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信息量的定義是什麼
編輯詞條KL信息量法
KL信息量法
K-L信息量法是本世紀中葉,由Kull-back和Leibler提出,用以判定兩個概率分布的接近程度。其原理是以基準序列為理論分布,備選指標為樣本分布,不斷變化備選指標與基準序列時差,計算K-L信息量。K-L信息量最小時對應的時差數確定為備選指標的最終時差。
對於偶然的帶有隨機性的現象,通常可以認為是服從某一概率分布的隨機變數的一些實現值。如果已知(或假設)真正的概率分布,而希望估計我們選擇的概率模型與這一真的概率分布相近似的程度,從而估計模型的好壞,就需要一個度量,這就是Kullback-Leibler信息量,即K-L信息量。
在實際的應用中,是以一個重要的,能夠敏感的反映當前經濟活動的經濟指標作為基準指標。對於每個選取的經濟指標相對於基準指標前後移動若干個月,計算K-L信息量的值。K-L信息量越小,說明真實概率分布與模型概率分布越接近,對應的移動月數就是該指標的延遲月數。
『貳』 哪些炒股軟體有每筆平均成交量指標
每筆均量是指某隻股票當日的總成交量與當日的總成交筆數的比例。也稱作每筆成交量。每筆成交量的大小,顯示出某股的交投活躍程度和大資金進出的力度大小。與換手率僅反映交投活躍情況相比,筆均量還可有效的反映大資金的買賣增減。某隻股票有時在同一股價區間換手率相同,但筆均量卻發生明顯的變化,則多意味主力行為已發生了變化。
從這個意義上講,筆均量具有慧眼識庄的特別功能,它比其它盤口信息來得更直觀、更令人信服。
1、當股價呈現底部狀態時,若每筆成交出現大幅跳升,則表明該股開始有大資金關注,若每筆成交連續數日在一較高水平波動而股價並未出現較明顯的上升,更說明大資金正在默默吸納該股。在這段時間里成交量倒未必出現大幅增加的現象。當我們發現了這種在價位底部的每筆成交和股價及成交量出現明顯背馳的個股時,應予以特別的關注。一般而言,當個股每筆成交遠超過大市平均水平每筆成交量以上時,我們可以認為該股已有莊家入駐。
2、機構莊家入庄某股後,不獲利一般是不會出局的。入庄後,無論股價是繼續橫盤還是呈現慢牛式的爬升,其間該股的每筆成交較莊家吸納時是有所減少還是持平,也無論成交量有所增加還是萎縮,只要股價未見大幅放量拉升,都說明莊家仍在盤中。特別是在淡靜市道中,莊家為引起散戶注意,還往往用對敲來製造一定的成交假象,甚至有時還不惜用對敲來打壓震倉,若如此,每筆成交應仍維持在一相對較高的水平。此時用其來判斷莊家是否還在場內,十分靈驗。
3、若股價放量大陽拉升,但每筆成交並未創新高時,應特別提高警惕,因為這說明莊家可能要派發離場了。而當股價及成交量創下新高但每筆成交出現明顯萎縮,也就是出現背馳時,跟庄者切不可戀戰,要堅決清倉離場,哪怕股價再升一程。
結論:
當每筆成交與其他價量指標出現明顯背馳時,應特別引起我們的注意。同時,在選股中,在其它條件相同時,我們應注意在買入時盡量選取每筆成交量更大的股票。因為每筆成交量大的股票的莊家實力更強勁,這無疑會有助於使你在更短的時間里獲取更大的收益
『叄』 衡量一個信息管理系統的技術性能的指標有哪些
我參考了下博雲軟體的觀點得出以下幾點技術性能指標:1、系統平均無故障時間,2、系統聯機響應時間、處理速度和吞吐量,3、系統操作是的靈活性和方便性,4、系統加工數據的准確性,5、系統的可擴充性,6、系統的可維護性。
『肆』 軟體測試中對軟體質量進行度量的指標常用的有哪些
你好!
有N多種指標:
缺陷統計數據的度量(I)
所有缺陷數量的時間走勢或趨勢統計 (Bug Trends By Time)
未被處理的缺陷按照嚴重程度的統計 (Active Bugs By Severity)
未被處理的缺陷按照優先程度的統計 (Active Bugs By Priority)
未被處理的缺陷數量的時間走勢或趨勢統計 (Active Bugs Over Time)
已發現缺陷的數量和已修復的缺陷的數量的比率 (Fixed/Found)。也被稱為修改率或糾錯率(Fix Rate)
未處理的缺陷數量和已處理的的缺陷數量的比率 (active/resolved)
已處理的被修復的缺陷數量和已處理的缺陷數量的比率(Resolved as Fixed/resolved)
重新被激活的已修復的缺陷數量(Bug re-activation rate)
通過測試找到的缺陷的統計(Bugs opened by testing activity)
所有的缺陷按照嚴重程度的統計(All Bugs By Severity)
新被發現的缺陷按嚴重程度的統計 (Opened Bugs By Severity)
已處理的缺陷按照嚴重程度的統計 (Resolved Bugs By Severity)
被修復的缺陷按照嚴重程度的統計 (Fixed By Severity)
不同語言版本缺陷數量的統計(Bugs opened by Language version)
被報告存在缺陷的各功能統計(Where your bugs were found)
處理缺陷的平均時間的統計(Average Time to Resolve)
關閉缺陷的平均時間的統計(Average Time to Close)
被處理缺陷的不同結論統計(Resolved Bugs By Resolution)
詳細的信息你可以留下郵箱,我發給你文件!
『伍』 軟體性能指標有哪些
近年來,軟體在整個電腦系統中的作用已越來越重要,其所佔費用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評價電腦軟體的性能,應注意以下幾點:
實際性能購買軟體時應根據工作的需要,充分了解該軟體的適用范圍和實際性能,不能只聽商家或廣告的介紹,而應向已經使用過的用戶請教。經銷同類軟體的部門很多,要多方比較鑒別,盡可能選購功能齊全、運行可靠、人機界面友好、維護方便的軟體。有些軟體在作粗略測試時表現不錯,但作深入運行後,便會出現無故死機等異常現象,顯然該類軟體是無法實際應用的。
兼容性在選購軟體時特別要考慮它的兼容性,不僅要兼容已有的和即將有的硬體設備,還要適用已有的和即將有的軟體系統。這說明要了解所購軟體適用於什麼機型,需在任何操作系統支持下工作,和其它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的數據通信能力如何,是否可以在多用戶或網路環境下使用,最多可以處理多大的問題,響應速度如何,以及運行該軟體時實際所需的最大內存空間與所佔磁碟空間等。除此之外,還需考慮軟體與實際工作的適用程度,能否滿足本單位的特殊使用要求,因為某些商品軟體的適用性往往與某個單位的具體工作要求是有距離的。
用戶友好性優秀的軟體對用戶應該是友好的,例如提供菜單驅動的命令輸入方式,直觀形象的圖形用戶界面和對話框等,並支持方便的滑鼠操作。大多軟體還應有在線幫助,這樣,配合可顯示的軟體說明文本和應用實例教程,使用戶可在不需記憶太多的東西、不必查閱手冊的情況下,便能迅速學會使用該軟體。
安全性與容錯能力軟體的安全保密問題近年來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在選購時要了解該軟體有沒有安全保密措施,如口令或密碼的設置、使用許可權的劃分等功能,此外,安全性還包括一旦數據丟失後的恢復能力。容錯處理能力是指軟體在運行過程中,如果用戶不小心而誤操作,系統能否有效地制止,或作最簡單的處理便可恢復被誤修改或被誤刪除的信息,並使系統繼續運行而不必從頭開始。
可維護性與升級性軟體也存在可維護性與升級性問題。一般說來,採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編寫的軟體具有較好的修改、除錯和功能擴展等維護能力。隨著硬體性能的提高和軟體技術的成熟與進步,各種軟體的版本也會作不斷得更新和升級,當然只有購買由信譽卓著的軟體公司編寫的並大量銷售的軟體,才能保證這種維護與升級能力,從而保障用戶的利益。
資料齊全商品化的軟體應有完整詳盡的使用安裝說明資料和用戶手冊,沒有資料的軟體,不是完整的軟體。
『陸』 軟體產品登記時的主要技術指標簡介怎麼填
軟體主要技術指標簡介填寫軟體的主要技術特點即可,申請軟體著作權的時候申請表中一欄技術特點可以寫在軟體產品登記申請表中。
基本填寫內容:
1、產品名稱:軟體產品的名稱要求簡短、明確、針對性強,軟體產品應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書為准,並與軟體產品登記申請表、軟體檢測報告所填產品名稱一致。
軟體名稱應有廠商的品牌及標明用途。產品命名須由四部分組成:企業標識(例如:企業的簡稱、中文拼音、英文名稱、商標名稱等)、產品名稱、產品屬性(能反應產品屬性的,例如:平台、系統、軟體、中間件)、版本號。
如有簡稱,必須在全稱後註明:[簡稱:***]。例:金山詞霸軟體V1.0[簡稱:詞霸]。
2、版本號:版本號必須與該產品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及軟體檢測報告上所注一致;
3、產品服務對象:該軟體產品的使用對象及行業;
4、主要功能及用途簡介:該軟體產品的主要功能及其用途,限200字;
5、主要技術指標簡介:該軟體產品所採用的開發技術指標,限200字;
6、硬體運行環境:運行此產品所需要的硬體環境,內存不得少於1;
7、軟體運行環境:此產品通過何種操作系統、編程語言、資料庫等進行開發;
產品類型只能單選「系統軟體」、「支持軟體」、「應用軟體」、「其他軟體」其中一項。每項里的具體類型可按產品實際情況進行多選。
(6)軟體信息量指標擴展閱讀:
項目申請報告是企業投資建設應報政府核準的項目時,為獲得項目核准機關對擬建項目的行政許可,按核准要求報送的項目論證報告。項目申請報告應重點闡述項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項,包括維護經濟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資源。
立本項目申請報告研究內容包括:重點闡述項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項,包括維護經濟安全、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優化重大布局、保障公眾利益、防止出現壟斷等 內容。
對擬建項目從規劃布局、資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影響等方面進行綜合論證,為有關部門對企業投資項目進行核准提供依據。
『柒』 軟體技術指標有哪些
軟體技術指標分成"功能指標"和"非功能指標".
功能指標,即軟體所能提供的各種功能和用途;
非功能指標,包括軟體產品的各種性能參數,如安全性/擴展性/部署方便性/可用性等。
『捌』 軟體性能的指標是什麼
近年來,軟體在整個電腦系統中的作用已越來越重要,其所佔費用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評價電腦軟體的性能,應注意以下幾點:
(1)實際性能
購買軟體時應根據工作的需要,充分了解該軟體的適用范圍和實際性能,不能只聽商家或廣告的介紹,而應向已經使用過的用戶請教。經銷同類軟體的部門很多,要多方比較鑒別,盡可能選購功能齊全、運行可靠、人機界面友好、維護方便的軟體。有些軟體在作粗略測試時表現不錯,但作深入運行後,便會出現無故死機等異常現象,顯然該類軟體是無法實際應用的。
(2)兼容性
在選購軟體時特別要考慮它的兼容性,不僅要兼容已有的和即將有的硬體設備,還要適用已有的和即將有的軟體系統。這說明要了解所購軟體適用於什麼機型,需在任何操作系統支持下工作,和其它系統軟體和應用軟體的數據通信能力如何,是否可以在多用戶或網路環境下使用,最多可以處理多大的問題,響應速度如何,以及運行該軟體時實際所需的最大內存空間與所佔磁碟空間等。除此之外,還需考慮軟體與實際工作的適用程度,能否滿足本單位的特殊使用要求,因為某些商品軟體的適用性往往與某個單位的具體工作要求是有距離的。
(3)用戶友好性
優秀的軟體對用戶應該是友好的,例如提供菜單驅動的命令輸入方式,直觀形象的圖形用戶界面和對話框等,並支持方便的滑鼠操作。大多軟體還應有在線幫助,這樣,配合可顯示的軟體說明文本和應用實例教程,使用戶可在不需記憶太多的東西、不必查閱手冊的情況下,便能迅速學會使用該軟體。
(4)安全性與容錯能力
軟體的安全保密問題近年來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在選購時要了解該軟體有沒有安全保密措施,如口令或密碼的設置、使用許可權的劃分等功能,此外,安全性還包括一旦數據丟失後的恢復能力。容錯處理能力是指軟體在運行過程中,如果用戶不小心而誤操作,系統能否有效地制止,或作最簡單的處理便可恢復被誤修改或被誤刪除的信息,並使系統繼續運行而不必從頭開始。
(5)可維護性與升級性
軟體也存在可維護性與升級性問題。一般說來,採用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編寫的軟體具有較好的修改、除錯和功能擴展等維護能力。隨著硬體性能的提高和軟體技術的成熟與進步,各種軟體的版本也會作不斷得更新和升級,當然只有購買由信譽卓著的軟體公司編寫的並大量銷售的軟體,才能保證這種維護與升級能力,從而保障用戶的利益。
(6)資料齊全
商品化的軟體應有完整詳盡的使用安裝說明資料和用戶手冊,沒有資料的軟體,不是完整的軟體。
『玖』 ERP軟體的主要指標簡介怎麼寫
主要技術指標簡介:該軟體產品所採用的開發技術指標,限200字。
一、軟體企業認定申請表填寫細則:
《軟體企業認定申請表》必須如實填報,不能有漏填項,如沒有相應內容的項要填「無」或「0」。紙質版與電子版的內容必須一致,表格內容要與相關的附件一致。否則不予受理。
(一)申報企業概況欄
1、企業名稱:申請軟體企業認定的申報單位的全稱。名稱譯文應准確,各種文件中的企業名稱應填寫一致;
2、注冊地址和郵編:是指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企業營業執照注冊登記時的地址,郵編是指注冊時企業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3、聯系地址和郵編:是指目前進行企業認定申請時的企業地址和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4、法定代表人及電話、身份證號:是指申報單位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及聯系電話和法人的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前要加區號;
5、企業負責人及電話、傳真:是指申請單位的當前主要負責人及聯系電話和傳真號碼,號碼前要加區號;
6、聯系人及電話、傳真:是指申報單位負責與認定機構聯系的人員及聯系電話和傳真號碼,號碼前要加區號;
7、企業主管單位:是指申報單位的上級主管單位;
8、企業注冊日期:是指申報單位進行工商營業執照登記的注冊登記時間;
9、企業注冊資金和工商注冊號:是指申報單位進行工商營業執照登記的注冊資本和營業執照注冊號;
10、申報單位如果已經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則需要填寫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日期和相應高新技術企業的證書號;
11、企業主管稅務所和稅務登記號分別指申報單位具體辦理國稅和地稅納稅所在的稅務部門(具體到分局)和相應的稅務登記證號碼;
12、主要股東及持股情況:是指申報單位中前三位主要股東的持股數和持股比例,持股數請加上單位,並與注冊資金的單位一致。
13、企業員工持股情況:是指申報單位按管理人員、技術骨幹、其它員工分類各自的持股人數、持股總數和占企業總股本比例。企業負責人、總經理等管理人員所持股份,要在企業員工持股情況中的管理人員欄中體現,持股數請加上單位。
(二)申報企業上年度經營情況
從事內銷的收入單位為「萬元」,從事外銷的收入單位為「萬美元」
1、企業總收入:是指申報單位在上年度的企業銷售收入;
2、軟體總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銷售收入中的軟體收入部分,軟體總收入=產品銷售收入+軟體工程承包收入+技術服務收入+咨詢培訓收入+技術轉讓+其他技術收入,軟體總收入≤企業總收入;
3、軟體收入占總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軟體收入占該單位總收入的百分比;
4、自產軟體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軟體收入中屬於自產軟體收入的部分,包括自產軟體銷售、工程承包(除硬體收入外)、技術服務、軟體及相關技術的咨詢培訓、技術轉讓等收入,自產軟體收入≤軟體總收入≤企業總收入;
5、自產軟體收入占軟體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自產軟體收入占該單位軟體收入的百分比;
6、軟體研發投入:是占指申報單位進行軟體研究開發所進行的投入值;
7、研發投入占軟體收入%:是指申報單位的研發投入占軟體收入的百分比;
8、軟體分類收入:是指軟體收入按內銷和出口兩類中的銷售產品、技術服務、咨詢培訓等項進行分項填寫,其各項數據的總和即為該申報單位的軟體收入;
l 「銷售產品」收入一定要和附件「企業開發、生產或經營的軟體產品列表」中的軟體銷售收入相等;「工程承包、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收入一定要與附件「企業工程承包、技術服務、技術轉讓項目列表」中的收入相等;
l 銷售產品」收入的企業,要提交相關產品銷售發票復印件或發票列表,軟體產品銷售金額與《企業開發、生產或經營的軟體產品列表》中所填金額一致;
l 有「工程承包」、「技術服務」、「技術轉讓」收入的企業,要提交相關合同復印件及發票復印件或發票列表,並附加相關證明核實該合同中的軟體收入部分金額,軟體收入部分金額要與《企業工程承包、技術服務、技術轉讓項目列表》中所填金額一致;
l 有「咨詢培訓」收入的企業,要附加培訓項目類型、金額及發票復印件或發票列表;
l 有「其他」收入的企業,要提交相關證明材料。
該欄目需要財務責任人簽字和企業法定代表人簽字,並加蓋企業財務章和企業公章。
(三)申報企業主要業務及產品欄
1、主要業務方向/排序:是指申報單位的業務方向依其主次程度在「□」中標出序號;
2、主要產品方向是指申報單位生產的產品屬於欄中所列出的哪些項,申報單位根據情況在相應的「□」內標上「√」;
3、主要軟體列表是指申報單位已登記的軟體產品依其主次程度按序號依次列出,軟體名稱與登記號必須與相應的軟體產品登記證書上內容完全一致;
4、ISO9001認證情況是指申報單位是否通過ISO9001認證,「□」及項目供選擇,如已通過認證,需填寫通過時間,並在企業申報材料中附加此項證書復印件;
5、CMM認證情況是指申報單位是否通過CMM認證,如已通過認證,需填寫通過時間和級別,並在企業申報材料中附加此項證書復印件;
6、系統集成企業資質認證情況是指申報單位開展系統集成業務,是否具有系統集成資質認證,「□」及項目供填表人選擇,如果已通過,需填寫通過的時間和等級級別,並在企業申報材料中附加此項證書復印件。
(四)企業軟體開發環境欄
比較開發場地面積、機器台數與軟體技術人員數,看其分布是否合理。
1、開發環境和主要設備:是指申報單位所具備的開發場地和主要硬體設備,包括大中小型計算機、PC機、工作站、筆記本,及伺服器、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的台數和型號;
2、開發工具:是指申報單位從事軟體產品的研發、生產所使用的開發工具,包括工具軟體包、操作系統、編程語言等;
3、開發工具:是指申報單位從事軟體產品研發、生產所使用的資料庫系統;
4、網路系統:是指申報單位從事軟體產品研發、生產所具有的網路系統;
(五)申報企業人員構成情況欄
該欄目是反映申報單位的人員概況。要與附件《企業人員構成情況表》中的人員數、學歷構成、軟體專業人員構成數相符。
1、職工總數:是指申報單位的人員總數;
2、職工總數按職工學歷構成、分別按項填寫人員數;
3、大專以上學歷占職工總數%:是指職工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數占職工總數的百分比;
4、軟體技術人員數:是申報單位中從事軟體研發人員數、工程項目管理人員數和市場推廣與維護人員數的總和,即:軟體技術人員數= 研究開發人員數 + 工程和項目管理人員數 + 市場推廣與技術服務人員數;
5、軟體技術人員數占職工總數%:是指申報單位的軟體技術人員數占職工總數的百分比;
6、大專以上學歷者占職工總數% =(大專+本科+碩士+博士)/職工總數;
職工總數應查看企業人員工資核定表或購買社保的憑證,憑證與企業認定申請表所填人數允許有偏差,但不超過20%。
二、軟體產品登記申請表填寫細則:
1、企業名稱:申請軟體企業認定的申報單位的全稱。名稱譯文應准確,各種文件中的企業名稱應填寫一致;
2、注冊地址和郵編:是指企業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進行企業營業執照注冊登記時的地址,郵編是指注冊時企業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3、聯系地址和郵編:是指目前進行企業認定申請時的企業地址和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4、法定代表人及電話、身份證號:是指申報單位的企業法定代表人及聯系電話和法人的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前要加區號;
5、聯系人及電話、傳真:是指申報單位負責與認定機構聯系的人員及聯系電話和傳真號碼,號碼前要加區號;
6、Email:為聯系人或法定代表人的有效電子郵件地址;
(一)基本情況
1、產品名稱:軟體產品的名稱要求簡短、明確、針對性強,軟體產品應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書為准,並與軟體產品登記申請表、軟體檢測報告所填產品名稱一致。
軟體名稱應有廠商的品牌及標明用途。產品命名須由四部分組成:企業標識(例如:企業的簡稱、中文拼音、英文名稱、商標名稱等)、產品名稱、產品屬性(能反應產品屬性的,例如:平台、系統、軟體、中間件)、版本號。如有簡稱,必須在全稱後註明:[簡稱:***]。例:金山詞霸軟體V1.0[簡稱:詞霸]
2、版本號:版本號必須與該產品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證及軟體檢測報告上所注一致;
3、產品服務對象:該軟體產品的使用對象及行業;
4、主要功能及用途簡介:該軟體產品的主要功能及其用途,限200字;
5、主要技術指標簡介:該軟體產品所採用的開發技術指標,限200字;
6、硬體運行環境:運行此產品所需要的硬體環境,內存不得少於1;
7、軟體運行環境:此產品通過何種操作系統、編程語言、資料庫等進行開發;
(二)產品類型
產品類型只能單選「系統軟體」、「支持軟體」、「應用軟體」、「其他軟體」其中一項。
每項里的具體類型可按產品實際情況進行多選。
(三)產品開發及知識產權情況
1、產品開發者:為本企業或與企業有關的個人;
2、開發時間:開發時間應早於完成日期、檢測日期、始銷日期;
3、著作權人:應與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一致,為本企業或與企業有關的個人;
4、開發工作量:開發者人數/開發完成月數。
(四)產品檢測、鑒定、獲獎情況
1、檢測部門:出具軟體產品檢測報告的部門,並填寫相關結論及檢測日期;
2、鑒定部門:所獲省級以上相關部門出具的鑒定報告,並填寫相關結論及檢測日期;
3、頒獎部門:所獲省級以上相關部門出具的獲獎證書,獲獎證書頒發部門,並填寫相關結論及檢測日期;
(五)產品銷售情況
1、始銷時間:軟體產品首次銷售時間;
2、銷售方式:可復選,自銷、OEM、定製合計套數=「至申報時累計內銷」+「至申報時累計外銷」;
3、至申報時累計外銷中的銷售額與售價均為美元。
三、軟體企業認定或軟體產品登記變更、補辦申請表填寫細則
1、「變更申請編號」無須填寫;
2、「變更信息」欄中只需填寫變更范圍內發生的變更事項,並說明變更原因。
四、軟體企業年審調查表填寫細則
1、《軟體企業認定年審調查表》必須如實填報,不能有漏填項,如沒有相應內容的項要填「無」或「0」。紙質版與電子版的內容必須一致,表格內容要與相關的附件一致。否則不予受理。
2、「企業年審調查表」中「企業所得稅」中的「應征額」必須小於或等於企業認定申請表中「企業總收入」;「應退額」必須小於或等於「應征額」;「實際退稅額」必須小於或等於「應退額」。
3、「產品增值稅」中的「應征額」必須小於或等於企業認定申請表中「銷售產品」;「應退額」必須小於或等於「應征額」;「實際退稅額」必須小於或等於「應退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