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近農產品價格下降的原因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官員表示,在接連調控之下,物價整體水平已經開始回落,對於一些農產品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 國家發改委1稱,近期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大幅下跌。據對國內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價格的監測,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國內、橡膠、棉花、豆油、白糖等大宗商品期貨價格跌幅均超過10%。棉花跌幅最大,跌幅達23.6%。農產品如小麥、玉米、秈稻價格跌幅平均為6%左右。 國家發發改委分析稱,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連續的物價調控措施,抑制了市場的過度投機,市場預期對此作出了反映。二是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影響。三是前期市場存在過度炒作行為,價格脫離了供求基本面,資金獲利回吐,快速撤離。 據了解,隨著期貨價格的下跌,棉花、白糖、豆油的全國現貨市場價格整體下降,部分平穩。但整體看,現貨價格下降態勢並不如期貨明顯。尤其最近一段時間內,國內蔬菜、水果、雞蛋、肉類等基本生活用品價格下降態勢並不明顯。中部地區部分大豆價格價格甚至出現了上漲的局面。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官員表示,此前開始的和目前的價格調控重點首先是要把投機和通脹預期打消掉,此後還將通過「菜籃子」、「米袋子」的政府負責制、增加供給的手段平抑物價水平。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承認,進一步降低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物價水平並不容易,因為蔬菜等農產品的價格存在季節性波動、成本等諸多原因,因此,農產品的價格水平整體回落還需要一段時間。 農業部監測到的全國主要農產品價格顯示,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小麥、麵粉、大豆、豆油、玉米等產品市場報價,均與昨天持平。部分小幅上漲的產品,被農業部監測報告評價為「成交清淡」或「市場觀望濃厚」。 這意味,國家發改委的一系列物價干預政策,正在市場起到作用。國家發改委的物價督查小組目前正在全國各地展開農產品價格大檢查
『貳』 為什麼今年通漲這么高,農產品價格卻這么低
農產品是需求收入彈性較低的商品。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沒有很大變化的前提下,農產品的需求大致可以看成是穩定不變的。所以,我們主要從供給方面去分析。
1.農產品有一個蛛網模型。就是農民會根據上一期的價格確定本期的產量。因為2010,2011年通貨膨脹比較嚴重,農產品的價格比較高,所以農民的產量也比較大,今年相對過剩。
2.農產品的支撐政策。農產品供給不足時,政府會出台支持政策鼓勵,有時會造成過剩。
3.控制通脹。豬肉等農產品在CPI指數中權重很大,有人戲稱「中國的CPI豬說了算」。為控制通脹,政府會出政策鼓勵農民增加生產,以達到平抑農產品價格,控制通脹的目標。
『叄』 農產品價格那麼低,還滯銷,到底怎麼回事
商品是否會滯銷,決定因素有很多,而價格只是其中之一。題目中的農產品應該是多指農村、鄉鎮區域的農產品,而非有機蔬菜,有機蔬菜價格並不低!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8:從國際化角度來看,進口農產品的增加,也會對固有的農產品市場進行一定程度的擠壓。
不過還行希望農產品能給農民創造較好的收入來源。
『肆』 有人說近幾年農村農產品價錢低迷,是不是供大於求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能夠吃到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農作物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本以為這些農作物的價格會一直保持不變,但有時候會花大價錢買到少量的農產品,有時候卻會花小錢買到大量的農產品,也讓人感覺農副產品的價格,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那麼,近兩年來農產品價格低迷,原因到底是不是供大於求呢?
種的人多了,農產品的價格自然會低。任何行業都是物以稀為貴,如果農產品的數量很少,那麼價格就會很貴,如果農產品的數量過多,產品在市場上沒有足夠的競爭力,價格就會隨之降低。所以在任何時候都會有農戶賺錢,有農戶賠錢,很多農戶都會選擇沒人種的農產品來種,這樣它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才會提高,價格也能夠直線上升。
綜合上面這幾點我們就知道這幾年農村農產品價格低迷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供大於求,還因為種農產品的時候沒有考察好市場,沒有提前做好調研就盲目跟風,所以導致了自家農產品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
『伍』 為什麼中國在計劃經濟年代,要實行農產品低價格
計劃經濟時代,通過政府人為打壓農產品價格,把農業上的財富轉移到了工業上來,這其實是對農民的一種剝削,是國家對農民的一種虧欠,現在國家取消農業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民利益進行了彌補,但是價格方面仍在實行國家管制,現在主要是怕國外的價格打垮國內的市場了。
『陸』 為什麼有的農產品的價格很低
有的農產品價格低,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一、不少農產品在市場上面都出現了供大於求的現象。
三利用互聯網+開展多渠道銷售,避免被批發市場壟斷總而言之,希望農民以後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
『柒』 農產品價格波動受什麼影響
分析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因素,能夠有利於選擇農業產業的方向,增加農業生產的效益。
在此,我先分析兩個最關鍵的因素!
第一個是農產品的生產規模。我們知道,任何商品的市場價格是受供求關系左右的。供不應求則價格飆升;供過於求則價格直線下跌,甚至滯銷!
這樣的情況,在農產品中蔬果類型中比較常見。如現在正是蔬果價格攀高的時節,因為很多蔬果對於當地來說都是斷檔期,充斥市場的不是冷庫出庫的陳貨,就是他處長距離販運的甚至還是進口的!這樣必然價格高。
隨著溫度升高,夏季來到後,本地蔬果都會出現大量上市的情況,那供過於求的局面立馬來到!相信蔬果價格跳水時日無多,某些單品是否賤價、滯銷還不得而知!
而對於農產品生產者來說,主要就是選擇能夠在當地蔬果間隙期上市的品種,或採用大棚等先進種植方式提早蔬果上市的手段!相信前段時間就能有辣椒上市的賺得不少,幾十元一斤的辣椒!還有上百!幾百元一斤的辣椒!這簡直比高端葷菜類都貴,能上市、有量的話財富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個是進口的情況。很多農民對這個因素比較忽視或根本看不到!而對於像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糧食類農產品來說,進口的影響可能至關重要!
這幾年,糧食價格一直在我們認為的地位徘徊,有的甚至跌破生產農戶能夠承受的成本價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出現滯銷壓倉的情況!
我們農村土地面積廣袤,生產這些傳統糧食作物的很多,以前這么多人口要吃掉多少糧食呀!所以農民種糧應該是很靠譜的。
但是,世界這么大,能夠種糧的地方肯定不止我們,全世界都在種著傳統的糧食作物!而且,其他很多國家人口並不多,一些大農場主持有的規模很大的農場能夠種出本國根本消化不了的糧食!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農產品准入已經基本放開,所以,國外廉價優質的農產品紛紛進入我國市場!而且這個趨勢只有增強的可能,除非貿易起了波瀾,否則我國享受世界低價農產品會長時期保持!
看到這個基本因素,對於廣大農民來說,根本無法逆轉這個趨勢,接下來的方向當然是避開這些能夠大宗進口的傳統糧食作物布局!或者改變傳統糧食作物種植的方式,例如走生態種養之路,將傳統糧食作物類農產品附加更多市民消費選擇要素!則在有銷量的同時還會有個好價格!
至於其他影響因素,如氣候、病蟲害等,不具有規律性和必然性,一旦發生,也可以分析其在對農產品的供求關繫上是否產生顯性影響來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對策!
『捌』 為什麼很多農產品價值低,卻不易儲存
很多朋友都很好奇。明明相同的儲存條件,為什麼別人的保存效果比自己好得多?事實上,很多人天生落後。水果和蔬菜的儲存和運輸不僅與採集後的事情密切相關,還與採集前的很多因素密切相關。只有生長發育良好、健康、質量好的產品才能取得滿意的儲存效果。
蔬菜不僅種類多種多樣,而且從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到可食用的部分也多種多樣。因為它們的組織結構和新陳代謝方式不同,所以儲存性也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各種蔬菜的貯藏性有以下規律。保存從困難到容易:葉蔬菜、水果類、根蔬菜類。
不同樹齡果樹在產量和果實品質上有明顯差異,其內臟力也有差異。幼年初果和樹、老樹對王年果樹果實有抵抗力,樹氣勢旺盛的果實比葯樹和內臟果更有耐性。例如:廣東汕頭2 ~ 3年生柿樹,味道比較酸,味道不好,容易在浙江發生冷害和生理病(水腫病),5 ~ 6年生樹不僅果實質量好,味道也好,內臟力強。水果體積
裝載量太大,過度消耗營養素,削弱植物營養生長,果實沒有充足的營養供應,損害發育,果實小,商品質量低,耐儲存。當負荷太大時,植物的營養增長旺盛,大果比例增加,對儲存也不利。因此,只有裝載量合適,營養增長和生殖增長基本平衡,才能提供果實好的營養供應,採集後質量好,對儲存也有抵抗力。
植物裝載量對果實貯藏性的影響與木本果樹或草本對蔬菜、西瓜、甜瓜等的影響相似。因此,水果蔬菜生產中要重視對植物開花結果數的限制,使裝載量保持在正常合理的水平。這不僅有助於克服多年生果樹的大小延現象,還有助於生產商品質量好、儲存好的水果。
『玖』 為什麼最近食品價格一直上漲,而農產品價格卻低於往年呢
食品價格尤其是大宗食品的價格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比較大,聯動效應比較明顯,現在整體國際期貨市場上的糧食價格一直在上漲因此就造成了近期食品價格的上漲。而蔬菜、水果基本都是來自國內,國際上也缺少相應的指數期貨只是受國內的供求影響,而農產品今年的產量大於往年,供求原因導致價格低於往年。
『拾』 為什麼中國農產品這么便宜
任何經濟市場上的商品價格都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中國的農產品當然也不例外,之所以說中國農產品便宜,那是相對於外國市場上的農產品價格相對比,人家是純進口價格當然貴,而中國農產品基本上都是本地銷售,價格上不去,但如果經過市場中間商流通渠道的加價,中國的農產品在大城市超市銷售的價格同樣也稱不上什麼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