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格拉斯·諾斯是哪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道格拉斯·諾斯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區間交易pdf道格拉斯擴展閱讀:
道格拉斯·諾斯 Douglass C.North,美國經濟學家、歷史學家。1920年出生於美國馬薩諸薩州坎布里奇市。1942、1952年先後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諾斯是新經濟史的先驅者、開拓者和抗議者。
由於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獲得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曾任《經濟史雜志》副主編、美國經濟史學協會會長、國民經濟研究局董事會董事、東方經濟協會會長、西方經濟協會會長等職務。
歷任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劍僑大學庇特美國機構教授、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魯斯法律與自由教授及經濟與歷史教授、經濟系盧斯講座教授。
2015年11月23日逝世於密歇根州家中,享年95歲。
網路-道格拉斯·諾斯
2. 價格行為交易之趨勢篇、區間篇、反轉篇 中文版電子書(trading price action系列 作者:AL Brooks)
搜索priceaction阿布,他哪裡不光有這些還有更多好的東西
3. 炒期貨必看那幾本書
1、基礎修煉:來約翰默菲,自《期貨市場技術分析》;《日本蠟燭圖》
2、進階修煉:《以交易為主》,《股票作手回憶錄》,《專業投機原理》
3、高級修煉:此階段適合在市場已摸爬滾打一年以上者,有成功有失敗。《十年一夢》,《股票作手回憶錄》,注意此處再次閱讀股票作手這本書,有不同的感觸
4、靈魂修煉:《心經》《道德經》
說的比較抽象,可能不太適合你說的做金屬的初衷,但這是一個有5年交易經歷人士的忠告,感謝採納!
4. 怎麼開始學期貨交易,一般人做期貨能賺錢么
這是可以的,期貨門檻並不高,操作性也比較強
不過投資有風險,謹慎操作
剛開始做好資金控制,期貨這賺錢也會很刺激
不能一賺錢就盲目了
祝投資順利,做期貨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都可以咨詢
5. 如何閱讀道格拉斯的交易心理分析
我看的是【美】奧利弗 · 瓦萊士 ;格雷格 · 卡普拉著的《短線交易大師---工具和策略》,整本書都是闡述交易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如何發生,應該如何克服,受益匪淺。請你借鑒。
6. 科布-道格拉斯函數,經濟學解釋
科布-道格拉斯函數即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是在生產函數的一般形式上作出的改進,引入了技術資源這一因素,用來預測國家和地區的工業系統或大企業的生產和分析發展生產的途徑的一種經濟數學模型,簡稱生產函數。
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基本形式為:
式中Y是工業總產值,At是綜合技術水平,L是投入的勞動力數(單位是萬人或人),K是投入的資本,一般指固定資產凈值(單位是億元或萬元,但必須與勞動力數的單位相對應,如勞動力用萬人作單位,固定資產凈值就用億元作單位),α 是勞動力產出的彈性系數,β是資本產出的彈性系數,μ表示隨機干擾的影響,μ≤1。
從這個模型看出,決定工業系統發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勞動力數、固定資產和綜合技術水平(包括經營管理水平、勞動力素質、引進先進技術等)。根據α 和β的組合情況,它有三種類型:
①α+β>1, 稱為遞增報酬型,表明按現有技術用擴大生產規模來增加產出是有利的。
②α+β<1, 稱為遞減報酬型,表明按現有技術用擴大生產規模來增加產出是得不償失的。
③α+β=1, 稱為不變報酬型,表明生產效率並不會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術水平,才會提高經濟效益。
7. 交易心理分析 馬克•道格拉斯
我有電子版,若需要留下qq吧
8. 道格拉斯諾思在經濟學上有哪些成就
1920年,道格拉斯?諾思出生在美國麻省劍橋市。
諾思的小學及中學教育不斷被轉學打斷。他先在渥太華讀小學和中學。1933年全家遷回美國時,他又進了紐約的私立學校,然後是長島,然後在康涅狄克,最後在華林福城的朝特學校完成了高中教育。這時他的愛好是照相,並且在一次大學和高中學生的國際競賽中贏得第一、第三、第四和第七名獎。
諾思考上了哈佛大學,但由於他父親被聘為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西海岸分公司的領導,而舉家遷往舊金山。諾思受其影響轉而進了伯克萊的加州大學。在那裡,他成為一名虔誠的馬克思主義者,參加許多學生活動。他反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他反對希特勒侵略蘇聯。
在加州大學,他主修三門課:政治科學、哲學和經濟學。他的成績平平,平均「C」以上。戰爭期間,他得到了三年安心讀書的機會,並且在讀書的過程中產生了做一名經濟學家的願望。
在經濟史協會的一次會議上,諾思認識了所羅門?法布利堪,那時他是國民經濟研究所的研究主任,在1956—1957年,他作為一名副研究員在該所度過一年。諾思說:「在我的一生中那是極重要的一年。我不僅熟悉了來往於該所的大多數主要經濟學家,而且每星期有一天在巴爾的西蒙?庫茲涅茨一起,所做的工作導致我對美國自1790年至1860年的支付平衡的早期主要定量進行研究。」
1966—1967年,諾思去日內瓦作研究員時,他主要研究美國經濟史中的問題。《1790至1860年的美國經濟增長》是此項研究的成果,也是諾思出版的第一本書。
在1981年出版的《經濟史的結構和變革》中他放棄了制度有效的觀念,並且嘗試解釋「無效的」規則為何存在和繼續。這聯繫到一個很簡單而仍是新古典的國家理論,它可以解釋為什麼國家能產生不鼓勵經濟增長的規則。諾思對此仍不滿意,並且開始尋找有志於發展政治經濟模型的同事們。於是,1983年諾思離開了他待了33年的華盛頓,而遷往聖路易斯,那裡有一群優秀的青年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他們在嘗試發展政治經濟學的新模型。在那裡諾思創設了政治經濟學中心。
諾思在1990年出版了《制度,制度變革和經濟成績》。在那本書里他開始認真懷疑理性公設。「顯然我們必須能解釋為什麼人民做出他們所做的選擇,為什麼共產主義或穆斯林原教旨主義能塑造人民做出的選擇並且指導長時期經濟發展道路。人們不深入挖掘認知科學,設法理解心靈得到學問和做出選擇的方式,就無法了解意識形態。」從1990年起,他的研究就是針對這個問題。「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相信,了解人民如何做出選擇,在什麼條件下理性公設是一個有用工具,在不確定性和模糊的條件下個人如何做出選擇是我們必須對付的基本問題,以便社會科學能向前進展。」
諾思在經濟增長理論方面的劃時代貢獻,得益於他在經濟史學領域的深入研究。他吸收了新制度經濟學創始人科斯教授的產權理論和交易成本理論並將之運用於經濟史的分析,從而一舉獲得了兩個方面的顯著成就:一方面使自己成為新制度經濟學中制度變遷理論的傑出代表,另一方面使自己成為新經濟史學派的執牛耳者。諾思及以其為代表的新經濟史學派的興起使經濟史學本身徹底改觀,引發了經濟史學領域的一場革命。他的經濟增長理論正是這場革命的一個突出成果。因此,探討諾思的經濟增長理論,必須從他在經濟史學領域的研究入手。
早在1961年發表的《1790—1860年美國經濟的增長》一書中,諾思就集中研究了經濟增長的因素。雖然當時他採用的還主要是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方法,但他並沒有去著力完善凱恩斯主義的增長模型,而是另闢蹊徑,大膽運用科斯的研究成果,力求以制度因素解釋經濟增長。在1968年10月發表於《政治經濟學》雜志上的《1600—1850年海洋運輸生產率變化的原因》一文中,他對海洋運輸成本進行了多方面的統計分析後發現,盡管這一時期海洋運輸技術沒有大的變化,但由於海洋運輸變得更安全和市場變得更完全,船運制度和市場制度因此發生變化的情形下,通過制度變遷也能促進生產率提高和實現經濟增長。
在1971年出版的《制度變遷與美國的經濟增長》(與蘭斯?戴維斯合著)一書中,諾思成功地運用了產權理論與公共選擇理論來解釋經濟增長的原因。在該書中,他明確地指出了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不考慮制度因素的狹隘性,認為有必要沖破這種狹隘性去研究制度變遷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諾思認為,制度變遷與技術進步有相似性,即推動制度變遷和技術進步的行為主體都是為了追求收益最大化。制度變遷的成本與收益之比對於促進或推遲制度變遷起關鍵的作用。只有在預期收益大於預期成本的前提下,行為主體才會推動直到最終實現制度變遷,反之則相反,這就是制度變遷的原則。他指出,在美國經濟史上,金融業、商業和勞動力市場方面的制度變遷都促進了美國的經濟增長。
在這一階段的研究里,諾思還只是比較籠統地看到制度因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還沒有深入到制度內部對制度結構進行更加精闢的分析,因此他的經濟增長理論還只是一個雛形。諾思發表比較完整的經濟增長理論是以《西方世界的興起》一書出版為標志的。
完整的諾思的經濟增長模式是以產權為基本概念,以制度變遷為核心,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嚴密理論體系。這一完整理論體系的形成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它的核心部分是用制度變遷的主要參數即產權制度來解釋經濟增長。
長期以來,大多數經濟學家和經濟史學家基本上都一致認為技術變革是近代西方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原因。
諾思異常鮮明地提出了自己對經濟增長的見解,這就是:「除非現行經濟組織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增長不會簡單地發生。」即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因而他認為,一個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在西歐的發展才是西方興起的原因所在。而要保持經濟組織的效率,就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並確立產權,以便造成一種刺激,將個人的經濟努力變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會收益率的活動。因此,諾思經濟增長模式的基本命題是:一種提供適當個人刺激的有效的產權制度是促使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諾思的上述有關經濟增長的見解在西方、經濟學界引起了巨大反響,也招致了一些批評意見。諾思反思了自己的觀點並對原來的論點了進一步的修改補充。諾思以產權為核心,給他的經濟增長模式補充了以下內容。
首先,是關於國家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理論。諾思認為,國家是產權的界定和實施單位,因而促進經濟增長和提高生產力的基本正式規則(特別是有效的產權界定)是由國家或政府制定、變更或維持的,因此國家最終要對造成經濟的增長、衰退或停滯的產權結構的效率負責。
其次,是關於意識形態對經濟增長作用的理論。諾思指出,任何經濟中的正式規則或產權都是由國家制定和維持的,可是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制度結構?為什麼有的制度結構並不能為其社會成員提供有效的激勵以有助於經濟增長呢?答案在於社會成員或公眾的「精神模式」,亦即看待問題的方式不同。而政府政策中反映的恰恰是深藏在公眾的精神模式或理念中的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差異必將引起公共政策的差異以及在勞動態度等價值觀念上的廣泛差異。所有這些必將構成經濟增長當中最為困難,也最無從下手解決的精神制約。
值得一提的是,諾思在1992年出版的《交易費用、制度和經濟績效》一書中特別指出:任何經濟的增長都是由該社會中的政治、經濟組織以及它們中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共同努力的結果。他還指出:也許我們從來不會找到制約經濟增長的「真實」源泉,但是我們越是在主要問題上取得一致的意見,我們制定成功政策的可能性就越大。諾思以此給自己的經濟增長理論插上了無盡探索的路標。
9.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的路徑依賴理論
主要精神是,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走出去。
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是第一個提出制度的「路徑依賴」理論的學者。他認為,制度變遷的原因有二:制度的收益遞增和網路外部性,經濟和社會中存在著顯著的交易成本。這種觀點是否成立,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道格拉斯·諾思由於用「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規律,從而獲得了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某一路徑的既定方向會在以後發展中得到自我強化。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好的路徑會對企業起到正反饋的作用,通過慣性和沖力,產生飛輪效應,企業發展因而進入良性循環;不好的路徑會對企業起到負反饋的作用,就如厄運循環,企業可能會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下而導致停滯。而這些選擇一旦進入鎖定狀態,想要脫身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他的這種理論,在現代時間序列研究中得到發揚光大。特別是近期的long memory time series的飛速發展,從數學以及經濟學理論上(特別是金融市場上得到很好的驗證)證明了路徑依賴理論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