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金礦最多的地方在那
萊州已探明的黃金儲量達2000多噸,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黃金儲量第一市。萊州是我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在世界范圍內也是罕見的金礦富集區。
中國各省市區除上海外,都有金礦分布。主要礦床和產地分布有:山東、河南、貴州、黑龍江、陝西、廣西、雲南、遼寧、河北、新疆、四川、甘肅、內蒙、青海、安徽等省區。
我國主要黃金產區有四處,即膠東半島、小秦嶺地區、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區幾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東地區的金礦產量占居我國黃金生產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較大的發展潛力,而其它幾個主要產地的產金量近些年來雖不斷增長之勢,卻還難以形成對山東老黃金產區的絕對替代作用。
(1)中國常山黃金礦分布擴展閱讀:
我國幾大金礦產地:
河南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整合勘查項目包括槐樹坪金礦、東灣金礦、七畝地溝金礦、磨溝金礦、上道回溝鉛礦、斬龍崗鉛礦、瓦房鉛礦和兩河口鉬礦8個探礦權。
新疆
新疆自治區北部以及阿爾泰山區的西南部脈金和東南地區的砂金。經過20年持續勘查評價,在新疆地礦局在新疆烏恰縣海拔3100米到4300米20平方公里的勘查范圍內,發現了21個金礦化帶,平均品位2.45克/噸,提交黃金資源量127噸,遠景資源儲量在200噸以上。
內蒙古
內蒙哈達門溝,2012年9月,內蒙古哈達門溝礦區一座國內罕見的單脈體特大型金礦被武警黃金一總隊二支隊發現。經專家初步認定,該礦脈金資源儲量近70噸,潛在經濟價值270多億元。
B. 中國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哪些城市啊,黃金的提取與加工一般是怎樣的啊
山東省是中國產金第一,主要是招遠,呵呵,我當地也有一個黃金礦,具體工藝說不上來,農民一般是水洗,象淘米一樣,黃金重沙子輕,水淘後,黃金在下面,呵呵,我沒有淘過,見諒
C. 說出我國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
中國最有名的金礦是山東的膠東金礦,金礦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遠―萊州市地區,最主要礦區是玲瓏金礦。該礦區有悠久的開采歷史,建國以來引進現代采治技術,逐漸發展壯大,產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屬於這一類型的還有河北遷西縣金廠峪金礦、河南西部小秦嶺金礦等。
金廠峪金礦在清朝未年就已成為全國的三大金礦之一,其含礦岩系屬上太古界的遷西群,與成礦有關的岩漿岩是晚燕山期花崗岩,目前該礦已有日處理500噸礦石的選廠。小秦嶺礦金礦主要采區是文峪上官,含礦岩系屬上太古界太華群,賦礦層為一套斜長角閃片麻岩,科學家們發現金礦都產在脈岩中,稱作含金石英脈。迄今小秦嶺金礦田已發現含金石英脈1100多條,有30多條長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長達數百米,厚0.4-1.5米。吉林省的夾皮溝金礦主要產於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構造擠壓帶中的含金石英脈。該礦從19世紀初開采。六十年代以來,又發現大中型金礦10餘處。
中國第二大金礦類型是沉積岩型,即所謂「卡林型」或「微細浸染型」。這類礦雖然品位較低,金粒細小而且分散,但礦床的規模大,在當今采礦、選治技術發達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很高產量。我國卡林型金礦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陝、甘這兩個「金三角鋇厙��罷哂紉怨籩菸�鈧匾��殼耙遜⑾職寤�⒏晏戀?個較大礦床,其次為桂西北,也先後發現了金芽、高龍等礦床;後者以川西北地區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個較大金礦采區。科學家們認為,在沉積型金礦形成過程中,有機物成礦(即生物成礦)的機制不容忽視。在漫長的沉積期,許多海生植物和陸生植物以及乾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並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機質的金源岩。以後,通過有機質的還原再使Au從各種搬運流體中沉澱富集,形成金礦床。
第三大金礦類型是火山岩型金礦。其中台灣基隆金瓜石金礦陸相火山岩型金礦最為典型。清光緒年間就已開采,最為鼎盛時期年產黃金2.6噸,銅7000噸。礦床主要分布在第三紀砂質岩所夾的安山岩中,為裂隙充填交代型。此外還有侵入岩及外接觸帶型金礦床,但重要意義不如前述三種。
中國是世界最早開采和利用黃金的國家之一,在告別20世紀、迎接新千年之際,我國的金礦科研更加深入,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金礦的探明是我國金礦開發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近年來,我國黃金消費總量達420噸,占亞洲總消費量的65%,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5%左右。我國金礦地質找礦工作正處在歷史上的最佳時期。
D. 中國的金礦主要分布在哪裡
中國各省市區除上海外,都有金礦分布。主要礦床和產地分布有:山東、河南、貴州、黑龍江、陝西、廣西、雲南、遼寧、河北、新疆、四川、甘肅、內蒙、青海、安徽等省區。
1、東灣礦區
地理位置嵩縣東灣礦區(小南溝-通峪溝金礦區)是中國黃金總公司嵩縣金牛公司重要采礦區之一,礦區位於華北地台、華熊台隆南側的區域性殼幔型深大斷裂-馬超營大斷裂北側的萬嶺斷裂組內,是一受斷裂、岩漿活動和蝕變帶控制的蝕變岩型金礦床。
礦體結構礦體嚴格受斷裂破碎帶控制,F59斷裂破碎帶為主要導礦、次級斷裂帶為容礦構造。 發現中型金礦2014年2月12日從有關部門獲悉,嵩縣發現一處大型金礦和一處中型金礦,分別為槐樹坪礦區和東灣礦區。
E. 求中國金礦分布圖
一、中國金礦資源狀況
根據1989年末的統計資料,我國已發現金礦床(點)共計7148處,其中岩金礦床(點)3734處,砂金礦床(點)3026處,伴(共)生金礦床388處。在已知礦床(點)中,現已探明的金礦床1232個,包括岩金
礦床573處,砂金礦床456處,伴(共)生金礦床204處。
據全國礦產儲量匯總表統計,1996年末全國金礦保有儲量4264.78t,其中:岩金2515.8t,佔59%;砂金557.42t,佔13.1%;伴(共)生金1191.56t,佔27.9%。
建國以來到「八五」期間,全國共探明儲量5340.98t。我國金礦資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組成,以岩金為主.
我國金礦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根據地質礦產部有關專家預測山東等10個省的統計金礦資源總量可達11025t。黎彤、杜春林等金礦專家估計我國金礦潛在儲量為15000t,武警黃金地質研究所將我國岩金劃分為46個
成礦省(區)、70個成礦遠景區,預測潛在資源10000t以上;砂金劃分為39個成礦遠景區,潛在資源920t。
二、地理分布
我國黃金資源在地區分布上是不平衡的,東部地區金礦分布廣、類型多。砂金較為集中的地區是東北地區的北東部邊緣地帶,中國大陸三個巨型深斷裂體系控制著岩金礦的總體分布格局,長江中下游有色金屬集
中區是伴(共)生金的主要產地。
三、資源特點
1.礦床類型多,但缺少世界級大型礦床
我國金礦類型繁多,其金礦床的工業類型主要有:石英脈型、破碎帶蝕變岩型、細脈浸染型(花崗岩型)、構造蝕變岩型、鐵帽型、火山-次火山熱液型、微細粒浸染型等礦床。其中主要產於破碎帶蝕變岩型、
石英脈型及火山-次火山熱液型,三者約占金礦總儲量的94%。
盡管我國金礦類型較多,找礦地質條件較優越,但至今還未發現像南非的蘭德型、原蘇聯的穆龍套型、美國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與巴布亞紐幾內亞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礦類型。
2.大型、特大型金礦床少,中小型金礦床多
根據「八五」期間承包勘探最終完成的情況看:大型、超大型礦床只佔9.58%、中型礦床數量佔24.55%、小型礦床數量佔65.87%。由此可見,我國金礦儲量規模在數量上,中小型礦床占絕對多數,大型礦床為數
不多,尤其是儲量超過50t的岩金礦,「七五」以前勘查的只有焦家、新城、三山島、團結溝、金廠峪,「七五」以後勘查的只有金山、鎮沅、玲瓏47.52號、東坪、東闖10處。其中,焦家金礦經補充勘探總儲量將達到
130t,成為我國第一個世界級的岩金礦床。
3.資源分布廣泛,儲量相對集中
我國金礦分布廣泛,據統計,全國有1000多個縣(旗)有金礦資源。但是,已探明的金礦儲量卻相對集中於我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其儲量約占總儲量的75%以上,其中山東、河南、陝西、河北四省保有儲量
約占岩金儲量的46%以上;其他儲量超過百噸的省(區)有遼寧、吉林、湖北、貴州、雲南;山東省岩金儲量達593.61t,接近岩金總儲量的1/4,居全國第1位。砂金主要分布於黑龍江,佔27.7%,次為四川占
21.8%,兩省合計幾乎占砂金保有儲量的一半。
4.金礦床中富礦少,中等品位多,品位變化大,貧富懸殊
以1996年黃金工業統計年鑒為根據,目前全國岩金出礦品位4.14g/t,砂金出礦品位0.169g/m3;在岩金礦床中<3g/t佔27%、3~6g/t佔56%、6~10g/t佔13%、10~20g/t佔4%。6g/t以下的中低品位礦床占
83%以上,而且呈逐年遞降趨勢。砂金礦床<0.15g/m3佔38%,0.15~0.25g/m3之間佔26%,>0.25g/m3佔34%。總起來看,我國岩金礦、砂金礦品位偏低,富礦儲量極少。
5.伴生金儲量佔有重要位置
我國伴生金儲量佔全國金礦總儲量的27.9%,絕大部分來自銅礦石,少量來自鉛鋅礦石,主要集中於江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五省約占伴生金儲量的67%,其中江西居第1位。
伴生金在我國佔有重要地位,其儲量所佔比例,大於世界伴生金的平均數,所以伴生金是中國金礦資源的一大特點。
6.金礦成礦時代廣泛,可以形成於各個地質時期
根據我國已知金礦成礦研究資料,可分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個成礦時期。根據原地質礦產部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統計,前寒武紀金礦儲量佔56.4%,中新生代佔35.9%,古生代佔7.4%
http://www.7cnw.com/Photo/view.asp?id=452
F. 中國的金礦都在什麼地方
中國各省市區除上海外,都有金礦分布。主要礦床和產地分布有:山東、河南、貴州、黑龍江、陝西、廣西、雲南、遼寧、河北、新疆、四川、甘肅、內蒙、青海、安徽等省區。
1、河南洛陽
河南省洛陽市嵩縣整合勘查項目包括槐樹坪金礦、東灣金礦、七畝地溝金礦、磨溝金礦、上道回溝鉛礦、斬龍崗鉛礦、瓦房鉛礦和兩河口鉬礦8個探礦權。
槐樹坪金礦詳查野外工作已經完成,估算資源量超過30噸,達到大型規模,東灣金礦詳查工作已經完成,探獲金資源量6.3噸,平均品位3.24克/噸,達到中型規模,根據已有工程式控制製程度估算,兩礦區可提交金金屬量將近40噸,預計建成礦山後的服務年限為42年。
2、新疆
新疆自治區北部以及阿爾泰山區的西南部脈金和東南地區的砂金。
經過20年持續勘查評價,在新疆地礦局在新疆烏恰縣海拔3100米到4300米20平方公里的勘查范圍內,發現了21個金礦化帶,平均品位2.45克/噸,提交黃金資源量127噸,遠景資源儲量在200噸以上。
其中4號成礦帶寬度達85米、長4000米,平均品位2.57克/噸,局部最高品位達63.88克/噸,估算金資源量達98.33噸。成為目前新疆發現的資源量最大的金礦。
3、內蒙古
內蒙哈達門溝
2012年9月,內蒙古哈達門溝礦區一座國內罕見的單脈體特大型金礦被武警黃金一總隊二支隊發現。經專家初步認定,該礦脈金資源儲量近70噸,潛在經濟價值270多億元。
內蒙烏拉特中旗
從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獲悉,地質勘查人員近在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探明一處超大型金礦,資源儲量為148.5噸,保有資源儲量130.4噸,探明資源儲量列自治區首位。
4、山東
東北北部砂金礦區。主要由黑河、呼瑪、烏拉嘎和樺川一帶的砂金礦,屬於河流沖積砂礦。在中生代侏羅紀火山岩一進入體中找到團結式原生金礦床。山東招遠一帶含金石英脈開采歷史悠久,有玲瓏金礦床等。
後來又發現蝕變花崗岩型,如三山島、焦家、新城等大型金礦床。這一地區的金礦床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煙台發現18處金礦開采後備基地,新增241噸黃金金屬資源儲量。截至去年底,煙台市保有黃金資源儲量1800噸,僅萊州市黃金資源儲量就超過600多噸。
5、其他地區
燕遼金礦區。包括吉林東部及河北東部的一些金礦床。大部分為產於前震旦紀的片麻岩、片岩及花崗閃長岩中的含金石英脈礦床,其中夾皮溝、金廣峪、五龍、張家口等金礦床。
東南地區金礦區。包括湘、桂的脈金,多為板溪系的礦化板岩和邊溪亞群中的含金石英脈。本地區金礦較多,但規模較小。湘西金礦石本區最大的金礦。
秦嶺-祁連山金礦區。本區以礦脈成群、品位高、多金屬共生為其特點。代表性的礦山有秦嶺、文峪、潼關等金礦。
西南地區金沙江流域及四川盆地的一些河流的階地砂金礦區。
台灣金礦區。金瓜石金礦是與第三紀火山岩有關的大型金礦。
西藏金礦區。分布於雅魯藏布江以南各支流兩側的階地之中。
G. 金礦的主要產區
世界前10名產金國依次為: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中國、俄羅斯、秘魯、加拿大、印度尼西亞、烏茲別克、巴布亞紐幾內亞。
國內主要礦床和產地分布有:山東、河南、貴州、黑龍江、陝西、廣西、雲南、遼寧、河北、新疆、四川、甘肅、內蒙、青海、安徽等省區。
我國主要黃金產區有四處,即膠東半島、小秦嶺地區、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區幾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東地區的金礦產量占居我國黃金生產的大部分。
(7)中國常山黃金礦分布擴展閱讀:
19世紀形成的世界黃金生產力分布的基本格局延續至今,19世紀形成的產金大國目前仍然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產出國。
自1980年以來,南非的產金量呈穩步下降趨勢,尤其90年代以後,下降速度稍有加快,但其產金量仍居世界各國第一位;美國的產金量一直處於不斷增長狀態,特別是自80年代後期起,已躍居世界第二位;而澳大利亞的產金量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產金量趨於穩定,變化不大。
全球主要產金國有:南非、美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加拿大、中國。不過,百年來世界黃金生產格局也有一些變化,特別是美國、非洲黃金產量下降的同時,南美的秘魯、阿根廷以及東南亞的黃金產量在顯著增加,其中,拉丁美洲黃金產量已佔到全球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