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債券上市交易的最後價格怎麼確定的~~~~剛才看到基金估值說 對於流動性不好的債券,只有有幾個小的交易
基金估值對於流動性不好的債券是採用公允價值的
為什麼不做債基呢?今年都漲了20%多了
買基金最好到證券公司,服務專業費用低
歡迎前來開戶,還有獎品哦
B. 債券實際發行價格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該債券的發行價格為38315054.5元
債券發行價格公式為:Σ(票面金額*票面利率)/(1+市場利率)^t + 票面金額/(1+市場利率)^n(取1~n,n為債券期限)
即債券發行價格=各期利息按市場利率折算的現+到期票面金額按市場利率折算的現值
(2)地方債券上市後價格擴展閱讀:
債券(Bonds / debenture)是一種金融契約,是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直接向社會借債籌借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同時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並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本質是債的證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是一種債權債務關系,債券發行人即債務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即債權人。
根據《公司法》 的規定,我國債券發行的主體,主要是公司制企業和國有企業。企業發行債券的條件是:
1.股份有限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於人民幣3 000萬元,有限責任公司的凈資產額不低於人民幣6 000萬元。
2.累計債券總額不超過凈資產的40%.
3.公司3年平均可分配利潤足以支付公司債券1年的利息。
4.籌資的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
5.債券利息率不得超過國務院限定的利率水平。
6.其他條件。
C. 新債上市當天賣出應該如何定價
您可以在新債上市之前,先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合理估算一個價格,等待這只可轉債上市後,在沒有達到預期價格時可以先等一等,等接近或達到預期價格之後再賣出。 一般來說,新債上市第一天只要有獲利,就可以掛現價賣出。
新債上市首日即可選擇賣出,很多新債通常都是在上市當日的收益是相對較高的。新債上市後的價格是不斷波動的,一般的投資者很難把握到最高點,所以當新債價格上漲達到預期目標時,建議果斷賣出。新債上市後也存在破發的風險,即上市後價格跌破100元。若該公司對應股票表現良好,那麼投資者可以在破發後選擇繼續持有,待債券價格反彈後再賣出。
溫馨提示:
1、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4-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D. 債券的發行價格為多少
每年支付一次利息100元,第一年年底的支付的100元,按市場利率折現成年初現值,即為100/(1+8%),第二年年底的100元按復利摺合成現值為100/(1+8%)^2,……第5年年底到期的本金和支付的利息按復利摺合成現值為(100+1000)/(1+8%)^5
(說明:^2為2次方,^3為3次方,以此類推),計算如下:
P=100/(1+8%)+100/(1+8%)^2+……+100/(1+8%)^5+1000/(1+8%)^5
=∑100/(1+8%)^5+1000/(1+8%)^5
=100*[(1+8%)^5-1]/[8%*(1+8%)^5]+1000/(1+8%)^5
=1079.85
E. 債券發行的價格是怎麼算的
發行價格就是把未來所有現金流按市場利率折現。
每年息票=1000萬*6%=60萬
發行價格=60/(1+5%)^1+60/(1+5%)^2+60/(1+5%)^3+60/(1+5%)^4+60/(1+5%)^5+1000/(1+5%)^5 = 1043.2948萬元,即10,432,948元
你好
F. 可轉債上市的價格一般是多少,會不會下調轉股價
可轉債上市價格一般是按面值賣的,100元一張。可轉債的價格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普通的債券,持有他每年能得到利息。另一部分是看漲期權。兩者相加就是可轉債的價格。由於股票的價格隨公司經營的變化不斷變化,所以看漲期權的價值波動很劇烈。同時,社會的資金成本不斷變化,也導致債券部分的價格上下波動。這就導致可轉債的價格波動很劇烈,有時候能遠低於面值,也能遠高於面值。我建倉的時候,底倉部分最喜歡配置可轉債。
轉股價一般隨時間進行調整。例如分紅、送股後,轉股價也相應下降;公司股東大會也有權利修改轉股價。具體的條款,您可以查看可轉債的說明書。
簡單聊聊,供您參考。
G. 新債剛上市多少錢可以買進
低於100元的,都可以買進。
H. 地方債券的風險及現存問題
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風險
(一)償還風險 地方政府債券被稱為「銀邊證券」,信用度很高,一般不會出現無人購買的現象,但地方政府債券 同公司債券一樣存在償還風險。以項目效益擔保的地方債存在難以預測的決策風險。世界經濟形勢變 化、國家宏觀政策調整、決策人員知識結構缺陷和經驗不足都可能導致決策失敗。因此即使地方政府在 發債前進行了科學的可行性論證,對風險有充分的認識並採取了有效措施,也不能在絕對意義上消除風 險。以稅收擔保的地方債也存在償還風險。地方財政收入不足是地方政府發行債券的原因之一,以這樣 的財政收入擔保地方政府債券的償還,本身就是存在風險的。目前我國地方政府沒有根據本地的實際情 況選擇地方稅稅種、稅率的權力,也就不能通過調整稅種、稅率拓寬財源,這必然會影響地方政府財政 收入的穩定性。地方政府以不穩定的財源擔保債券發行,給債券的償還帶來了風險。
(二)宏觀調控風險 研究認為,發行地方債引起的宏觀調控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地方債的發行可能引起 通貨膨脹。地方債的發行意味著投資規模的擴大,投資規模的擴大加速了資金流動,貨幣流動性的提升 和增大貨幣發行量一樣,都會導致通貨膨脹。二是地方債的發行將會沖擊證券市場。地方政府債券將會 從其它證券市場吸引資金,直接導致這些證券市場的價格波動。三是實施地方債有可能加劇地區間的不 平衡。經濟發達地區的財政信用狀況相對於內陸地區要好得多,發達地區更容易獲得發行資格。在都有 資格發行時,更好的財政信用狀況會吸引不發達地區的資金流向發達地區。四是不利於產業結構的調 整。在沒有賦予地方政府發債權時,地方政府就設法通過集資、迫使銀行貸款等手段為項目融資,從而 造成全國各地嚴重的亂上項目、重復建設的情況。如果允許地方政府發債,在地方政府職能沒有完全轉 換的情況下,亂上項目、重復建設可能會變得更嚴重。
(三)政治風險 以上所有風險都有可能導致政治風險。一旦讓地方發行債券,各地可能會一哄而上,競相舉債,結 果導致地方債務危機;許多地方政府近年來實際上早已大量負債,如果允許地方政府在「欠債不還」的 同時正式展開融資,就可能出現政府失信;不論什麼原因,只要政府不能償還到期債券的本息,都會導 致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危機;當因為投資過熱引起通貨膨脹,人們生活水平下降時,民怨隨即產生;地區差異的擴大和資金運用效率低下同樣也會引發社會公眾不滿;如果運用資金去搞「政績工程」,不能真 正改善民生,也可能激化地方政府與人民的矛盾。
地方政府債券的風險成因分析
(一)信息不對稱引起的決策偏差 政府決策的目的是要解決社會公共問題,滿足公眾需要,而公眾利益往往分散、復雜,政府難以完 全掌握對決策有用的信息。此外,因為信息時效性很強,信息的利用要做到隨機應變,這對於任何人、 任何機構來說都難以做到完美無缺。因此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的決策都存在信息不對稱情況。 中央政府對地方債的發行額度、期限、利率等的控制需要掌握足夠的信息才能決定,因為信息不充足, 控制難以到位。地方政府的決策還受到國家政策、市場變化的影響,當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變化時,建設 項目可能不符合產業政策而難以獲得政策的持續支持;當國際市場變化時,項目所需設備的采購價格可 能會大幅上升而增加建設成本。
(二)財政分權不徹底助長地方對中央的依賴心理 我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行政體制上存在著「父與子」的關系,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的依賴性很 強。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的錯位增強了地方政府對中央政府的財政依賴。一方面,中央政府把財權高 度集中,在稅收分享上降低了地方政府所能取得的比重;另一方面,中央把更多的事權層層下放給地 方,地方政府收支嚴重失衡。為均衡地方政府收支,中央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向地方政府提供資金支持。 在財政分權不徹底的情況下,地方政府發行債券難以破除地方政府對中央財政的依賴心理,這也將成為 地方政府要求中央政府承擔債券償還「兜底」責任的借口。
(三)地方利益誘發地方政府的發債沖動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地方政府成為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主體之一。由於市場和資源有限, 各地方為了推動本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具有爭取更大公共項目投資、獲得更多資源的沖動,在與中央的 決策發生沖突時,會做出不利於宏觀經濟的決策。如果賦予地方政府的發債權,在地方利益驅動下,重 復建設和盲目投資難以避免。
(四)不合理的政績評價機制導致「政績工程」 地方政府發債權使地方政府融資更為方便,也可能催生更多的「政績工程」。由於項目缺乏科學決 策,僅憑個人意志拍板,不顧財力民力,必然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後果,尤其是前建後拆、前拆後建的現 象較為普遍,結果是社會資源浪費嚴重,引起群眾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