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產價格指數越大,企業經濟效益越好嗎
我剛才幫你查詢了。生產價格指數就反映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所以越大越好。
Ⅱ 商品價格變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會產生什麼影響
如價格上漲使生產經營單位產品利潤增加,但可能導致銷量下降,使總利潤降低,需要平衡。如價格降低,導致單位產品利潤降低,但可能使銷量增加,導致總利潤上升。需要整體平衡,考慮產品的質量、品牌、市場佔有率和顧客的忠誠度等多方面因素。
商品交換中如供求平衡,那麼價格就完全由價值決定,價值大價格就高,價值小價格就低,也就是成正比。如果供求不平衡(比如供大於求,或供小於求)。商品的價格除了由價值決定以外,還要受供求變化的影響,比如供大於求時價格就略低於價值。供小於求時價格又略高於價值。
(2)企業商品價格指數影響擴展閱讀:
價格變動的影響:
1、價格影響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數量,直接影響消費水平。消費者的收入在一定時期是穩定的,價格的上漲必然導致消費品數量的減少,影響生活水平。
2、商品價格的變化影響該商品的需求量。通常生活必需品彈性較小,因而影響也較小,而高檔耐用品彈性大,影響也較大。
3、一種商品價格上漲,替代品由於功能相同和相似,需求量會增加,所謂此消彼長,各領風騷,互補品由於功能互補,需求量響應也會減少,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4、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對生產者來講必然有利可圖,於是,會增加該商品的生產,以獲得更大的利潤。
5、如果生產要素價格上漲,生產者會減少這種要素使用,轉而使用其他要素,以便控製成本,保證利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物價變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價格調整策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產經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企業
Ⅲ 生產價格指數PPI到底是反應企業購買費用還是銷售費用PPI增長到底對經濟對企業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有害的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采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美國約採用3000種東西)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過去衡量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狀況的稱為批發物價指數或躉售物價指數Whole sale Price Index,WPI)它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消費者的立場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之先聲。
將食物及能源去除後的,稱為「核心PPI」(Core PPI)指數,以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這是由於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波動劇烈。
理論上來說,生產過程中所面臨的物價波動將反映至最終產品的價格上,因此觀察PPI的變動情形將有助於預測未來物價的變化狀況,因此這項指標受到市場重視。
生產者物價指數是測算價格變化的指標,該價格是製造商和批發商在生產的不同階段為商品支付的價格。這里任何一點的通貨膨脹都可能最終被傳遞到零售業。畢竟,如果銷售商不得不為商品支付更多,那麼他們更樂於把更高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生產者物價指數並不僅僅是一個指數,它是一組指數,是生產的三個漸進過程的每一個階段的價格指數:原材料、中間品和產成品。占據所有的頭條並對金融市場最有影響的是最後一個,即產成品的PPI。它代表著這些商品被運到批發商和零售商之前的最終狀態。在生產最後狀態的價格常常由原材料和中間品過程中遇到的價格壓力來決定。這就是為什麼觀察這所有的三個過程都很重要的原因。
中國企業的利潤率已經穩定在了上升之後的水平上,而生產價格指數(PPI)增速高於消費價格指數(CPI)增速的局面並沒有導致利潤收縮。如果我們以凈利潤總額對銷售額的比率來表示中國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那麼可以看到,2003年以來中國企業的利潤率開始上升。而近年來雖然原材料成本大增,但利潤率仍處於周期高位。從經驗性研究來看,企業利潤率和PPI-CPI增速差額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這與許多人認為的情況恰恰相反,而且下游產業同樣存在這種正相關關系。如果說企業利潤率和PPI-CPI增速差額之間確實存在著經驗性因果關系,那麼從數據來看,事實是PPI增速的加快往往意味著利潤增速的上升。
Ⅳ 商品價格競爭對企業和社會的影響
商品價格競爭即為價格戰,對企業和社會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
積極作用。價格戰可以使消費者直接得益,迅速促進市場擴容,提高社會購買力和擴大內需。價格戰可淘汰一批劣質產品生產商及謀求短期利益者,制止重復投資,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整合與利用。價格戰促使中國企業優化管理水平和人力資源素質,提升民族品牌搏擊海外市場的競爭力。加快產品創新與營銷實踐的升級。不斷地價格戰會使得行業產品價格逐漸逼近成本,企業無利潤可賺時,其它的競爭形式,包括品牌競爭、質量競爭、服務競爭、產品品種競爭以及技術競爭等就成為了企業競爭的主體,企業的品牌、服務、質量、技術的提高同時就會促進整個行業的提高和進步,同時,相關行業也會受到帶動。
消極作用。價格戰以犧牲利潤為代價來獲取營業額的增長的方式,無異於飲鴆止渴、竭澤而漁。如果企業長期搞低價銷售,那麼利潤會減少,相應會減少在研發、技改、營銷、管理等領域的投入,致使發展後勁不足。而發展後勁不足又會反過來進一步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使得企業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淖。頻繁降價對於品牌形象的破壞十分巨大--對單個企業如此,對整個行業亦然。一個企業經常將降低價格作為打開市場的手段是不明智的,如市場上的電子類消費品,隔三岔五地降低價格,會讓早期購買的消費者有上當的感覺。價格戰雖然對消費產生了巨大的刺激,但其負作用十分明顯。畢竟沒人願做賠本的生意,如果商家搞價格大戰,極有可能以犧牲產品和服務質量作為代價。降價雖然能使銷量上升,但若銷量上升的幅度不及價格下降的幅度,企業的營業收入就會減少,從而減少應該上繳給國家的稅收。對於部分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核心競爭力的IT加工型企業而言,降價銷售不僅對於企業本身是滅頂之災,更是浪費國家財富。在短期內,價格戰能夠幫助企業消化庫存,緩解資金壓力,但是從長遠來看,由於市場的供求關系是不確定的,供過於求的現象也是周期性的發生,如果每次都是以價格戰的方式來解決眼前的問題,會大大減少企業的創新意識,減少企業的積極性,從而導致企業,甚至是國民經濟的病態發展。
Ⅳ CPI和PPI指數分別對企業定價有什麼影響 急急急
不具主要指導意義,CPI和ppi指數統計的方向過於籠統,且各類佔比的分配未必適合每個行業,企業定價一般與企業戰略結合,主要分差異化和成本兩種方向
企業定價與經濟環境的關系可以概括為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Ⅵ 計算3種商品的價格總指數及價格變動對商品銷售額的影響
由於三種商品的價格在06年比05年平均下調了2.39%,使得銷售額減少了26萬元,又由於銷售量在06年比05年平均上升了18.95%,使得銷售額增加了171萬元,價格與銷售量兩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使得銷售額增加145萬元。
Ⅶ 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影響銷售量嗎
指數是統計學中的一個概念,大概意思是兩個數據的比值,一般來說是個對比值。
工業品版出廠價格指數反映的是整權個社會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出廠價格與基準值的一個對比值,一般是用百分比數乘以100。這個數據反映社會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價格的變動。
相對來說,工業品的價格需求彈性較小,也就是說工業品的價格變動對銷售量變化較小。因為工業品采購企業數量不是因價格增加而減少採購量。而消費品的價格需求彈性相對要大一些,且更明顯一些。不過也要根據不同商品來看,比如說消費必需品中的糧食、食用油料等對價格需求彈性也是較小的,人們不會因為糧食價格提高而減少採購量,當然某些食品會有替代效應,比如說豬肉價格上漲,大家會更多的選擇雞肉或其它肉類食品。
工業品價格上漲短期內對銷量影響不大,但長期來說也是有一定影響的。因為工業品的價格上漲最終會傳遞到消費品價格上漲,從而影響消費品的需求量。消費品的需求減少再反過來影響到工業品的需求。
工業品的幾個特點:集中采購、采購數量較大、價格彈性較小、專業決策。
Ⅷ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和消費者價格指數又什麼關系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概述
[編輯本段]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反映城市居民家庭所購買的生活消費品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相對數。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以觀察和分析消費品的零售價格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對職工貨幣工資的影響,作為研究職工生活和確定工資政策的依據。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調查范圍和內容
[編輯本段]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調查范圍和內容是居民用於日常生活消費品的全部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價格。既包括居民從商店、工廠、集市所購買商品的價格,也包括從餐飲行業購買商品的價格。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計算方法
[編輯本段]
該指數以實際調查的綜合平均單價和根據住戶調查有關資料確定的權數,按加權算術平均公式計算 。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如何編制的
[編輯本段]
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需要做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確定編制指數的商品,選擇代表規格品。
第二、採集代表規格品的價格(包括基期價格和報告期價格)。
第三、確定編制指數的權數。
第四、匯總計算物價指數。
首先,要確定編制指數的商品。按照國家統計局現行的《價格統計報表制度》的規定,必須按照全國統一規定的必報商品和服務項目目錄填報,同時為反映地區消費的特點,各地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再適當增加一些調查品種。以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例,全國統一規定的必報商品和服務項目共計325種,還可根據本市居民消費的實際情況,在徵求了有關專業部門意見基礎上,增加若干種商品和服務項目。這些商品包括食品、衣著、家庭設備及用品、醫療保健、交通和通迅、娛樂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服務項目等八大類和43個小類。
由於確定的調查商品是一個商品集合,而且規格、等級、產地、牌號各異,在編制物價指數過程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價格都採集到,必須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在眾多的規格等級牌號中,選出在本市最有代表性的代表品,以此代表該商品集團的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同時,對規格等級比較復雜的商品還要選擇1—2種與代表規格品質量相近似的規格品進行調查,以便在必要時進行補充或替換。
其次,採集代表規格品的價格。物價調查統計人員按規定時間對已確定的商店、市場的商品價格進行調查、登記。各種商品的采價次數是根據該商品價格變動的特點而定的,如鮮活商品價格變動較為頻繁、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規定每月采價6次;乾菜、乾果、煙、酒、茶等放開商品,每月采價3次;日用消費品、服務行業收費等價格相對穩定,每月采價1次。為真實反映居民實際支付的消費價格,在采價時一般不受掛牌價格的限制,而採集居民在商店或農貿市場實際成交的價格。
第三、確定編制指數所需的權數。權數是反映不同的商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變動在總指數形成中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的統計指標。根據國家統計局現行的《價格統計報表制度》的規定,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類權數和大部分商品、服務項目的權數,是根據市區居民家庭支出情況調查中居民上一年的實際消費構成計算而成;部分在調查中不編碼匯總計算的商品和服務項目的權數, 則是根據典型調查資料推算。權數每年確定一次,但對季節影響較大的鮮菜、鮮果的具體品種權數,則根據居民當月的實際消費構成每月計算一次。按照國家統計局規定,各地每年確定權數後,均須報國家統計局審定後方可使用,一經審定,當年不得更改。
第四、匯總計算物價指數。首先,將調查人員在不同調查商店或農貿市場採集到的價格資料,錄入到計算機中,計算出每種商品的綜合平均價格。其計算方法主要是:①每次調查的同一商品或服務項目的平均價格由同時調查的幾個調查點的價格進行簡單平均計算。②各種商品或服務項目的月平均價格用月內各次調查的價格按簡單平均計算。③調價項目的平均價格按計算期內商品調前調後的銷售天數加權平均計算。其次,依照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方案規定, 根據各調查商品和服務項目的基期和報告期的平均價格,採用加權算術平均公式匯總計算出物價指數。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編輯本段]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不一致的原因: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兩種不同領域的價格指數,而且它們的編制目的是不相同的。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屬於消費領域的價格指數,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居民生活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變動趨勢和程度的一種相對數,它可以觀察居民生活消費品及服務項目價格變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為各級政府掌握居民消費狀況,研究和制定居民消費價格政策、工資政策以及為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核算提供科學依據。
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屬於流通領域的價格指數,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市場零售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一個相對數,據此掌握零售商品的平均價格水平,為各級政府制定經濟政策,研究市場流通和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提供科學依據。
二者都依據商品零售價格編制, 而且都包括生活消費品部分, 有著密切聯系, 但也有明顯區別。
⑴含義不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是從賣方角度觀察商品零售價格變動情況, 說明價格變動對賣者的影響;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則是從買方角度觀察居民生活消費品零售價格和服務項目收費變動情況, 說明價格變動對居民(購買者)生活的影響。
⑵統計口徑不同。
居民消費價格的調查范圍是居民用於日常生活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它既包括商品,如食品、衣著、家庭設備及用品、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工具、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居住等, 也包括非商品與服務,如學雜費、保育費等。但不包括居民一般不消費而主要供集團消費的商品,如辦公用品、轎車等。商品零售價格只反映商品,包括居民消費和集團消費,而不反映非商品與服務價格。商品按用途分為14大類,即食品、煙酒飲料、服裝鞋帽、紡織品、中西葯、化妝品、書報雜志、文化體育用品、日用品、家用電器、首飾、燃料、建築裝潢材料和機電產品。
⑶權數來源不同。
編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權數來源於居民用於各類商品和服務項目的消費支出額以及各種商品、服務項目的實際消費支出額的構成比重,根據城鎮居民住戶調查資料計算。編制城市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的權數來源於各類消費品零售額和各種消費品零售額的構成比重,主要根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資料計算。前者是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構成作為權數, 後者則以居民消費支出構成作為權數。如食品類在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中的權數約35%,而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約為49%。
⑷用途不同。前者主要用於說明市場商品價格的變動情況,分析供求關系, 核算商業經濟效益和經濟規模;而後者則主要是用於說明價格變動對居民生活的影響程度, 分析貨幣購買力之強弱, 是反映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
⑸重要性不同。一般說來, 前者弱於後者。後者也稱消費者價格指數, 是世界各國政府和居民都很關注的價格指數, 夜實行工資指數化國家中表現尤為突出, 所以, 在各國的價格統計中都有。而前者在多數國家的價格統計中都只是一項派生指標, 基本上是在後者基礎上派生的。
Ⅸ 試求三種商品價格總指數以及由於價格變動而影響的商品銷售額
p1*q1 / p0*q0 = p1*q1/(p1*qi/kp) * (p1*qi/kp)/p0*q0 p1*q1-p0*q0 = (p1*q1 - p1*q1/kp) + (p1*qi/kp - p0*q0)(註:以上每個因子前加個求和符號,我打不出來,(*^__^*) 嘻嘻……) 410/350 =(410/401.363)*(401.363/350)
117.14% = 102.15% * 114.68%
60萬元 = 8.64萬元 + 51.36萬元
由於三種商品的價格在報告期比基期平均上調了2.15%,使得銷售額增加了8.64萬元,又由於銷售量在報告期比基期平均上升了14.68%,使得銷售額增加了51.36萬元,價格與銷售量兩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使得銷售額增加60萬元。
Ⅹ 企業商品價格指數是什麼
分類商品價格指數(price
index
of
commodities
by
groups)
分類商品價格指數亦稱商品價格類指數又稱組指數或類指數,
是指反映某一類
商品
或勞務集團
價格水平
變動趨勢和程度的
相對數指
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