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股收益這個指標意味著什麼多少才好
每股收益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可以用來判斷和評價管理層的經營業績。其計算公式為: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發行在外普通股平均股數
在分析每股收益指標時,應注意公司利用回購庫存股的方式減少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使每股收益簡單增加。另外,如果公司將盈利用於派發股票股利或發行股票,就會使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數量增加,這樣將會大量稀釋每股收益。在分析上市公司公布的信息時,投資者應注意區分公布的每股收益是按原始股股數還是按完全稀釋後的股份計算規則計算的,以免受到誤導。
對投資者來說,每股收益是一個綜合性的盈利概念,能比較恰當地說明收益的增長或減少。人們一般將每股收益視為公司能否成功地達到其利潤目標的計量標志,也可以將其看成一家公司管理收率、盈利能力和股利來源的標志。
每股收益這一財務指標在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上市公司之間具有相當大的可比性,因而在各上市公司之間的業績比較中被廣泛地加以引用。此指標越大,盈利能力越好,股利分配來源越充足,資產增值能力越強。
2. MOM動量線是反映什麼的指標,怎麼看,如何設置其參數最好
1.12天MOM:(當日收盤價-12天前收盤價)
2.25天MOM:(當日收盤價-25天前收盤價)
3.圖表上除了顯示動量線之外,經常另外配置一條動量線的10天平均線。
來龍去脈
MOmentum動量線,簡稱MOM。「動量」這一名詞,市場上的解釋相當廣泛。 以 Momentum命名的指標,種類更是繁多。綜合而言,動量可以視為一段期間內,股價漲跌變動的比率。 本書所介紹的動量線, 是由 Perry Kaufman 在《 Trading Systems and Methods》一書所發表的簡易動量模式。 一般股民,經常將Momentum視為超買超賣指標,而忽略其在「速度」方面的表現。事實上,將Momentum解釋成「速度線」,更符合其實際的作用。理論上,一波健全的股價趨勢,其上漲或下跌的過程,應該維持著一定的行進速度。如果行進的速度逐漸減緩,股價很容易轉變成整理的格局,甚至於反轉。因此,觀察股價的速度感,對於股價多空力道的判定,有很大的幫助。
指標劍法
12天M0M以O軸為中心線,O軸的上、下方,分成六等份的超買超賣區, 分別為+1、+2、+3和-1、-2、-3。例如:甲股的12天MOM上升至6·8時, 我們將它定義為+1。那麼,13·6就是+2,20·4就是+3。相反的,-6·8定義為-1·-13·6為 -2,-20·4為-3。
注意!每一支股票的超買超賣區都不一樣,讀者必須自行尋找適合的界限值。
1.短線行情,12日MOM上升至+1時,股價回檔。
2.短線行情,12日MOM下跌至-1時,股價反彈。
3.中期趨勢, 2日MOM>+2時,經常是上升波段結束的時機。
4.中期趨勢,12日MOM<-2時,經常是下跌波段結束的時機。
5.12日MOM>+3變成極端行情時,視為強勢多頭格局,持股不必過早賣出。可以等待MOM指標曲線,變成一波頂比一波頂低,而與股價走勢背離時,再賣出不遲。
6.12日MOM<-3變成極端行情時,視為極弱勢空頭格局, 不可隨意進場買入股票。至少等待MOM指標曲線,形成一波底比一波底高,而與股價走勢背離時, 再擇機進場買入。
25天MOM(速度線)以O軸為中心線:
1.25天MOM>O軸,代表中期多頭走勢。
2.25天MOM<O軸,代表中期空頭走勢。
3.25天MOM向上交叉其6天平均線,並且其6天平均線也同步向上扭轉時, 股價容易上漲。
4.25天MOM向下交叉其6天平均線,並且其6天平均線也同步向下扭轉時, 股價容易下跌。
注意!單純觀察25天MOM的6天平均線時,這條曲線一般都與股價同步,因此, 當 25天MOM的6天平均線開始走緩,並且有轉彎跡象時,應小心股價是否即將反轉。
(附註一)25天MOM也可以規畫出+3 ̄-3六個超買超賣界限,但是,一般以 12 天MOM較為常用。
(附註二)25天MOM與12天MOM合並使用效果更佳.當12天MOM顯示超買或超賣狀況時,同時觀察25天MOM,可以檢查其是否構成反轉的條件。如果條件尚未成熟,則 12天MOM所顯示的超買或超賣現象,可能只會促使股價回檔或者反彈而已。
(附註三)如果12天MOM曾經上升至+2或+3的界限,同時25天MOM也顯示股價有向下反轉的疑慮時。請參考EXPMA指數平均數,觀察其0·15指數平均數,是否發生向下交叉0·04指數平均數的現象。如果EXPMA的兩條平均數,已經出現向下交叉的訊號,則可以確定股價正式向下反轉。(EXPMA指標請參考《笑傲股林》)
(附註四)如果12天MOM曾經下跌至-2或-3的界限,同時25天MOM也顯示股價有向上回升的跡象時。請參考EXPMA指數平均數,觀察其0·15指數平均數,是否發生向上交叉0.04指數平均數的現象。如果EXPMA的兩條平均數,已經出現向上交叉的訊號,則可以確定股價正式向上反轉。
深入講解
常態與極端的區別
傳統的超買超賣指標,一般波動於0~100之間,並且擁有固定的超買超賣值。當股價溫和波動時,這一類型指標,在短線買賣的時機上,尚可以提供相當的參考價值。但是,當股價波動幅度加劇,出現大行情時,傳統指標因受限於固定的波動范圍,常會出現指標鈍化的現象,這種現象股民常常稱之為「指標失靈」。
為了突破超買超賣指標的限制,行情必須分級。MOM 動量線將行情分成三級,第一和第二級稱為「常態行情」,第三級稱為「極端行情」。第一級行情就是所謂的短期趨勢,第二級行情為中期趨勢。行情處於第一或第二級波動時,股價
的回檔或反彈,大都能和MOM指標的超買超賣線相呼應。類似這種模式的行情, 其 MOM很少超過+3和-3的范圍。
MOM的最大波動,如果是僅局限於+2~-2之間的行情,我們稱之為「常態行情」 。例如:「矩形」和標準的「三波段」行情。這類型股票,一般都是股性較溫和的個股,循環規律有節奏感,漲跌脈動有跡可尋,走勢較容易掌握。
「矩形」的行情,其動量線大多波動於+1~-1之間。但是, 其股價的行進並不一定呈橫向整理。單方向的上漲或下跌,只要股價以「漲、跌、漲、跌」的溫和速度前進,都可視為「矩形」行情。就好像「軌道線」、「路徑指標」一樣,很規矩的被限制在一定的空間,它的買進賣出訊號,非常明確而且肯定。
標准三波段上漲或者三波段下跌的行情,其動量線波動范圍,經常會擴充至+2~-2之間。MOM抵達+1或-1時,第一波行情結束。第二波行情屬於回檔或者反彈波。最後,由第三波行情將MOM推移至+2或-2。(這里指的是波浪理論中的前三波,其第五波行情一般都屬極端行情較多)。
一般理想狀況之下,MOM動量線會依上述兩種模式, 規矩的波動在第一與第二級超買超賣界限內。而且,股民很容易掌握股價的脈動,我們稱之為「常態行情」 。然而,當行情變成超強勢或極弱勢時,MOM指標會急沖至+3之上或-3之下,我們稱之為「極端行情」。一旦股價出現極端行情時,超買超賣型指標會失去作用,讀者應選擇採用趨勢指標,或者等待指標形成「背離」的狀態時,再進行買賣的動作。
價差引力
深入了解MOM動量線之前,必須先了解其公式的計算方法。以12日MOM為例子,他是將當天的股價,和12天前的股價做比較的結果。我們可以想像兩個股價間,存在著一種引力。當目前的價格和12天前的價格,兩者之間的差距擴大到一定極限時,當天的股價會受到牽制,暫時停止前進。也就是說,當天的價格和12天前的價格,存在著最大極限距離的限制。在一般「常態行情」下,大多數個股幾乎都能符合這種運動規律。
「價差引力」也可視為「價格乖離」,乖離率太大時,股價必須調整修正。隨著行情大小的不同,兩個價格之間的差距,存在著最大容許極限。一旦短線行情,突破第一級差距極限時,則股價會朝第二級差距極限前進,並且轉變成中級行情。如果中級行情突破第三級差距極限,則「常態行情」變成「非常態行情」,股價像斷了線的風箏,變成無法掌控的脫軌狀況。
多空天秤
在第六章中,我們曾經介紹過「價格平衡」的意義。而25天的MOM動量線, 正是價格平衡原理的典型代表。
市場上所有的價格行為,只有強和弱之分。基於「汰弱擇強」的操作原則,股民一定會選擇介入強勢股。然而強和弱、多和空是相對的名詞,股民在決定一次交易之前,必須先明確區分多空的界線,才能對目前的價位下一個定義。
股價走勢表現在K線圖表上時,是由左向右傾斜的。 如果價格曲線向有上方傾斜前進,則代表股價上漲;如果價格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前進,則代表股價下跌。換句話說,現在的價格必須高於先前的價格,才能視為強勢多頭。但是,現在的價格,並不一定是近期內的最高價。它可能比前天的價位高,比昨天的價位低。如此一來,怎麼樣才能對「價格傾斜」下定義呢?
現在,我們以25天為周期,取第13天為中間支點,左右各佔12天。把今天的價格與25天前的價格連成一直線,將這條直線視為一根橫桿。右邊的當日價格和左邊的25天前價格,當成左右兩邊的秤盤。然後,組合中間支點、橫桿、秤盤。
當右方的秤盤高於左方的秤盤時,表示右方賣壓輕,股價強勢。此時,MOM 指標會高於O軸,代表多頭走勢。當右方的秤盤低於左方的秤盤時,表示右方賣壓重,股價弱勢。此時,MOM指標會低於O軸,代表空頭走勢。也許,你想修改25天的周期參數。但是,根據筆者的研究,25天的周期參數,在認定多空界限方面,顯然較具代表性。
3. 我國宏觀經濟行情分析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1、GDP;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進出口額;4、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CPI,PPI;6、貨幣供應量余額;7、存貸款利率;8、匯率和外匯儲備;10、采購經理指數(PMI)等
4. MACD RSI頂底背離大行情預警 怎麼看現貨指標
你真的不知道怎麼看?只要你不是頭豬,結合網上背離知識和盤面仔細看幾遍,那些指標和價格的聯系基本一眼就能看明白!當初我沒心情看都是一眼就能看出大部分來,今天正好看出最後一點,就算我他媽是個傻子也看出來了,說明了,只要你冷靜看,學過點理科知識,有點腦子,你他媽是個傻子都看出來了,既然你真的不知道,我就跟你說說吧!這最簡單的幾個指標,MACD RSI還不夠,KDJ加上一起用才適合!人家發明了這幾個簡單明了的指標送給人民便民,連這樣也不能一眼看出聯系來,真是白長了腦子!之後跟你詳細說明,你也不用謝我,我正好沒事干,還罵了你!對吧?
MACD
0+是漲勢區,在這個區域形成金叉漲勢一般比較厲害,黃線上走,白線上走,漲,一直上走突然向前下方轉折,不是真往下方走,就算只是轉折,都可能迎來瞬間波動下跌!在這個區域形成死叉,只要不是黃線下走,白線向下前方轉折很厲害,基本不可能有大跌勢!在最頂點可能頂背離,就是白線黃線一波比一波低,價格一波比一波高,具體就看一瞬間的轉折來分析!
0-是跌勢區,這個區域形成金叉漲勢一般不厲害,黃線上走,白線上走,如果突然向前上方轉折幾次,恭喜,大漲勢!在這個區域形成死叉,那就跌勢一般比較厲害了,如果白線往下形成很厲害的轉折,恭喜,超大跌勢!在這個區域可能形成底背離,就是白線黃線一波比一波高,價格一波比一波低,具體原因就看怎麼轉折了!
KDJ
這個指標,決定RSI走勢。J最快K次之D最慢!
說說J線,最重要的J線
0-100 正常區
在這個區域J線向上走,只要一直保持向上方向或向上轉折,RSI就會一直上走,價格往往也一直上走,若是往前下方轉折,就算不是真下走,也會造成一瞬間的RSI下跌,結果就算價格下跌!
在這個區域J線下走,只要一直保持向下或向下轉折,RSI一直下走價格下跌,若是前上方轉折,就算不真的向上走,也會造成一瞬間RSI上升,結果就算價格上漲!
100+超標漲勢區
在這個區域J線不考慮轉折,往上一點,RSI有劇烈上漲,價格上漲很厲害,往下一些,RSI一定的下跌,價格也有一定下跌,若是這個區域,K線在40-60 D線在30-50還筆直上走,恭喜,又是一波大漲勢!
0- 超標跌勢區
在這個區域J線不考慮轉折,往下一點,RSI劇烈下跌,價格下跌厲害,往上一些,RSI上漲,價格也有一定上漲,若是這個區域,K在 50-70 D在 55-75左右,還筆直下走,恭喜還有一波大跌勢!一般是這樣滴!
RSI
50+漲勢區
這個區域上漲一點和KDJ聯動RSI主要主宰造成價格劇烈上漲,特別是80+,上漲力道是20-上漲力道同樣點數的10倍以上!RSI上漲點數造成的價格波動!
50-跌勢區
這個區域上漲一點和KDJ聯動RSI主要主宰造成價格劇烈下跌,特別是20-,下跌力道是80+下跌力道同樣點數的10倍以上!RSI下跌點數造成的價格波動!
這三個指標結合起來就能很好看,布林線也很重要,但是布林線復雜一些,也不是看不出來,只要你智商正常,不是傻子,還是看得出會怎樣運行的!
5. 量價指標有哪些
一、關於量?
量之要,其一在勢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漲之力;
二、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股市的核心要素是量、價、時、空,成交量排在首位,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成交量永遠都不會說謊,是最客觀的市場信號,沒有之一。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存在分歧,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容易出現突破或破位的走勢。
4.堆量。當主力意欲在底部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所為,旨在吸引眼球。
三、市場成交量與價格的關系
1.確認當前價格運行趨勢: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
3.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於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4.成交量催化股價漲跌:一隻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資金對股票未來看好時,他們就會投入資金;當更多的人或資金不看好股票未來時,他們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引起價格下跌。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會所有的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
6. 幾個關於股市的技術指標的問題
VR成交量變異率
1.VR>450,市場成交過熱,應反向賣出;
2.VR<40 ,市場成交低迷,人心看淡的際,應反向買進;
3.VR 由低檔直接上升至250,股價仍為遭受阻力,此為大行情的前兆;
4.VR 除了與PSY為同指標群外,尚須與BR、AR、CR同時搭配研判
BETA 貝他指標
總手指到當前的所有成交量 現手是指當前成交量
委比--是用以衡量一段時間內買賣盤相對強度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委比=〖(委買手數-委賣手數)÷(委買手數+委賣手數)〗×100%
委買手數:現在所有個股委託買入下三檔之手數相加之總和。
委賣手數:現在所有個股委託賣出上三檔之手數相加之總和。
委比值變化范圍為+100%至-100%。
當委比值為正值並且委比數大,說明市場買盤強勁;當委比值為負值並且負值大,說明市場拋盤較強;委比值從-100%至+100%,說明買盤逐漸增強,賣盤逐漸減弱的一個過程。相反, 從+100%至-100%,說明買盤逐漸減弱,賣盤逐漸增強的一個過程。
量比--是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
7. 現貨行情分析主要看什麼指標
根據K線形態,布林帶,均線以及MACD指標的形態來分析,15分鍾圖,適合做短線交易,一般來說,比較適合新手練習和實用。看準15分鍾K線走勢下單,一次贏利2點是沒有問題的。
MACD是「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是從雙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由快的移動平均線減去慢的移動平均線,MACD的意義和雙移動平均線基本相同,但閱讀起來更方便。
當MACD從負數轉向正數,是買的信號。當MACD從正數轉向負數,是賣的信號。不會的問老.,師3-780-42-015就好。
8. 股票成交量指標有哪些
你好,通常成交量的表達方式主要有三種:成交量、成交額、換手率。
1. 成交股數(VOL)
這是最常見的指標,也是平常談論中所指的成交量,它非常適合於對個股成交量做縱向比較,即觀察個股歷史上放量與縮量的相對情況。但是,最大缺點在於忽略了各個股票流通盤大小的差別,難以精確表示成交活躍的程度,不便於對不同股票做橫向比較,也不利於掌握主力進出的程度。當然,在對個股研判時,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成交股數(成交量)。
2. 成交金額(AMOUNT)
成交金額直接反映參與市場的資金量多少,常用於大盤分析,因為它排除了大盤中各種股票價格高低不同所造成的干擾,通過成交金額使大盤成交量的研判具有橫向的可比性。通常所說的兩市大盤成交多少億的成交量就是指成交金額。對於個股來講,如果股價變動幅度很大,用成交股數或換手率就難以反映出主力資金的進出情況,而用成交金額就比較簡單明朗。
3. 成交換手率(HSS)
成交換手率即每日的成交量/股票的流通股本,可以作為看盤時取代成交量的固定運用指標,比較客觀,有利於縱向、橫向比較,也能准確掌握個股的活躍程度和主力動態。換手率可以幫助我們跟蹤個股的活躍程度,找到「放量」與「縮量」的客觀標准,判斷走勢狀態,尤其是在主力吸籌、拉升和出貨階段,可以估計主力機構的控籌量。當然大部分的分析軟體上並不提供換手率的走勢圖,只提供當日的換手率數值,因此,運用換手率時,還需要用一個能編寫指標公式的軟體即可完成。
一般而言,日換手率﹤3%時為冷清,一種情況是該股屬於散戶行情,另一種情況是已高度控盤,庄股在高位振盪之際往往成交量大幅萎縮,換手率低。日換手率﹥3%,且﹤7%時為活躍,表示有主力在積極活動。日換手率﹥7%為熱烈,籌碼急劇換手,如發生在高位,尤其是高位縮量橫盤之後出現,很可能是主力出貨;如果日換手率﹥7%發生在低位,尤其是在突破第一個強阻力區時,很可能為主力在積極進貨。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