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產能過剩行業還會價格上漲
以正常的角度來看,產能過剩供大於求,應該價格下降以擴大銷售。目前家電下鄉是由於外國實行貿易壁壘,進行外貿的企業產品無法銷售面臨倒弊。必須擴大內需,政府權衡利弊,讓企業大規模倒閉,根據乘數效應GDP大幅下降。於是採取補貼的方式家電下鄉…
⑵ 1.現在中國產能過剩,為什麼還會出現物價上漲 2.如何取消城鄉對立
產能過剩是實際情況,目前沿海製造業可謂「萬業蕭條」,我的很多朋友都有做不下去的感覺(鄙人也是從事製造業)。但是通貨膨脹是由於輸入性原材料(石油等)的價格上漲帶動,加上年前央行發行的錢太多引起的。這兩者並不矛盾,誰讓我們08年的時候有4萬億的投資呢,為了對應高啟的房價和巨量的直接投資(如高鐵,雖然向銀行借了上萬億,但是他們可沒想過要還啊)那些錢都是憑空印的,所以才有現在的惡果,最後這些虛無的GDP都會變成CPI的組成部分。政府雖然想通過大壓食品價格來減低人民對通脹的切身感受,但是效果甚微。很快你還會看到我們的GDP在8以下徘徊,而CPI在5以上轉悠(都是官方的數字,實際情況可能是2倍以上)。這個叫「滯脹」,後果很像90年代的日本。
城鄉對立是目前無法解決的,除非廢除戶籍制度,讓人口自由流動。這個不太現實,中央是肯定不肯的,很多的固有即得利益是不可能放棄的。
⑶ 鋼鐵去產能會造成股價上漲還是下跌
股票價格並不是一定要根據生產要素決定的,而是市場預期和公司經營,雖然總體環境有著決定性因素,但這個周期一般非常非常漫長。
首先先要了解去產能這個概念,去產能包括銷售和減少生產,所以銷售的業績前期會被納入到財務報表中,之後就會減少生產,這時要明白,減少生產不代表利潤降低,因為減少生產後市場的需求並沒有因此減少,如果這時市場需求增加,那麼鋼鐵的銷售價格就會增加,而成本在去產能時會減少,也就是說這時候企業利潤不降反增。
所以具體情況要根據具體的市場環境決定,而不是單純的主觀判斷。
⑷ 產能過剩的同時出現通貨膨脹的原因有哪些
你明顯陷入了誤區,你自己都說了超發貨幣出現了通貨膨脹(目前是6.5%),所以終端價格必然會上漲啊。產能過剩理論上會導致產能過剩的行業產品價格下跌,但是是有前提條件的,就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但是實際上呢,美國的兩輪量化寬松直接推高了大宗商品的價格,從而造成我們國內輸入型通貨膨脹,再加上國內超發貨幣等因素導致通脹居高不下,就比如說鋼筋水泥行業就是明顯的產能過剩,而這個行業的上游原材料,無論是進口還是國產的原材料手上沒兩個原因的影響都在大幅上漲,導致成本下不來,表現在產品終端上就是漲價。
⑸ 都說現在產能過剩,為什麼物價還在穩步提升
產能過剩是表象,房地產吐食資金,貨幣貶值是真相
⑹ 請教:產量增大,價格卻上升的現象如何解釋
決定商品價格的因素有很多,成本,市場供需,市場心理等.規模經濟是降低成本的一個因數,只有在原材料成本不變的假設前提下,產量越大,單位成本價格相對降低.而不是絕對降低.你對該理論的理解有偏差.目前輪胎價格上漲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成本大幅上漲.
⑺ 液晶面板價格回漲,在三季度還會繼續上漲嗎
液晶面價格自疫情有效控制後持續上漲據央視財經網報道,自去年年中六月份開始,液晶面板的價格持續走低,一度給相關液晶面板生產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經營壓力,一直到今年疫情爆發初期,各大產家的出貨也不曾有提高,但是自從新冠疫情的到明顯有效控制後,五六七這三個月液晶面板的訂單逐漸變多,需求回升,市場變暖,液晶面板的價格也不斷攀升,那麼在接下去的三季度中液晶面板的價格是否還會繼續高漲?
⑻ 產能過剩是不是意味著物價就會跌 但為什麼國內通脹還那麼嚴重
有些行業產能使過剩了,但為了刺激經濟往往大量增加了流動性,並且投放的流動性有相當一部分被少部分人掌握而沒有真正用於需要的行業、或沒有真正用於產業調整、產品升級上,而是用於投機。這樣有些產能過剩看似通縮,有些價格猛漲更有通脹的跡象,在通脹管理下有些人短線炒作消費品、保值產品更增添了通脹預期。往往產能過剩的產業其產品價格難以大漲(比如鋼鐵),但也有例外:比如產業鏈的兩頭給人掐住了,或某個關鍵環節受制於人,就業有機會給人進行炒作,這樣價格也就上去了。
⑼ 全球最大生產商40%產能面臨停產風險,銅價是否也會因此上漲
因為受到全球疫情的影響,全球最大的生產商40%的產能都即將面臨停產的風險,銅的價格因此在不斷攀升。
全球最大生產商40%產能面臨停產風險,銅價是否也會因此上漲?
會的。第一、在一般情況下,物以稀為貴,處於低庫存狀態下,漲價都會比較快。
第二、在目前的情況下,很多企業都在因此賠錢,甚至有的企業虧損面已經超過了40%,還有許多企業也基本處於虧損邊緣狀態。
第三、行業內不景氣,很多大企業都在因此賠錢,更不會有新的資本投入,市場風險太大。
⑽ 產能過剩為什麼會導致通貨膨脹
「產能過剩」簡單地說就是「生產能力大於需求」或者「供過於求」。生產能
力大於需求是市場經濟下經常出現的現象。只有當供過於求的產能數量超過維持
市場良性競爭所必要的限度、企業以低於成本價格進行競爭、供過於求的正面影
響超過負面影響時,超出限度的生產能力才有可能是「過剩」的生產能力。在這
種情況下一般產生的是通貨緊縮。
通貨膨脹(Inflation)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
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小於社會總供給。
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
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
從理論上講,通貨膨脹是供不應求,產能過剩是供過於求。這兩種截然相反的
現象是不能夠並存的。但是有些專家認為:當前短期的情況是總體需求過熱,局
部存在產能過剩或產能過剩的危險;中期產能過剩矛盾將較為突出。導致當前形
成通貨膨脹的因素主要是農產品和能源原材料等初級產品以及房地產供應不足,
價格上漲,而製成品價格上漲不大、甚至有些下降。但是,如果處理不好,供不
應求導致的通貨膨脹與產能過剩導致通貨緊縮的交替出現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如果真要從產能過剩這角度來分析通貨膨脹的產生,那就必須聯繫到流動性
過剩。具體的推理如下:產能過剩,國內消費需求不足———通過擴大出口消化
過剩產能————貿易順差增加————外匯儲備增多————基礎貨幣投放增
加————流動性過剩。
流動性過剩,對泡沫經濟或通貨膨脹形成強勁的推動力。已經成為當前我國
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
請指出不足之處,共同學習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