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問禪宗觀心法門與上座部內觀法門的聯系與區別
你所了解的只是上座部內觀的開始階段,身念處的修習方法。
這只是初步的入門方法,在這個方法達到一定的定力之後,需要開始修習十六觀智,十六觀智才是佛陀教法的精髓部分,十六觀智簡稱「慧」------就是戒定慧當中的慧學。
真正的觀智,是以究竟名色法為目標的,不是以概念為目標。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概念法都是組合的概念,不是真正的究竟法,觀照概念那是永遠不能了解名法、色法的真正構成的,由於不能親見名色法的真正構成的最小單位,因此就永遠無法解除心中的疑惑。
一位禪修者從修習世間慧到出世間慧,次第成就的觀智有十六種,稱為十六觀智,即:名色識別智、緣攝受智、思惟智、生滅隨觀智、壞滅隨觀智、怖畏現起智、過患隨觀智、厭離隨觀智、欲解脫智、審察隨觀智、行舍智、隨順智、種姓智、道智、果智、省察智。
其中,能夠斷除煩惱的是道智。道智生起後即證悟相應的聖果。道智與果智兩種屬於出世間慧。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通過修行,可以見到這個物質世界的最小組成單位,可以見到前世及來生,通過自己親證親見,達到解脫,具體闡述如下:
佛教認為,世界是由物質及精神現象組成,物質叫做色法,精神現象叫做名法。
在具備禪定或近行定的定力的基礎上,修習四界分別觀,之後在四界透明體當中,可以見到組成物質世界的最小單位:色聚。色聚是不斷在生生滅滅的,有透明及不透明的兩類色聚。通過智慧之光觀照色聚,會發現組成色聚的8-10種究竟色法,這就是物質世界的組成方式。
在照見物質組成後,通過修習名法,照見名法是由心、心所構成,心及心所都是不斷在生滅的,而且速度非常之快,每秒鍾有上億個心及心所生起又滅去。
通過這樣的修行,發現世界是由不斷生滅的名色法組成,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我、靈魂這樣的不變的東西,因此破除了心中的我及靈魂等邪見。
然後再通過修習尋找名色法生起的原因,會發現名色法相續生起的原因是由於貪愛、愛欲。通過修習追溯名色法生起的原因,可以照見前世,通過追查名色法相續,可以照見名色法在將來的發展以及滅去的時刻,這樣可以照見來生。
因此破除了對輪回的疑惑,破除了對佛法的疑惑。
這是佛法慧學十六觀智的前兩個階段:名色分別智、緣攝受智。
詳細的十六觀智的描述可以自己看《清凈道論》
觀照概念法的,連色聚都無法見到,更別說是見到究竟色法了,色聚與究竟色法的區別請見帕奧禪師的問答:
問7-6:色聚與究竟色之間有何差別?
答7-6:色聚指的是由究竟色法組成的微粒。如果禪修者能夠分析這些色聚,他將能見到究竟色。在每一粒色聚中至少有八種究竟色: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顏色、香、味與食素。某些色聚中有九種究竟色,那就是加上命根色(jivita-rupa)。某些色聚中有十種究竟色,那就是再加上性根色(bhava-rupa)或凈色(pasada-rupa)。
[6]色聚不是究竟色,不是觀智的對象。如果借著觀察迅速生滅的色聚為無常、苦、無我來修行觀禪,那是虛假不真的觀禪。存在每一粒色聚里的究竟色才是觀智的對象。所以當你見到色聚時,你應分析它們,借著透視其中的究竟色來修行觀禪。
某些禪修者見到微粒(色聚)時無法分析它們[7],而只是借著觀察那些微粒的生滅來修行無常、苦、無我。根據佛陀教導的《阿毗達摩》,那些微粒只是概念法(pabbatti)而已;概念法不是觀智的對象。如果他們那樣修行,漸漸地那些微粒會消失,只剩下白色透明的物體。於是他們專注於那白色透明的物體,認為那就是色法的息滅。他們不了解如果注意白色透明體的空間(akasa),他們將能再度見到微粒。為什麼他們不了解呢?因為他們並未有系統地修行四界分別觀,他們也許只以一界或幾界作為對象來修行。然而由於他們的波羅蜜,所以他們能見到微粒。但是他們無法分析每一顆微粒里的四界。然後,當那些微粒消失,只剩下白色透明體時,他們也不知道應當注意白色透明體中的空間,因此他們誤以為那是色法的息滅。
專注於那白色透明體時,有時他們的心落入有分(bhavavga)當中,而以為那就是名法的息滅。於是誤以為他們已達到名色法息滅的涅盤。事實上他們連觀禪的開始階段——名色分別智——都還未達到。
因此在修行觀禪之時,你也應記住這項事實。
『貳』 大智慧理如何設置 一式三線指標
我用的是「新一代」版。
加入公式的方法如下:
「公式」→「公式管理」→選擇一個分組→選擇裡面的一個公式組→點擊滑鼠右鍵→「新建公式」。
不明白什麼叫「一式三線指標」指標。
我也在用「大智慧」,咱們交流。
『叄』 止盈止損策略是不是有未來函數
1、在股市中,股民設置止損點和止盈點,是根據個人的期望值和風險承受能力而定的,每個股民都會有自己的判斷,很難一概而論。
2、止損是控制風險的必要手段,如何用好止損工具,者應各有風格。在交易中,者對市場的總體位置、趨勢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在高價圈多用止損,在低價圈少用或不用,在中價圈應視市場運動趨勢而定。順勢而為,用好止損點是者獲勝的不二法門。
3、止盈點是股票買賣中的一個專業術語,也稱為止贏點、止賺點,一般指股票交易過程中平倉時的價位。止盈點的設置需要在看準了行情的趨勢和方向,應該立即設置"止盈點",這是一種成熟的表現。制定止盈點的方法有以下幾種:漲幅止盈法,隨價設定止盈位,籌碼區止盈法,技術指標止盈法等。
『肆』 設置止損、止盈時如何考慮點差
如果你用MT4看盤
一般情況是
你看到的K線價格是賣出價格
如果你交易平台的點差為3個點
你現在現價買入歐元,想把止損設置在1.3350
那就直接輸入1.3350就可以了
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你現在是現價賣出歐元
想把止損設置在1.3350
那麼你就要輸入1.3353才可以
因為你需要加入點差
『伍』 我學佛,學的是念佛法門,我也想念地藏王菩薩,我可以念完佛,回響了,在念地藏王菩薩聖號嗎
可以。但是最好還是一門深入。而且真正要修行,開始必須要一門深入。當你開悟了,可以兼修多門。剛開始要集中全部力量於一點進行突破,雜修會讓你心散亂,很難入三昧的。而且修行不入三昧是很難成就的。
有不少人想著,念佛來往生凈土,念地藏菩薩聖號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願望,念觀世音菩薩來保平安,念文殊師利菩薩聖號來增智慧......,這把修行當成了做買賣,這基本就是進入迷信了。所以還是一門深入,其他的為輔助比較好。
『陸』 工作業績指標沒有達到,要求寫檢查!!
這個需要你結合你的業績指標,以完成多少,來怎麼寫,如果只是應付的話,可以寫因為工作中的熱情以及積極性不足,等等等等,導致業績下滑,給同事,公司帶來了負面的影響,所以針對這些毛病要怎麼樣修改啦,以及以後會如何針對這些方面做出什麼樣的反思以及改進。
最後結素語就說這個檢查給以後的工作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有什麼樣的效果。
等等
都可以自己發揮的
因為不是親身經歷,我也無法在這里給你寫出什麼具體的檢查,這些可以做個大綱。
『柒』 股票交易系統里的止損是怎樣設的
你好,以下是止損的一些方法,僅供參考,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
1.用資金額做止損,即在每次入市進行買賣前,便明確計劃好只輸多少點為止損離場。這是不錯的資金管理方法的一種,但使用前提是交易者一定要擁有一個勝出率高於60%的模式,同時保證盈利總點數高於止損總點數。例如,一個月操作十次,贏利6次,止損4次,贏利總額是600點,止損虧掉總額是200點,那麼結果必然是贏的。
2、用指標止損。這個指標不是指軟體所提供的某個指標,如RSI、MACD等,而是指交易者自身根據價格、量能、時間設計出來的指標,然後按自己的指標進行買賣,當指標不再存在買賣訊號,便立刻停止或退出交易。
3、用時間止損。這個方法主要運用於日內超短交易模式中。日內超短模式是指交易者在某個時期或某位位置為了博取幾點或幾十點的差價、持倉時間少則幾秒、多者數分鍾的交易模式。
『捌』 求方法,辰龍買賣分哪裡找,,有人說說經驗
用「朝暮十念法」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宣化上人慈悲開示於佛根地:這個念佛的法門,老年人也可以念佛;青年人也可以念佛;壯年人也可以念佛:無論任何人,都可以念佛。有病的人可以念佛;健康的人更應該念佛。為什麼呢?有病的人,你病苦這么重,因為有業障,應該要念佛來消業障;沒有病的人,趁著你身體健康,正好用念佛來迴向身體永遠的健康。那麼老年人呢?這個路快要走完了,你應該走一條好路,應該念佛。青年人,正年輕,前途有無量的光明,你應該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的前途也有無量的光明。所以這個念佛法門無論任何人,都應該念佛的。這個念佛,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佛。你行也可以念佛;住也可以念佛;坐也可以念佛;卧也可以念佛。但是,卧著念佛,不要出聲念,要在心裡頭念;你要出聲念就不恭敬了。因為你躺著念佛這是不恭敬的。這一點各位要知道。最忙的人可以念佛,最閑的人也可以念佛。最忙的人你怎麼樣念呢?你要修「朝暮十念法」。怎麼修「朝暮十念法」呢?就是早晨和晚間用十念。怎麼叫十念法呢?每一念是一口氣;念十口氣這叫十念法。一早起來,把臉洗干凈,把牙也都洗干凈了,然後你面對著西方,要是有阿彌陀佛像更好。你們無論哪一位,如果希望請阿彌陀佛像,我有紙印的阿彌陀佛像,你們可以到金山寺來,我可以送給你一張。那麼你對著佛像合起掌來恭恭敬敬地先拜三拜,然後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十口氣。這個朝暮,早晨與晚間都這么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么一口氣,也不要故意叫這個氣長,也不要故意叫這個氣短,就是很自然的。這一口氣就為一念,念十口氣。早晨念十口氣,晚間念十口氣,叫朝暮十念法。你要能以天天不間斷,只用五分鍾,或十分鍾的時間就夠了。那麼平日是不是也可以念呢?當然可以念了。你念得越多越好。這是朝暮十念法;你要是用這朝暮十念法的功夫,也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所以這個念佛的法門是最方便的法門……http://www.xuanhuafb.com/reading/dharma_talks/BRF/BRF_CH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