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2014年為什麼石油和煤炭價格下跌
石油跌價據說是美俄要搞俄羅斯,俄羅斯就著望著石油天然氣活著呢。
㈡ 2014年國際油價大跌消費稅
A不符合題意,題干中我國提高成品油消費稅,說明企業稅收增多,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供給數量減少, 該圖供給數量增多,不符合材料要求;
B符合題意,企業稅收增多,供給數量減少,符合題意;
CD不符合題意,題干中由於我國成品油消費稅是向企業徵收,所以價格與供給曲線的變化有關,與需求曲線的變化無關.
故本題選B.
㈢ 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受什麼影響
近期的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主要受到產油大國協商的因素影響,多年以來,沙特主導的OPEC國家和俄羅斯都在通過協商減產來維持油價的穩定,但美國是個例外,美國並不願意同俄羅斯和沙特一起減產,從2016年11月以來,美國的原油產量從880萬桶/天上升到1280萬桶/天,漲幅達到了45%。其實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原油的價格就一直在劇烈的波動,這也不是國際原油第一次跌到30美元一桶附近了,在2008年經融危機之後,國際原油價格受到經濟影響曾從145美元暴跌到30美元一桶附近,隨後國際油價也開始緩慢上升,並一直在100美元附近波動,直至美國的頁岩油開始席捲全球市場,2014年,市場供求被打破,供大於求,國際原油價格又開始暴跌至30美元一桶以下。
㈣ 為什麼 2014 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會出現大幅度下跌
因素太多
14年國際資本市場最大的黑天鵝事件當屬油價的暴跌。在年中布倫特原油還站在115美元一桶的情況下,下半年原油價格突然崩盤,至年底下跌了將近50%,布倫特原油目前在55-58美元一桶的區間波動。尤其最近三個月,油價暴跌了將近40%。是什麼導致了油價短期內這么大幅度的暴跌?油價2015年走勢如何?我們試圖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些評述。
對於任何一種商品,導致其價格變動的原因主要來自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因此,油價在2014年下半年的下挫,部分原因是來自於需求面的。全球經濟在2014年除了美國之外,恢復的幅度實際都略低於預期,尤其歐洲和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速的放緩,導致了對大宗商品需求量的下降。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的大多數大宗商品價格下半年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同一時期,銅、鐵礦石、鋁這些同樣反映了基本面需求的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幅度一般僅僅在10%-20%之間,而唯有原油的價格下跌達到了50%。因此,需求面的下滑對原油價格的下滑有一定影響,但並不構成最直接的因素。原油價格的下滑,更多的來自供給面的沖擊。
供給面的沖擊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其一是美國頁岩油產量放量,另一個是傳統產油國如利比亞和伊拉克今年生產開始恢復。2014年美國的原油產量大幅超出了之前的預期,雖然近年來美國石油產量之高一直讓人意外,但是其對油價的影響直到最近才達到最大,這是因為產量增長的規模達到了顯著的水平。隨著生產技術的革新,水平井和水力壓裂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美國頁岩油岩氣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持續上漲。美國頁岩油生產從2008年的不足50萬桶/日發展到了現在的400萬桶/日生產規模,並且預計未來在美國未來原油生產中的比重將逐步上升。這直接導致了美國原油產量由2008年年初的500萬桶/日增長到現在的900萬桶/日。除了美國的供給增加之外,於此同時,隨著伊拉克、利比亞等產油國地緣政治危機得到緩解,OPEC原油恢復正常供給。2014年第三季度,OPEC原油生產為每天3030萬桶,已高於每日產油上限。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總體來看,在全球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原油生產仍在不斷增長,供求不平衡,是導致原油價格下跌的最主要原因。這之中需求方面的影響佔20%-30%,供給端的沖擊佔70%-80%
㈤ 石油價格下跌原因。
世界原油供過於求的局面令油價大跌。和2014年6月107美元的油價高點相比,美國石油價格至今已下跌60%,目前略低於每桶44美元。以下七大因素或推動油價進一步下跌。
1、供應過剩:美國能源署(EIA)數據顯示,美國的單周能源產量相當於每天生產原油940萬桶,幾乎是32年來的最高水平。供過於求的局面將繼續打壓油價;
2、石油企業沒有停產:美國的原油產量不僅處於幾十年來的最高點,而且還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3月6日的一周時間里,美國石油產量為940萬桶,比上年同期的810萬桶猛增14.5%。能源局預計,這種增速可能延續到2016年,屆時美國原油日產量將超過960萬桶。這將是1970年,或者說逾45年來的最高點。
3、全球經濟溫和增長:全球范圍內,經濟增長停滯不前——中國開始放緩,日本負增長,歐洲乏力,美國經濟增速今年也可能下降。更重要的是,全球石油需求前景將在2017年觸及 12年來的最低點,比一年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測的數字少了60多萬桶。一年來,國際能源署已四次下調石油需求預期,目前該機構預計,2015 年的石油日供給量過剩約40萬桶。
4、沙特可以承受更低的油價:作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沙特在油價為每桶90美元時才能實現盈虧平衡。然而,沙特擁有超過726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在油價不斷下跌期間,這筆資金足以用來彌補損失。
5、油田的應變能力超出想像:最新調查顯示,油價為每桶40美元時,只有1.6%的油田出現了負現金流。
6、依賴石油的國家別無選擇,只能生產:在俄羅斯等以石油為支柱的主要產油國,政府也許別無選擇,只能按更低的價格生產原油。石油出口收入約佔俄羅斯政府支出的42%。換言之,對俄羅斯政府來說,在油價暴跌後減產無異於經濟自殺。
7、儲油地的選擇日益艱難:預計到2015年5、6月,庫欣及其他美國油庫都將達到飽和。目前美國石油總儲量為4.489億桶,同比增長23%,處於80年來的最高點。類似趨勢也在 世界其他地區上演。截至2014年底,經合組織(OECD)商業原油總儲量為27.41億桶,創歷史新高,相當於該組織成員國58天的消費量。此外,能源 局指出,經合組織的閑置產能集中在沙特,2014年這個數字平均為每天200萬桶左右;預計2015年將增至230萬桶,2016年達到270萬桶。
㈥ 石油價格 2014年 為什麼暴跌
打戰爭,因為政治利益
㈦ 原油價格為什麼下跌 2014年原油價格走勢
原油價格,主要還是受制於,中東產油國的產出量影響的。這不是沙特強硬的不減產態度,導致一路下跌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