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貸款減值准備
簡單說來,貸款減值准備也就是商業銀行為抵禦貸款風險而提取的用於彌補銀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貸款損失的准備金,就是銀行放貸給客戶後收不回來的壞賬准備。
比如,銀行貸款給客戶3000萬,客戶拿到這筆錢後,由於環境變化或者經營不善等原因,導致無法按時償還這筆款項,此時銀行就要按照預計能收回的金額與原貸款金額之差計提貸款減值准備。
貸款減值准備意義:1.滿足政策要求:這部分資產仍歸銀行所有,而不是商業銀行將實際失去這部分資產的財產權。2.調節利潤:少數銀行為完成總行業績要求,通過增加貸款損失准備,從而使營業支出增加,進而調節利潤。實際上「隱藏」了銀行的經營利潤,對銀行經營的實質利潤並無任何影響。
㈡ 減值貸款的政策
我國商業銀行在具體計提減值准備時仍然藉助貸款五級分類。首先,銀行將貸款分為公司類、零售類、信用卡類。對於公司類貸款中的正常、關注類貸款,銀行通過計算貸款向次級類遷徙的比例作為貸款違約率,再乘以次級類貸款的違約損失率作為預期損失率,按此比率計算組合減值准備。對於次級、可疑類貸款,其中單筆重大貸款標准以上的貸款採取單筆測試的方法計提減值准備,對於單筆重大貸款標准以下的次級、可疑類貸款,商業銀行一般按照各自單筆評估計提准備金的加權平均比例,分別計提組合減值准備。對於損失類貸款按100%比例計提全額准備。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確定單筆重大貸款的標准上存在差異,有的銀行以1500萬元為標准,有的銀行以500萬元為標准,有的銀行將所有對公貸款作為單筆重大貸款,有的銀行則沒有對重大貸款的標准作出明確規定。
對於零售類貸款和信用卡貸款,商業銀行將貸款分為不同的組合,通過遷徙矩陣模型,測算出貸款預期損失的方法組合計提減值准備。商業銀行根據歷史數據計算每類貸款從當前五級分類遷徙到損失類過程中在每個等級向下一級的遷徙率,從當前五級分類等級遷徙到損失類的所有向下一級遷徙率的乘積即為違約率(PD)。然後,銀行通過計算每個類別貸款遷徙到損失類貸款後的預計可收回金額,得出每類貸款的損失率(LGD)。最後,銀行通過每類貸款余額乘以違約率和損失率得出貸款減值准備。組合減值准備計提所需的違約率、損失率等數據都依賴於銀行歷史經驗數據,這些經驗數據主要依賴於信貸風險管理人員對同類貸款實際損失數據的統計分析。
㈢ 減值貸款分錄
書寫錯了
㈣ 貸款信用風險分析,分為已減值和未減值,但兩者都有減值准備,那麼這里的已減值和未減值是什麼意思
這是將貸款進行分類管理,已減值的說明客戶發生了資信危機或者財務困難等狀況,未減值的說明是正常的貸款,相應的減值准備就是根據對應的評估流量現值計提的,正常貸款由於市場經濟原因也可能發生減值
㈤ 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與減值貸款率是一回事兒嗎
不是一回事~
不良貸款率 這個范疇更大些,包括了後者~
>>分期商城:承易購商城
㈥ 已逾期未減值下面有減值准備那麼未減值指什麼
貸款逾期只是貸款合同(或貸款展期合同)所約定的償還日未能償還,未必構成減值的要因;
貸款減值是在五級分類的基礎上,評估認定貸款資產不能完全收回本金,本著謹慎性原則而對貸款作出減值准備,減值未必逾期,可能在貸款到期前就已經出現減值跡象。
㈦ 逾期貸款與貸款已減值的區別是什麼啊謝謝~~
描述角度不同:貸款逾期只是貸款合同(或貸款展期合同)所約定的償還日未能償還,未必構成減值的要因;貸款減值是在五級分類的基礎上,評估認定貸款資產不能完全收回本金,本著謹慎性原則而對貸款作出減值准備,減值未必逾期,可能在貸款到期前就已經出現減值跡象。
會計分錄不同:逾期貸款:借:逾期貸款,貸:貸款,分借款人明細核算,相當於對正常貸款做了一個Mark,區別於正常貸款;貸款減值:借:貸款—已減值,貸:貸款—本金,分借款人明細核算,切切實實地區分於正常貸款,相當於對正常貸款的本金不能收回的部分進行了扣減。
這么講不知能否明白,若不明白請繼續提問,若明白請採納!
㈧ 貸款已減值和未減值,都有減值准備,那它們的區別是什麼
已減值=未減值-減值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