷氣流也較難穿透,造成喀什地區乾旱炎熱的暖溫帶的荒漠景觀。而山區的冰雪融水給綠洲的開發創造了條件,形成較集中的喀什噶爾和葉爾羌河兩大著名綠洲。境內最高的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最低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海拔1100米,喀什市城區的平均海拔高度1289米。
水文特徵
喀什地區水系受地形地貌、地域降水影響,各河系的源頭都位於冰川、山區積雪帶,隨著山區水分的融凍而使各河的年內枯洪變化明顯。各河都為融補型河流。全區有5大河流,另有短程河3條。
葉爾羌河是喀什地區最大的河流,支流眾多,較大的支流為塔什庫爾干河、克勒肯河。它發源於喀喇昆侖山的喬戈里峰,屬融雪補給型,河流全長1000千米,流域面積10.81萬平方千米,灌溉著全區農田面積最大的綠洲——葉爾羌河平原。即莎車、澤普、麥蓋提、巴楚、農三師11個團場及葉城、岳普湖部分農田。夏洪期有餘水灌溉下游胡楊林區,在阿瓦提縣匯入塔里木河(占塔河水量的17%)。年徑流量為64.33億立方米,少水年份為54.9l億立方米。
克孜勒河發源於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特拉普齊亞峰,河長778千米,中國境內流長900千米,流域面積1.51萬平方千米。克孜勒河進入平原及疏附縣蘇乎魯克處分為南北兩支,南支喀什噶爾河,北支克孜爾保依河。
庫山河源於慕士塔格、公格爾冰峰,以融冰補給為主。河長200餘千米,流域面積 0.892萬平方千米,由卡拉塔什和且木干兩條支流匯合而成,另有皮河克和罕鐵列克小溪注入。灌溉區包括疏勒、英吉沙及東風農場,並消失於疏勒和英吉沙兩縣。年徑流量為6.3億立方米,庫山河流域易春旱。
依格孜亞河發源於昆侖山北麓的不勒干積雪帶,雖有融雪補給,但其徑流形成主要依賴於降水和泉水補給。河長76千米,年徑流量2.02億立方米,灌區只有英吉沙縣依格孜來鄉農田,下游消失於山前洪積扇。另有恰克馬克河,因上游引水量大,至喀什地區境內基本上斷流,只有在暴雨時才有山洪下泄(歷史上曾流入克孜勒河),平時河床乾涸。
吐曼河為地下水補給河,由山前洪積扇、沖積平原的降水下滲補給,灌溉疏附縣英吾斯坦鄉,阿克喀什鄉。
提孜那甫河發源於昆侖山的陽吉峰,屬融雪補給型。河長430千米,流域面積1.456萬平方千米。提孜那甫河流經葉城縣境界,最後消失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河水灌溉葉城縣農田及少量麥蓋提縣農田。年徑流量7.768億立方米。春季水量少,個別年份甚至斷流,時有春旱發生。
烏魯克河、柯克亞河、棋盤河均發源於昆侖山北麓,沿河谷北下,屬降水、地下水混合補給型。烏魯克河年徑流量5.01億立方米。柯克亞河年徑流量僅為 0.132億立方米。
喀什地下水的動儲量約在50~60億立方米(包括上層滯水)。地下水徑流主要補給區是在洪積扇、沖積扇。各大河流在出山口後的礫質洪積物上大量滲漏,其滲漏量約占河水的30%以上,是平原區地下水徑流形成的主要來源。地下水運動規模在上游扇形地上主要為補給形成區,至下游則為蒸發消耗區。
氣候特徵
喀什地區處在中亞腹部,受地理環境的制約,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帶。境內四季分明、光照長、氣溫年和日變化大,降水稀少,蒸發旺盛。夏季炎熱,但酷暑期短;冬無嚴寒,但低溫期長;春夏多大風、沙暴、浮塵天氣。
因地形復雜,氣候差異較大,大體可分為5個區:一、喀什平原氣候區。包括喀什北部、中部廣大沖積平原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1.4℃~11.7℃,年降水量39~664毫米,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氣溫年變化和日變化大,降水變化顯著。日照長,蒸發強,氣候乾燥。冬季低溫期長,夏季長而炎熱。春季升溫快,常有倒春寒;秋季短促,降溫迅速。春季多大風、沙暴。浮塵日數頻繁。二、沙漠荒漠氣候區。喀什南部、麥蓋提東部和葉城東北部,屬塔克拉瑪干沙漠荒漠區。大陸性氣候極顯著,年平均氣溫在11℃以上,冬季寒冷,夏季酷熱,冷暖變化劇烈。降水稀少,氣候乾燥,年降水量在40毫米以下。風沙多,日照強。三、山地丘陵氣候區。葉城中部,巴楚和伽師北部,疏附、英吉沙和莎車西部海拔 1500~3 000米處山區丘陵地帶。年平均氣溫在11℃以下,冬季較長,夏季短促,年降水量在7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時有大雨甚至暴雨山洪發生。山區河谷地帶氣候適宜,夏季溫熱,冬季偏暖。四、帕米爾高原氣候區。主要是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年平均氣溫在5℃以下,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和。降水較少,主要集中在春夏兩季。大風日數多,光照充足,輻射強,天氣晴朗。五、昆侖山氣候區。主要包括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南部和葉城縣南部。年平均氣溫在5℃以下,山峰終年積雪,氣候嚴寒,空氣乾燥,低壓缺氧,風大雪多,天氣多變。全年可分為冷暖兩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喀什地區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一般在1%以下。全地區有耕地57.5萬公頃,園地3.3萬公頃,牧草地161萬公頃,可利用草場11.48萬公頃(其中改良草場2.96萬公頃、圍欄草場1.38萬公頃),水域面積79.9萬公頃。
水資源
喀什地區各河系的源頭位於冰川、山區積雪帶,隨著山區不同季節水分的融化而使各河的年內枯洪變化明顯。全地區有葉爾羌河流域和喀什噶爾河流域,大小河流10條,其中較大河流有葉爾羌、提孜那甫、克孜勒、蓋孜、庫山等5條。
全區河水年徑流量12047,立方米,還有地下回歸水10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760萬千瓦,易開發120萬千瓦。河流的來水特點是枯、洪期差異較大。6~9月洪水期的徑流量為年徑流量的60%~80%,此時水位漲落急劇,晝夜變化明顯。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大規模興建水利設施,到20世紀80年代初期和中期,全地區修大、中、小型水庫102座,總儲水量13.39億立方米,冬天儲水量最高達10.7億立方米,夏天儲水一般在8億~10億立方米。主要儲水季節在7~9月,總儲水面積600平方千米,可灌溉農田26.03萬公頃次。在102個水庫中儲水1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有:小海子水庫,儲水4.55億立方米;西克爾水庫、永安壩水庫、前進水庫各儲水1億立方米。分布在蘇吉卡克、依蓋爾其、小海子的水庫水源主要來自葉爾羌河。全地區水庫庫容變化大,所有水庫除蘇吉卡克水庫有1 500立方米死庫容外,其餘水庫很少有死庫容。
礦產資源
截至2009年底,喀什地區已發現礦產67種,礦產地224處。其中大型礦床12處。礦產主要有石油、天然氣、煤、油頁岩、鐵、鉻、鈦、錳、釩、金、銀、鉑、銅、鉛、鎂、鑽、鎢、美礦、白雲岩、螢石、熔劑灰岩、硫鐵礦、自然硫、岩鹽、蛇紋岩、重晶石、皂石、方納磷、膨潤土、水泥石灰岩、飾面大理石、石英岩、砂岩、黏土、寶石、玉石、東陵石、黃玉、石榴石、電氣石、水晶、金剛石、瑪瑙等。其中石膏儲量居全國前茅,蛇紋岩儲量居全國第三位,石油、天然氣、水泥石灰岩、熔劑灰岩、飾面大理石、花崗岩、磁鐵礦、硫鐵礦、玉石儲量豐富。
生物資源
喀什地區植物資源有高山植被、平原綠洲植被、荒漠植被、沼澤植被等。全地區林地面積35.53萬公頃,其中天然林22.9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75%。樹種有楊樹、柳樹、桑樹、沙棘、槐樹、梧桐、松樹、杉樹、柏樹、紅杉柳、胡楊、沙棘等。果樹有桃、杏、梨、蘋果、巴旦木、葡萄、無花果、石榴、櫻桃、阿月渾子、核桃等。甜瓜和西瓜質地優良、含糖量高。農作物以sl,麥、玉米、棉花為主,還有水稻、大麥、高梁、油菜、胡麻、葵花、花生、芝麻、小茴香等。葯用植物有甘草、黨參、麻黃、雪蓮等10多種。
動物家畜有羊、牛、馬、驢、駝、騾、豬、兔等。野生動物有狐狸、野豬、黃羊、雪豹、雪雞、野兔、松鼠等。還有種類繁多的飛禽。
人口民族
人口
1998年底,喀什地區總人口為327.9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97%。
2000年,據第五次中國人口普查數據:喀什地區總人口3405713人。其中:喀什市 340640人、疏附縣 345282人、疏勒縣 284853人、英吉沙縣 213338人、澤普縣 181721人、莎車縣 620329人、葉城縣 370229人、麥蓋提縣 201810人、岳普湖縣 129441人、伽師縣 311733人、巴楚縣 375883人、塔什庫爾干縣 30454人。
2005年,全區年末總人口369.4萬人,比上年增長7.8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92.02萬人,比上年增加8.6萬人;女性人口181.64萬人,佔49.17%。人口出生率13.08‰,死亡率4.1‰,人口自然增長率13.09‰。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喀什地區常住總人口3979321人,其中:喀什市506640人,疏附縣311960人,疏勒縣312455人,英吉沙縣262067人,澤普縣206936人,莎車縣762385人,葉城縣454328人,麥蓋提縣258978人,岳普湖縣147688人,伽師縣381767人,巴楚縣336274人,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37843人。
2015年末人口總戶數111.12萬戶,總人口449.9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9.01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24.23%。漢族人口29.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51%;維吾爾族人口414.0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92.02%;塔吉克族人口4.2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0.95%;其他民族人口2.3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0.52%。全年出生人口8.96萬人,出生率21.18‰;死亡人口2.53萬人,死亡率5.99‰;人口自然增長率15.19‰。
2016年末人口總戶數112.37萬戶,總人口451.4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2.2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22.6%。漢族人口28.6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6.3%;維吾爾族人口416.2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92.2%;塔吉克族人口4.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0.95%;其他民族人口2.2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0.51%。全年出生人口8.01萬人,出生率18.19‰;死亡人口2.49萬人,死亡率5.65‰;人口自然增長率12.54‰。
民族
喀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許多古老的民族曾在這里繁衍生息,發展了獨特的經濟和文化。在漫長的社會進程中,各個民族互相協作、互相影響、互相融合,逐漸完成了現代民族的發展進程。
截至2003年,境內主要民族有維吾爾族、漢族、塔吉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錫伯族、滿族等 31個民族。
經濟概況
綜合
2016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9.8億元,比上年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0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191.3億元,增長12.7%,其中工業增加值70.8億元,增長12%;第三產業增加值308.5億元,增長15.3%。三次產業結構34.2:25.2:40.6。人均生產總值16860元/人,增長11.2%。
第一產業
2016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11.8億元,比上年增長6.83%,其中,農業產值(含水果、堅果)359.6億元,增長6.64%;林業產值(育苗、造林、木材采運)11.7億元,增長7.43%;畜牧業產值129.48億元,增長7.72%;漁業產值1.5億元,增長7.14%;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5億元,增長2.15%。
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748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58.2萬畝,增長10.8%;小麥播種面積386.9萬畝,增長9.59%;玉米播種面積321.3萬畝,增長9.92%;棉花播種面積603.3萬畝,下降16.4%;瓜類播種面積108.4萬畝,蔬菜播種面積84.4萬畝,增長4.84%。
2016全年糧食產量328.3萬噸,增長10.8%,其中,小麥產量156.05萬噸,增長7.69%;棉花產量63.8萬噸,下降20.15%;玉米產量162.3萬噸,增長13.8%;蔬菜產量244.7萬噸,下降1.1%;瓜類產量294.1313.2萬噸,下降6.09%。
年末牲畜存欄頭數873.45萬頭(只),增長0.52%;年末牲畜出欄頭數996.7萬頭(只),增長4.37%。全年肉類總產量47.71萬噸,增長7.7%;奶產量35.2萬噸,增長6.02%;禽蛋產量11.25萬噸,增長7.14%。
全年完成水產品總量1.34萬噸,增長3.08%,其中,養殖產量1.3萬噸,捕撈443噸,增長54.3%。
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31.36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36%。擁有大中型及以上拖拉機13萬台,增長1.8%;小型拖拉機3.31萬台,下降0.6%。
第二產業
2016全年全地區工業企業2099家,凈增124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2家,較2015年凈增52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1937家,較2015年凈增72家。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3億元,增長9.4%;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41.5億元,增長14%。
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3.11%,其中,輕工業產品銷售率83.23%,重工業產品銷售率97.19%。
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20.6億元,增長13.1%,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60家,完成總產值69.4億元。
第三產業
2016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470.4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境內存款1470.28億元,增長21.76%,其中,住戶存款624.91億元,增長18.22%,非金融企業存款346.29億元,增長44.34%,廣義政府存款97.83億元,增長13.52%,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1.25億元,增長143.03%。
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728.1億元,同比增長28.9%。其中住戶貸款208.18億元,增長35.94%,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519.96億元,增長26.31%。存貸比為49.5%。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25.15億元,比上年增長24.57%。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1.20億元,增長2.75%,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10億元,增長53.73%,健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2.77億元,增長53.89%,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08億元,增長17.39%。賠款支出8.17億元
,增長6.94%,其中,財險賠款5.98億元,增長4.21%;壽險賠款2.19億元,增長15.28%,各險種綜合賠付率為32.49%。
⑵ 國家對工業廢渣生產企業有哪些優惠政策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關於再生資源增值稅退稅政策若干問題的通知 財稅[2009]119 號 成文日期:2009-09-29 字體:【大】【中】【小】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財政部駐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根據各地的反映,現對《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57號)的有關政策問題明確如下: 一、財稅[2008]157號第四條第(一)款「通過金融機構結算」,是指納稅人銷售再生資源時按照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印發〈支付結算辦法〉的通知》(銀發[1997]393號)規定的票據、信用卡和匯兌、托收承付、委託收款等結算方式進行貨幣給付及其資金清算。 納稅人銷售再生資源發生的應收賬款,應在納稅人按照銀發[1997]393號文件規定進行資金清算後方可計入通過金融機構結算的再生資源銷售額。 納稅人銷售再生資源按照銀發[1997]393號文件規定取得的預收貨款,應在銷售實現後方可計入通過金融機構結算的再生資源銷售額。 納稅人之間發生的互抵貨款,不應計入通過金融機構計算的再生資源銷售額。 納稅人通過金融機構結算的再生資源銷售額佔全部再生資源銷售額的比重是否不低於80%的要求,應按納稅人退稅申請辦理時限(按月、按季等)進行核定。 二、財稅[2008]157號文件所稱再生資源的具體范圍,操作時按照2008年底以前稅務機關批准適用免徵增值稅政策的再生資源的具體范圍執行,但必須符合財稅[2008]157號文件第六條的規定,其中加工處理僅限於清洗、挑選、破碎、切割、拆解、打包等改變再生資源密度、濕度、長度、粗細、軟硬等物理性狀的簡單加工。 三、財稅[2008]157號文件第四條第(一)款規定按照《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商務部令2007年第8號)第七條、第八條規定應當向有關部門備案的,應當自備案當月1日起享受退稅政策。 四、納稅人申請退稅時提供的2009年10月1日以後開具的再生資源收購憑證、扣稅憑證或銷售發票,除符合現行發票管理有關規定外,還應註明購進或銷售的再生資源的具體種類(從廢舊金屬、報廢電子產品、報廢機電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廢輕化工原料、廢塑料、廢玻璃和其他再生資源等8類之中選擇填寫),否則不得享受退稅。 五、負責初審的財政機關和稅務主管機關應當加強聯系,及時就納稅人的征稅和退稅等情況進行溝通。負責初審的財政機關應當定期向稅務主管機關通報受理和審批的申請退稅納稅人名單及批準的退稅額,稅務主管機關對在日常稅收征管、納稅檢查、納稅評估、稽查等過程中發現的納稅人的異常情況及時通報給負責初審的財政機關。 對於稅務主管機關通報有異常情況的納稅人,負責初審的財政機關應將有關情況及時上報負責復審和終審的財政機關,各級財政機關應暫停辦理該納稅人的退稅,並會同稅務主管機關進一步查明情況。對於查實存在將非再生資源混作再生資源購進或銷售等騙取退稅行為的,除追繳其此前騙取的退稅款並根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的規定進行處罰外,取消其以後享受再生資源退稅政策的資格。 六、本通知自2009年10月1日起執行。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⑶ 銀行收緊鐵礦石貸款、對期貨有什麼影響
自然是資金緊張 期貨難漲,不漲就是跌了。
⑷ 中衛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目標任務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未結束,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復雜的一年,也是著手「十二五」規劃的起始之年。當前,我市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爬坡追趕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面臨的挑戰更大,保持經濟持續性增長更難。在挑戰與困難面前,我們要看到工業化、城鎮化、國家擴大內需政策、實施「十二五」規劃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第二個十年規劃以及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地區發展差距、城鄉發展差距、產業轉移等必將帶來的巨大需求和新的發展機遇。我們一定要時刻牢牢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有的堅實基礎和發展後勁,最大限度地集中優勢資源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鄉一體化和旅遊特色化,科學准確地研判發展形勢,精益求精地編制好「十二五」規劃,確保全面完成2010年各項目標任務,為順利啟動實施「十二五」規劃打下堅實基礎。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自治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二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各項工作部署,科學繪制「十二五」規劃藍圖,不遺餘力夯實長遠發展基礎,特別是要致力於提高經濟發展規模、速度、質量和效益,致力於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致力於招商引資加快重大項目建設,致力於推進改革開放和政府效能建設、增強經濟增長活力和動力,致力於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實施好15項重點工程、46個重點項目,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進中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邁上新的更高的起點。
主要預期目標和約束性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億元,增長1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46.7億元,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20億元,增長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7.1億元,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1億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3880元和4030元,增長9%和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9‰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5.2%,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減少4.5%和3.6%。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跨越發展,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
集中力量提升「三大工業區」和「六個特色工業園」的承載功能,「三區六園」完成投資100億元,全市實現工業產值162億元,新增產值35.5億元。其中:中衛(美利)工業區完成投資54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80.8億元,新增產值18億元;中寧(石空)工業區完成投資45.2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81億元,新增工業產值17.4億元;海原新區產業功能區完成投資8000萬元,實現工業總產值2300萬元,新增產值1000萬元。
一是力促建成項目達產達效。對建成的13個重點工業項目,加大扶持力度,確保振嶺化工年產5萬噸三氯化磷項目、勝金水泥有限公司日產2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項目、茂燁冶金公司2.5萬千伏安鐵合金項目,中寧隆基公司2800噸單晶硅項目、興爾泰化工集團2台3.15萬千伏安電石礦熱爐項目、6萬噸農用硫酸鉀肥生產項目、華夏特鋼公司40萬噸硫鐵礦制酸項目,海原銀海紡織有限公司羊毛分梳等項目盡快達產增效,新增產值10億元。
二是力促在建項目建成投產。對在建的18個重點工業項目,千方百計加快建設進度,促其早日建成投產。確保寧鋼集團80萬噸生鐵、100萬噸特鋼,永安公司100萬噸洗煤廠、100萬噸搗固焦,山東川泰1.8億塊煤矸石磚、4000萬塊歐式連鎖瓦,中寧萬隆公司100萬噸稀土彩鋼板、錦寧公司70萬噸鋁鎂合金,海原金海石膏、生物氣化爐等項目年內建成投產,當年新增產值25.5億元,達產達效後新增產值197億元。
三是力促簽約項目落地開工。實行跟蹤服務,力促中衛(美利)工業區中電投2×330兆瓦熱電聯產、山川集團醫用器材、華御公司精細化工、亨廚生物公司谷氨酸及味精項目,中寧(石空)工業區中石油昆侖天然氣、風能太陽能項目等,海原新區產業功能區陝西永生石膏加工、上海美梭綿羊毛分梳加工等14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將為中衛工業快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二、堅持協調發展,強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一是提升特色農業。繼續實施好「三個百萬畝特色產業工程」,確保硒砂瓜、馬鈴薯、優質飼草種植面積均穩定在100萬畝以上。枸杞種植面積30萬畝;種植優質水稻12萬畝、小茴香12萬畝;種植紅棗10萬畝,累計達到36萬畝;種植高酸蘋果3萬畝,累計達到32萬畝。設施蔬菜穩定在20萬畝左右。新建肉牛養殖示範園區10個,肉牛飼養量達到22萬頭,羊只飼養量超過150萬只。大力推廣生物環保養豬技術,生豬飼養量達到82萬頭,雞飼養量達到700萬只。大力推行設施農業提質增效措施,實現農業擴規與增效並重。
二是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大力發展沙產業,啟動11萬畝高效節水農業一期工程,在沙坡頭區香山北麓壓砂地建設棗瓜間作節水示範區6萬畝,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建設特色種植節水示範區2萬畝。3月底完成土地整理、水利設施配套、節水設備安裝、供電等工程,5月初種植。加快沙漠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在現有3000畝1200座沙漠生態日光溫室的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啟動實施二期工程,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
三是推進農業產業化。以11萬畝節水高效農業為基地,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管理經營和農村土地流轉模式,推行「企業+基地+農工+高端市場」超大模式,實現企業基地一體化、農民工人化。引導扶持寧夏紅、通達果汁、夏華公司等帶動能力強、成長性好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穩步擴大生產規模。做好硒砂瓜、中寧枸杞、「穆和春」清真牛羊肉、「沙坡頭」牌蔬菜等品牌保護,提升市場競爭力。建成中衛市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加快連鎖和超市經營,提升銷售層次,規避市場風險。年內培育流通大戶20個,專業合作組織11個,自治區級龍頭企業3個,市級龍頭企業5個。
三、堅持統籌發展,強力推進城鄉一體化
一是高起點打造黃河金岸。按照自治區建設沿黃城市帶的要求,圍繞把中衛市建成沿黃城市帶中適宜居住、適宜創業、最具特色美城市的目標,修編完善城市總體規劃。高標准開工建設沙寧濱河路南北兩岸總長51.1公里、總寬1000米的生態濕地耕地保護開發工程,並分期規劃與建設園藝產業園、濕地觀光園、文化旅遊園、科技創業園,把沙寧濱河生態濕地耕地保護開發項目打造成最具特色美的主題工程,成為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生態景觀線、文化展示線和經濟命脈線。建成市體育館、博物館和文體娛樂中心,加快建設中寧中國枸杞博物園、體育公園等黃河金岸標志性建築。加快實施包蘭鐵路中衛復線改造和中衛火車站改擴建項目,建設中衛(美利)工業區鐵路專用線。新建新區體育路、利民路、三合路等3條城市道路,改造老城區中山街、文昌街、應理北街等6條街道,改造建設城市道路10公里。啟動老城區立體綠化改造工程,實施新區府前路、水城路等4條主次幹道綠化改造,新增城市綠地5.3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6%以上。充分發揮中寧縣城的輻射作用,按照「建設新區、改造老城、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要求,加快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體育場和新區道路建設,拉開城市框架;加大老城柳青渠南側、平安西街北側、縣城北街延伸段東側等重點地段舊城改造力度,不斷完善供電、供水、供熱、供氣、通信、路燈等市政基礎設施,努力把中寧縣城打造成沿黃城市帶上的「金岸明珠」。充分發揮海原新區經濟增長極的作用,加快建設步伐,完成37家單位辦公樓、學校、醫院和住宅小區建設。開工建設新區景觀水道、污水處理廠、圖書館、體育館、花兒藝術館等一批市政工程,努力把海原新區打造成西北地區最漂亮的山城。
二是高水平管理城市。開展爭創「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旅遊目的地城市」活動。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實施「清潔中衛,美化家園」行動,徹底整治向陽步行街、中衛商城、朝陽百貨、雍樓步行街等商貿市場以及「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出入城口、背街小巷內外環境衛生。規范流動攤販、店外作業、佔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交通秩序安全等行為。以鼓樓東西南北街為重點,進一步規范戶外廣告牌匾設置。加大對「城中村」、「城邊村」的監管力度和對違法建築的拆遷力度,堅決取締違法用地和違規建設。積極推進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推動城市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
三是高質量建設新農村。大力實施以農房改造、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三大工程,加快推進黃河古鎮建設,建成規模500-1000戶、全部為輕鋼結構抗震房的黃河古鎮示範點1個,新建塞上農民新居示範點7個,綜合整治村莊31個,硬化巷道64公里,鋪設排水管道113公里,改造農房5000戶。集中清理農房屋頂堆放的雜物,清除溝渠及路面垃圾和障礙物,實行垃圾定點存放、統一收集、定時清運的農村垃圾清運處理模式,徹底改善農村環境衛生質量。實施縣內生態移民工程,完成興仁萬人生態移民任務。加快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啟動中衛市11萬畝節水農業一期工程。新建農村公路60公里,農村招呼站10個。
四、堅持創新發展,強力推進第三產業
一是改革體制新上項目做大旅遊業。通過整合重組旅遊企業,組建旅遊集團公司,提高融、投資能力,形成龍頭帶動作用。利用組建後公司的融資能力,投資1億元,規劃建設沙漠觀光扶梯、黃河會所、沙漠彩虹谷等一批旅遊項目。打造「一區、兩寺、三線、四湖」旅遊精品線路,開通沙坡頭至北長灘黃河水上旅遊線路,實現中衛兩日游或三日游。加大旅遊宣傳促銷力度,辦好「中國(寧夏)大漠黃河國際旅遊節」等節事活動。擴大香山機場吞吐量,實現與國內重點旅遊城市的對接、客源共享。年內接待遊客15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億元,分別增長9.2%和14.3%。
二是著力扶持規范房地產業發展。全面落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12條規定,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建立土地供應、規劃調整、房屋銷售、稅費減免、信貸支持等調控聯動機制,進一步降低房地產開發與消費成本,促進梯級消費,激活有效需求。加大對圈地不建等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市區黃河花園二期、眾一·山水,中寧杞鄉經典、華誠首府等房地產續建開發工程,新建城市生態湖畔家園,新增開發面積60萬平方米。規范二手房交易市場,房屋產權交易面積達到48萬平方米。新增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1億元。
三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啟動沙坡頭區迎水橋物流園區、中寧寧新綜合物流園區等建設項目,完善海原新區產業功能區,引進大型物流運營企業和物流開發企業,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積極發展多式聯運,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擴大家電下鄉補貼政策覆蓋面。進一步完善購物中心、商業街、步行街等布局規劃,大力推行連鎖經營、代理制、配送制等現代營銷方式,培育發展一批實力雄厚的大型連鎖龍頭企業。穩步推進電子商務等新型交易方式,擴大市場的輻射范圍和交易規模。啟動居民休閑計劃,積極培育汽車、健身、休閑等消費市場,引導大宗消費品和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促進消費結構優化升級,使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大力發展會展經濟,開工建設五星級酒店,提升現有賓館設施配套和服務質量,依託「三大公共建築」,吸引國內外會展商來我市舉辦會展。加快中介、信息、咨詢、金融、保險、通信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600萬美元。
五、堅持可持續發展,強力推進生態建設
一是加快恢復生態濕地。啟動黃河金岸生態濕地耕地保護工程、騰格里濕地公園二期項目和大南華水生態造林三期工程,完成造林面積44.3萬畝。建設豐安湖、城區景觀水系水源保障工程。抓好京藏高速公路滾泉坡及大青山永大路兩側生態林節水滴灌、環香山地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等項目,重現塞上江南田園風光,使中衛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二是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大力發展以太陽能、風能發電為主的新能源工業和低碳經濟。切實加強重點企業監管,開展沿黃重點污染源整治活動,引導迎水橋工業企業逐步遷入中衛(美利)工業區。認真抓好中衛(美利)工業區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確保沙坡頭區污水回用項目正常運轉。切實加強對重點區域水、空氣、噪音污染防治,下決心淘汰落後產能,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污染,削減排放量。
三是推進山川協調發展。加快海原新區建設,努力破解水資源短缺、交通閉塞、發展空間狹小等諸多制約因素,逐步打破海原靠天吃飯、發展緩慢、不可持續、長期貧困落後的局面,走出發展困境,走上持續快速發展之路。大力發展抗旱避災農業,加快發展以硒砂瓜、馬鈴薯為主的特色農業和高效節水設施農業。繼續在全市50個山區貧困村開展「村級發展互助資金」工作,組織開展定點幫扶,年內爭取1.7萬人脫貧。完成務工移民4000人。通過產業移民、生態移民、勞務移民、教育移民等方式,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向沿黃城市帶和非農產業轉移,不斷縮小山川差距,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六、堅持全面發展,強力推進社會事業進步
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沙坡頭區、中寧縣實現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目標,進一步提高人均受教育水平。鞏固提升沙坡頭區、中寧縣「教育強縣(區)」創建成果,海原縣積極爭取創建「教育強縣」。新建中衛六中、八小,徹底解決市區義務教育大班額問題。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改造工程,改擴建中衛三小、宣和小學等4個農村小學,完成香山移民項目學校建設工程。建成中寧二中、六中,遷建海原縣紅羊中學。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建成中寧、海原縣職教中心。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成人教育,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大力推進安全教育,每個學校、每個班級、每學期開展應急撤離演練2次,提高師生應急避災能力。切實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隨遷上學問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二是加快發展科技事業。制定《中衛市設施蔬菜以色列種植技術操作規程》,開展農民溫棚種植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種植技能,力爭所有溫棚種植戶每戶培訓1人,年內完成培訓3000人次以上。繼續抓好「農業科技110」建設,重點培育8個信息服務示範點,年內引進新品種20個,示範推廣新技術5項。深入推進科技入戶工程和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建立科技特派員工作隨機督查制度,培育科技特派員公司4家,科技特派員綠色信用貸款達到1200萬元以上,力爭有5個項目列入自治區科技計劃,2個項目列入國家科技計劃。
三是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開工建設沙坡頭區人民醫院門診樓,完成市中醫醫院康復樓、中寧縣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後續工程和海原中醫醫院擴建工程。加快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大力加強社區衛生工作,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3%以上,構建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食品葯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餐飲與食品隨機抽檢制度,每月對10家餐飲單位和10種食品進行抽檢,處置率100%。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各項政策法規,深入推進「少生快富」工程,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
四是繁榮文化體育事業。年內向群眾開放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文體娛樂館。增加公益性文化事業投入,建成新聞中心大樓。新建鄉鎮文化站9個,農家書屋21個。新增廣播電視「村村通」用戶600戶,放映農村電影2000場。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鼓勵創作具有回族特色和中衛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完成《羊皮筏非遺文化》紀錄片創編攝制和中衛市歌創作,繼續打造花兒風情歌舞劇《回鄉婚禮》。整頓規範文化市場秩序,凈化網吧和音像製品市場。深入推進廣場文化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發展競技體育。
七、堅持和諧發展,強力推進民生改善
一是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做好沙坡頭區自治區級和海原縣國家級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全市養老保險參保職工達到4.43萬人,村幹部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700人,失業保險參保職工達到3.41萬人。穩定就業,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就業服務體系,全面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促進就業的小額擔保貸款、就業援助等扶持政策。加強就業培訓,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萬人,城鎮各類人員職業技能培訓2500人,貧困家庭就業援助培訓1200人。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確保城市零就業家庭戶均就業1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6700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0人。開工建設中衛東園農貿市場創業城,拓展就業渠道,積極鼓勵自主創業,廣泛開展全民創業活動。
二是實施民生民心工程。辦好10件民生實事: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特重大病醫療救助范圍。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開放使用體育館、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和文體娛樂館。建設城鎮居民保障住房和農民新居、整治城鄉環境。提供就業保障。實施興仁萬人生態移民和供水工程。實施婦女和幼兒保健「五免一救助」。對沙坡頭區農機具實行「五免四優一扶持」。啟動市民旅遊休閑計劃。(內容詳見附件2)
三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刑事案件破案數不低於上一年度,命案破案率100%,治安案件查處率達到90%以上,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億元GDP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人數等指標控制在自治區下達的指標之內。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市長信箱答復、辦結率100%。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加強統計、物價、供銷、氣象、檔案、地方誌、防震減災、新聞出版、外事、僑務等各項工作,高度重視老齡、殘疾人、紅十字和福利慈善事業,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認真開展軍民共建活動,做好國防動員、青年、民兵和人防工作。
八、堅持依法行政,強力推進政府效能建設
一要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繼續深入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支持市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健全群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積極支持法、檢兩院的工作,切實保證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做好行政復議、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強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財政、審計等專門監督部門的作用,自覺接受社會各方面的監督。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重點項目和民生資金的審計監督力度。認真執行行政問責制度,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現象。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大力推進政務、村務、廠務、校務、社區事務公開,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要提高辦事質量與效率,建設服務型政府。著力辦好政務大廳,切實做好「一站限時」服務,確保政府組成部門審批事項全部在政務大廳、在規定時限(最長期限不超過5天)內辦結。公布政府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杜絕擅自設定審批事項。完善政府行政制度。制定部門定責任事項、定責任部門、定責任人、定責任時限、定責任獎罰「五定」制度。每月對政務大廳「一站限時」服務和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監察。完善市、縣政務大廳、鎮鄉民生服務中心,建立村級民生服務站,健全市、縣、鎮、村四級民生服務網路,方便群眾就近辦事。建立幹部出勤電子考勤制度等等。著力實施政務人員公共法規、專業政策與知識3年培訓計劃,切實提高政務人員履職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政務隊伍,全面規范提高行政服務質量與效率。
三要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廉潔型政府。深入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肅查處各種違紀違法行為,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支持監察、審計部門履行職責,認真組織實施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安排項目的監督檢查,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作風,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勤儉辦一切事情。繼續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嚴格規范規劃、用地、工程招投標、財政資金使用、政府采購、國有資產轉讓、工程質量監理等公共資源管理權力的運行。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增收節支,厲行節約,在2009年預算支出基礎上,繼續壓縮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能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項目上。嚴格控制公務消費,削減一般性開支,從嚴控制車輛、會議、公務接待、出國(境)等方面費用,把更多的資金用在改善民生上,力求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眾。
四要開拓創新,建設創新型政府。落實好國家和自治區統一部署的重大改革措施,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積極探索以土地流轉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改革,下大力氣解決企業改制遺留問題。充分發揮政府償貸基金調控作用,不斷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大財政融資力度。推進戶籍體制改革,加快城鄉一體化步伐。著力於打基礎、利長遠,科學編制「十二五」規劃。建立健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城市規劃、土地供給、環保約束、財稅分配、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為科學發展提供製度保障。
各位代表!
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所有中衛人的願望。讓我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與時俱進,銳意進取,以自己的辛勤勞動和不懈奮斗,奮力開創中衛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附件1:
⑸ 銀行貸款鐵礦有什麼要求標准
沒有信用不良記錄就OK了。
身份證 必須的
工作證明= 比如 勞動合同
收入證明=近3-6銀行流水 或公司開具的收入證明
住址證明=租房合同或是水電費單
有交社保就更好些了
⑹ 貸款未及時還貸,有不良記錄,什麼時間後可以貸款
貸款還清後滿5年,自動取消不良記錄。
⑺ 湖北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6年湖北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在認真執行《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及相關配套法規的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貫徹落實國務院兩個28號文件的有關精神,有力地規范和加強了全省國土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促進了國土資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轉變。
2006年,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取得以下進展:①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取得一定進展,新發現礦產地6處;②正確處理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生態建設的關系,連續 8 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③2006 年末全省實際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 025 838.73 公頃,比國家規劃下達的基本農田面積多16 738.73 公頃;④圓滿完成「移土培肥」工程一期項目建設,取土及覆土培肥量219萬平方米,取土面積906公頃,總投資1.58億元;⑤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積極申報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7個,經審查正式確定6個;⑥完成《湖北省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並報省政府審批;⑦初步完成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圖件及數據製作、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土地利用戰略研究等工作;⑧初步完成全省500 個示範村莊土地利用規劃編制任務;⑨創新土地利用計劃台賬管理辦法,將計劃管理台賬與用地審批批文掛鉤,加強對計劃執行的監督和檢查;⑩完成了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石油、省高速公路和國家、省重點工程等國有大、中型改制企業的土地登記發證工作;⑪啟動了第二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前期准備工作,並配套編制《湖北省鄂西寧鄉式鐵礦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湖北省岩鹽、鹵水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湖北省水泥用灰岩、石膏礦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等3 個優勢礦產資源專項規劃;⑫完成《湖北省地質勘查規劃》編制工作,並通過國土資源部初審;⑬完成《2006~2015 年湖北省煤炭資源勘查與開發規劃》和全省磷礦資源整合方案編制工作;⑭礦產資源治理整頓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省整頓規范第一階段工作通過國家9 部委檢查驗收;⑮開展15 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和重點地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項目經費共計300 萬元;⑯成功預報21 起地質災害,避免人員傷亡916 人,避免財產損失2 653 萬元;⑰開展三峽庫區3 期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項目80 個,概算投資5.498 億元;⑱三峽庫區3 期搬遷避讓137 處9 738 人,庫岸15 處1 070 人,另外,經各縣(區)申報,新增搬遷避讓應急項目12 個。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2006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湖北省主要地類情況見表1。與2005年相比,耕地凈減少9798.14公頃;園地凈增加268.90公頃;林地凈增加2648.60公頃;牧草地凈減少73.70公頃;其他農用地凈增加4844.96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凈增加7584.20 公頃;交通用地凈增加2752.15公頃;水利設施用地凈增加391.61公頃;未利用地凈減少7086.32公頃,其他土地凈減少1536.17公頃。各地類構成見圖1。
表1 2006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現狀
2006年,湖北省國土資源系統接受培訓及學歷教育人數分別為2200人和836人。
2.經費來源與使用情況
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及其所屬事業單位基本經費實行屬地化,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日常工作經費由財政根據預算編制人數按規定的預算標准進行核定,不足部分一般由預算外資金彌補;專項項目經費主要來源於專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專項收入等。其使用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並於每年定期制定下年度資金使用計劃、每月限期制定下月資金使用計劃,報財政部門審核批准後,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其實行監督管理。
七、問題和建議
1.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經費不足,體制不順,職能沒有完全到位
部分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未設置礦政管理科室,相應的管理職能未到位;部分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核定人員編制過緊,預算經費不足,運轉困難,特別是國土資源綜合統計無法實行專人負責制,極大地影響綜合統計工作的質量和進度。建議組織開展國土資源管理職能到位情況大檢查,促進礦政管理和國土資源綜合統計職能到位。
2.國土資源管理存在「執法難、難執法」的問題
應大力改革現行的國土資源管理體制,尤其是土地監察體制。強化國土資源監督管理和部門間的聯合執法,不斷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積極推行大要案交叉查處辦案的方法和措施。
3.國土資源監督體制不健全,監督難度較大
由於缺乏統一的、相對比較完善的監督體系和制度,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和土地利用過程中的違法行為舉報渠道單一或不暢通,致使現有的國土資源監督體系,特別是礦政監督體制不能適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後續監督,急需建立健全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監督管理體制和效果評估機制。
4.規劃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強化
雖然全省已經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和礦產資源規劃體系,但是,由於各地規劃意識存在較大差異,使得規劃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的宏觀調控作用和指導作用未能充分體現,特別是礦產資源規劃管理未能延伸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規劃的約束力和權威性。
5.國土資源市場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突出表現在3個方面:①土地出讓中協議出讓多,招標拍賣少,土地資產顯化程度不夠;②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用過低,利潤大,不能充分體現「礦產資源國家所有」,礦業活動中的違規操作現象比較嚴重,加之礦業活動監督體系不完善,查處難度較大;③現有《礦產資源法》不能適應礦業市場的發展,與之配套的相關政策、措施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對礦政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過輕,約束力不強,嚴重阻礙了礦業權市場的有償有序發展。
建議加大國土資源資產化管理力度,積極促進《礦產資源法》的修改工作,頒布和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暫行辦法,以及比較明細的處罰措施,逐步完善國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同時,大力培育國土資源市場,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監督有償舉報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公示舉報電話、舉報渠道等,確保國土資源有序有償、合理開發。
⑻ 鐵礦企業貸款
可以貸款的,建議找銀行貸款,先在銀行辦授信,如果非國有企業的話,一般授信能達到3000-5000萬,然後銀行會教你解決辦法的,記住,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你做。有空上這個網站看看你吧,www.zgkc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