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做進出口貿易的朋友能不能介紹一下 中國化工用品的主要進口渠道是什麼什麼樣的產品從哪些國家進
這個范圍也太廣了,只要有需求市場通常就會有進口。1) 國內沒有生產能力的進口
2)國內有生產能力,但是價格沒有優勢,或者和國外相仿,但是國外的產品是知名品牌。
3)國內有生產能力,但是國外的質量更好,產量更大,國內供不應求的。
4)國外公司推銷自己品牌。盡管國內市場出口價格低,但是國內市場的終端市場價格比較高。
5)國外產品正規進口後沒有優勢,但是如果做進料或者來料加工出口,有補貼,復出口價值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鈦白粉,每年中國即進口也出口。既是出口大國又是進口大國,因為前幾年中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比較多,用量比較大,中國的汽車行業發展蓬勃,油漆行業應用的比較多。
❷ 實驗室什麼試劑貴
實驗室用試劑,用量最大的是分析純試劑,另外還有優級純,色譜純,光譜純等等,因為純度比較高,價格上比化工原料要高出許多,尤其是不常使用的比較偏僻的試劑,價格更貴。試劑價格層次通常與相應化工產品相對應。普通實驗室很少用到非常貴重的葯品,絕大多數是常見葯品。在這類實驗室中比較貴重的就是稀有金屬或貴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也有一些非金屬單質,如單質硼,價格800-1200元/25克。還有黃金、白金坩堝、白金絲等也是基礎實驗室中比較貴重的東西。其實這些貴重葯品的使用量往往很小。最消耗資金的是大量使用的中等價位的葯品。
❸ 在化工產品的工廠報價時,他們說的是折百價,請問折百價是什麼意思
化工產品很多都是含水的,比如這個產品對硝基苯胺(簡稱PNA),他有干品和濕品之分,所謂干品指經過乾燥處理過的,這個時候它一般不按折百價出售(因為含水量已經很小了<1%),而
濕品的PNA只經過脫水,它的含水量一般比較大,國標是<8%
都算合格,這樣就出現這種情況,有的PNA產品含水量多一點,有的少一點,當然你不能把裡面的水也當成產品來賣,就出現了一個折百重,比如一袋PNA毛重是50公斤,含水量為6%(工廠出廠是專門有一個含量的指標=1-含水量),那麼實際PNA凈重為50*(1-6%)=47公斤,所有的這種PNA產品,都摺合成凈重,他的標示價格就是折百價。
❹ 高分子材料與精細化工有多大差距
精細化工:
精細化學工業是生產精細化學品工業的通稱,簡稱精細化工。
精細化工的主要特點
精細化工的研究和應用領域十分廣闊,其主要的特點是:
(1)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實用性特徵。
(2)技術密集程度高。
(3)小批量,多品種。
(4)生產流程復雜,設備大,對資金需求量大。
(5)實用性、商品性強,市場競爭激烈,銷售利潤高,附加值高的特點。
(6)產品周期短,更新換代快,多採用間歇式生產工藝。
精細化學品:
即精細化工產品,是指那些具有特定的應用功能,技術密集,商品性強,產品附加值較高的化工產品。
精細化學品一詞,沿用已久,原指產量小、純度高、價格貴的化工產品,如醫、染料、塗料等。但是,這個含義還沒有充分揭示精細化學品的本質。近年來各國專家對精細化學品的定義有了一些新的見解,歐美一些國家把產量小、按不同化學結構進行生產和銷售的化學物質,稱為精細化學品(fine chemicals);把產量小、經過加工配製、具有專門功能或最終使用性能的產品,稱為專用化學品(specialty chemicals)。中國、日本等則把這兩類產品統稱為精細化學品。
在中國精細化學品包括11個產品類別
農;2.染料;3.塗料(包括油漆和油墨);4.顏料;5.試劑和高純物質;6.信息用化學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電磁波的化學品);7.食品和飼料添加劑;8.粘合劑;9.催化劑和各種助劑;10.(化工系統生產的)化學品(原料)和日用化學品;11.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功能膜,偏光材料等)。
❺ 現在化工產品哪方面用量比較大,或者說哪方面的發展前景比較好,
用廢舊輪胎練柴油,現在鬧柴油慌,一天的利潤在一萬以上,生產工藝簡單,不過燃燒的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嚴重,投資成本低
❻ 化工原料在哪些行業用量較大,分別是哪些原料,謝謝!
這個問題可就廣泛了,化工分有機化工,和無機化工,有機化工主要用於化肥廠,制葯廠,食品加工等。無機的可以做為燃料如汽油,煤油,天然氣,瀝青,油漆等。當然這只是一少部分
❼ 化工的現代化工
20世紀60~70年代以來,化學工業各企業間競爭激烈,一方面由於對反應過程的深入了解,可以使一些傳統的基本化工產品的生產裝置,日趨大型化,以降低成本.與此同時,由於新技術革命的興起,對化學工業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動了化學工業的技術進步,發展了精細化工,超純物質,新型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 50年代原子能工業開始發展,要求化工企業生產重水,吸收中子材料和傳熱材料以滿足需要.航天事業需要高能.固體推進劑由膠粘劑,增塑劑,氧化劑和添加劑所組成.液體高能燃料有液氫,煤油,偏二甲肼,無水肼等,氧化劑有液氧,發煙硝酸,四氧化二氮.這些產品都有嚴格的性能要求,已形成一個專門的生產行業.為了滿足節能和環保的要求,1960年美國試製成可以實用的膜,以淡化,處理工業污水,以後又擴展用於醫葯,食品工業.但這種膜易於生物降解,也易水解,使用壽命短.1970年,開發了芳香族聚醯胺反滲透膜,它能夠抗生物降解,但不能抗游離氯.1977年,改進後的復合膜用於海水淡化,每立方米淡水僅耗電23.7~28.4MJ此外,還開發了和用膜等.聚碸中空纖維氣體分離膜,用於合成氨尾氣的氫氮分離及其他多種氣體分離.這種技術比其他工業分離方法可以節能.精細以其硬度見長,用作切削工具.1971年,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及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以β-氮化硅(β-SiN)為燃汽透平的結構材料,運行溫度曾高達1370℃,提高功效,節省燃料,減少污染,為良好的節能材料,但經10年試驗,仍存在不少問題,尚須進一步改進.現主要用作陶瓷發動機,透平葉片,導電陶瓷,人造骨等.陶瓷的主要物系有氧化物系,如氧化鋁(AlO),氧化鋯(ZrO)等,和非氧化物系,如碳化物(SiC),氮化物(BN),氮化硅(SiN)等.80年代,為改進陶瓷的脆性,又在開發硅碳纖維增強陶瓷.
專用化學品得到進一步發展,它以很少的用量增進或賦予另一產品以特定功能,獲得很高的使用價值.例如食品和飼料添加劑,塑料和橡膠助劑,皮革,造紙,油田等專用化學品,以及膠粘劑,防氧化劑,表面活性劑,水處理劑,催化劑等.以催化劑而言,由於電子顯微鏡,電子能譜儀等現代化儀器的發展,有助於了解催化機理,因而制備成各種專用催化劑,標志催化劑進入了新階段.
化工發展行業發展的重點——精細化工
精細化工包括醫葯、農葯、合成染料、有機顏料、塗料、香料與香精、化妝品與盥洗衛生品、肥皂與合成洗滌劑、表面活性劑、印刷油墨及其助劑、粘接劑、感光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劑、試劑、水處理劑與高分子絮凝劑、造紙助劑、皮革助劑、合成材料助劑、紡織印染劑及整理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動物用葯、油田化學品、石油添加劑及煉制助劑、水泥添加劑、礦物浮選劑、鑄造用化學品、金屬表面處理劑、合成潤滑油與潤滑油添加劑、汽車用化學品、芳香除臭劑、工業防菌防霉劑、電子化學品及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工製品等40多個行業和門類。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精細化學品的開發和應用領域將不斷開拓,新的門類將不斷增加。
精細化學品這個名詞,沿用已久,原指產量小、純度高、價格貴的化工產品,如醫葯、染料、塗料等。但是,這個含義還沒有充分揭示精細化學品的本質。21世紀以來,各國專家對精細化學品的定義有了一些新的見解,歐美一些國家把產量小、按不同化學結構進行生產和銷售的化學物質,稱為精細化學品(fine chemicals);把產量小、經過加工配製、具有專門功能或最終使用性能的產品,稱為專用化學品(specialty chemicals)。中國、日本等則把這兩類產品統稱為精細化學品。
❽ 化工什麼產品比較熱門
美國最具權威采購專業雜志、世界各大公司采購經理必讀刊物——《采購雜志》,最近一期刊登了關於中國化工采購的權威文章,其中引用了世易化工公司商業發展副總裁馮毅民先生的一些觀點。
文章說,如果你正在尋找便宜的化工貨源,那麼中國並不一定是你所需要的地方。這完全取決於你要購買的具體化工產品。與中國快速成長的出口外向型製造產業不同,中國化工產業大部分是面向國內的需求而設的。中國化工出口量並不大。就是說,盡管僅在2003年的前七個月中中國的出口總額已突破了288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為製造成品的出口。但在這些產品原材料的許多基礎化工產品領域,中國仍舊保持巨額外貿赤字。從交易金額方面來看,中國實際上是化工產品的純進口國。中國政府部門也還在積極地扶植化工工業的成長,比如座落在上海漕涇區的上海化工行業園區和在上海西部的新建立的中國精細化工產業園區。正在起步中的11平方英里的南京化工工業園區將會成為眾多國外和地方化工公司的生產基地。
「中國的化工製造行業還處在發展階段,」總部在美國加州帕羅歐透市的世易化工公司商業發展副總裁馮毅民先生說。世易公司幫助美國公司采購中國化工醫葯產品。他們的世易中國化工交易網站列有20000餘家供應商。「雖然中國有近30000家的化工產品生產廠家,但其中20000家規模都相當的小。其中很多要麼面臨倒閉,要麼正在被大公司吞並。盡管中國政府一直在試圖鼓勵出口。從1998年到2002年間,中國化工產品的進口總值增加了1倍,達到410億美元。而中國化學產品的出口總值卻僅增加了50%,達到150億美元。這樣來說中國是一個年外貿赤字達260億美元的純化學產品進口大國。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化工原料進口國之一。事實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聚烯烴產品的進口國。根據紐約白原市的Nexant化工咨詢公司的分析,預計到2010年中國對聚烯烴的需求量會達到2800萬噸。然而中國國內並沒有能力生產那麼多。預計到2010年中國聚烯烴的年進口量會是現在進口量(500~1000萬噸)的2倍。與中國目前佔世界聚烯烴總出口量三分之一的現狀相比,到2010年中國會成為佔世界聚烯烴總出口量一半的國家。所以不要指望從中國采購聚烯烴。「事實上在中國購買樹脂和工程塑料的機會幾乎為零」,Nexant公司副總裁羅伯特鮑幔說,「中國長期處在赤字的狀態,她製造化工下游產品和成品的生產能力遠遠大於它生產基礎化工材料和塑料樹脂的能力。」
在2002年的前6個月,中國對橡膠、合成樹脂、合成纖維的需求量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5%。「中國是一個高分子和樹脂的純進口國」,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頓市Philip Townsend公司全球研究部的主管大衛.度苒博士補充說,「盡管中國正在新建一些大型的工廠來滿足國內的需求,在近期內這個局面也不會改變。」根據Philip Townsend公司的研究,亞洲/太平洋地區已經取代了北美地區一躍成為的世界最大的聚乙烯消費市場。從1998年到2002年,亞洲/太平洋地區的需求量跳漲了60%,已超過了1600萬噸。而同期北美的需求量僅增長了7%,為1500萬噸。預計到2007年亞洲/太平洋地區的需求量將達到2300萬噸,到時北美的需求量會增長到1900萬噸。
如果你正在從中國購買化學產品,很大可能你實際在從一家美國或西歐公司購買。現在我就來告訴你為什麼。在中國加工製造成本和人工成本要遠遠低於美國的,比如在美國建一個伍億美元工廠,而在中國的造價只需要1500萬美元,盡管如此外國公司經常抱怨中國國內生產商交貨不按時和生產的產品質量差。結果是許多美國的和歐洲的化學製造商親自在中國建立工廠,他們在中國建工廠和雇員工的費用僅僅是其在本國所需費用的一小部分,這些公司也會從直接向飛速發展的中國以及亞洲其它國家的化學產品市場獲益。這里有一些例子:
——伊士曼化學在中國有很多合資企業。
——殼牌化學正與中國國家海上石油公司在中國建造43億美元的石化工廠。這在殼牌化學歷史上最大的一項投資項目。這個工廠年產量800萬噸的乙烯。
——揚子石化(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和巴斯富共同建立29億美元年產600萬噸的石化工廠。
——賽拉尼斯和英國石油正在激烈的競爭在中國建立乙酸工廠的資格。
——上海賽科石化有限公司正和英國石油在上海建立一個25億美元的項目,它將會成為年產量900000 噸的中國最大的石腦油的巨頭。
——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埃克森美孚化工,沙特石油公司最近為建立一個年生產能力800萬噸的乙烯工廠而正在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
——汽巴化工是最早在中國建廠的公司之一。在1990年就開始在中國合資建廠。現在,由於法律的變更,在不久的將來它在中國會容許設立完全汽巴所有的獨資工廠。
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不但從在中國建廠來獲得成本的節約和來滿足亞洲化工產品的需求,同時也在開辦研究開發部門來迎合中國研究開發能力的不斷增長。例子包括知名的有機化學研究院和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
盡管中國是純化工產品進口國,其在出口的幾個化工領域是很有競爭性的:無機化學製品(尤其是氟石,稀土,天然磷,碳素灰),精細和特殊化學製品,醫葯產品。世易化工公司副總裁馮毅民先生補充說,中國在農業化工產品和染料顏料方面也是有很強的出口能力的。從1996年到2002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化工產品從10億美元增長到24億美元。中國一直在國際上宣傳中國以下出口競爭力:便宜的人工成本,便宜的廠房建設成本,合理的能源成本,高質量的成千上萬的化學工程師和化學家,中國政府計劃和支持化學園區的建設等這些優勢。
在過去的3年中,碳素灰的生產力提高了近40%,2002年的年產量達到1000萬噸。預期到今年年底為止,中國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碳素會的生產地。目前中國碳酸灰的出口量已超過了100萬噸,其中絕大多數是被亞洲的其它國家所購買,中國的出口削減了美國到這些國家的出口量,從而使得美國生產能力的過剩使得美國國內的價格降低。結果是,美國碳酸灰的生產商不得不在中國尋找合資商,這樣可以直接將他們的產品賣到亞洲的其它國家去。
2002年,中國2400萬噸氟石的產量佔世界氟石總產量的50%以上。如此看來,中國是純粹的氟石出口國。現在中國產品佔美國氟石消費量的三分之二。然而隨著中國國內對礦石的需求量的增加(鋁和氟化工行業的生產需要),中國戲劇性地減低了出口量,現在的中國年出口量從2001年的115萬噸降低到為2002年的100萬噸,預計2003年出口量降低到85萬噸。到目前為止中國稀土佔世界總產量的88%,而且還會有很大的蘊藏量。需要3到10個生產步驟的普通醫葯產品和化學中間體產品,由於中國便宜的人力資本成本,這些產品出口方面增長迅速。比如Aceto公司,一家美國分銷商,每年從中國400多個工廠購買價值1億美元的產品,10年前則僅僅是1500萬美元。
從中國采購化工產品有什麼好處呢?人力成本是西方國家的25%,資金成本是西方國家的25%到50%。「如此看來與美國的價格相比,在中國可以節省25%~50%的成本」,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市Buckton Scott公司的執行副總裁彼得沸力科說。Buckton Scott是一家總部在英國並在中國設有辦事處的國際貿易的公司(進口和銷售)。,它已經從30年前開始了與中國進行商業合作。
世易化工公司副總裁馮毅民先生補充說,「很多的美國的大型化工製造企業,比如道化學和杜邦,已經在中國建設目前還需進口的基礎化工產品化工工廠來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因而,這將降低這些原材料產品的價格,會進一步降低了中國最終出口化工產品成品的成本。」另外的一個好處是,引用Buckton Scott公司的Filipiak先生的話,美國公司可以從中國購買某些在美國已經因為量少吸引不了美國的製造商不在美國生產了的產品。「某些維生素就是例子」。
盡管中國提供非常好的出口價格,但這裡面還是有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其中之一是與物流服務和貨物發送有關的問題。比如須要4個星期美國公司才能收到中國的訂貨。「因為中美之間的長途距離會產生物流服務方面的問題,」Filipiak先生承認,「另外,再加上美國新的生化恐怖方面的法律和規則制度,物流服務的問題會繼續存在。」另外一個有關的問題是能源,中國爆炸性的工業發展使得電力供應很難滿足實際需要。第三個問題是質量,但這個問題不再像過去那樣嚴重。Filipiak先生強調說,「過去,質量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但在過去的十年間質量問題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精細化工方面。」第四個問題是和文件有關的,主要在將產品的文件恰當翻譯成英文方面。「這很有可能會延遲產品的可使用期,」Filipiak 先生說。最後一個問題是,長遠處看中國價格將會提高。原因主要是:中國爆炸式的經濟會一直持續下去,國內的需求有可能會佔用部分目前出口的化工產品,從而減弱中國的出口能力。
世易化工公司副總裁馮毅民先生持有不同的意見,「對中國國內需求有可能會降低出口的能力方面我們不必要顧慮太多」他說,「在國內和出口市場同步增長的情況下,很簡單,生產商將會增加生產能力和擴大生產規模。」這里有另外一個原因,即便中國國內的需求增加,化工出口商還是繼續青睞出口業務。馮毅民先生說,「因為美國市場的產品價格一般都較高,中國的化工製造商將產品賣到美國的利潤可能會比賣到國內市場的利潤高一些。面向國內市場的銷售,中國出口商將不得不和大部分不出口的更低廉成本的生產商進行市場競爭。」
如果你准備和中國進行商業往來,一種方案是,如果你有足夠資源的話可以在中國建立自己的辦事處。比如杜邦公司最近在上海新開設了一個中國采購中心來尋找和評估化工供貨商。杜邦公司計劃今年從中國采購2.5億美元的化工產品和設備。當然,這雖與他們全球170億美元的年購買量相比不算什麼,但與他們以往在中國最多隻採購1億美元的數額相比有著重大的意義。杜邦公司預計將大幅度地增加在中國的購買量,在五年內從中國采購的產品金額將是杜邦全球采購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杜邦公司采購目標化學產品包括農葯,紡織染料和添加劑,和醫葯產品。
另一種方案是與世易化工公司這樣的專業采購服務公司合作,或者是與Buckton Scott公司和Aceto公司這樣的進口商合作。如果你打算這樣做的話,買主應該找一家對中國市場深入了解的服務公司。「對很多美國的分銷商,即使一些在中國設有辦事處的公司來說,一般來講中國采購並不是他們的重點,」馮毅民先生注意到,「因此,他們一般不太會深入調查哪些產品是買主最合適從中國采購的,更不會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為買主量身度體提供一個非常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此外,買主應該找到一個以買主為中心,而不是以產品為中心的采購服務公司。「很多分銷商業務集中在某些產品領域,」馮毅民先生繼續講到,「這樣的話,這些分銷商不是把重點放在了解買主實際需要從中國采購那些產品和全力為買主提供完善服務上,而僅僅想向買主推銷其現有經營產品。」總而言之,最關鍵的一步是:制訂中國采購戰略。「找到什麼中國可以提供和什麼中國不能提供,」馮毅民先生強調說,「然後把刀用在刀刃上,把有限資源放到最大回報的投入中。」
然後,決定怎樣公開實施你所制定的戰略。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盡管我們處在「世界經濟」環抱中,很多公司仍然希望保持他們國際采購的機密性。比如美國的Buckton Scott公司為一家世界大型消費品公司客戶工作。「他們認為他們在中國開展采購是個機密,他們不想讓競爭對手知道他們產品中目前有多大數量是從中國購買的,」Filipiak 先生解釋說。世易化工公司也有同樣挑戰,但我們至少還可以和世易的一家美國大型公司客戶進行談話采訪。但是這家公司強調說,盡管他們十分滿意世易公司的工作,他們還是不願意公開他們與世易公司的商務合作關系。
(據國際文傳電訊)
❾ 同一個化工產品的價格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除了含量外,還有其他質量標准,如水分,雜質等.
不同的廠商,包括貿易商和生產商,其成本是有一定距離的.過FDA認證的企業產品的價格不高才怪.
還有是商業潛規則問題
❿ 我是一個化工產品的業務員。銷售的一種用途單一的化工產品。做了一段時間沒有任何的起色。想請教一下:
你的語句中已經透露著消極和負面的描述,對這些制度的不滿,覺得是阻礙你完成業績的障礙了。
你這些情況我都碰到過,要跟你解釋完要寫一篇論文那麼長,我簡單點說。世界上沒有賣不掉的商品,只有不合格的業務員,陳游標賣空氣聽說過么嗎,空氣誰買啊,他賣的是人們對慈善事業的支持,也是一種需求。你們產品質量不好,那就是走低端市場,這是你所要找到的目標市場,不是你想的1000噸全部你們來,這個市場也分高、中、低品質等需求,可能只有10%才是正真的值得開發的,你要做好功課,什麼樣的企業是需求你們這種品質的商品。 我不知道你公司具體什麼情況,銷售制度能不能運行可以用一個數據衡量,老總或銷售經理每月銷售量占公司總業績50%以上,公司在行業內或者某個更具體的領域有一定的名氣,那這個公司現行的銷售制度是可行的,因為老總能賣的掉,為什麼不你不行。
勤奮是必須的,但力量要使在對的地方才能打出最佳的效果,你一天跑10家客戶,都是沒有需求的,那都是浪費,舉例,你給貧民去推銷奢侈品,成交比例會高嗎?希望你安靜下來仔細分析下產品的應用,你產品的優勢在哪裡,適合什麼樣的企業,再配合下銷售的小技巧,沒有不成功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