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強弱指標
強弱指標(RSI)最早被應用於期貨買賣,後來人們發現在眾多的圖表技術分析中,強弱指標的理論和實踐極其適合於股票市場的短線投資,於是被用於股票升跌的測量和分析中。外匯交易同期貨買賣、股票買賣相同之處是匯價的升跌最終取決於供求關系,因此,強弱指標在分析外匯行情上也有著廣泛的應用。後來,投資者還把RSI的計算公式製作成電腦程序,操作者只要每天把匯價資料輸入電腦,就能夠獲得RSI的數值。目前,路透社的圖表分析及德勵財經的圖表分析均能取出 RSI的走勢圖。
一、RSI的原理
RSI的原理簡單來說是以數字計算的方法求出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譬如有100個人面對一件商品,如果50個人以上要買,競相抬價,商品價格必漲。相反,如果50個人以上爭著賣出,價格自然下跌。
強弱指標理論認為,任何市價的大漲或大跌,均在0-100之間變動,根據常態分配,認為RSI值多在30-70之間變動,通常80甚至90時被認為市場已到達超買狀茶(Overbought),至此市場價格自然會回落調整。當價格低跌至30以下即被認為是超賣(Oversold),市價將出現反彈回升。
二、RSI測量法的優點
能較清楚地看出買賣雙方的意向
何時呈現超買狀態,何時呈現超賣狀態一目瞭然,從而使人們較好地掌握買入時機。不過,任何分析工具都有其優點和缺點,技術分析師常常告誡人們,應用RSI 的分析不能掉進公式化、機械化的泥潭中,因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情況,RSI超過95或低於15也並不出奇,不要一低於30就入市買進,高於70就拋售,應當結合其他圖形具體分析。
能構成柱狀圖的各種圖形,諸如頭肩頂、雙頂雙底三角形、旗形、放大型、支持線、阻力線等。RSI的計算一般以14天為周期,把上升幅度作為買方力量的總和,將下跌的幅度作為賣方力量的總和,而判斷匯價的未來動向,則是參看兩種力量對比的結果。
三、RSI的計算
強弱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RSI=100-[100/(1+RS)]
其中 RS=14天內收市價上漲數之和的平均值/14天內收市價下跌數之和的平均值
舉例說明:
如果最近14天漲跌情形是:
第一天升2元,第二天跌2元,第三至第五天各升3元;第六天跌4元 第七天升2元,第八天跌5元;第九天跌6元,第十至十二天各升1元;第十三至十四天各跌3元。
那麼,計算RSI的步驟如下:
將14天上升的數目相加,除以14,上例中總共上升16元除以14得1.143(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
將14天下跌的數目相加,除以14,上例中總共下跌23元除以14得1.643(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
求出相對強度RS,即RS=1.143/1.643=0.696%(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
1+RS=1+0.696=1.696;
以100除以1+RS,即100/1.696=58.962;
100-58.962=41.038。
結果14天的強弱指標RS1為41.038。
不同日期的14天RSI值當然是不同的,連接不同的點,即成RSI的軌跡。
② 通達信軟體指標錯誤提示 錯誤句 : 詳細信息 : 引用的公式 VOL 無此輸出線! 錯誤起始位置 : 0 ; 長度: 0
M:=SUM(VOL.1);{你這一句的.應該改成,號 不信你試下,如有不懂可以溝通3385478641}
MID:=IF(M,SUM(VOL-CLOSE,1)/M,CLOSE);0;
力量指數:=IF(MID-REF(MID,1)),COLORSTICK;STICK;
MAL:=EMA(力量指數,1);
③ 綜合國力主要有哪些指標
合國力不單是指某一種力量或因素,而是多種因素或各種因素的綜合。因而「綜合」幾乎成為研究綜合國力的最基本的方法。採用何種綜合定量的方法能夠准確而充分地反映綜合國力的狀況或水平,對於這一問題目前並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或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但是在廣大學者對綜合國力的研究過程中,已經提出或建立了一些比較簡單易行的定量方法。隨著對綜合國力研究的不斷系統和不斷深入,這一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 1. 德國富克斯等人的「三要素綜合國力方程」 「三要素綜合國力方程」:Mt=[(Ms)t+(Me)t]/2 其中Mt為t時期的國力指數,(Ms)t和(Me)t分別為t時期的鋼產量指數和能源指數。其中,Ms=Pa·Sb,Me=Pa·Eb,Pa、Sb、Eb分別為人口、鋼產量和能源產量。 2. 美國克萊因(R·S·Cline)的「現代綜合國力方程」 「現代綜合國力方程」 :PN = (C + E + M)×(S + W) 其中PN為綜合國力指數;C為基本實體,由人口和領土面積構成;E為經濟實力,由GDP、能源、關鍵性非燃料礦物、工業生產能力、食略核力量和常規力量之和表示;M為軍事實力,用一國所擁有的戰標和要保護的國家利益 ;S為戰略目標,是指在國際環境中要達到的政治目品生產和對外貿易等 6大類指標構成; W為追求國家戰略的意志,是指一個國家動員其國民支持政府的國防和外交政策的能力。國力方程等式右邊的各項指標取值均按評分法來確定。
盡管克萊因的提出的國力方程模式是靜態的,並對各指標的評分標准也未作出有說服力的解釋,但是他卻為後來的綜合國力定量研究提供了一個系統評估的分析框架。 3. 小約瑟夫· S·奈的「軟、硬實力」評估模式 1990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 S·奈(Josph S. Nye)在其撰寫的一篇題為《仍是競賽中的強者》的文章中,全面系統地分析、闡述了國家實力的概念和美國在全球的強國地位的現狀和發展態勢,並進一步指出,一個國家的實力由「軟實力」和「硬實力」兩部分組成。其中「軟實力」包括國家凝聚力、文化被普遍接受的程度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硬實力」包括基本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他認為,「軟實力」與「硬實力」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根據「軟、硬實力」評估模式,採取「強、中、弱」3個等級的定性定量測評法, 他對當時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綜合國力進行了測算,其等級總和排序是:美國 (七強 )、歐洲 (五強、一中、一弱 )、日本 (三強、三中、一弱 )、中國 (二強、四中、一弱 )。 4. 日本綜合研究所的國力評估 1987年,日本經濟企劃廳綜合計劃局委託日本綜合研究所進行了綜合國力基礎調查。在其出版的《日本的綜合國力》一書中,提出了由國際貢獻能力、生存能力和強制能力3個層次立體構建的綜合國力評估體系。國際貢獻能力是指積極促進國際組織的建立和發展並以此為國際社會的進步作出貢獻的能力;生存能力是指當一個國家在出現國內外危機時能夠自保生存的能力;強制能力是指一國按照本國的意志來強迫他國改變行動的能力。調查採用了(Delphi)方法,使用了15個構成要素,擬訂了綜合國力評價指標108個,實際入選70個。該國力測度模式以經濟實力為基礎,以科技實力為重點,以國民意志為支柱,以對外關系為突破口,來反映和衡量當代綜合國力競爭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趨勢。
5. 日本學者福島康仁的修正國力方程評估 當代日本學者福島康仁則在克萊因數學模式的基礎上,對某些變數的內涵略作改動,提出了一個修正的「國力方程」, 其公式為 P = (C + E + M)×(G + D) 其中 C = 人口 + 領土 + 自然資源 E = (GNP + 人均GNP + GNP實際增長率) + ( 工業、農業、商業實力之和 ) M為軍事實力,G為國內政治能力,D為國家外交能力。福島康仁採用其建立的國力方程,對七個國家進行了計算和排序。 6.考爾、考克斯和傑考伯遜等學者的研究方法 考爾、考克斯和傑考伯遜等學者對綜合國力進行了定量研究。考爾將國力要素分解為領土(面積)、人口、鋼消費量、標准能源消費量、GNP、總軍事力量等6個基本指標,其設定的指標標准數值見注釋專欄2.4。考爾對國力進行測定所使用的指標雖然只有6個,但卻是國力研究中公認的核心指標,其測定方法也簡便易行,故應用起來比較方便和簡單。
考克斯和傑考伯遜等學者則選取了GNP、人均GNP、人口、核能力、國際威信等5個指標對世界主要國家的綜合國力進行了測算和排序。考爾測定綜合國力的方法是:①計算各國在指標數值佔世界總計的比重;②根據給定權數對各指標所計算的比重進行加權;③將各加權指標進行綜合並據此對各國國力進行排序。 7. 丁峰峻的綜合國力質量公式 丁峰峻在1987年發表了《綜合國力論——2000年我國國家發展戰略芻議》一文,其中提出了綜合國力質量公式,即 綜合國力 = 軟國力×硬國力=(政治力+科技力+精神力)×[R(自然力+人力+經濟力+國防力)] 其中自然力是指一個國家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狀況,可以用國土面積(總面積、可耕地面積、地理位置)和礦藏資源(總量、種類、開采難度、自給能力等)衡量;政治力是指一個國家的政治力量,包括政治制度、政治體制以及國家領導人的決策和領導能力等;R為硬國力的結構系數,表示硬國力各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比例關系,反映硬國力系統的結構。如果硬國力各組成部分結構合理,則R大於1,其硬國力總量即大於各部分之間的代數和;如果結果不合理,則R小於1,其硬國力對國力的貢獻則小於各部分之間的代數和。 8.張文奎的綜合國力模式 張文奎認為綜合國力的劃分,在傳統的基礎國力以外,還應劃分「人均國力」、「地均國力」,以減弱單靠人口眾多和土地廣大而增加國力得分。所以「綜合國力」是基礎國力、人均國力和地均國力三者相加的國力。這樣就可以從總量和人均量兩個方面,進一步比較全面和深刻地認清世界各國的真正實力。可見國力類型的劃分在理論上與實踐上都有重大意義。最後,他歸納出如下綜合國力模式: Z×G = J + R + D 其中Z·G為綜合國力,J為基礎國力、R為人均國力,D為地均國力。 9. 黃碩風的綜合國力動態方程 黃碩風根據系統論、協同論和動力學原理,建立了生存力、發展力、協調力基礎上的綜合國力動態方程模型:
式中M(t)為t年度的綜合國力值,K為協調發展系數;Hi(t)表示國力的「硬體」部分,包括物質形態的構成要素,即人口面積、科技能力、經濟能力和軍事能力;Si(t)表示國力的「軟體」部分,包括精神和智力形態的構成要素,即國家戰略目標,國家領導體制和國民意志。K為協調系統,包括有關國家領導協調統一的諸要素。該方程包括了30個子方程。約150個指標,使用了1986年的數據對世界主要國家的綜合國力進行了測算。 10. 於宏義和王佑棣的四維向量綜合國力測度模式 於宏義和王佑棣提出了功能(Function)、規模(Dimension)、結構(Structure)、水平(Level)的四維向量的FDSL(NS=F(F.D.S.L)綜合國力測度模式,並對1985年主要國家的國力進行了排序。 11. 海平、運平、王景濤等設計的綜合國力模型體系為 綜合國力 = 基本實體×物質形態國力×精神形態國力 = 資源力×(經濟力 + 科技力 + 軍事力) ×(政治力 + 文教力 + 外交力) 簡化為 CNP = CM×(EC + ST + MC)×(PC + CE + DC) 由於各項因素對綜合國力的貢獻大小不同,所以在每項因素前需填表示權重的重要性系數。即 CNP=CM×(K1·EC+K2·ST+K3·MC)×(K4·PC+K5·CE+K6·DC) 其中 K1 + K2 + K3 = 1 K4 + K5 + K6 = 1 0<K1<1 各個實力因素的取值以美國的量值為指數標准值進行相應的計算並比較取值。 12. 朱喜安、肖臘珍設計的綜合國力模型體系 朱喜安、肖臘珍設計的綜合國力模型體系為: 綜合國力 = (資源 + 經濟活動能力 + 國際競爭能力 + 科技能力 + 可持續發展水平 + 社會發展程度 + 國家強制力 + 外交能力)×(戰略目標 + 追求國家戰略意志 + 民族凝聚力) 簡化為 CNP =(C + E + I + K + X + S + CT + W)×(R + O + J)
④ 用什麼指標來評判健身效果最合理
用體脂率或者拍照片對比健身前後看圍度變化來判斷健身是否有效,而不是一味盯著體重看。
⑤ 請問,可以幫我編寫強力指數指標嗎
可以根據這個條件寫出來強力指數指標,但做出來的效果應該還是鋸齒狀的.
⑥ 正常人握力指數應大於多少
正常人握力指數等於握力重量(公斤)/體重(公斤)×100。不同年齡段的握力指數是不一樣的,男性和女性的握力指數也是不一樣的,要根據具體實際情況而定。
握力指數的測試方法:試者兩腳自然分開成直立姿勢,兩臂下垂。一手持握力計全力握緊,計下握力計指針的刻度。用有力的手握兩次,取最好成績與自身體重相握力體重指數比為握力指數。
(6)力量指數指標擴展閱讀
提高握力的方法:
1、側彎舉
兩手或一手側握啞鈴(拳眼向前),上臂緊貼體側,持鈴向上彎起至肩前,緩慢下放還原。主要發展前臂伸指肌群,同時發展上臂前側肌群。
2、正握腕彎舉
雙手正握杠鈴(掌心朝下),握距與肩同寬,上臂緊貼體側。向上彎舉杠鈴,舉至極限後緩慢下放還原。動作過程中前臂肌群始終保持張緊用力狀態。主要鍛煉前臂伸肌群和上臂外側肌群。
3、反握腕彎舉
坐在凳端,兩手掌心向上反握杠鈴,握距與肩同寬,前臂貼放大腿上,手腕放鬆。用力將杠鈴向上彎起至不能再彎時為止。然後放鬆還原。此動作可前臂墊在平凳上做,也可單手持啞鈴做。主要鍛煉前臂屈肌群。
4、背後腕彎舉
站立,背後正握(掌心向後)杠鈴,做腕彎舉動作,作用同反握腕彎舉,主要鍛煉前臂屈肌群。很多健美運動員都喜歡採用這個練習,因為它能產生一種強迫收縮的感覺。
5、尺側腕彎舉
兩腳前後開立,一手叉腰,一手抓握組合啞鈴無鈴片的一端,另一端後下垂,腕關節放鬆。收縮尺側肌群,以腕關節為軸,向後上彎舉啞鈴,直至肱三頭肌強烈收縮,然後還原再做。主要發展前臂尺側肌群,同時也發展了肱三頭肌。
⑦ 測定肌力的指標有哪些
握力,測定的是前臂屈肌群的力量;縱跳、立定跳遠,測定的是下肢肌群的力量;俯卧撐、引體向
上等,測定的是上肢、肩帶肌群的力量;仰卧起坐、仰卧舉腿,測定的是腹肌的力量等 )的測定。
用於測定肌力的指標歸納起來有:握力/握力體重指數(前臂、手屈肌力量),俯卧背伸(背肌力量),立定跳遠、縱跳(下肢力量)等。
⑧ 正常成年人力量指數是多少
正常成年人力量指數詳細如下:
包括腿部力量、軀干力量和肩部力量。男性肌肉力量的測試指標是髖外展肌力,軀干屈、伸肌力和肩外展肌力,權重系數分別為0.456、0.325、0.219;女性肌肉力量的測試指標是髖外展肌力,軀干屈、伸肌力,伸髖肌力和肩外展肌力,權重系數分別為0.293、0.291、0.252、0.164。
⑨ 股票指標的強弱指標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相對強弱指數的理論認為,在一個正常的股市中,只有多空雙方的力量取得均衡,股價才能穩定。
計算方法:
RSI = 100 - 100 /(1+RS)(1)
RS = N日內收市價上漲幅度總和 / N日內收市價下跌幅度總和(2)
公式中的RS又稱為相對強弱值,公式(1)把強弱的變化幅度限定 在0~100之間。
預設時,系統在副圖上繪制三條線,分別為6日線RSI1,12日線RSI2,24日線RSI3。RSI反應了股價變動的四個因素:上漲的天數、下跌的天數、上漲的幅度、下跌的幅度。它對股價的四個構成要素都加以考慮, 所以在股價預測方面其准確度較為可信。
根據正態分布理論, 隨機變數在靠近中心數值附近區域出現的機會最多, 離中心數值越遠, 出現的機會就越小。
在股市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絕大多數時間里相對強弱指數
的變化范圍介於30和70之間,其中又以40和60之間的機會最多,超過80或者低於20的機會較少。而出現機會最少的是高於90及低於10。
應用法則:
1、6日RSI值高於85, 市場處於超買狀態;6日RSI低於15,市場處於超賣狀態。在85附近出現M頭可以賣出,15附近出現W底可以買進。
2、RSI在50以下為弱勢市場,50以上為強勢市場。
3、RSI在50以上的准確性較高。
4、盤整時, RSI一底比一底高,表示多頭強勢,後市可能再漲一段,反之一底比一底低是賣出信號。
5、若股價尚在盤整階段,而 RSI已整理完成,則價位將隨之突破整理區。
6、當 RSI 與股價出現背離時,一般為轉勢的信號。代表著大勢反轉,此時應選擇正確的買賣時機。結合快速與慢速兩條RSI線來確定買賣時機:把6天和12天RSI結合起來使用,當圖形上6日RSI線向上突破12日RSI時,即為買進的信號。當6日RSI線向下跌破12日RSI,即為賣出信號。尤其當RSI處於低位30以下發出的買入信號與高位70以上發出的賣出信號極為可靠。
7、RSI圖形之反壓線(下降趨勢線)呈現15度至30度時,最具反壓意義,如果反壓線的角度太陡,很快地會被突破,失去反壓之意義。相反,RSI圖形之支撐線(上升趨勢線)呈現負15度至負30度時,最具支撐意義,如果支撐線的角度太陡,將會很容易地被突破,失去支撐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