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力發展指標是指什麼
人力資源發展指標按內容主要有經濟發展、人口與勞動力、教育發展、教育經費、國民受教育水平、科學技術和生活質量等7個大類,這些統計數據作為衡量人力資源發展的水平,國與國之間的人才優勢就是比較這個指標,看是否具備可持續性發展。
⑵ 請問有誰知道用什麼來衡量勞動力缺乏的指標嗎求指教謝謝
手腳健全,沒有重大疾病,智力正常
⑶ 勞動投入的主要統計指標有哪些
簡單的說也就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器能夠投入到生產中的勞動力的版數量。勞動力有廣義和狹義權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力指全部人口。狹義上的勞動力則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實際統計中,考慮勞動年齡和勞動能力兩個因素的指標有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出自《網路》傳統或者早期的概念中,勞動力指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工」,即「工人階級」或產業工人。馬克思理論把勞動力劃分為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和非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已不表現在勞動的本質特徵上。「員工」這一范疇被企業以及各類組織廣泛使用。出自《網路》
⑷ 勞動力供給量,需求量用什麼指標衡量
勞動力供給是指勞動市場可供企業錄用的人力資源。勞動力供給主要包括:應屆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待業人員、在職同行人員等。 提高勞動力供給效率,就是指加強勞動力內部供給和外部供給。
⑸ 勞動力為什麼用A表示
勞動力:人的勞動能力,人用來生產物質資料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 英文解釋為[ability to work;capacity for work],第一字母為A
⑹ 什麼是衡量一定范圍內勞動力失業程度的重要指標
失業率
是衡量一定范圍內勞動力的失業程度的重要指標
⑺ 勞動力資源包括哪兩個指標
一個是素質,一個是數量。
⑻ 就業統計指標有哪些
就業統計中有許多統計指標,首先我們要區分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力人口、就業人口這三個基本指標的含義。
就業事關個人以及家庭還有社會的方方面面,要准確地衡量全社會的就業狀況,就業統計尤為重要。下面我們來看看。什麼是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力人口,就業人口。
勞動年齡人口是指一定年齡以上的人口。我國《勞動法》規定的合法起始就業年齡為16 歲,所以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是指16 歲及以上的人口,它反映的是潛在的勞動力供給數量。
勞動力人口是指年齡在16 歲及以上,在一定時期內實際參加或要求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人口,反映現實的勞動力供給數量。勞動力人口中實際參加社會經濟活動的就是就業人口,要求參加經濟活動的就是失業人口。因此,勞動力人口在數量上等於就業人口與失業人口之和。
就業人口是指16 歲及以上,在調查參考期內(通常指調查時點前一周),為了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而工作了至少1 小時的人,也包括休假、臨時停工等在職但未工作的人口。就業人口既包括有穩定工作的人,也包括從事臨時性工作的人;既包括正在工作的人,也包括有工作但因某種原因而暫未工作的人;既包括在公司、工廠等單位工作的人,也包括從事個體經營、自由職業以及受雇於居民家庭從事家政服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