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錢幣圖片及價格
清朝錢幣價格收藏參考表
名稱 書體 幣形 特徵
參考價(元)
穆宗祺祥年間鑄。其時穆宗初登帝位,由載垣,肅順八大臣輔佐政,改元祺祥,並鑄祺祥通寶,重寶錢。未久慈禧攝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錢未及通行。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計局,小平徑2.5---2.8厘米,重寶當十錢徑3 5厘米,重12.5克上下。又有合背錢,祺祥錢傳世均甚少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
3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
2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蘇局
20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
1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型 背寶鞏局
350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源局「當十」
35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
68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鞏局「當十」
35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多局監造普品
2
穆宗同治年間鑄。因咸豐大錢造成混亂,平錢用 途日減,致使許多省局停鑄,此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計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濟雲廣桂鞏川東武台陝南晉黔,伊犁,阿克蘇,此錢銅差質輕,一般徑2.2--2.5厘米,重2--3.6克,近期發現一枚背滿漢文,寶東錢,徑2.5厘米,重5.5克,以輔西氏古錢大辭典,套子錢20品描圖之缺,重寶面文同小平錢,背有計值者,徑2.3--3.8厘米,重6--12克,傳世當十個別局較少見。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八」
15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
7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部頒各局樣錢
7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新十」
8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無蘇局「當五」
5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
1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部頒各局樣錢
12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伊局「當四」
20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三 背寶鞏局「當五」
800
光緒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金」、「宇」
8
德宗光緒年間鑄。通寶面文多為楷書,少數局亦有篆書,背滿文記局名,漢文年叫記年錢。計有:泉源蘇直浙昌福武南晉陝川廣桂雲黔津沽漳河吉寧東奉新,伊犁,庫車,阿克蘇。另有背記值,星月紋及合背錢,一般徑2--2.4厘米,重1.8--3克。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多局監造普品
1
高宗乾隆元年始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文沿雍正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新疆紅錢穿左滿文,穿右為維吾爾文。計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濟晉陝鞏安雲黔台伊,庫車,葉爾羌,葉爾奇木,阿克蘇,烏汁,喀會,和田。幣材多用黃銅、青銅、新疆用紅銅,一般徑2.2--2.5厘米,重2.4--4.8克,分大樣,小樣,少數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傳世以雕母珍貴。...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上「福」
25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右「福」
22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克蘇局
5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
450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合背
15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陝局雕母
800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母錢
1500
乾隆通寶 楷書 折十 背寶鞏局
5000
乾隆通寶 楷書 特大型 背寶泉局
38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泉局
10
仁宗嘉慶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晉陝鞏雲東黔,伊,阿克蘇,幣材含鉛錫各半,故錢質灰暗脆弱,一般徑2.2---2.6厘米,重2--4克,少數錢可見星月紋,另有吉語錢,如福康壽寧,天下太平等。此時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傳世元珍稀品。
嘉慶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桂」
5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桂」
100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直局
4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蘇局寬緣
100
嘉慶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
50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源局雕母
6000
嘉慶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雕母
6000
作者: ljxrr1117 2006-12-22 18:03 回復此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清朝古錢幣價格表 收藏
嘉慶通寶 楷書 折十 背寶川局
3500
道光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泉局
10
宣宗道光年間鑄。形制同嘉慶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泉源直蘇南昌武川浙福晉陝廣桂雲東黔,伊犁,阿克蘇,庫車,寶新。道光錢製作粗糙,大小不一,輕重懸殊,一般徑2.2--2.4厘米,重2.5--3.6克,清廷由於入不敷出,新疆阿克蘇,庫車,寶新三局始鑄虛值析五,當十錢,亦是清錢虛值錢之始。傳世幾無稀罕之品。...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壹分」
30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十八年」
2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克蘇局精鑄
500
道光通寶 楷書 折三 背阿克蘇局
100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蘇局雕母
800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
500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雕母
4500
咸豐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鐵母
2000
咸豐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
4000
文宗咸豐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滿漢文記局,漢文記值,記重,種類繁多,小平錢稱通寶,當四,五,八十,五十,稱重寶,當八十,百,二百,五百,千稱元寶,其時軍費大增,國庫空虛,使物價飛漲,貨幣嚴重貶值。小平錢徑2.2---2.6厘米,重2.4---4.2克。同是重寶錢,當五十大者徑6厘米,重80克,小者徑4.6厘米,重30克,當百元寶錢更是盡出洋相,重者296克,輕者36克,形制極其混亂。咸豐錢品類浩繁,僅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達917種,鑄局有:泉源直薊福陝昌河德晉雲東武桂浙濟台蘇鞏川黔南廣,伊犁,迪化,葉爾羌,庫車,阿克蘇,喀會,傳世以小平雕母,寶福局計值,計重錢少見,新疆寶迪局當八十為珍品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泉局「當五」戴書
6000
咸豐重寶 楷書 大樣 背「伍文」
3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拾文」
8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拾文」
28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鐵線珍寶背「當十」
2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雕母
5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泉局
35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背星月「當五十」
5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泉「當百」
3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泉「當百」星月
8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泉「當百」雕母
1000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泉局「當五百」
500
咸豐元寶 楷書 特大型 背寶泉局「當千」
900
咸豐重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當五」
2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源局「當五」
5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源局「當十」
5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源局「當百」
40
咸豐元寶 楷書 大型 背寶源局「當五百」
500
咸豐元寶 楷書 大型 背寶源局「當千」
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源局「當十」
1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背寶直局「當五十」
6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直局「當百」
80
咸豐重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薊局「當五」
6000
咸豐重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薊局「當十」
8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薊局「當十」
7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背寶薊局「當五十」
28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薊局「當百」
1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濟局「當十」
1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背寶濟局「當五十」
150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濟局「當百」
1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二 背寶德局「當十」
4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德局「五十」
25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德局「當五十」
25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德局「當百」
25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陝局「當十」
1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背「陝十」
220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陝局「五百」
3000
咸豐元寶 楷書 特大型 背寶陝局「當千」
作者: ljxrr1117 2006-12-22 18:03 回復此發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清朝古錢幣價格表 收藏
3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鞏局「當十」
8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鞏局「五十」
35
咸豐重寶 楷書 大型 背寶鞏局「當百」
5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鞏局「五百」
300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鞏局「當千」
300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河局「當五百」
4200
咸豐元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河局「當千」
5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浙局「當三十」
2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浙局「當二十」
18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背寶浙局「當四十」
3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大型 背寶浙局「五十」
3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浙局當頭「百」
20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 背「浙當十」
5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背「浙四十」
5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十 背「五十」
2500
咸豐重寶 楷書 特大型 背「浙當百」
7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背「當頭十」
3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十 大清背寶福局「一十」
25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二十 背「二十」
15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桂局「五十」
8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昌局「五十」
25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安局「當五十」
28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雲局「當五十」
3500
咸豐重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迪局「當八」
10
咸豐重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迪局「當十」
5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迪局「當五十」
500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二十 背寶伊局「當五十」
240
咸豐重寶 楷書 折五十 背寶伊局「當四
280
光緒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雕母
5500
廣東,福建,天津,吉林有機制錢,山西寶晉局鑄大通寶錢徑4.8厘米,重24.2克,吉語錢等。重寶面文較通寶錢清秀工整,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漢文記值,傳世以雕母為珍品,貴州發現一枚通寶當百小錢,徑2.4厘米,重2.73克,試問此錢何以流通
光緒通寶 楷書 小平 部頒各局樣錢
800
光緒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雕母
650
光緒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蘇局「當五」
10
光緒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源局「當十」
10
光緒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源局「當十」
10
光緒通寶 楷書 折五 部頒各局「當十」
1200
光緒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薊局機制
140
光緒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庫平廣一錢」
25
光緒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官板四分」
600
光緒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直局機制
500
光緒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奉天紫銅機制幣
180
天子萬年 楷書 折五 背江南局機制幣
5000
一統大清 楷書 折五 背江南局機制幣
3000
宣統通寶 楷書 小平小型 背寶泉局
7
清末代皇帝宣統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泉源福廣,小平錢徑1.2---2.4CM,當十徑2.5--3.7CM,近期發現庫車當十錢,寶新當十錢新疆紅錢,為宣統通寶增加新品,徑2.2CM,重3.6克傳世較多
宣統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
20
宣統通寶 楷書 小平小型 背寶鞏局機制
10
宣統通寶 楷書 小平小型 背寶福局機制
25
宣統通寶 楷書 小平小型 雕母寶泉局
6500
天國通寶 楷書 折五 背「通寶」
30000
太平天國於癸好三年佔領南京時鼓鑄的折十大錢,面文「天國」楷書直讀,背文「通寶」橫讀,徑3.75CM,穿0.95CM重27克,
天國通寶 楷書 折五 背「聖寶」
230
太平天國 楷書 小平 宋體背「聖寶」
200
太平天國鑄。洪秀全於咸豐三年定都南京,並正式鑄行太平天國錢,幣材金,銀,鉛鐵俱有,然以銅幣為主,形制分小平錢徑1.9厘米,重2.2克,折五錢徑2.85厘米,當十徑3.8---4.2厘米,當五十徑4.8--5.2厘米,錢文多為宋體字,次為楷書,國字方框內從王,名稱不一,
4 清朝古錢幣價格表 收藏
太平天國 楷書 折五 宋體背「聖寶」
600
太平天國 楷書 折十 宋體背「聖寶」
1100
太平天國 楷書 折五十 宋體背「聖寶」
1700
太平天國 楷書 折二 背「聖寶」
120
太平天國 楷書 折五 背「聖寶」
500
太平天國 楷書 折二十 背「聖寶」
650
有太平天國,天國,背文有通寶,聖寶,初期與後期相比,差別很大,實與國力有關,大花錢徑33.5厘米,重達4500克,太平天國錢因其製作精美,廣受喜愛,傳世以面文:太平天國,背文聖寶者最為長見
太平天國 楷書 小平 背「太平」
150
太平天國 楷書 小平 背「聖寶」
25
太平天國 楷書 小平大樣 背「聖寶」母錢
7000
太平天國 隸書 小平大樣 背「天國」
220
太平天國 隸書 小平 背「聖寶」
2000
太平天國 楷書 特大型 背「聖寶」
70000
平靖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右「中」
1000
清晚其天地會鑄幣,三合會首領李文茂攻佔廣西和柳州,自稱平靖王,並鑄平靖勝寶錢,面文楷書直讀,形制較通寶欠佳,背文按各軍番號鑄前營,後營,左營,右營,中營及御林軍,長勝軍七種文字,徑2.7厘米,重7--11克,此錢類似錢牌,以表明持有者所在單位。次年李文茂戰敗身亡。所鑄不多,傳世難得一見
平靖勝寶 楷書 小平 背「長勝軍」
3800
平靖勝寶 楷書 小平 背「前營」
1200
平靖勝寶 楷書 小平 背「後營」
1200
平靖勝寶 楷書 小平 背「中營」
1200
平靖勝寶 楷書 小平 背「左營」
1200
平靖勝寶 楷書 小平 背「右營」
1200
太平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月「明」
300
上海小刀會咸豐四年鑄,面文隸書,直讀,背日、月、或穿下明字,日、月相合乃一明字,以示反清復明之目標,徑2.4厘米,重3.2--4.5克,小刀會之太平通寶鑄行僅一年,故傳世不豐。
太平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文」
500
天朝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永」
600
清晚期天地會所鑄會錢,面文隸書,直讀,背穿上銘一永字或穿下永字,經2.3---2.4CM,重4克上下。傳世少見。
皇帝通寶 楷書 小平小樣 背「浙」
400
清晚期天地會所鑄會錢,面文隸書,直讀,背穿上聖,穿右聖,又有背滿文寶漢文浙錢,徑2.4CM,重5克。背滿文者為混在清錢中攜帶,以避清軍耳目。傳世較多。
皇帝通寶 楷書 小平 背「聖」
2000
開元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武」
1500
清晚期天地會所鑄會錢,面文隸書,直讀,開元較通寶大,背穿銘一武字,或穿上,或背右,徑2.3---2.5cm,傳世難得一見。
嗣統通寶 楷書 小平 光背
1000
咸豐十年天地會系統,貴州張保山起義軍鑄幣,他自託大明後裔,號秦王,建元嗣統。面文拙補楷書,直讀,光背無文,徑2.3--2.5CM,重4.5--7克傳世不多。屬罕見品。.
明道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天」
1500
清晚期天地會所鑄會錢,面文楷書混厚拙補,直讀,背穿上天字,徑約2.5cm,傳世不多見
2. 中國古錢幣圖譜及價格最新最全
古錢幣較全的是多卷本大部頭的《中國錢幣大詞典》,古幣大致按朝代的先後分卷如先秦、秦漢、 唐五代、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民國、……等多編、多卷。
古錢譜書華光普的《中國古錢大集》(四卷)也是古幣愛好者常用的參考書。
解放前出版的《古錢大辭典》《歷代古錢圖說》也是研究古錢必備的資料,這書也是能夠買到的。
可以按書名到上述網上搜索。
3. 古代錢幣,價值多少
名印子金,或稱金鈑、龜幣。因我國古代的黃金主要產於楚國,金幣也是楚國的主要貨幣形式之一。「郢」為楚都城名,「爰」為貨幣重量單位。一爰即楚制一斤
4. 古錢幣圖片及價格表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3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28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蘇局20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1000
祺祥通寶 楷書 小型 背寶鞏局350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源局「當十」35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6800
祺祥重寶 楷書 折五 背寶鞏局「當十」35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雲局「八」15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70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部頒各局樣錢700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新十」8
同治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無蘇局「當五」5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泉局「當十」1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部頒各局樣錢12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五 背寶伊局「當四」2000
同治通寶 楷書 折三 背寶鞏局「當五」800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古錢幣價格6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星1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15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鐵母30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廣穿7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普品2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興國年間(676--983年)鑄,宋年號錢由此始,有銅鐵兩種,徑2.4厘米,重3.4克左右。錢文隸,真二體,背有星、月紋,以鐵母,廣穿錢為稀有。
太平通寶錄書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鐵母35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600元
太平通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鑄,有銅,鐵兩種,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錢文,開御書錢之先河,亦草書入錢文之始。旋讀光背,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縮小淳化為稀有。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鐵母6000元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縮水150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間(995-997)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行、草三體書為太宗親書。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以合背錢為稀有。
至道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鑄,有銅鐵,輪廓精整,另見有各式寬緣厚肉之大型錢。錢文真書,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無珍惜錢。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背四齣25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闊緣厚肉18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咸平元寶真書折十大樣光背45000元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鑄。有銅、鐵兩種,鐵氏只見折三。徑2.5厘米,重4克,鐵錢徑3.5厘米,以鐵錢折三少見。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鐵質光背50元
景德元寶真書折二鐵質光背1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旋讀。小平有大、小樣版別數種,徑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紋。傳世以背星月紋為少見。鐵錢折三稀有。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18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月古錢幣價格25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合背3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母10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光背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十光背45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巨星200元
天禧通寶隸書小平縮緣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鑄,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3.8克,折二徑2.8厘米,重4.7克,鐵錢亦有折二。其時斗米十錢。天禧以銅、鐵折二及合背為稀有。
天禧通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天禧通寶真書折二光背20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旋讀光背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7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15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母古錢幣價格1000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5)年鑄,元寶錢文為真,行、篆三體,旋讀,通寶錢為真,篆二體,直讀,重寶為折二,折三,錢文真書,小平徑2.4厘米,重3.8克,折二徑3厘米,重8.8克,折三徑3.4厘米,重10克上下。傳世元寶,通寶易尋,重寶錢為泉界所珍愛,尤以背文虢,坊者更足珍貴。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左挑35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和元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通25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寶3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二光背17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五鐵母光背古錢幣價格5000元
至和重寶真書折五背「坊」40000元
嘉佑元寶真書折五背「號」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3.8克,為小平對錢,傳有鐵錢,然未見存世。
嘉佑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間(1064-1067)鑄,錢文真、篆二體,有直讀,旋讀兩種,徑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見折二以上大錢。偶有背四齣傳世,實為稀品
治平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1元
治平通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3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背「衡」250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背「衡」180元
熙寧元寶篆書折二光背0.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二光背1元
熙寧重寶行書折二連飛點10元
熙寧重寶篆書折二長冠「寶」1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2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豐元年(107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分篆、隸、行三體,小平徑2.5厘米,重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2厘米,版別可達百種,為宋錢中最多一種,隸書體、背穿上仰、俯月為貴。集隸書體元豐錢時須注意豐字頭,另有一種日本曲字頭元豐,最易魚目混珠。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古錢幣價格0.3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1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4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古錢幣價格5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月4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重寶篆書折十光背4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文「政」80元古錢幣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文「政」85元
政和通寶篆、隸書小平光背1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大字5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大字55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銳禾4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背「陝」古錢幣價格1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25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文「政」7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銀質大字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6000元
5. 宋代古錢幣最新價格表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月6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雙星1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背星月15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右桃元8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鐵母30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廣穿700元
宋元通寶隸書小平普品2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3元太宗太平興國年間(676--983年)鑄,宋年號錢由此始,有銅鐵兩種,徑2.4
厘米,重3.4克左右。錢文隸,真二體,背有星、月紋,以鐵母,廣穿錢為稀有。
太平通寶錄書小平背星2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背月15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合背3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鐵母3500元
太平通寶隸書小平廣穿600元
太平通寶隸書折十大樣背巨星2200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淳化元年(990)始鑄,有銅,鐵兩種,太宗親書真,行,草,三體
錢文,開御書錢之先河,亦草書入錢文之始。旋讀光背,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以縮小淳化為稀有。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背星80元
淳化元寶行書小平鐵母6000元
淳化元寶隸書小平縮水150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0元太宗至道年間(995-997)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行、草三體書為
太宗親書。徑2.4厘米。重3.8克左右,傳世以合背錢為稀有。
至道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道元寶行書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咸平元年(998年)鑄,有銅鐵,輪廓精整,另見有各式寬緣厚肉之
大型錢。錢文真書,旋讀光背,徑2.5厘米,重4克左右,咸平無珍惜錢。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合背30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背四齣250元
咸平元寶隸書小平闊緣厚肉18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咸平元寶隸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咸平元寶真書折十大樣光背45000元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始鑄。有銅、鐵兩種,鐵氏只見折三。徑2.5厘
米,重4克,鐵錢徑3.5厘米,以鐵錢折三少見。
景德元寶真書小平鐵質光背50元
景德元寶真書折二鐵質光背1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旋讀。小平
有大、小樣版別數種,徑2.4-2.5厘米,重4克左右,光背及背有星月紋。傳世以背星月紋為少見。鐵錢折
三稀有。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18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星月25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合背3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闊緣厚肉5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鐵母10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五闊緣厚肉1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二光背3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折十光背45000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祥符元寶真書小平背巨星200元
天禧通寶隸書小平縮緣小字2元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鑄,有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
3.8克,折二徑2.8厘米,重4.7克,鐵錢亦有折二。其時斗米十錢。天禧以銅、鐵折二及合背為稀有。
天禧通寶真書小平光背0.5元
天禧通寶真書折二光背20000元
北宋2
北宋時的錢幣存在著三大特點。一,錢文中出現了年號,先後鑄行的年號有四十五種,版別之多為歷代所
罕見。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的局面。三,錢幣的形態、錢文
書體以及幣材呈現多多樣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開始添鑄紀年和監名且書體漸趨單一,咸淳年間為
了應付通貨膨脹產生的財政因難鑄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幣「錢牌」。
詳細介紹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參考價文字說明
天聖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仁宗天聖元年(1023)鑄,天聖錢文來源於天為二人,乾興元年(1022)
二月,真宗死,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後為皇太後,二人同理國事,即二人聖。分銅、鐵兩種,面文真,篆
二體旋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重4.1克左右,又有大小樣之分。鐵錢有折二錢,徑2.7-2.8厘米,製作
精良。
天聖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天聖元寶真書折二鐵母光背20000元
明道元寶真書小平光背1元仁宗道元年(1032)鑄。錢文明道,明指日、月明者屬陽,代表皇帝趙禎,
月屬陰,代表皇太後劉氏,二者同朝聽政,故曰:日月之道明。有銅鐵,面文真篆兩體,旋讀光背,徑
2.5-2.6厘米,重4.3克,鐵錢折二徑2.85厘米,重7.5克,為它譜所不載,因明道一年改元較其它錢少。
明道元寶篆書小平光背1.50元
景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仁宗景佑元年(1034)始鑄,分銅、鐵,錢文有真,篆二體,旋讀。光背
無文,徑2.5厘米,重4克,版別較多。鐵錢有小平,折二徑3.2厘米,傳世以鐵錢折二為少見。
景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皇宋通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仁宗寶元二年(1039)始鑄,為避錢文重「寶」而造的非年號錢,應與南
宋「皇宋元寶」相區別,有銅、鐵兩種,錢文真,篆二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4厘米,重4克左右,折
二篆書罕見,新發現一枚隸書折二,徑2.8厘米,重6.4克,據悉日本尚有一枚真書折二,惜末見拓圖。小
平以九疊篆為珍稀品,鐵錢有小平、折二錢。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皇宋通寶篆書小平九疊篆14000元
皇宋通寶篆書折二光背12000元
康定元寶隸書小平鐵錢500元仁宗康定元年始鑄,徑2.3厘米,重5.75克,因行用一年,所造又為鐵錢,
故傳世極少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直讀光背100元仁寶慶歷年間(1041--104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真書,為宋氏
重寶之始。慶歷二字分直讀,旋讀,小平徑2.5厘米,重3.2折十徑3--3.2厘米,重6.6-7克,當十銅錢初
鑄未久即作折三,折二錢用,傳世旋讀較少,鐵母更稀。
慶歷重寶真書小平旋讀光背3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7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二直讀光背15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范銅3000元
慶歷重寶真書折五鐵母1000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光背250元仁宗至和年間(1054--1055)年鑄,元寶錢文為真,行、篆三體,旋讀,
通寶錢為真,篆二體,直讀,重寶為折二,折三,錢文真書,小平徑2.4厘米,重3.8克,折二徑3厘米,
重8.8克,折三徑3.4厘米,重10克上下。傳世元寶,通寶易尋,重寶錢為泉界所珍愛,尤以背文虢,坊者
更足珍貴。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左挑350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至和元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真書小平光背1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通250元
至和元寶隸書小平隸寶3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二光背1700元
至和元寶真書折五鐵母光背5000元
至和重寶真書折五背「坊」40000元
嘉佑元寶真書折五背「號」30000元仁宗嘉佑元年(1056)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光背,徑2.5厘米,
重3.8克,為小平對錢,傳有鐵錢,然未見存世。
嘉佑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50元
嘉佑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元寶隸書小平光背0.50元英守治平年間(1064-1067)鑄,錢文真、篆二體,有直讀,旋讀兩種,
徑2.4厘米,重3.8克,光背小平,未見折二以上大錢。偶有背四齣傳世,實為稀品
治平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0元
治平通寶隸書小平光背1元
治平通寶篆書小平光背1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30元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鑄,錢文真篆二體;旋讀,徑2.5厘米,重4
克,未見折二,折三錢。多為光背,以背衛,衡者為少見。重寶年代同元寶,錢文有篆,真二體,為折二
對錢;旋讀,徑3厘米,重8克上下,以直讀罕見。通寶年代同元寶,通寶唯有鐵錢,分小平,徑2.5厘米
,折三,徑3--3.4厘米,錢文真書,旋讀,多為光背,以背穿上月為希有,集幣時如遇通寶銅錢均為鐵母
,萬勿錯過。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光背0.30元
熙寧元寶篆書小平背「衡」250元
熙寧元寶真書小平背「衡」180元
熙寧元寶篆書折二光背0.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二光背1元
熙寧重寶行書折二連飛點10元
熙寧重寶篆書折二長冠「寶」15元
熙寧重寶真書折三光背200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光背0.3元神宗元豐元年(1078)鑄,有銅、鐵、兩種,錢文分篆、隸、行三體,小
平徑2.5厘米,重5克。折二徑2.8厘米,折三徑3-3.2厘米,版別可達百種,為宋錢中最多一種,隸書體、
背穿上仰、俯月為貴。集隸書體元豐錢時須注意豐字頭,另有一種日本曲字頭元豐,最易魚目混珠。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光背0.3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背月200元
元豐通寶行書小平背星1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小字光背100元
元豐通寶隸書小平大字1000元
元豐通寶篆書小平大字4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星5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背月4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二長字1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1500元
元豐通寶行書折五鐵母2800元
元豐重寶篆書折十光背40000元
元豐通寶半文錢篆書50元元佑元年(1086)宋哲宗繼位後,勵精圖治,經濟漸有好轉,平錢已不足計數
(無法找零)而鑄的半文錢。形制與平錢相同,只是錢徑縮小,徑2.1-2.2厘米,重1.4-2.4克,大部分為
2克。尚有紹聖元篆,行對錢,聖宋元寶篆行對錢,元佑通寶篆書錢,元豐通寶行書體等。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光背0.3元哲宗元佑年間(1086-1093)鑄,錢文有篆,行二體。旋讀,小平徑2.5厘
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徑3.2--3.4厘米,以折三鐵毋稀有。背陝列罕。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光背0.3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星1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星8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合背180元
元佑通寶行書小平背「陝」25000元
元佑通寶篆書小平背「陝」250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二光背0.8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二光背0.8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范銅18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范銅1800元
元佑通寶行書折五鐵母4500元
元佑通寶篆書折五鐵母4500元
北宋3
北宋時的錢幣存在著三大特點。一,錢文中出現了年號,先後鑄行的年號有四十五種,版別之多為歷代所
罕見。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的局面。三,錢幣的形態、錢文
書體以及幣材呈現多多樣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開始添鑄紀年和監名且書體漸趨單一,咸淳年間為
了應付通貨膨脹產生的財政因難鑄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幣「錢牌」。
詳細介紹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參考價文字說明
紹聖元寶行書小平光背0.5元哲宗紹聖年間(1094-1097年)鑄,元寶錢文為篆,行,隸三體,分銅、鐵
。小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折三錢徑3.3厘米。通寶錢文真書;直讀,細小工整,今銅者好尋
,鐵錢難得。紹聖以元寶隸書體稀有。廣罕亦罕。
紹聖元寶篆書小平光背0.5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星5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小平背月5元
紹聖元寶隸書小平光背15000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1元
紹聖元寶行、篆書折五鐵母光背6000元
紹聖重寶隸書折二光背50000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小字45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鐵母4000元
紹聖重寶真書小平鐵母背「施」15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小平光背0.5元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鑄。通寶錢文有篆、行,真三體,有銅、
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2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折三為鐵錢徑3.4厘米,重寶唯見樣錢,徑約
2.9厘米,元符錢以小平鐵母,折二鐵母,稀有。重寶樣錢更是鳳毛麟角。
元符通寶真書小平鐵母旋讀4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背「上」15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小平鐵母12000元
元符通寶行、篆書折二光背1元
元符通寶篆書折五鐵母10000元
元符通寶隸書折二牙雕無定價
建國重寶篆書小平光背無定價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年),初期鑄。錢文隸體直讀,背無文,徑約
2.35厘米,重不詳。因與前朝年號相抵,改鑄非年號錢聖宋元寶,由於鑄量少,傳世僅有廖廖數枚,極珍
罕
建國重寶真書小平光背無定價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光背2元微宗建中靖國年間(1101)鑄,系皇宋通寶後又一非年號錢,元寶錢文有篆
、行、隸三體。分銅、鐵兩種,小平徑2.5厘米,重4克,折二徑3厘米,重7.8克,平錢中佳品,燦若群星
,折三唯見鐵錢,徑3.2厘米,通寶以背當五尤其珍貴。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光背2元
聖宋元寶行、篆書小平美製1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結「宋」5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結「聖」25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中冠「寶」60元
聖宋元寶行書小平通「寶」手3000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字850元
聖宋元寶真書小平長點「宋」1100元
聖宋元寶真書折二長點「宋」1500元
聖宋元寶隸書小平隸書10000元
聖宋元寶篆書小平長冠「寶」18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二鐵母0000元
聖宋元寶行、篆書折二光背1.20元
聖宋元寶隸書折二鐵母背月10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五鐵母光背8000元
聖宋元寶行書折五鐵范銅2400元
聖宋通寶行書小平光背15000元
聖宋通寶隸書小平鐵母直讀20000元
聖宋通寶隸書小平背「當伍」300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大字200元崇寧重寶背藏文四字譯讀為穿上:地,穿左,水,穿右;火穿下,風,其
意蘊含著兩層意思:(一)祝願地水火風彼此相全,眾生康泰安居樂業,(二)把個人的祝願引伸到國家
社會范圍,祈禱民族團結親睦共處,,風調雨順天下太平。同進並寓有警戒的涵義;否則,將招致災難臨
頭,禍患無盡。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瘦金體15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抽示16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闊示600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折十書體25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二私鑄15元
崇寧通寶楷書小平普品2.5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短尾異「崇」3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錯范重文1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隔輪8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廣穿2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背四決5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合背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鐵范銅14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三鐵母2200元
崇寧通寶楷書折五大字18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異重5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高足貝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月1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星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背「十」150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精鑄細緣10元
崇寧重寶隸書折五普品1.5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小字無定價
崇寧元寶隸書小平銀質30000元
崇寧元寶楷書小平銀質大字50000元
宗寧元寶隸書折二鐵母20000元
-------------------------------------------------------------------------------------------
---
北宋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參考價文字說明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普品2元微宗大觀元年(1107年)鑄,大觀年號,取《易》:「大觀在上」之意,分
銅鐵兩種,錢文微宗親書瘦金體,小平有行書體,徑2.5厘米,折二輕2.8厘米,折三徑3.1厘米,折五徑
3.5厘米,折十徑4.15厘米,以當十大錢最精美亦最多。小平錢因通字部位不同,可分昂通、降通、斜通
、大字小通等多種版別,傳世以合背,鐵母為珍品。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昂通2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分頭「通」15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斜「通」1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楷「通」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楷「通」30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寬「觀」精鑄8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大樣樣錢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光背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光背14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光背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合背7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崇寧大觀」合背5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光背25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十合背450元
大觀通寶楷書小平鐵母120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二鐵母銅14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三鐵母3600元
大觀通寶楷書折五十光背200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楷「通」550元微宗政和年間(1111--1117年)鑄,政和年號,取「庶政惟
和」之意,通寶有銅、鐵二種、錢文人篆、隸、真三體,直讀光背;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15厘米。
重寶為折二鐵錢,錢文瘦金體,直讀光背,徑3厘米,傳世以折二重寶鐵母數種珍品。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真「政」楷「通」4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文「政」8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文「政」85元
政和通寶篆、隸書小平光背1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大字5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大字55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銳禾40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文政背「陝」10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25元
政和通寶楷書小平小樣文「政」70元
政和通寶隸書小平銀質大字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6000元
政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2元
政和通寶隸書折五鐵母26000元
政和通寶篆書折三鐵母3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五鐵母寬緣8000元
政和通寶楷書折三銀質400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光背15000元微宗重和年間(1118)鑄,年號重和,系取「和之以和」之意大敵當前
不知勵精圖治,卻一再割地賠款,屈辱求和,名符其實的求和。錢文有篆,隸兩體,直讀光背,徑2.6厘
米,重4克。篆少於隸,皆精美可愛。
重和通寶篆書小平光背1300元
重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400元
北宋4
北宋時的錢幣存在著三大特點。一,錢文中出現了年號,先後鑄行的年號有四十五種,版別之多為歷代所
罕見。二,貨幣流通具有地方性,有些區域銅鐵錢兼用,顯示了一種割據的局面。三,錢幣的形態、錢文
書體以及幣材呈現多多樣性,南宋孝宗淳熙七年起我背開始添鑄紀年和監名且書體漸趨單一,咸淳年間為
了應付通貨膨脹產生的財政因難鑄行了地方上的代有幣「錢牌」。
詳細介紹
名稱書體幣型特徵參考價文字說明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400元微宗宣和年間(1119--1125)鑄,錢文宣和乃皇上常處宣和殿名其年號,
通寶分篆,隸二體,直讀;小平徑2.5厘米,折二徑3厘米,折三徑3.3厘米,小平背陝者錢文為瘦金體。
元寶製作。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字1000元
宣和元寶隸書小平中字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中字1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大字1500
元宣和元寶隸書小平大字17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白銅昂「通」2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宣」4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楷「通500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小平普品7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短寶開足1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短寶開足12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小字15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字5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真「宣」廣穿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真「宣」廣穿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圓貝「寶」7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圓貝「寶」6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離「寶」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離「寶」15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隔輪5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隔輪12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巨頭「寶」7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巨頭「寶」10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背星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旋讀銀質70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背「陝」600元
宣和通寶楷書小平小型背「陝」1200元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鐵母8000元
宣和通寶隸書小平鐵母8000元
宣和元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無定價
宣和通寶篆書小平小型金質80000元
宣和通寶楷、隸、篆折二光背2元
宣和通寶隸、篆書折二光背2元
靖康元寶篆書折二光背1000元欽宗靖康年間(1126--1127)年鑄,錢文系宰相提議,取「日靖四方承兆
康民」二句,定年號曰,「清康」。分銅、鐵兩種,錢文篆、隸二體,通寶小平直讀;光背,徑2.3--2.5
厘米,折二徑2.7厘米,折三徑3---3.15厘米。元寶書體與通寶同,旋讀;光背,小平徑2.4厘米,折二徑
2.8厘米,折三徑3厘米。靖康錢均被泉家視為瑰寶。小平更為珍貴。.
靖康元寶隸書折二光背700元
靖康元寶隸書小平光背30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小平光背15000元
靖康元寶楷書小平光背15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小平光背15000元
靖康元寶楷書小平銀質光背100000元
靖康元寶隸書小平鐵母30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小平鐵母30000元
靖康元寶楷書折二光背8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折二光背6000元
靖康元寶篆書折三光背50000元
應運元寶篆書小平光背400000元北宋淳化安五年(994年)李順起義軍所建大蜀國應運元年鑄於成都,
小平旋轉,錢文隸書,徑2.4厘米,背上隱有孕星紋,此錢至為珍貴。
應運元寶隸書小平光背250000元
6. 誰知道古代貨幣一個金元寶或銀元寶各面值多少,還有銅錢、金條
一兩銀子到底值多少錢?很多人都討論過。現在很多人其實是毫無概念的。特別現代某些電視劇誤導,好象古時候老百姓隨時都帶著銀子上街,隨便買個饅頭要一兩銀子,簡單吃頓飯上百兩,給小二打賞也十幾兩,幾十兩,好象一兩白銀跟我們現在一塊錢似的,顯示出當前中國的影視創作人無知和不認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而且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其實古代大部分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銀子,他們使用的都是「錢」,即銅板,我們常說的「沒有錢」,就是指沒有銅錢。
白銀和黃金是朝廷明令禁止在民間流通的貨幣,所以民間大多用錢或鈔。鈔:就是布做的貨幣。大量使用銅錢不方便,於是「而商賈沿元之舊慣用鈔,多不便用錢。」《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所以說,進行大宗貨品交易的商人是用鈔的,而不是整箱子整箱子的用白銀和黃金。
我們這里要討論的是明朝末年白銀與現在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系。
首先要了解,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這是常常變動的,不同朝代兌換比例不一樣,同一朝代不同時期也不一樣,不像現在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另外,明朝一斤相當與現在的596.8克,一斤十六兩,一兩摺合現在的37.3克。
根據以下描述:
「每鈔一貫,准錢千文,銀一兩;四貫准黃金一兩」《明史》,志第五十七 食貨五。
「於是戶部定:鈔一錠,折米一石;金一兩,十石;銀一兩,二石。」 《明史》,志第五十四 食貨二。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明朝前中期黃金白銀比為1:4或1:5,而1644年前後境外白銀大量流入,1兩黃金約可兌換8兩白銀。
得到第一個結論: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一般通行的是兩種方法。一種是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以國際金價來推算白銀和銅錢今天的價值。另一種方法則是同時使用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來進行推算的。
1) 國際黃金基準牌價,金價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為一盎司。一盎司為31.1克。明朝1兩為今天的37.3克。這樣一算明代一兩黃金相當於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匯基準價來算,100美元兌換人民幣 791.5元來算,相當於5695.75元。根據1兩金為8兩銀,1000錢換算,明末一兩白銀相當於711.97元,取712元;一文錢等於0.7元。
2) 白銀基準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1000銅錢,相當於104.4元人民幣,取105元。
3) 米價基準。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米價如下:
明神宗萬曆時(16,17世紀之際) 白米(石)0.7-1兩
明崇禎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兩(南京一帶大災時空前高價);米(石)5兩(上海米價)
明崇禎末、清順治初 米(石)2-3兩
崇禎後期,災荒加上戰爭,糧價上漲很厲害,同樣1兩白銀買糧食可能買不了多少,可是買其他東西的時候卻有可能很值錢,因此這階段的數據不能作為一般購買力的參考。這里採用萬曆時期的最高價格作為一般物價水平,取每石1兩白銀來計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現在大米價格3元/公斤計算,一石米摺合人民幣283元,即1兩白銀摺合283元人民幣。
這樣,我們最後得到三個數據,1兩白銀分別可兌換人民幣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黃金的價值歷史中一向比較穩定;雖然今天的糧食產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慮到中國現在14億人口在消費,而明朝中後期保守估計人口也有七八千萬,因此糧食價格可以做為一個重要基準;考慮到白銀的比價在各歷史時期變化比較大,可參考性比較弱。
因此,我們取黃金基準的712和糧食基準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為了湊整數,便於換算,也便於大家有個感性的認識,這里取1兩白銀摺合人民幣500元。因此按照前一個比價的結論我們得到明朝中後期的貨幣兌換數據:
這就是我們的第二個結論:
1兩黃金=人民幣4000元=8兩白銀
1兩白銀=人民幣500元=1000錢
1錢=人民幣0.5元
由於實際上,1兩白銀至少能兌換1500錢,則1文錢=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認為是三毛錢。
另外說個小知識,1兩=10錢=100分,所以,一錢銀子=50元人民幣,一分銀子=5元人民幣,也就是10-15個銅錢左右。
這樣,我們對明朝中後期到清前期的物價就有了一個比較具體的概念。
明朝一個從九品官員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這是政府最基層公務員的工資。正一品官員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幣43500元/月,年薪52.2萬元人民幣,這可是當時政府總理的薪水,想來也不過分。
在明代,據說一個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兩半銀子就夠了,如果糧食自給自足,錢只用來買點柴米油鹽的話,一年750多塊錢過日子是挺苦,不過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問問老一輩,他們過過這樣的日子,甚至一些偏遠貧困地區現在還在過這樣的日子。
袁崇煥殺毛文龍,得到士兵兩萬八千人,上書皇帝要求:「歲餉銀四十二萬,米十三萬六千」,雖然這是為了籠絡毛文龍的舊部而增加了的軍餉,但是也能看出個大概。就是說,養活一萬人的部隊,每年需要軍餉15萬兩,糧食4.86萬石即900萬斤。用現在的話換算過來就是,2.8萬人的一個軍,一年的維持費用為7500萬元人民幣,可以吧?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募兵,規定每人年餉銀為10兩,到北方薊鎮後,守衛邊牆的募兵年餉增至18兩。這都是戰略要地的募兵價格,如果不是要參加重要戰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價格要更低:明修《武進縣志》稱當地 「受募者日銀一分」,年餉還不足4兩的。到崇禎年間,戰亂頻繁,大量百姓流離失所,食無所依,募兵變得容易,加上朝廷財政緊張,軍餉又比同期低了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個結論:維持一支萬人部隊的正常消耗應該是每年白銀8萬兩,糧食4萬石。
崇禎三年,御史郝晉言:「萬曆末年,合九邊餉止二百八十萬。今加派遼餉至九百萬。剿餉三百三十萬,業已停罷,旋加練餉七百三十餘萬。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萬以輸京師,又括京師二千萬以輸邊者乎?」我們來計算一下崇禎三年稅賦:遼餉,九百萬;練餉,七百三十餘萬,加上正常稅收二百萬,總共是一千八百三十萬兩。假設國家什麼都不幹,只養軍隊的話,能養活180萬人的隊伍。
綜上所述,我們一共得到了三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1兩黃金=8兩白銀=8000銅錢,
第二個結論:1兩白銀=人民幣500元,1兩白銀=10錢白銀=100分白銀,
第三個結論:一支萬人部隊每年的正常消耗應該是:白銀8萬兩+糧食4萬石。
7. 中國古錢幣價格表
皇宋通寶背面光背價格是3元
崇寧通寶和元寶價格是8元左右
元豐通寶元寶有篆書的
價格都是3元
宋元通寶5元
乾元通寶10元
嘉定
嘉泰
15元
嘉佑3元
建炎小的8元
大點的15元左右
淳熙元寶隸書小平光背
12000元
孝宗淳熙元年鑄,元寶錢文為真,篆二體,銅錢小平徑2.3---2.5CM,折二徑2.7--2.8CM,背有星、月紋,記地,淳熙七年起記年,自七至十六。又有各種大小鐵錢,以鐵母者少見。通寶只見鐵錢,有篆書小平徑,2.4CM,背月。折二徑2.75--2.8CM,背文自春十至春十六,同十五至十六,以鐵錢小平為少見。
淳熙元寶楷書小平背星月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小平背「十六」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小平背「十」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小平鐵母
8000元
淳熙元寶篆書小平鐵母背巨月
15000元
淳熙元寶篆、楷書折二光背
20元
淳熙元寶楷、篆書折二背星月
16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正」
70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柒」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捌」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十二」
1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背「泉」
25元
淳熙元寶篆書折二背「泉」
240元
淳熙元寶楷書折二鐵母背「同」
8000元
淳熙元寶篆書折二鐵母背「利」
8000元
紹熙元寶楷書小平背「元」
5元
光宗紹熙元年鑄,元寶銅錢面文真收;旋讀、小平徑2.3---2.4CM,折二徑2.8--3CM,背記年元至五,鐵錢有真,篆二體,小平徑2.5CM,折二徑3CM,以鐵母痛篆書春為罕見。.
紹熙元寶楷書小平背「二」、「四」
10元
紹熙元寶楷書折二背「元」、「三」
2.50元
紹熙元寶楷書折二背「五」
2.50元
紹熙元寶篆書折二鐵母背「春三」
10000元
紹熙元寶篆書折二鐵母背「定三」
15000元
紹熙元寶真書折二鐵母背「四七」盈星
1.2萬
紹熙元寶真書折十背「四」
40000元
紹熙元寶真書折十背「四」
40000元
紹興元寶楷書小平官鑄光背
1800元
高宗紹興年間鑄。有銅、鐵兩種。元寶錢文真、篆兩體,旋讀光背,小平徑2.4CM,折二徑2.75CM背有星月紋,折三徑3厘米以上。通寶只見折三徑3CM,以瘦金體者為珍品,紹興年號長達32年之久,故傳世多,然小平少。..
紹興元寶篆書小平官鑄
1800元
紹興元寶楷、篆書折二星月
8元
紹興元寶楷、篆書折三光背
8元
紹興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300元
紹興通寶楷書小平鐵母
5000元
紹興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10元
紹興通寶楷書折三光背
15元
紹興通寶楷書折五旋讀
45000元
紹興通寶楷書折十旋讀
60000元
8. 古代錢幣,哪幾種錢幣最值錢
你這各問題問得好,最值錢的錢幣當然是「珍稀」品種。發行量少,而且保留到今天更少的品種。
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看你是怎麼比較了?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值錢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吧:就拿香港硬幣舉例(香港從1863年才開始發行貨幣,時間比較短,歷史也不長)。
1941年的一仙(ONECENT),也就是壹分銅幣。由英國的早幣廠製造發行,其實發行量並不少,有500萬枚,當運幣的船快到香港時,被當時佔領香港的日本侵略軍繳獲了,並把這些硬幣送到他們的軍工廠,熔掉製作成用於戰爭的炮彈等。當時被繳獲時,日本的軍官看著好玩,就留了兩枚放在兜里,這下本來發行了幾百萬枚的普通銅幣成了稀世珍品。拍賣行拍賣時動輒就上十萬,百萬……
知道吧?這樣的幣最值錢。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值錢的,首先我們的有這方面的知識,再有的有些運氣……
我們身邊可以見到的珍稀品種,也有比較值錢的,但大多是人為的炒做……
9. 中國古錢幣價格圖片
名稱 書體 特徵 幣形
參考價(元)
說 明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多局監造普品
1
高宗乾隆元年始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文沿雍正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新疆紅錢穿左滿文,穿右為維吾爾文。計有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濟晉陝鞏安雲黔台伊,庫車,葉爾羌,葉爾奇木,阿克蘇,烏汁,喀會,和田。幣材多用黃銅、青銅、新疆用紅銅,一般徑2.2--2.5厘米,重2.4--4.8克,分大樣,小樣,少數錢背有星、漢字,又有記年,記值,合背,吉語等錢。傳世以雕母珍貴。...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上「福」
25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右「福」
22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克蘇局
5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
450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合背
15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陝局雕母
8000
乾隆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母錢
1500
乾隆通寶 楷書 折十 背寶鞏局
5000
乾隆通寶 楷書 特大型 背寶泉局
38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泉局
10
仁宗嘉慶年間鑄。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穿左為寶,穿右為鑄局名;泉源直蘇昌浙福武南川晉陝鞏雲東黔,伊,阿克蘇,幣材含鉛錫各半,故錢質灰暗脆弱,一般徑2.2---2.6厘米,重2--4克,少數錢可見星月紋,另有吉語錢,如福康壽寧,天下太平等。此時的大清朝已是日薄西山。傳世元珍稀品。
嘉慶通寶 楷書 小平 背「桂」
5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桂」
100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直局
4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蘇局寬緣
100
嘉慶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
50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源局雕母
6000
嘉慶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雕母
6000
嘉慶通寶 楷書 折十 背寶川局
3500
道光通寶 楷書 折二 背寶泉局
10
宣宗道光年間鑄。形制同嘉慶錢,面文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名:泉源直蘇南昌武川浙福晉陝廣桂雲東黔,伊犁,阿克蘇,庫車,寶新。道光錢製作粗糙,大小不一,輕重懸殊,一般徑2.2--2.4厘米,重2.5--3.6克,清廷由於入不敷出,新疆阿克蘇,庫車,寶新三局始鑄虛值析五,當十錢,亦是清錢虛值錢之始。傳世幾無稀罕之品。...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壹分」
30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十八年」
2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阿克蘇局精鑄
500
道光通寶 楷書 折三 背阿克蘇局
100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蘇局雕母
800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雕母
5000
道光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源局雕母
4500
咸豐通寶 楷書 小平 背寶泉局鐵母
2000
10. 最值錢的古代銅錢圖片
銅錢名稱:咸豐重寶寶鞏當五十母錢
銅錢價值:2150000人民幣
咸豐重寶寶鞏當五十母錢:跡清晰深俊,銅材優良,呈金黃色,錢文精美,沒-絲一毫拖泥帶水, 比同版流通的錢稍大些、厚重些。
咸豐重寶的直徑為36. 9mm,緣厚為2. 4m,內穿為6. 3mm,重為14. 9g。咸豐重寶的鑄造材料主要是黃銅,也曾出現過鐵錢等其它材質的錢幣。
寶鞏局是清代甘肅省的鑄錢局。康熙六年開,不久停。雍正五年遷到蘭州改名寶鞏局,七年又停。咸豐五年重設,至同治三年廢止,因此,除乾隆、嘉慶外,歷朝「鞏」字錢均少,南昌康熙寶鞏更少。
其鑄幣面值有小平、當二、當五、當十、當五十、當五百、當千數種。銅質分紅銅和黃銅兩種。錢文有宋體、楷體,書法求異,特別是滿文「鞏」字多有變化。形成寶鞏局咸豐錢文書法獨特的風格。
(10)古代金錢幣價格及圖片擴展閱讀:
四類高價值銅幣:
1、銀幣大十珍價格,這類幣種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很高,其中2013年時奉天光緒癸卯一兩,一級,可達200萬元以上;民國十八年孫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一級。
民國二十一年孫像金本位幣壹元一級和湖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一級的銅錢價格也可達170萬元左右。
2、銀幣小十珍價格,小十珍的市場價格低於大十珍,價格一般都在幾十萬元上下,據2013年的銅錢價格市場行情顯示,新疆造光緒銀元七錢二分一級,價格在50萬元左右。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一元一級、庚戌春季雲南造宣統元寶七錢二分一級和四川光緒楷書缶寶七錢二分一級價格都在40萬元上下,2014年銀幣小十珍的價格又有部分上漲。
3、銅元大十珍價格,這類銅錢價格表在市場行情中比較穩定,據2013年數據顯示,吉林光緒通寶辛丑二十個一級和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一級,市場銅錢價格在30萬元左右;廣西造光緒元寶十文一級和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五文一級的銅錢價格在25萬左右。
4、銅元小十珍價格,由於銅元小十珍價格一般在10萬元左右,成為很多投資者熱議的幣種。數據顯示,淮字大清銅幣二十文一級和粵字大清銅幣二十文一級的銅錢價格都在10萬元上下。
其次大中華民國雲南銅元一仙一級和安徽方孔光緒元寶十文一級銅錢價格都在8萬元上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五文二級和大清銅幣中圓孔雙花二文二級的銅錢價格在5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