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誰知道軍用羅盤(指北針)k4580使用方法
(一)測定方位:
1.測定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1)打開羅盤儀!使方位指標「△」對准「0」;
(2)轉動羅盤儀,待磁針指北端對准「0」後,此時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讀出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2,標定把圖萬位
標定地圖方位就是利用羅盤使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一致。
(1)打開儀器,調整度盤座,使方位指標「△」對准「0」;
(2)以測繪尺與地圖上的真子午線相切;
(3)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指向本地區的磁偏角之數值上,則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完全一致。
3,測定磁方位角
A,測定圖上目標的磁方位角
(1)用指北針精確標定地圖,並保持地圖不動;
(2)將測繪尺與所在點和目標點的連線相切,調整度盤座,使指標「△」對准「0」刻劃線;
(3)待磁針靜止後,其北端所指度盤座上的刻度即為所在點至目標點的磁方位角數值。
B,測定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
(1)打開儀器,使方位指標「△」對准「0」,並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
(2)用大拇指穿入提環,平持儀器,由照準經準星向被測地目標瞄準;
(3)從反光鏡中注視磁針北端所對準度盤座上的分劃,即為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數值。
(二)測量距離
1,用測繪尺直接量算圖上距離
2,用里程計量讀圖上距離
(1〉先將紅色指針歸「0」;
(2)平持儀器,把里程計測輪輕放在起點上,沿所量取的路線向前滾動至終點;
(3)根據指針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線,即可直接讀出相應的實地距離。例如在1:50000地圖上由甲點量至乙點,儀器表盤上l;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個刻線,則甲乙兩點間的實地距離為7公里。者在l:100000地圖上量得14個刻線,則甲乙兩點間的距離為14公里。另外,與有相應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l∶500000)的地圖也可經換算量讀之。
(三)行軍時間及速度計算
用儀器上的速度時間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時,可測定行軍所需要的時間或在規定時間內的行軍速度,其方法如下:
l.行軍時間計算:打開儀器,使里程錶指針歸零(表盤紅線上)。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速度時間表便按照l: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時(外側表,順時針讀數)及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時(內惻表,逆時針讀數)速度行軍各所需時間,若為在l∶50000比例尺地圖上所量得里程,則用手指輕按測輪,使里程減半,指針所指示的速度和時間即為所求。例如:在1:50000比例圖上量得距離為40公里,若按v20 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時間。首先將指針撥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處,在v20圈內指針所指即為所求。若規定的速度為表上沒有顯示之速度,則找出有倍率關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時間。如每小時行軍速度為5公里,量得里程為30公里,求時間,便可讀:v10為3小時,由於v10是v5的2倍即將得數乘2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60公里處讀v10得6小時,再如v6時,可讀v18,將得數乘3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90公里處讀v18得5小時,余類推。
(注意:以上計算均未包括行軍體息,調整及道路量取時的坡度和彎曲系數等,在組織行軍時,應在表上加入有關數據。)
2.行軍速度計算,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根據要求到達的時限,便可依速度時間計算表選擇規定時限內的適當速度(注意:若為1:50000比例尺的里程應將規定時限加倍進行選擇)作為行軍速度。
(注意:在求行軍速度時,同時相應加入有關行軍數據再進行計算。)
(四)測定斜面的坡度(俯仰角度)
打開儀器,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度,側持儀器,沿照準、淮星向斜面邊瞄準,並使瞄準線與斜面平行,讓測角器自由擺動,從反光鏡中注視測角器中央刻線所指示俯仰角度表上的刻度分劃,即為所求的俯仰角度(坡度)。
(五)測量目標概略高度
已知目標(物體)與所在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先測定目標的俯仰角,再查高度表(見附表1),即可得知目標的高度,其方法如下:
1。曲地圖上或用距離估定器求得所在點與欲測目標(如山頂、煙囪、塔尖等)的水平距離;
2。測持儀器,沿照準、準星的目標頂端瞄準,讓測角器自由擺動至停止,看清測角器刻線所指示的俯仰角度值;
3。查看高度表(附表1)或用密位公式計算即可得知高度。
例:已知測點至被測物水平距離為100米,用儀器測得俯仰角度為30°,然後查高度表,在100米橫格對准30°豎格,查得被測物高度為57.74米。
B. 風水羅盤中白圈,紅圈,、表示什麼
風水羅盤各圈層的含義
羅盤上的圈層有的簡略,有的復雜。少則三層,多則四十多層。每層都有文字或符號,都有特定的意義。在沿海的福建漳州、廣東興寧,內地的安徽休寧、江蘇蘇州都有不同的羅盤。
第一層是天池,即太極,或渭天地。磁針居於中,紅頭指向南方,黑頭指向北方。風水先生認為:太極化生萬物,一為太極;二為兩儀(陰陽、乾坤);三為三財(天;地、人);四為四象(東、南、西、北);五為五行(金、木、水、火、土);六為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七政(日、月、五星);八為八卦(乾、坤、艮、巽、震、坎、兌、離);九為九星(文、破、廉;祿、巨、武、弼、貪、輔);十為洛書成數九加一。風水先生還認為:立規矩、權輕重、成方圓,莫不由金針與天池始定。如果羅經無天池,則子午無定,陰陽莫分,八卦九宮不能別,龍向氣脈無由而稽。金針動而為陽,靜而為陰。子午中分為兩象,兩儀合卯酉為四象,四象合四維為八卦,八卦定方位,於是天道成、地道平、人道立。
第二層是八卦。或為先天八卦,或為後天八卦。八卦有四陰四陽,各有方位。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方位不同。後天八卦還與洛書結合起來,內容十分復雜。相地時,坎龍不立辰向,坤龍不立卯向,震龍不立申向,巽龍不立酉向,乾龍不立午向,兌龍不立巳向,艮龍不立寅向,離龍不立亥句。
第三層九星。古代對九星的說法不一,或者認為是四方和五星,又認為是北斗七星和輔佐二星。風水術中的九星是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死或作溫),它與二十四山向、五行相配合,組成艮丙貪狼木、巽辛巨門土、乾甲祿存土、坤乙輔粥木、坎辰申癸破軍金、兌丁巳丙午武曲金、離壬寅戌文曲水、震庚亥未廉貞火。
第四層天星。天星有天皇、天廄、天鬼、天乙、少微、天漢、天關、天戰、天帝、南極、天馬、太微、天屏、太乙、太罡、天官、天命、
天苑、天棓、天市、天廚、天漢、天壘、天輔共24個。天鬼或為天魁'、天苑或為陽璣、天漢或為陰光。天乙即天一,天極即北極星,天漢即銀河,天棓、天漢等出自《史記·天官書》。風水先生認為:天垂象示吉凶,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下映二十四山。星有美惡,故有吉凶。諸星中以紫微、少微、天市、太微為天星四貴,除少破外,三貴均有立圖建都之驗。凡星下照地穴,金木水火土合局則吉,不合局則不吉。
第五層地紀二十四位。這是內盤,又稱正針。二十四向由八個天干、十二個地支、以及乾坤巽組成。為什麼要取二十四這個數字呢?風水先生認為這是天地之成數,天數二十有五去一、地數三十去六,都是二十四。此數上應天時二十四節氣,下行地中二十四山方。二十四方位的排列是:正北坎卦王子癸、東北民卦丑艮寅、正東震卦甲卯乙、東南巽卦辰巽巳、正南離卦丙午了、西南坤卦未坤申、正西兌卦庚酉辛、西北乾卦戌乾亥。二十四位的用途是定山向、辨水向。當盤中指數指向某節氣,則生氣臨在對應的一方。正針所指方向即磁極子午。它反映的是地球方位,故又稱地盤。
第六層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立春始艮、大寒終丑,以推五運金木水火土,以察少陰少陽太陰太陽。
第七層穿山七十二。用六十甲子加八干四維共七十二,稱為穿山,以應七十二候。七十二龍分布在二十四位之下,每位下有三龍,十二支有六甲。穿山即穿定來龍。搞清了來龍屬何干支,才可以辨別吉凶。所謂壬山只可坐癸亥、甲子兩方;子山只可坐丙子、庚子兩方。八干四維處於空格中,
第八層分金。在正針二十四山之下,每山各設五位,合一百二十,用以避孤虛龜甲,稱為分金。
第九層中盤人紀二十四位,或稱中針人盤。風水先生認為:先有天地,後有人,故人盤居天地盤之中,子午對准內盤的壬子和丙午之間。處於二十四山方位向右錯開半格,屬於北極子午。風水先生稱之為上關天星厘度氣運進退,下關山川分野地脈賴否。
第十層同第八層,稍有錯開一
第十一層透地六十龍;風水先生認為:透如管吹灰,氣由竅出。五氣行平地,發生萬物。地有吉氣,土隨而起。氣透於地中,氣雄則地隨之而高聳,氣弱則地隨之而平伏,氣清則地隨之而透美,氣濁則地。隨之而凶惡。在撥弄針盤時,對六十龍的解釋各有不同。如果透得甲子沖山,就會女啞男癆;透得丙子,就會富貴雙全,等等
C. 趨勢羅盤,分享給大家,如何修改羅盤參數在三樓
zxcv101700
發表於
2013-3-7
19:38
[i]我的載入時有時也是顯示不完整,可以在技術指標列表裡打開羅盤指標進行參數設置,就可以顯示了謝謝分享,也許別人能用上。不過感覺好像還缺點指標似的,載入上去右邊欄不懂,一切換時間它就消失了。
D. 股票軟體天機羅盤指標怎麼用
別誤入歧途了,做股票,不要迷信指標,沒有百分之一百的技術分析。
各種分析方法綜合起來,K線結合成交量分析,個股基本面分析,政策面分析足矣!
技術指標也是根據數字衍生出來的,所以價格和成交量的分析足矣成為技術分析的重要手段。
E. 以下哪一個不是用來表示方向的方法(快樂寶貝問答里的) 羅盤指標 方位角 象限角 大限角
大限角。
F. 指南針怎麼用啊
使用指南針,可使地圖和實際地形的方位一致,探知現在你所在的地點和尋找的目的地的方位。
指南針務必水平地拿著,而且要遠離以下列舉的各種物品,才可避免磁針發生錯亂:指南針應離鐵絲網10米,高壓線55米,汽車和飛機20米,以及含有磁鐵如磁性容器等10米。
1.方位測量機構:由羅盤、方位框、瞄準器及瞄準玻璃等組成。方位分劃外圈為60—00密位分劃制,單位為0—50密位;內圈為360º分劃制,單位為5º。方位指示精度為0—25密位。
2.距離估定器:有瞄準器及瞄準玻璃等組成。瞄準玻璃上刻有距離估定線及密位分劃線。當殼蓋與殼身之測距定位線相對准,瞄準器處於垂直位置時,距離固定線與瞄準器組成10:1之比例測距固定器;密位分劃線與瞄準器組成密位測距估定器。距離估定器的測距精度為5%。
3.俯仰角測量機構:由俯仰瞄準器、俯仰擺及鎖緊機構等組成。其量程為±90º、單位為5º。俯仰角測量精度為2.5º。
4.里程測量機構:由里程測量表輪、里程錶、里程錶針及齒輪系等組成。里程錶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種分劃,單位為公里。里程測量精度為2%。
5.坐標梯尺:由相互垂直的兩組測尺組成。長尺80mm;短尺20mm。單位1mm。坐標梯尺測量精度為0.5mm。
測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標定地圖、指示目標等。
例一: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至最大位置,將指北針托平,(單眼緊貼瞄準器)調整瞄準器的角度,使透過放大鏡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標線及所對應的分劃值。瞄準時通過瞄準器上的長縫和瞄準線瞄準目標,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的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例二:標定地圖—使地圖上北方與現地正北方向一致。
展平地圖,將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與地圖上磁北方向線(即地圖中的PP'虛線)密合,此時坐標梯尺始端應指向地圖下方,轉動地圖,使指北針方位指標線對應值指示為零。此時地圖即已標定。
例三:利用地圖量測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按例二方法先將地圖標定,使指北針坐標梯尺長邊通過站立點和目標兩點或這兩點延長線,坐標梯尺的始端應指向站立點。此時方位指標線所對應之密位分劃值即為站立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
估測距離:
① 已知北側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
根據目標間隔在瞄準玻璃上所佔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來估算距離。
比例公式:
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 10 / 目標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
密位公式:
立足點至目標的距離(米)=目標間隔寬度(米)x 1000 / 目標所佔的密位數
例四:已知前方目標高壓電桿之間隔為50米,電桿高為8米,試用比例測距或密位測距兩種方法,估測目標至站立點間的距離。
打開指北針,使殼蓋與殼身之測距定位線對准,將瞄準器置於垂直位置,用單眼緊貼瞄準器長槽,通過瞄準玻璃上的分劃線觀察目標。
測得兩電桿之間隔(50米)占兩估定線寬度的倍數為1.25,通過比例公式可求得:
立足點至電桿的距離=50X10/1.25=400 米
測的電桿之高(8米)占密位分劃線兩小格(20密位),通過密位公式可求得:
立足點至電桿的距離=8X1000/20=400 米
② 未知被測目標的間隔,估測目標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
例五:在河彼岸有敵陣地新建暗堡,估測暗堡至站立點之間的距離。
打開指北針,測的目標至站立點的磁方位角為45—20密位,在垂直於目標的方向尋找一輔助點,使目標至輔助點的磁方位角之值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化1—00密位,例向右當測得輔助點至目標的磁方位角為44—20密位。此時用步測法或其他方法,若測得輔助點到立足點的距離為40米,則站立點到目標的距離為其十倍,即400米。
註:按上述方法測距,如再減少5%、如400米-400X5%=380米,此時測距精度能提高2%左右。
測俯仰角及校準水平:
用俯仰瞄準器直接瞄準目標,來測量站立點至目標的俯角或仰角。還可以將指北針的坐標梯尺(長尺)朝下,立於某一平面上,測量該平面傾斜的角度,或校準該平面,使之處於水平位置。
例六:測量站立點至山坡目標之仰角。
手拿指北針,用中指壓下按鍵,同時通過俯仰瞄準器瞄準目標,待3-5秒鍾以後,中指脫開按鍵,鎖緊機構即將被測角度鎖定。通過俯仰放大鏡即可讀取所測得的仰角,指示為30º。則站立點至該山坡目標的仰角為30º。
量測地圖上任意兩點之里程:
不同比例尺之地圖,其方里網邊長及實地距離之關系,及計算公式:
1:25,000地圖: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4 (公尺)
1:50,000地圖: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2 (公尺)
1:100,000地圖: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 (公尺)
例七:量測地圖上的甲乙兩地之直線距離。(地圖比例尺1:50,000)
將坐標梯尺始端對准甲地,量的甲乙兩地間的長度為68毫米。
代入公式
距離=68x100/2=3400 米
責甲乙兩地間的直線距離為3400米。
例八:量測沿某公路上甲乙兩地之行軍路程。(地圖比例尺1:50000)
轉動里程輪,消除其空迥,使里程錶針的指示為零,然後是令程輪沿公路滾動到乙地(注意里程輪只能滾動不能滑動)。翻轉指北針,根據地圖的比例尺,在1:50000里程錶分劃圈上讀數,若里程錶針指示為25,則該公路上甲乙兩地之路程為25公里。
說明:此法不適用於地勢有起伏的地區。
象限法
將圓分為四個象限,當表示方位時,如在觀測者的北面,則方位角度為由北向西或東起計;如方位在觀測者的南面,則方位角度則由南向西或東起計。
A點在O點的方向為北45° 西 N45° W
B點在O點的方向為北60° 東 N60° E
C點在O點的方向為南55° 東 S55° E
D點在O點的方向為南50° 西 S50° W
方位角法
方位角從正北(即0度)起順時針方向量度,其角度表示單位有下列3種,下圖則顯示各主要方向的不同表示單位。
量測地圖上某點的坐標:
量讀要領:長邊壓橫線、短邊通過點,公里數在前,尾數看尺邊,先報縱坐標,後報橫坐標。
例九:量測1:50000地圖上、「p」點的精確坐標。
(1)先查出「p」點的坐標為83、50。將坐標梯尺長邊與83坐標橫線密合,使短尺通過「p」點。
(2)先後讀得短邊為8毫米,長邊為13毫米。
帶入公式:距離=量的毫米數x100/2
短邊為400公尺,長邊為650公尺,分別夾道所對應的公里數後面。
(3)「p」點的精確坐標為83400(縱),50650(橫)。
END
注意事項
指南針務必水平地拿著,遠離磁鐵。白色指北,扭轉身體使地圖上的北方向和指南針的北方向一致,找一下你身邊的標志性建築物,在地圖上找到它,你就知道你現在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