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沒有比較實用的外匯黃金交易的書籍給推薦
炒外匯黃金的書籍很多:不過你必須要了解,道氏理論,波浪理論,k線蠟燭圖技術,你可以直接去書店買書,也可以網上購買電子書籍。
魏強斌的《黃金高勝算交易》,《黃金交易進階》,《黃金短線交易》
還有鹿希武老師的《趨勢交易法》都是精品。
也可以網路「廣壢國際」,我們有一些資料和書籍可以分享給你。
❷ 電解金銀的資料!
可以用K、Na等活潑金屬從Al2O3中置換出Al來。最早人們就是用這種方法制Al的,並且留下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參見下面資料。
化學符號Al,在元素周期表中屬ⅢA族,原子序數13,原子量26.98154,面心立方晶體,常見化合價為+3。鋁是最重要的輕金屬。
aluminium一詞是從古羅馬語 alumen(明礬)衍生而來的。1746年德國人波特(J.H.Pott)從明礬製得一種氧化物,即氧化鋁。18世紀法國的拉瓦錫(A.L.Lavoisier)認為這是一種未知金屬的氧化物,它與氧的親和力極大,以致不可能用碳和當時已知的其他還原劑將它還原出來。1807年英國人戴維(H.Davy)試圖電解熔融的氧化鋁以取得金屬,沒有成功,1809年他將這種想像中的金屬命名為alumium,後來改為aluminium。1825年丹麥人奧斯忒(H.C.Oersted)用鉀汞齊還原無水氯化鋁,第一次得到幾毫克金屬鋁,指出它具有與錫相同的顏色和光澤。1827年德國沃勒(F.Whler)用鉀還原無水氯化鋁得到少量金屬粉末。1845年他用氯化鋁氣體通過熔融金屬鉀的表面,得到一些鋁珠,每顆重約10~15毫克,從而對鋁的密度和延展性作了初步測定,指出鋁的熔點不高。1854年法國德維爾(S.C.Deville)用鈉代替鉀還原NaAlCl4絡合鹽,製得金屬鋁。同年建廠,生產出一些鋁制頭盔、餐具和玩具。當時鋁的價格接近黃金。1886年美國霍爾(C.M.Hall)和法國埃魯 (P.L.T.Héroult)幾乎同時分別獲得用冰晶石-氧化鋁熔鹽電解法製取金屬鋁的專利。1888年在美國匹茲堡建立第一家電解鋁廠,鋁的生產從此進入新的階段。1956年世界鋁產量開始超過銅而居有色金屬的首位。
❸ 黃金投資有哪些好的書籍可以推薦
如果想系統的學習黃金交易,建議你先把理論基礎打起來。簡單的說,先去學習宏觀經濟學,推薦你曼昆的經濟學書籍。然後理解黃金的定價原理,了解世界局勢對交易品價格波動的影響。然後要學習資本市場相關的知識,比如各國利率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等等。理論基礎建立後你就要學習操盤技術了,波浪理論,道氏理論,K線分析。這些技術層面的東西數不勝數。多學多觀察之後就是要多實踐了,操盤是最主要的。建議先嘗試用虛擬賬戶熟悉市場波動規律,並找到操盤的感覺。之後必須用真實資金來操盤,兩三年之後就會累積出盤感,然後就開始鍛煉心態了。總之,書上的知識都是死的,市場是活的,會不會靈活運用就看自己了。
❹ 哪裡有黃金技術的書籍
魏強斌有基本黃金操盤技術的書,寫得很不錯,你上淘寶、鐺鐺去購買吧
❺ 怎樣電解黃金
由於傳統黃金的電解因黃金的積壓量大,單位生產量低,導致了黃金在該工藝下變現能力不夠,給企業周轉帶來不便,本公司根據黃金電解實質,改變電解方案,優化電質量,實現了黃金的低積壓高效率電解,電解每百公斤積壓可降到3-5公斤左右,16個3000毫升的燒杯做電解槽,每天(24小時)可電解240公斤黃金,經一次電解,經二次電解,黃金純度近99.999%,回收率和普通電解一樣高,這篇博客須用長時間跟蹤實際工作來寫,現在粗略講解如下(因在生產單位是不允許拍照,只有用文字敘述):
第一:在同一電解槽中,黃金純度與原始粗金含量的關系,實踐中90%左右的粗金經一次電解可得99.9%黃金,99%左右粗金經一次電解可得99.98%左右黃金,99.9%黃金經一次電解可得99.994%左右黃金,99.95-99.99%黃金經一次電解可得99.999%以上金;
第二:在同一黃金含量下在同一電解槽中極間距越大所得黃金純度越高,需要直流電壓及疊加脈沖幅度越高,黃金產量越低;
第三:在同一黃金純度下碘金酸介質比氯金酸介質電解所得金純一個數量級,速度高一個數量級;
第四:在同一條件下脈沖疊加電解比純直流電解效率高;
在實際生產中,電源我們設計了數字脈沖電源,工作脈沖頻率在38KHz左右,電源內阻在0.068歐左右,所以實現了電源效率高、負載能力極強的電解電源,重量是同容量常規電解電源的五分之一,所有關鍵部件採用進口原裝西門子公司部件。該電源具有自動保護功能。
電解液是將500克99.995%金在做電解槽的燒杯中王水溶解趕硝,用30%左右的鹽酸稀釋到2300毫升、電解時不斷添加鹽酸。
電解槽採用3000毫升加厚優質燒杯置於特製的通風廚內,採用「兩陰夾一陽」的方式工作,槽導線採用直徑為5毫米(建議用7毫米)純銀導線,陰極吊鉤採用含99.995%金直徑為4毫米吊鉤,陽極採用粗金4毫米吊鉤,陰極板採用0.3毫米厚,120毫米寬、150毫米長的99.995%金片,吊鉤焊在片上,在陰極模具上整形後掛在杯壁上,整個陰極重120克左右,陽極金厚15毫米,120毫米寬,150毫米長,耳半圓直徑為15毫米,用高密度石墨模具鑄造而成。重4.65公斤左右,被電解的粗金含量為99.3%左右,陽極吊鉤為34克,將陽極掛在陽極吊棒(石英玻璃棒)上,開啟電源,使電流穩定在265A,電解3時刷一次陽極,將氯化銀刷沉到杯底,繼續電解到結束,歷時6小時左右,殘極重80克左右,每杯12小時電解兩輪,電解9公斤左右,在多杯電解中,為減少積壓,第二輪電解需按計算比例剩出幾個電解槽將本班次所用電解液回收同殘極一並鑄板電解,使每百公斤黃金電解的擠壓量小於3公斤。產出的電金在電解槽上鹽酸洗凈、再用水洗到無酸性鑄錠,再進行同條件二次電解,所得電金用2:1硝酸煮洗20分鍾,用2:1氨水煮洗20分鍾,用水洗凈鑄錠,可得99.995%以上金。
金電解損耗從鑄陽極板開始到鑄成成品金錠,一次總損耗為0.03%-0.05%。我們考察了該損耗的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為鑄板或鑄錠是的冶煉損耗、其次是電解時的揮發損耗(該損耗可採用自冷凝式的封閉通風廚降至最低),和跑冒滴漏的操作損耗,也有粗金含量的檢測誤差。
黃金精煉的工業化生產:隨著市場的不斷開放,高純金的需求量急劇增大,促使黃金精煉發展,有些精煉的朋友抓住機遇欲將自己的小廠升級為規模化的精煉工廠,但市場粗金來料的復雜性(來料從從礦山、首飾、工業料擴大到工業垃圾及電子垃圾提煉料,含量從75-99.95%、雜質金屬從常規的有色金屬到出現了含有多種稀土金屬的粗金)很難用一次水法或電解法做出99.995%的黃金,做批量黃金精煉的朋友都知道,有些粗金小批量(小於5公斤)時,可用水法做出99.99%以上含量金,但大批量用同方法生產時,又做不出99.99%以上金,有時某一或幾批生產出99.99%以上金,但同類料用同樣方法在後幾批中很難得到99.99%以上金等等,都反映了水法的不穩定性,這在工業化生產上很難做到統一化!雖有萃取精煉的,但由於萃取劑容量所限及水量巨大很難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我們的實踐是:黃金萃取用在鉑族金屬精煉中萃取雜質金最恰當,不宜用來黃金的大規模精煉生產),在此我們推薦用一次水法和兩次電解法將所有含75%以上的金精煉成99.995%以上的金。即用水法將75%以上的粗金精煉到99.95%左右的金,然後鑄板電解一次可得99.995%左右金,但此時金中的個別雜質可能不符合國家一號金要求,可進行二次電解,所得金近99.999%,此時主雜質含量都低於國家一號金中雜質的含量,總損耗在0.098%左右(該損耗是水法用帶四級吸收的萬用反應器中進行,電解是在脈沖高速電解系統中進行統計的結果),在此系統中所生產的金質量穩定,工序簡單順暢,工作環境好。用工少,效率高。
❻ 古代的黃金是黃銅嗎
確實是黃金,不是黃銅
親,給你推薦一篇文吧
漢朝多黃金
丁啟陣
拙作《黃金都到哪兒去了?》在博客貼出之後,一些來訪者提出批評,認為拙文中所議論的《史記》、《漢書》記載的漢朝帝王賞賜之物「黃金」不是黃金,而是黃銅。言詞尖刻者,嘲笑我金銅不分,有說是因為我眼睛有問題的,有說是因為我沒有好好讀史書需要補補課的,有說是因為我小學沒有畢業文化水平太低的……說法很多,幾乎讓我笑掉大牙。
不錯,本人不是歷史學家,更不是黃金冶煉史專家,對古時候的金銅之別並未專門研究,文中所言乃襲清代著名歷史學家趙翼而來,並非自創。特別說明這一點,以示不敢掠美也。
下邊,我給趙翼的論斷提供一些確鑿的證據。
《漢書·食貨志》有言:「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話說得再清楚不過了,黃金就是今天所說的黃金,白金就是今天所說的白銀,赤金就是今天所說的銅。這一點,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也可以佐證,該書卷十四上金部有「金,五色金也」、「銀,白金也」、「銅,赤金也」等詞條解釋。可見,漢代人不但金、銀、銅的概念區分得清清楚楚,而且已經有了金、銀、銅三個詞。《漢書》所說的「黃金」、「金」就是今天所說的黃金,決不是黃銅。
有人覺得漢朝文獻記載中的黃金數量太大,提出一種折衷的觀點,說古時候煉金技術有限,黃金的純度不高。這顯然是臆測之論。其實,中國的煉金技術早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就已經很發達了,四川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黃金製品可以證明這一點,漢代任何一座墓葬出土的黃金製品也可以證明這一點。許慎《說文解字》「金」字下的解釋中,也有「久薶[埋]不生衣,百煉不輕」等對於黃金品質的說明。
對於趙翼的《廿二史札記》卷三「古時不以白金為幣,專用黃金,而黃金甚多」的論斷,今人王樹民先生在校注趙著時提出了另一種批評:黃先生認為,《史記》《漢書》所說的黃金可能包括了錢、銀、銅等的折算數額。
王先生根據《漢書·食貨志》的「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以及孟康注的「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認為「漢代並非專用黃金」。他又根據《漢書·王莽傳》的「故事,聘皇後,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認為黃金一斤抵錢一萬,推斷曰:「……所謂賜金若干者乃舉其總數,應有白金與銅錢折算者,未必皆實用黃金。」
王先生的論證大有問題,是站不住腳的。問題之一,《漢書·食貨志》金有黃金、白金、赤金三等的記載,不能說明漢朝帝王賜金就會三個等級都來一點。倘若是這樣,那麼《漢書》的行文也太不講究了。眾所周知,《漢書》編撰者班固是一位非常嚴謹的學者,他在編撰《漢書》的時候也確實表現了一絲不苟的治史態度,他不大可能在措詞上如此粗放。問題之二,《王莽傳》所說的「故事,聘皇後,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乃是王莽將女兒許配漢帝(漢孺子嬰)時,有司奏章里的話,跟趙翼所說「王莽聘史氏女為皇後,用三萬斤金作聘禮」不是一回事,因此根本不存在黃金一斤抵錢一萬的換算比例。問題之三,皇帝結婚,給皇後下聘,「黃金二萬斤」與「黃金三萬斤」實在沒有什麼大的不同,都可以說明用黃金很多。
問題當然可以繼續討論,但是,即使是僅僅根據上述材料,我們已經可以得出如下三點結論:一、漢朝的確多黃金;二、漢朝帝王賞賜之物確系黃金,而不是黃銅;三、漢朝的黃金純度已經相當高了!
❼ 關於黃金交易買賣點的參考書有哪些
學習相關的金融技術書籍了,比如關於k線等等的這樣類型的書籍,推薦從K線的基礎知識開始學起。黃金外匯的書籍有很多,比如:《炒黃金炒外匯入門》《日本蠟燭圖曲線》《超短線大師》《炒外匯A-Z》等。
❽ 黃金投資實戰策略等等,相關黃金的書籍!!!
黃金投資實人們追求成功,但是與生俱來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拒絕成功並趨於失敗的內在傾向。在實際的黃金交易中,那些以「智慧者」的身份進入市場的,常常會大敗而歸。
因此,本書並不想以「智慧者」的身份來面對讀者,只是平實詳盡地把黃金投資的基礎知識介紹給讀者。這些基礎知識是讀者進入金市之前不可或缺的武裝。本書還力求從最客觀的角度,為讀者揭示市場最基本的面貌。
當然,本書也介紹了一些具有個性色彩的獨門搏擊術,是以策略、小技巧、忠告等形式展開的,雖然是從主觀的角度述寫,但具有普遍的意義,希望能給讀者一些借鑒。
所有的技巧都需要自身的領會和掌握,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檢驗的理論,才是真理。明智的投資者,總是靈活地吸收別人投資經驗的精華,通過自己的實踐,總結屬於自己的投資套路。這樣的投資,才是最成功的投資。
目錄前言
第一章開創新財富之路――「黃金投資」的黃金時代來到了
為什麼這么多人在投資黃金
黃金牛市到底還能牛多久
黃金投資避免走入誤區
投資黃金比其他項目更具優勢
黃金投資潛在風險需防範
第二章明明白白炒黃金――了解黃金投資的基礎知識
黃金的自然屬性
黃金的成色和計量單位
黃金的主要需求和用途
金融貨幣體系的黃金演變史
黃金市場的構成要素
國際上的主要黃金市場
中國的兩大黃金市場
中國黃金市場的現狀與發展
黃金市場的價格確定機制
世界黃金價格的主要類型
黃金監管構架與法規體系
個人投資黃金需做的准備
第三章找准投資渠道――選擇最好的投資交易方式及操作方法
國際上的主要投資方式
國內黃金市場投資品種
黃金投資品種各有長短
投資黃金要找正規公司
委託代理的方式、種類和信息傳遞
黃金投資交易、清算及交割
黃金實物投資需注意的問題
金幣投資中的一些常識
使用紙黃金如何進行交易
三大銀行三種紙黃金比較
使用保證金炒黃金
第四章掌握炒金風向標――密切關注引起金市振盪的各種要素
股市和金市有著微妙的關系
黃金和匯率的相互關聯性
供給與需求也會影響黃金價格
國際政治形勢與金市之間的關系
國際經濟形勢對黃金價格的影響
黃金價格受國際金融形勢的影響
國際投資市場的游資結構調整
……
第五章妙金之計――多掌握一些投資黃金的策略與技巧
第六章坐看雲卷雲舒――心態浮躁難免免折戟沉沙
第七章險中求勝――做好獲取利潤與規避風險的兩手准備
第八章黃金的衍生物――黃金期貨、期權以及黃金ETF的交易方法與交易策略
第九章前車之鑒――職業金民黃金投資中的實戰參考
❾ 電解提煉黃金里的電解是什麼
就是把粗金鑄造成陽極,在電解液中電解精煉,得到含金99.99以上的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