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民黨撤退台灣時到底運走了多少黃金白銀
1949年蔣介石在敗退台灣之前,曾在大陸搜颳了一番,從大陸帶走了數不清的的黃金白銀和珍寶,如今絕大部分的文物還珍藏在台北故宮裡面。國民黨在撤退大陸前就首先搬運國民黨中央銀行的黃金儲備。
948年11月月30日夜,從上海外灘的中央銀行金庫中搬運了774箱,共約200萬兩黃金,由國民黨海軍登陸艦「美盛號」護送,12月2日到達台灣的基隆港。接著又將151箱共約57萬兩黃金和1000箱共約400萬銀元運到廈門。
1949年1月10日,這一次動用了軍艦、民輪和飛機參與運輸。這一次運到台灣的黃金260萬兩,廈門90萬兩,存在美國38萬兩,上海僅存20萬兩。此外還有數千萬銀元也轉運到台灣。蔣介石有了這些財產,才使得國民黨在台灣有了經濟基礎。
2016年9月台灣民進黨當局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任命顧立雄為「不當黨產處理委員會主委」,年底前要實現「黨產歸零」。
據中國台灣網報導,負責運送黃金的「聯勤總部財務署長」吳嵩慶之子、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教授吳興鏞強調,目前台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在新北文園金庫的藏金,其中還有108萬兩是當年蔣介石退守台灣時帶來的。
吳興鏞曾出版《黃金密檔:1949年大陸黃金運台始末》一書,日前又出版其父在1946年至1951年的日記,介紹黃金的來源、數量與去向。
最常被用來證明〝黃金已用完〞的論據來自蔣介石機要秘書周宏濤的回憶錄《蔣公與我》。吳興鏞說,周宏濤與吳嵩慶是多年老友。周宏濤在書中指出,1950年6月僅存黃金54萬兩,每月軍需18萬兩,因此9月就花光了。但事實上,運台黃金另有100多萬兩存在台灣銀行名下,包括80萬兩的新台幣發行准備金,另外在美國也有存金。
至於蔣介石當年到底搬運多少黃金來台?從1948年底,蔣介石下令搬運第一批200萬兩黃金來台,後來總計分6批,將當時〝央行〞手頭存金全部搬空,總計500多萬兩黃金,運到台灣與廈門鼓浪嶼。
這批黃金的花用情況包括:在大陸各戰場花掉130萬兩;從1949年中到1951年初,為支應台灣當局開銷,約花用150萬兩;在剩餘的大量黃金中,有108萬兩仍存放在台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在新北的文園金庫。
據了解,台灣有個被稱為文園的「黃金山洞」,位於新北新店,是台當局貨幣政策主管機關的金庫,這里藏著當年國民黨從大陸帶到台灣的部分黃金以及當局陸續購進作為准備金的純金塊,總重量450噸,總價值5000億元新台幣。(1064億人民幣)
金庫由100多名荷槍實彈的「憲兵」駐守,戒備森嚴,外人難以一窺究竟。據說在這里駐守的「憲兵」不能同時吃一樣的餐食,以免被下葯。據悉,一塊金磚約12公斤,市價為1600萬元新台幣。
㈡ 四個9的黃金好還是三個9的黃金好
黃金飾品三個九與四個九的唯一區別就是純度不同:
黃金飾品三個九是指純度在99.90%以上的黃金飾品。
黃金飾品四個九是指純度在99.99%以上的黃金飾品。
可見四個九比三個九的純度更高!
黃金飾品,即用黃金製作而成的飾品。黃金是一種貴重金屬,是人類最早發現和開發利用的金屬之一。不同黃金飾品的純度有所不同,國內黃金飾品一般是三個九的,因為黃金在生產或者加工的過程中很難達到99.99%的整體成色,製作工藝過於復雜,成本太高,因此三個九居多。
黃金飾品的日常保養:
一潔精的化學物質會改變金子的色澤,所以做清潔工作之前應該脫掉金飾品。
二避免直接與香水 、發膠等高揮發性物質接觸,否則容易導致金飾褪色 。
三游泳時要取下金飾,以免碰到海水或池水後,表層產生化學變化。
四保管的時候用絨布包好再放進首飾箱,避免互相摩擦損壞。
五黃金比較軟,容易變形,所以不要拉扯項鏈等飾品,以免變形。
六純金飾品在遇水銀時會產生化學反應 ,出現白色斑點,清洗時只要在酒精燈下燒烤一會兒 ,就能恢復原色。
七配戴後的金飾常因污漬及灰塵的沾染而失去光澤,此時,只要將金飾置於中性洗潔劑以溫水浸泡並清洗,再取出拭擦乾即可。
㈢ 黃金都有幾個9
行家:買足金勝過買千足金 金飾品市場「亂花漸欲迷人眼」,那麼,消費者到底該如何選擇呢?且聽行家建議。 建議1:買足金勝過買千足金 由於男女婚嫁喜歡取「千千足喜」諧音,因此,目前市場上流行的黃金飾品,大都以千足金為主,到底千足金與足金到底有何區別呢?兩者買誰更合算?行家說千足金與足金材質本無多大區別,購買足金反而更實惠。 據了解,千足金即黃金材質純度為99.9%以上,即999,足金即黃金材質為99%以上,即99.5%左右,兩者材質本無多大區別。 有人以為純度越高的金飾品越好,陳先生解釋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千足金與足金的材質相差無幾,原材料價格也僅相差1元/克,但由於千足金比較軟,製作工藝難度要比足金高,因此工藝價可會略高。目前市場上兩者之間約相差4元/克左右,其中有近3元/克是屬於工藝價。其次,金飾品也不是純度越高越好。陳先生拿出兩款鉑金戒指給記者看,他說純度越高顏色反而越差,會偏灰,但如果在鉑金中加入一些別的材質,顏色反而變得晶瑩透亮。 建議2:貨比三家按克購買 目前,金飾品銷售主要有「一口價」與「價費分離」兩種方式,但也有少部分商家依然按件賣。按克賣與按件賣到底存在著怎樣的差別呢? 「按克賣顧客可以進行比較,有個參考價值在那,但按件賣則有意模糊金飾品的價值,顧客想進行比較則很難。」一間金行老闆李先生分析,從目前佛山珠寶金行的分布來看,金銀珠寶店聚集最多的就數祖廟百花廣場,那裡不僅有以周大福、金六福等為代表的數家外來品牌大戶,也雲集了佛山數十家本土金銀珠寶商行,因此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區域之一,價格戰打得不亦樂乎,有部分商家最近甚至打出了5折優惠。 東方廣場只有周大福與金六福兩間外來品牌店進駐,整體銷售環境尚沒有成行成市,因此主要以銷售款式比較新潮時尚的精品為主,款式最新穎價格也是最高的
㈣ 黃金3個9和4個9有什麼區別
一、主要就是純度不同,999是含金量99.9%,9999是含金量99.99%的,但做首飾的話,因為黃金在生產或者加工的過程中需要焊接,很難做到99.99%,一般99.9%就是最高的。
二,
1.誤區一:純度越高,價格越貴
足金一般是根據國際金價作為基準,然後加上一定的加工費、房租、人工等,最後按照克來計價;18K金雖然也受到國際金價的影響,但是工費和設計費都要比足金高,而且可能還會鑲嵌其他的寶石,所以價格是通常按一口價來銷售,跟金重沒有太直接的關系。
2.誤區二:純度越高,越保值
「純度越高越保值」這句話基本上沒問題,但現狀是,國人喜歡在「純」這點上追求極致,覺得足金不夠純,於是追求千足金;某天覺得千足金不夠純了,又追求萬足金。回收價也統一按照足金回收價來計算,所以也就沒有萬足金比千足金保值、千足金比足金保值這一說了
3.誤區三:純度高的黃金不會褪色
足金相對K金來說確實不容易褪色,但很多人戴久了足金戒指和項鏈,發現也會掉色。其實有很多原因造成它們褪色,比如接觸到人體汗液、日化用品之類的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褪色,尤其是接觸了含汞等化學物質的東西之後。這些都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可以送到商家那裡翻新,平時也要多注意保養。
(4)台灣黃金幾個九擴展閱讀
含金量千分數不小於999的稱為千足金,是首飾成色命名中最高值。印記為千足金、999金、gold999或g999。黃金首飾的印記包括廠家代號、材料和純度,如:X金990、XAu990、X足金等。
其中,字母X為廠家代號。當採用不同材質或不同純度的貴金屬製作首飾時,材料和純度應分別表示。當首飾因過細或過小等原因不能列印記時,應附有包含印記內容的標識。
2015年春節前夕,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公布GB11887-2012《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第1號修改單,2016年5月4日起實施,今後即使是純度999.0‰的金飾,也只能標注為「足金」,而不能像現在叫「千足金」了
(參考資料 網路 千足金)
㈤ 黃金首飾上幾個九
國家的標準是三個9,只有金條才有三個9和四個9的標准。即使消費者的購物小票上明示是「萬足金」,通過質檢也是無法證明的,因為按照國家對貴金屬命名的規定,「千足金」是國家標准中黃金首飾成色標準的最高純度,而標准中根本沒有「萬足金」的相關規定。
而且以現有的儀器精密度,即便黃金飾品純度確實達到了99.99%,一般的檢測機構也檢測不出來。
(5)台灣黃金幾個九擴展閱讀:
按照國標的定義,黃金分了以下幾種,純度千分數最小值分別表示為375、585、750、916、990、999。對應的純度其他表示方法為:9K、14K、18K、22K、足金、千足金。對於首飾而言,國標只定義到千足金。
黃金的純度的一種分類就去,3個9就是純度99.95%,4個9的就是純度99.99%,999為純度99.9%,也就是18K;9999為純度99.99%也就是24K,999是代表黃金純度,即為千足金,純度99.9%。
後者9999即俗稱的萬足金,純度比千足金高不到哪裡去,沒多少實在意義,只是有些商家為提高業績、稍微抬高些價格而使用的一些伎倆,黃金999是99.9%的黃金,後者是99.99%的黃金,千足金是含金量99.99%,足金含金量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