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護照可以在阿根廷中央銀行開戶嗎
任何一個銀行,開設個人賬戶,都需要您提供相應的身份證明。中國人在中國用身份證,港澳用通行證,其他地區或者國家用護照。中國護照在阿根廷是可以開設賬戶個人賬戶的。
2. 關於,阿根廷給國內西聯匯款的,知道的進哦(高分)
幾天前阿根廷已經禁止西聯到中國的業務. 改tt吧.
對方支付手續費,大概30多美金吧, 不同國家的不一樣.收款方不用支付手續費的.
金額限制一般是2萬
你收匯的時候填個表就去支持的銀行比如郵政,農行等直接辦理.
3. 阿根廷貸款500億是向誰貸的款
6月9日報道,阿根廷財政部長尼古拉斯·杜約夫:我們已經就這筆500億美元的貸款資金達成一致,這是阿根廷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獲得的配額(45億美元)的11倍,這反映了國際社會對阿根廷的支持,這是非常好的消息。阿根廷與世界的融合使我們得到這種程度的支持。
4月末開始,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大幅貶值。阿根廷總統馬克里5月8日宣布,即日啟動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談判,尋求其金融支持以緩解阿根廷比索對美元持續貶值的壓力。
4. 中國與阿根廷交換6500億人民幣對國際金融會有什麼影響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中國建立自己的金融業的第一步,也是人民幣要實行自由兌換的前期實驗性工作.
對金融業是沒什麼直接影響的,中國和阿根廷之間主要是我們賣他們電器,他們賣我們大豆和牛肉的關系.兩國貿易在增加,中國想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阿根廷外資抽逃嚴重,兩國又都不想自己的貿易讓美元賺上一筆,於是就有了這么一出.
但如果聯系前後的背景,更合理的解釋大概是,中國做個資態,要求美國保障中國的外匯儲備安全.
中國早就認識到單一的以美元為外匯儲備的壞處,但苦於世界上沒有比美國更穩定,更安全的外匯,只好繼續買入美元.金融危機來了,中國在美國損失慘重,於是再次強調外匯多元化.借銀行的口建議建立超主權貨幣,然後發話要求美國確保美元安全,然後又是表示要找替代美元的外匯儲備,然後再出來的跟阿根廷交換人民幣一事.早就准備好的事,這時拋出來,意不在阿根廷,而在給美國施壓罷了.
5. 我朋友在阿根廷,我在中國,她要給我打錢,她所在的那個國家怎麼能把錢打到國內,尋求幫助
一看就知道你朋友在阿根廷混的不怎麼樣,西班牙語估計也不會,應該是在那打黑工的,真的很可笑,竟然他在阿根廷,他應該去阿根廷的有關部門問一下,難道他回來問中國人啊,然後中國人知道阿根廷的郵政辦法,真的可笑之極,就和你在外地上學,你想知道當地有什麼特產,不問當地人,卻要問你爸爸是一個道理,另外,告訴你那位朋友,沒有「阿根廷語」這個東西,估計他還以為阿根廷人說阿根廷語 ,垃圾!!!
6. 阿根廷與IMF達成500億美元貸款協議有何意義
阿根廷政府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6月7日宣布,雙方達成了一項為期36個月的50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
根據協議要求,阿根廷將擴大縮減赤字的步伐,將2018年、2019年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目標分別調整為2.7%和1.3%,低於此前的3.2%和2.2%的目標。並計劃在2020年實現財政平衡,並在2021年實現財政盈餘。
4月末開始,阿根廷比索對美元大幅貶值。阿根廷總統馬克里5月8日宣布,即日啟動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談判,尋求其金融支持以緩解阿根廷比索對美元持續貶值的壓力。
來源:央視新聞
7. 中阿人民幣貨幣互換協議「阿根廷從中國進口商品時可以使用人民幣」 是如何具體操作 實施的
此700億掉期協議是迄今中國和拉美國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金融交易,也是中國首次與拉美國家簽訂雙邊貨幣掉期。 自去年12月起,中國央行已先後與韓國、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和印尼簽署類似協議。
注意這是掉期協議,即此協議覆蓋的人民幣和比索之間應該是約定了固定的匯率(有可能分批固定),這樣等到貿易發生時,阿根廷方可根據固定的掉期匯率直接兌換為人民幣(以前要通過美元得出套算匯率,這樣不僅要承擔匯率風險,還會增加成本)。
你所提到的結匯的問題不存在,因為到結算日比索會直接按照掉期匯率兌換成人民幣。
8. 關於阿根廷金融危機
2002年新年伊始,阿根廷新政府宣布繼續執行停止償還外債的政策,不久又宣布其貨幣比索對美元貶值29%,這是解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兩大關鍵舉措。其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阿根廷金融危機是一件意味深長、不可忽視的大事,它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國際金融體系內在缺陷的深刻思考。
一、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基本經過
到目前為止,阿根廷金融危機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2001年初到7月,為第一階段。2001年3月,阿根廷出現了一個小的償債高峰,而此時市場對阿根廷政府借新債還舊債的能力有些疑慮。於是,在2001年3月下旬新上任的阿根廷經濟部長卡瓦諾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應付,主要內容是削減政府開支,降低赤字,與外國債權人談判進行債務重整,這樣暫時躲過一劫。但是,整個市場對阿根廷的疑慮沒有完全消除。到7月10日,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各兌換所的匯率突然出現波動,到7月12日達到高峰,此時比索實際上已貶值5%左右。
2001年7月到12月初為第二階段。7月風波過後,由於阿根廷政府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總算漸漸趨於平息。11月1日,德拉魯阿總統宣布,阿根廷將實施重新談判外債、調整稅收、支持困難企業、發行新債券等一攬子經濟調整措施,以克服金融危機。但這些措施並未得到積極的反應,相反,卻出現了7月以來最大的動盪。11月2日,阿根廷證券市場梅爾瓦股票指數比前一個交易日下降2?84%。政府公共債券價格持續下跌。與此同時,貨幣市場利率急劇飈升,以致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竟高達250%至300%。受此影響,紐約摩根銀行評定的阿根廷國家風險指數曾一度突破了2500點大關,創歷史紀錄。於是阿根廷政府繼續緊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但到了12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拒絕向債務累累的阿根廷提供13億美元緊急援助貸款,從而使該國面臨著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債務危機。
2001年12月12日到2001年底,為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突出特徵是金融危機演變為政治危機。從12月12日起,阿根廷街頭開始爆發抗議活動,而12月18日反對經濟緊縮措施的遊行轉變為一場暴亂,導致28人喪生。12月20日總統德拉魯阿和經濟部長卡瓦諾引咎辭職。此後11天里,阿根廷更換了4位總統,成為歷史上非常罕見的由金融危機導致的政治危機事件。
2002年初到現在為第四階段,矛盾開始緩和。主要表現是阿根廷新總統宣布了兩個重要政策,一是堅持停止償還外債(共計1500億美元),二是宣布比索貶值,即將比索從1美元兌1比索貶到1美元兌1?4比索,貶值幅度為29%。這兩個政策都沒有引起市場太激烈的反應。特別是宣布貶值政策後市場波動不大,不象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中宣布比索貶值後的動盪。
二、阿根廷金融危機背景分析
經濟衰退――基本誘因
1999年開始,阿根廷經濟發展態勢急劇惡化。從經濟增長速度上看,1998年GDP增長速度尚有3.8%,而1999年則變成了負的3.4%,2000年為負0.5%,2001年也肯定是負增長。由於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不利的外部因素進一步加重了阿根廷的經濟衰退。突出地表現為兩點:一是2001年以來,由於美國經濟大幅下滑,給阿根廷的出口造成極大損害;二是1999年拉美經濟實力最強的巴西為了促進出口,將其貨幣貶值40%,這對阿根廷出口的沖擊也是非常大的。
貨幣局制度(CurrencyBoard)――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0世紀90年代初,在經歷了整個80年代的惡性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之後,阿根廷政府採取了貨幣局制度,即將阿根廷比索和美元以1∶1固定匯率掛鉤,其目的是恢復公眾對本國貨幣的信心。在具體操作上,其中央銀行每發行一個比索,就要有一個美元的外匯儲備做基礎。相應的,中央銀行要無條件以固定匯率接受市場對美元的買賣要求。換言之,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由外匯儲備決定。應該說,貨幣局制度對付惡性通貨膨脹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阿根廷也因此從1991年起迅速恢復了經濟增長。但由於阿根廷的貨幣供給要由外匯儲備決定,這就意味著決定外匯儲備的外國資本流入一旦發生波動時,阿根廷的貨幣供給也要發生波動,進而引起經濟震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俄羅斯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資本對新興市場的流入減少,阿根廷未能倖免。由於貨幣局制度的作用,阿根廷貨幣供給受挫,從而極大地抑制了經濟增長。結果,從1999年開始,阿根廷正式進入經濟衰退。
國際社會救援不力
阿根廷發生金融危機後,從傳統和道義上而言,國際社會中最重要的救援夥伴是美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但這二者都沒有積極開展救援。
早在「9.11」事件之前,布希政府的財政部長保羅.奧尼爾(Paul0'Neill)就曾暗示,美國對於像阿根廷這樣的新興市場所出現的危機將採取更為強硬的方針。「9.11」事件後,美國忙於反恐怖戰爭,對阿根廷的金融危機自然無暇以顧。
2000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牽頭,組織了約400億美元的緊急救援貸款,幫助阿根廷過關,但是條件是2001年經濟增長2.5%,財政赤字不得超過65億美元。這兩個條件阿根廷都未能實現,加上2001年美國布希政府上台後態度轉變,於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救援阿根廷的態度也轉為消極,乃至出現了2001年12月5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拒絕向阿根廷提供貸款的一幕。
三、阿根廷金融危機的影響和啟示
首先,金融危機在阿根廷演變成了全面的危機。在經濟上,金融危機使得阿根廷政府和企業更加難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資金,並加劇了經濟衰退。在政治上造成了社會動盪,和政權頻繁更迭。如12月18日的遊行演變為暴亂,有28人死亡,並導致在12月20日到12月31日連續更換了五名總統,這是非常少有的政治事件。
其次,金融危機影響了國際資本對新興市場的信心,導致資本重新選擇注入歐洲或美國這樣成熟的資本市場。比索貶值後,阿根廷政府無法贖回債券,或者外幣借貸的呆壞賬增加,均會影響全球性金融機構的盈利。由於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引發投資者的緊張情緒,因此阿根廷的鄰國,如巴西、委內瑞拉及哥倫比亞,更難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籌得資金。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國際資本好不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對新興市場的信心,但隨即又受到阿根廷事件的影響。2001年突出的一個例子是,香港的「小超人」李澤楷發行25億美元債券的計劃就受到投資者對新興市場信心下降的影響而宣告流產。
第三,由於中國和阿根廷的經貿聯系有限,加上兩國相距甚遠,因此在阿根廷金融危機不大規模擴散的情況下,這場危機對中國的影響是有限的。但它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卻是深遠的。
最大的啟示是在人民幣匯率安排方面。從1994年1月1日到現在,人民幣匯率安排是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安排,從實際運行上看接近於盯住(美元)匯率制度,與聯系匯率制度有相似的地方。這就意味著在我國的貨幣政策操作中,有相當一部分貨幣供給是受外匯儲備變動影響的。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一定要注意匯率安排對貨幣政策乃至整個宏觀經濟的影響。
四、從阿根廷金融危機看
國際金融體系缺陷
阿根廷金融危機讓人們很自然地又聯想起1982年爆發的拉美債務危機,以及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1998年的俄羅斯金融危機。在這些金融危機中,受損最嚴重的無一例外都是發展中國家。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除了發生金融危機國家自身的內部因素之外,國際金融體系的內在缺陷也是導致危機發生或使危機進一步惡化的重要因素。國際金融體系的內在缺陷,突出表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表現和國際匯率體系安排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認為是國際金融體系的衛士。但近年來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維護國際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卻有很多的批評,總體上可歸為四方面:第一是不能准確估計可能爆發危機的國家和地區,即預防危機的能力比較差;第二是出現危機後反應速度往往比較慢,即有很長的決策時滯;第三是對接受救援國家所提出的條件,即所謂「葯方」,往往千篇一律,總是以緊縮為特徵的三板斧;第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金實力顯得越發有限,難以充分提供被救援國家所需的資金。
在這次阿根廷金融危機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突出缺點是,反應速度太慢,而且要求實行緊縮政策的「葯方」恰恰加重了阿根廷的經濟衰退。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1年7月稱,阿根廷如果想獲得去年批準的400億美元債務支付補助的話,2001年就必須把財政赤字限制在65億美元以下,同時把2002年的財政赤字限制在400億美元以下。而非常關鍵的是,在阿根廷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如果遵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緊縮政策,必然進一步惡化經濟形勢。
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國際金融體系中對匯率的安排實際上處於一種無安排的狀態,即每個國家或地區可以自由選擇其匯率制度。結果形成美元、歐元和日元三大國際儲備貨幣匯率相對浮動,多數國家貨幣以各種形式與上述三大貨幣掛鉤的局面。對於許多經濟總量不大,但對外依賴度很高的國家和地區而言,貨幣局制度,就成為匯率安排方面一種重要的選擇方式。在拉美國家,除了阿根廷以外,還有好幾個國家甚至採取了更加激進的美元化政策,即放棄本國貨幣,採用美元為通貨。現在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得人們重新去思考貨幣局制度、美元化問題以及全球的匯率安排。阿根廷金融危機的爆發,迫使我們重新去思考,在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下,實行貨幣局制度或實行美元化的國家如何避免和阿根廷類似的金融危機。
9. 繞地球一圈也要來中國購買物資,阿根廷為何如此瘋狂
阿根廷一直以來都有著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很多人都認為對於這樣的阿根廷自身國家應該有著非常不錯的發展,但是如今也會有很多阿根廷的人繞地球一圈來中國買物資,這也讓很多人都不明白其中的原因。阿根廷和中國一直以來都保持著非常友好的交流,中國的物資如今也是越來越物美價廉,所以如今很多阿根廷的人都喜歡來中國買物資。
中國一直以來都是外交大國,對於很多國家,中國也是非常願意提供幫助,在阿根廷資源不足的方面,中國也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雖然阿根廷和中國距離並不近,但是也阻擋不住阿根廷和中國美好的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