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養老地產行業分析
養老地產是各種養老保障服務的整合終端,通過在功能組合與產品形態上與養老產業相互滲透,可以創造出更大的居住價值與商業價值。
國內養老模式主要分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自2011年以來,我國一直致力於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養兒防老」傳統的影響下。
我國老年人更傾向於在家中接受子女照顧;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國養老資源錯配較為嚴重,老年人口資產不足,難以支撐收費較高的養老機構,居家養老成本相對低。
(1)養老地產指標擴展閱讀:
養老地產的介紹如下:
養老地產的客戶囊括了55歲之後的老年人群,而養老院更多的是75歲以上高齡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養老地產實際上是提供不同類別養老產品和服務的載體,消費者根據個人收入和需求自行選擇。
從產業鏈看,上游主要解決土地和資金問題,下游解決運營和提供服務的問題。各種養老服務的整合是運營中最復雜的工作,需要長期資源和經驗的累積。
Ⅱ 養老地產值得投資嗎
值得投資,因為計劃生育政策下發以來,中國10年開始就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國家的進程,而養老問題是首要。所以不管是政策支持,還是現在房地產的調控形式,都不得不讓有能力的投資者著重於養老產業的考察。
但,值得注意的是,養老地產,還沒有一個很好的模式借鑒,都在摸索階段。不過都還停留在不是賣服務就是賣地產的觀念上。沒有走出框架。贏利能力不足。試點失敗筆筆皆是,其中包括萬科等地產的龍頭企業,也是如此。
如果你有投資的想法,可以與我私信聊聊,我可以給你些意見。
Ⅲ 養老地產規劃有哪些要素
養老地產規劃有六大要素:
一、規劃選址要求。一般居住區在選址的過程中,需要考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對項目的影響,往往選擇盡可能好的景觀資源和干擾性較小的周邊環境。養老地產除了滿足基本的居住區選址一般要求之外,對區位和景觀環境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對環境景觀要求。養老地產依然具有地產項目的市場屬性,通過社區景觀的營造來提升社區居住品質仍然是養老地產規劃的基本原則。
三、對交通的要求。交通規劃對於社區的居住品質的影響巨大,一個好的道路系統直接關繫到規劃布局和社區內居民的生活出行模式。
四、對規劃尺度的要求。凱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中提到,宜人的街道、建築、景觀尺度是營造宜人生活空間的關鍵,老年地產的規劃尺度有其特殊的要求。
五、老年社區對日照通風衛生要求。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5.0.2.1(1)條,老年人居住建築不應低於冬至日日照2小時的標准。因為老年人的生理機能、生活規律及其健康需求決定了其活動范圍的局限性和對環境的特殊要求,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因為身體不便,常年卧床,對陽光有更多的渴望,規劃上應盡量爭取南向布置住宅,減少東西布置,避免純北向住宅布置。
六、老年社區對公共服務設施的要求。老年地產區別於一般居住區的重要特點是能提供較完善的生活配套和醫療護理條件,這也是很多老年人選擇老年地產的關鍵考慮因素。
Ⅳ 什麼是養老地產,它和普通地產有什麼區別呢
養老地產,從建築設計、園林規劃到裝飾標准,這類老年地產的建築產品開發接近於高端住宅產品開發的規律,創新核心在於適老化設計。養老地產實現了品質地產和優良健管家服務的有機結合,從護理、醫療、康復、健康管理、文體活動、餐飲服務到日常起居呵護,增加設施設備和精心打造專業管理團隊。相比與普通地產,養老地產有特定客戶人群、特有的配套服務以及獨有的管理方式。
Ⅳ 如何破解養老地產發展痛點
01 養老產業政策特點
利好政策出台密度大,關鍵問題尚未完全破解
2013年以來,養老產業扶持政策頻出,解決實操問題的政策措施尚待進一步落實。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中央和地方陸續出台多項養老產業扶持政策,據中國指數研究院不完全統計,2013年以來,僅中央及各部委出台的養老產業扶持政策就多達40餘項,涉及土地、資金、人才、醫養、保險等多方面。雖然利好政策頻出,但實際操作中制約養老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尚未完全破解,政策體系尚需進一步完善。(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02 土地
養老產業專屬用地缺失
■ 用地性質:頂層設計有待突破,需「養老產業」專屬用地分類
養老用地規范性質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屬「醫衛慈善用地」。近幾年來我國就養老設施用地多次發文,其中最具代表意義的為2014年國土部出台的《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首次界定了養老服務設施的用地范圍和用地性質,將養老用地明確規范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屬於土地用途分類中的「醫衛慈善用地」,其他用地中只能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用房,並分攤相應的土地面積。(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雖然國土資源部及部分省市明確提出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要納入供應計劃、單列用地指標,但目前出台的土地分類相關法規中,仍未制定「養老產業」的專屬用地分類。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福建等部分省市出台相應政策,並在供地計劃中單列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標,推出相應土地。以北京為例:從首次單獨列項,到混合配建供地模式,可謂超前發展,是近幾年地方對養老用地政策最具推動性和代表意義的城市。(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 供地來源:加大盤活存量用地,減少增量用地
2016年國土部發布的《關於下達〈2016年全國土地利用計劃〉的通知》中明確逐步減少新增建設佔用耕地,加大盤活存量用地和補充耕地。(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目前,直接將存量用地轉為養老用地有四類渠道,如上圖所示,一類是目前應用最多的,其最主要的障礙是改造技術和改造成本過高;二類的關鍵問題在於商品房開發用地取得成本較高,轉為養老用地後重新核定地價及土地差價部分的處理尚未有明確規定;三類如何處理改變土地用途及相應土地差價問題方面尚未有明確規定;四類由於取得成本低、土地供應量大,未來養老地產企業可適當考慮。(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 供地方式:以劃撥、租賃、協議或公開出讓為主
養老設施用地供地方式與機構性質密不可分。根據2014年國土部《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國有建設用地,對於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採取劃撥方式供地;對於營利性養老機構,以租賃方式為主,可以協議或者公開出讓。集體建設用地,可用於集體經濟組織為其內部成員興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設施,而民間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與政府舉辦的養老機構亦可以依法使用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結合地方養老用地的供地方式和企業拿地案例來看,現有的養老用地供地方式優劣勢各有不同:
劃撥方式是各類供地中成本最低、條件最嚴的。此類用地多被政府部門取得,真正的社會服務機構很難獲取,大大的限制了資本的進入。(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租賃方式是國土部重點鼓勵的供地方式。租賃方式雖大幅降低建設成本,但政策對於供地的租期、租金、支付方式等實際問題仍未明確,有待進一步完善。(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出讓方式是當前民辦營利性養老機構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雖然增加了項目建設成本,但也使住宅或商業用地獲得土地抵押貸款、產權銷售成為可能。從上表中能明顯看出,受2014年國土部出台《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指導意見》影響,2014年以來出讓的養老設施用地逐漸增多。(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03 資金
地少價高,重養老,回報周期長等因素致企業壓力大
■ 前期土地開發、適老化設計、養老服務運營均需重金投入
前期土地開發:養老地產供地量少且地價高,導致土地開發成本成為企業重金投入領域。外加養老產業專屬用地類別缺失,導致租地做養老存在缺少抵押物等問題,住宅、商業性質用地做養老土地成本非常高。(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項目建設及配套:養老地產由重「地產」轉向重「服務」,服務設施的投入成本在整個項目中所佔比重逐漸加大,而且床位設施的高額成本與政府現有補貼仍存較大差距。(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後期運營:養老設施維護、服務運營相比普通地產資金投入更高。尤其是商業運營,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雖獲得相關補貼及稅費優惠,但其必須按照民政部規定的低額收費標准執行;營利性養老機構雖收費不受限制,但其享受的補貼少。(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 政府補貼僅為補充,企業需尋多元化融資渠道
多項政策措施為養老產業發展營造良好金融政策環境。繼2013年國務院對養老服務業的金融政策做出重要指引之後,2015年,多項政策引導更為明確,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強多層次、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加快保險產品創新等。但從目前落實情況來看,仍需在養老金融政策細則或相關法律和政策方面予以配套支持。(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政府補貼:機構性質和地方經濟發達程度影響補貼方式。政策扶持方面,當前已有多種補貼方式。但機構性質不同和地方經濟發達程度不同,補貼方式差別較大。公辦和民辦非養老機構補貼更多,經濟發達地區補貼力度更大。(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銀行貸款:銀行產品和條件限制,民辦養老機構貸款受限多、難度大。雖然2016年國家出台《開發性金融支持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支持國家開發銀行推出針對養老項目的低息貸款,但目前民辦養老機構仍很難獲得低息貸款,政策落地仍需推進。從地方層面,能夠獲取銀行貸款的主體有三個特點:
專業債券:政策紅利助推債券市場快速發展。2015年專門制定《養老產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在企業債券分類管理、企業債券預審權下放、鼓勵企業債券融資方式創新等方面均存在政策利好,企業債券市場發展迅猛。於企業而言,未來發行養老產業專項債券將是一個解決資金壓力的良好渠道。
上市資金:推動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將有效解決民辦養老融資難問題。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推動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上市融資。在政策指引下,通過上市籌集項目發展資金或通過被收購獲取上市企業資金支持,目前都是可選之路,但這兩種渠道,對於企業的門檻限制仍然較高。
產業基金:中央、地方、金融機構等積極投入,為投資者精準布局養老產業提供機會。中央層面,2015年,發改委已成立唯一一家針對大健康產業的國有基金,通過申請,能最快和最大額度的進行融資。地方層面,2015年8月,湖南成立全國首隻省級政府引導型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湖南健康養老產業投資基金。金融機構層面,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發布之後,中歐養老產業基金隨即發行,聚焦於養老產業鏈中的上市公司。
信託投資基金(REITs):國外養老產業資本市場的生力軍,國內正在起步。2016年,《關於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信託公司利用信託制度優勢,積極開發各類附帶養老保障的信託產品。2015年6月,萬達聯手快錢公司發起「穩賺1號」和萬科聯手鵬華基金發起國內公募REITs,使得國內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范圍拓寬至房地產。2016年,誠和敬為解決東壩單店養老機構的融資問題,也與信託公司及銀行共同研發消費信託產品。(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PPP模式:政府關系、盈利難是該模式存在的主要風險。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賦予地方政府適度舉債融資許可權。隨後,各部委相繼出台配套政策法規文件,並推出試點項目,PPP模式全面升溫並被引入社會建設與治理的各個領域。第一批PPP項目中,有38個養老服務類項目在列,總投資超200億。PPP模式運用政府及企業各方資金,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養老產業巨大的資金缺口。但民辦養老機構投資如何把握與政府的關系,如何解決盈利難問題,都是PPP模式的風險所在。(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綜上所述,於政策而言,讓養老地產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的細化政策有待落實,且政策若能突破區域、經濟等因素限制,縮小執行標准差別,將助於企業對於商業模式的復制。於企業而言,政府補貼僅能緩解部分資金壓力,不能從根本解決資金問題,通過多渠道的融資方式獲得所需資金更為重要,養老機構需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04 趨勢與展望
頂層設計待完善,地方政策先行值得期待
中央政策法規頂層設計尚待完善。
土地方面,制定「養老產業」的專屬用地分類,解除醫衛慈善用地無法貸款抵押等融資限制,地方應逐步將養老設施用地納入供地計劃;可以針對開發商配套公益性養護設施的項目,提供一定的劃撥用地。政策優惠方面,解除對民辦養老機構營利屬性的限制,使營利性養老機構享受更多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的政策支持,解決企業融資難等問題,增強社會資本參與養老企業的信心和積極性。(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地方政策先行值得期待。
從2016年6月京津冀三地民政部簽署《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2020年)》和2016年北京即將出台的《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來看,分別將政策核心落腳於破除異地醫養結合障礙和解決土地問題。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困擾養老產業發展的政策正在嘗試落地,助力企業進入養老產業發展。地方政策先行,一方面對於國內其他區域和城市起到示範和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養老地產企業可以重點布局政策優先推行的地區。(飛揚國際景觀設計)
民辦營利性企業與資本結合,民辦非營利性企業向營利性企業轉型或成趨勢。
原內容來自中國指數研究院
版權歸原作者,僅供交流分享
Ⅵ 什麼是養老地產,它和普通地產有什麼區別
養老地產和普通地產的區別在於,養老地產更側重與養老。
養老地產主要針對老人居住的房產,它結合了養老這一社會主題和地產的商業概念,針對老年人的特點,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所打造的一種全新房產模式。
養老地產要具備三種功能:即為老年人長期生活提供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
養老地產應該具備醫院和社區醫療單位。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變差,疾病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不便,尤其是突發性的疾病需要得到及時治療,所以養老地產的周圍要有相應的大中型醫療機構,以便能夠使患病老人得到及時的搶救和治療。
一個好的養老地產還應該具有優雅的環境
在購買養老地產時,周圍有沒有公園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如果養老地產周圍有大型的公園,茂密的綠色植物可以起到凈化空氣、隔離噪音的作用,還能為老年人提供寬松、自然、休閑的活動場所。
益養老認為,養老地產由於具有了養老與地產投資的雙重價值,所以受到很多老年人及子女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