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黃金芳華中科技大學

黃金芳華中科技大學

發布時間:2021-11-09 03:36:19

『壹』 聯投梧桐郡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鄂州聯投梧桐郡

城市:鄂州

樓盤位置:鄂州梁子湖旅遊區梧桐湖新城鳳蓮大道(梧桐湖新城管委會附近)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小高層,高層,板樓,

公交線路:公交909到梧桐湖新城站下車步行800米左右即可到項目。

其他交通方式:光谷廣場出發,向正東方向朝民族大道方向,由環島走第1出口進入民族大道左轉進入湯遜湖北路直行進入藏龍大道靠右由環島走第2出口靠右左轉左轉進入流芳路右轉進入鳳凰園三路左轉進入S101行駛1.8公里,直行進入鳳蓮線靠左行駛2.5公里,調頭
行駛330米,右轉行駛380米,右轉行駛30米,到達終點聯投梧桐郡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115609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共0棟樓,停車位942個

周邊配套:教育配套:華師附屬梧桐湖學校;武漢理工大學華夏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文化學院;
醫院:梁子湖人民醫院;
商業配套:浮島商業(總建11.6萬方,根據濕地現狀而規劃成五個商業島嶼組合而成的商業走廊,業態將覆蓋到特色餐飲、特色民居、娛樂SPA、醫療、教育等業態)、月山湖綜合服務區;
銀行:中國工商銀行;
休閑、運動:梧桐湖體育公園會所、婚禮草坪、遊艇碼頭、帆船基地、環湖自行車賽道
特色旅遊:梁子湖旅遊區、湖泊館、觀音印象、梁子湖旅遊區遊客集散中心、候鳥濕地公園。

內部配套:商業:小區內商業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貳』 華中科技大學專科

華中科技大學專科學院的教學質量較好。華中科技大學專科學院的相關優勢介紹具體如下:

1、華中科技大學專科學院的教學師資較強:

華中科技大學專科學院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選派優秀教師出國研修和聘請專家進校講學等,多渠道、多途徑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該校有特級教師、名校師、學科帶頭人等近32人,出國研修教師10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的高學歷教師65人。

2、華中科技大學專科學院的辦學較有特色:

華中科技大學專科學院深化教學改革,涌現出了英語特級教師趙晴芳等有教學特色的優秀教師,在她帶領下,該學校積極探索外語特色之路,率先在市開設雙語課,率先成立國際教育交流處;該校被評為中央教科所的優秀外語實驗學校,外語特色現已成為濟寧市的知名品牌。

(2)黃金芳華中科技大學擴展閱讀:

華中科技大學專科學院的其他介紹:

華中科技大學專科學院裝備了國內一流的教學雙向控制系統、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微機室、電子閱覽室、現代化的教師微機辦公室、實驗室、微格教室、音像庫、電視演播廳及千兆校園網路。

同時配備了國內一流的天文台和天象館,填補了華中科技大學專科學院與研究的空白。學校地處濟寧市中心繁華地帶,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備先進。

『叄』 華中科技大學2011大一下轉專業名單

這是我從我們學校網站上看的,2011級轉專業名單,希望對你有幫助。華中科技大學2011級普通全日制本科生
轉專業名單
轉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名單:
李 涵 彭剛勇 張博彥 範文瑞 王燕寧 游於龍 凌成智
李 茂 蔣 維 馬恆源 郭志凱 周 浩 張應明 鍾以魁
劉 燕 張智勇 謝 超 王 祥 尹旺林 陳俊奇 樊 聰
趙紅星 楊 冉 熊 超 楊 帥 何 雄 尹 風 喬海玉
趙益田 許星星
轉入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名單:
金 偉郭 錁王彥宇楊旭靜成丹妮郭襯襯秦國華
蘇 暢巴偉明蒲 玲劉 健吳錦川李明凱李 博
劉啟琦楊小玥王 村張天佑史澤峰
轉入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的學生名單:
鮑詩雨占 純黃怡然戴麗珠張 冉朱婉琪鄢思瑋
劉 璇熊依依 魯軍宜 柳麗麗 宋炫霖 羅婷元 武縱寰
金夢瑤 蔡思思 沈童睿 張雅維 洪艷芳 范思雨 李穎燕
張積超 楊偉光 鄒 穎
轉入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名單:
楊宇晨黃南平顧嘉靖姚 丹塗 夢李 格王悅笛
李凌博周曄秋王江慧汪 丹孫雅俊彭倩文
轉入中文系的學生名單:
施 斯
轉入法學院的學生名單:
夏寧波
轉入物理學院的學生名單:
劉 琦王朋飛武 斌潘世達王天鴻 李 翔 易楚君
權海花
轉入經濟學院的學生名單:
唐 憲金 笛董宇軒賀建斐毛瑋芳阮 璇周 穎
王經緯屈袁亮張笑爽馬若琳何雪菲劉 葉
轉入管理學院的學生名單:
黃 強樂天進鄒 琦沈佳美楊振越顧佳林封超俊
王睿坤錢成吉何夢嬌鄧康馨尹作亮徐曉雲李紫源
王奕婷劉鵬舉
轉入軟體學院的學生名單:
戴鵬飛靳 傑馬鎮濤高 晗 陽 靜
轉入第一臨床學院的學生名單:
張艾米 楊秀英 藍 璇 鄧享譽 馬安梅 瞿建宇 楊薇霖
胡婷丹 麥爾孜亞•哈力克
轉入第二臨床學院的學生名單:
張曼曼 邱月明 邱 健 張蘭嬌
轉入公共衛生學院的學生名單:
袁 夢
轉入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學生名單:
周志文 張 露 李丹楓
轉入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生名單:
向雯琦王澤宇白 璐王孟哲王 克余漢民郝亮迪
馬博文
轉入水電與數字化工程學院的學生名單:
魏 浩 袁小惠 李 奎 黨文君
轉入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的學生名單:
李文熙江 正陳 繁楊二豪郭英豪徐劍峰張祥飛
廖俊威黃文健徐 顏趙世鵬馬梓軒
轉入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學生名單:
王曉游徐啟雄馬常偉朱俊濤楊 駿甘 晨宋玉鵬
顏永逸趙 祥陸仲恆朱 鵬龍 歡鄧 剛趙 宇
尹國旗文雨軒周 慶胡欣昕桑 松井小龍梁 賽
劉 勇楊 康王 博趙 強李祥峰張指銘邵鎮宏
魏 城梁文輝易山山李善福尤詠梅顧 強曾 奎
陳 濤姚翔川陳賢俊田 霄張家浩龔 凡楊 堯
轉入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名單:
李 燁陳靜雯 薛洪琛 李 佳 韓瑋俊 李 玲 肖媛媛
轉入建規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學生名單:
陳曉昱 孫凱西 唐思琪 付 華 賈 詩 寇可可 陳融升
王 冠 秦雪川 呂 葉 顧振翮 馮 鈺 孟芷葦 劉詩敏
邵雪妍 鄧玥如 王明荃 全夢琪 胡茜壵 宋敏哲 雷雨辰
李靖鵬 韓 珂 黃均炎 馮曉康 車 進 餘思達 張曼琳
聶天嬋 黎立力 蘇 穎 夏海玉 盛樹嫣 張 琦 胥麗婭
程昕瑞 楊 山 柯 磊 高 欣

『肆』 胥壩中學的知名校友

洪 源:詩人、學者;北京大學1964屆中文系畢業,1967年武漢大學中文系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畢業。1967年到長江日報社任編輯、記者,1982年調武漢市文聯任《芳草》文學月刊主編,1987年調武漢市新聞出版局暨武漢出版社任副總編輯,代表作品《芳草路》、《韶華情》。
喬東球:安徽井湖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徽省人大代表,2012年被評為銅陵十大經濟人物。
李 彬:上海交通大學醫學博士畢業,現於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工作,兼職福建醫科大學客座教授。
張 鑫: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研究生畢業於青島理工大學。
章曉安:2003年考入銅陵市第一中學,畢業於華東師范大學。
鮑曉薇: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畢業。
張 策: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
何 璐:現於安徽江淮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任職,同濟大學研究生畢業,本科就讀於重慶大學車輛工程專業。
李 傑: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現於中國中鐵四局集團任職,國家注冊一級建造師、注冊安全工程師,以李傑爺為名多次發表詩詞、文章、書畫、篆刻作品等。
邢安娜: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信息學院研究生畢業,本科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善詩詞文章,並多次發表,入書畫協會。
黃 誠: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張寧:本科畢業於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學院,現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專業。
黃攀威: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物理系,大學期間任書法社社長,善詩詞書法,尤精硬筆。
沈能平:2003年吉林大學本科畢業,2008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理學博士畢業,現居貴陽。
肖 尚:2011年進入長安大學工程機械專業學習,現於安徽華菱星馬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職。
沈明雪:2012年進入沈陽工業大學學習。
沈明敏:2012年進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法學專業學習。
左湯韻:2012年進入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學習。
黃彩雲:2013年進入中央財經大學經濟社會學專業
程昌旭:2014年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學習。
鮑方中:安徽醫科大學本科畢業,現居上海。
吳本文: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碩士畢業,現居北京。
郜芸:現於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就讀研究生。
安少君(筆名):畢業於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山東齊魯票據有限公司金融創新副總。

『伍』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基礎作者是誰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基礎考研參考書目

《機械原理》,楊家軍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機械設計(第二版)》,鍾毅芳、吳昌林、唐增寶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機械設計與機械原理考研指南》彭文生,楊家軍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陸』 華中科技大學2010轉專業名單,知道的,麻煩告訴,謝謝。

轉入機械學院的學生名單:

吳純宇 黃振利 焦壯壯 蒲靜松 王兆明 余天東 胡錦高

汪艷軍 王 俊 胡 琪 趙正江 姚 遠 陳昱冰 劉 洋

鄭煜偉 李晨曦 王 丹 牛津達 王佳宇 孫曉順

轉入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的學生名單:

殷夢昊 方仁宏 呂夢盼 萬惟佳 鄭艷方 周 楠 陳丹霞

孫丹妮 卜 偉 陳 哨 金曉曦 張婷樾 葉李娜

轉入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名單:

鄭群山 焦 蓉 詹藝文 段 然 王 令 伍方玲 劉佩鳳

鞠雅圖 陳 影 王怡欣 熊 歡 黃芳美 黃心迪 汪浩文

周靈穎 樊 皓 趙春萌 楊沁怡 裴夢妮 肖昳璇

轉入公共管理學院的學生名單:

王 斐 閔 晨 陳 健 彭 娟 范海燕 江 妍

轉入中文系的學生名單:

單栩寒 李 青

轉入法學院的學生名單:

韓 婷 黃岳陵

轉入物理學院的學生名單:

葉 盛 張進保 周乙楠 吳偉民

轉入經濟學院的學生名單:

姚若琪 羅靳雯 劉明瑞 魯 穎 蒲可欣 陳悠然 王小菲

楊 茜 曾嘉誠 韓 冬 劉 立 謝欣捷 李 暢 楊丹妮

轉入管理學院的學生名單:

李家興 李 穎 楊 茜 張舜喆 黎子洋 蘆貝蒂 楊 凡

萬思華 王佳瑜 景 莉 蔡尚文 徐默冉 伍士虎 熊 祥

王詩雨 薛 芳 吳 倩

轉入軟體學院的學生名單:

賴長青 盧 濤 楊佳龍

轉入第一臨床學院的學生名單:

陶 惠 楊 新 於 洋 王笑笑 徐情如 顏智勇 周利傑

梁翔旻

轉入第二臨床學院的學生名單:

劉可欣 曾 凱

轉入法醫學系的學生名單:

閉冬雁

轉入護理學系的學生名單:

黃 蕾

轉入公共衛生學院的學生名單:

周林夕 吳溢帆 阿麗婭?阿力

轉入葯學院的學生名單:

龍鈺程 邱瑞琪

轉入醫葯衛生管理學院的學生名單:

唐 冰

轉入化學與化工學院的學生名單:

李 享 汪博雅 付炳文

轉入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學生名單:

劉霜冰 徐 浪 陳 峰 李曉彤 王 帥 史 姍 陳 真

朱玉坤 劉 昱 饒偉健 鄺麗萍 黃琳琳

轉入水電與數字化工程學院的學生名單:

陳 傑 何正民 鄭艷梅 顏寧俊 陶 濤 周 曉 胡冬陽

盧程偉 周曉倩

轉入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的學生名單:

張愈其 彭 磊 田 科 曾勁松 高上地 高 翔 劉文浩

於 濤 邱永康 陳乾坤 王文傑 梁 輝 陳文東 顏文凱

董 峰 費春雨 劉 磊 陳沛康 唐亞敏 劉東魁

轉入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的學生名單:

蘇尚武 廉少森 徐寧波 魯飛宏 朱明圓 陳劍波 徐斯坤

汪 奇 王 鵬 蒙若芸 高 鵬 羅 梓 楊 威 譚聰華

徐 飛 姜遠拳 劉 華 湯森霖 趙上錦 劉 炯 鍾 正

李亞東 李 偉 郭志超 黃艷華 李 陽 郭傳斌 汪青鵬

顧靜飛 劉 煒 滕博文 黃 贈 馬少森 楊煒民 李 鵬

姜彰焱 屈興威 成厚松 楊 賓 解 凱 李 天

轉入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學生名單:

胡大萍 舒 謙 高 源 張佳樂

轉入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學生名單:

鄒曉蕾 胡 楊 藍利貞 王茹曼 劉若琪 劉博瀚 平依文

龔 影 黃 傑 黃騁騁 王明蕾 韓力喆 陳伯頡 孔繁一

李春曉 葉煥坤 塗宇璇 謝湘權 白詩玢 高雅清 李萬鈞

鄧雨檬 龍倩霓 何宗玲 曹 穎 張 奧 董婉婷 陳 明

季忭傑 王建陽 廖 帥 王宇峰 曾 偉 歐陽麗思

『柒』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師資力量

馮來興副教授
男,1969年10月生,中共黨員、博士。自1993年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教授課程:為本科生教授《政治學概論》、《中國政治學說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等多門課程。並為研究生講授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
主要研究: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科學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課題十項,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新自由主義對我國政治安全的挑戰及對策」和「論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分別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社會主義論叢》全文轉載。先後參與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共中央組織部、省社科規劃、省高校人文社科、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省思想政治教育等課題十餘項。
肖飛副教授
男,1957年9月出生,湖南衡陽人,中共黨員,湖南師范大學哲學學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孫中山研究所所長。
主要經歷: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湖南師范大學政治系學習畢業;1983年8月——1986年3月,在湖南農學院衡陽分院任教;1986年4月——1993年7月,在中南工學院任教;1993年8月——2010年5月,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任教。
教授課程:長期從事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重點研究孫中山、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劉立新副教授
男,漢族,副教授,人文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教師。
主要經歷:1988年本科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88年從師於高等教育學家潘懋元先生門下,199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獲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
教授課程: 近年來一直承擔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主要承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並承擔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一系列科研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參與撰寫與編輯了《孫中山研究論文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論文集》等四部著述,發表論文10多篇。
主要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高等教育學與心理學等領域,均有一定的創建與成就。在學期間先後參與《高等學校管理學》、《青年心理學》、《創造性思維與能力》、《歸因理論研究與應用》等8部著述的撰寫和編輯,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在高等教育學、高等學校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歸因理論以及思想德育教育、中國近現代史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和獨特的見解。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並立志在此領域有所突破。
郭智勇講師、博士
男,1963年1月出生,湖南祁陽人。
主要經歷: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讀於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 (本科)
1983年9月-1986年10月,就讀於福州大學地礦系生物地層專業 (碩士研究生)
1986年10月-1995年7月,任教於桂林治金地質學院地質系 (講師)
1995年7月-2001年8月,深圳華儲實業總公司工作 (經理)
2001年9月-2006年6月,脫產就讀於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 (博士研究生)
文字代表作:
1、《風動還是心動—從奧義書看<莊子·齊物論>的理路》
2、《夢覺皆幻—從印度思想體系對<莊子>內篇世界觀的一種把握》
3、《從字詞的演化規律和實例看<莊子>內篇的成書年代》
4、《逍遙的三個層次—莊子內篇的結構》
5、《<莊子>內篇的輪回思想和解脫思想研究》
6、《論相同命題在<呂氏春秋>和<公孫龍子>中的不同意義》
7、《貴己還是貴已—對戰國三子思想傳統理解的質疑》
8、《義之美與仁之善—從〈呂氏春秋〉與〈淮南子〉天性的區隔看中國文化內在的兩個價值取向》
9、《財富是想出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讀中山先生〈行易知難〉》
胡劍賓講師、碩士
男,漢族,原籍河南省蘭考縣人,1969年6月出生。
主要經歷:
1983年9月——1986年7月 河南省開封市第二師范學校 學習
1986年8月——1989年8月 河南省蘭考縣魏庄中學 教學
1989年9月——1991年7月 開封市教育學院政史專業 學習
1991年8月——1994年8月 河南省蘭考縣魏庄中學 教學
1994年9月——1997年7月 河南大學政治系中共黨史專業 學習
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7年7月——今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教學
教授課程:主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政治理論課程。注重互動式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小組主題活動是本人課堂教學的特色。
陸文學講師、碩士
男,1971年8月出生,寧夏靈武人。
主要經歷:1993年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歷史系,199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西北史研究中心,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8年來到中山學院工作至今。教授課程:主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來院之後,先後開設過《旅遊地理學》,《實用美學》,《地方政府學》,《社會學》,《社會調查方法與原理》,《西方經濟學說史》等課程。
主要研究:為中國近代史及民族社會學。發表論文若干篇,主要代表作有《婦女乃國家興衰存亡的根本————鄭觀應女性觀辨析》,《嶺南文史》2009年第4期;《變中的不變———論孫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從消極的到積極的民族主義———1919年之後孫中山對其民族主義思想重新闡述的過程和原因》,《孫中山研究》第2輯,2009年3月;《清代寧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變化》,《固原市專學報》2005年第2期等。目前承擔中山學院教改項目一個,參與其他研究項目若干。李德黎講師、碩士
男,1975年生,四川人。
主要經歷:2005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思政專業,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擅長演講辯論、拓展培訓、公務員面試培訓,曾擔任電子科大中山學院辯論隊教練與人文系辯論隊教練,在中山廣播電台《夜色正繽紛》和《聊聊吧》中擔任客座嘉賓。
教授課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講課風格富有激情,善於結合時事來闡明觀點。
主要研究:近年來主攻三維模擬領域成為中山市三維模擬領域的先驅和代表,2010年受中山市政府委託為上海世博會中山館製作網上三維展廳,於2010年5月22日在中山政府網與中山實體館同步直播開放;並先後為中山政府網(英文版、日文版)、中山文聯網、中山黨史網建立了三維模擬互動平台。
近年來的主要科研成果:
1.論文《傳統宗法關系與腐敗德滋長》獲得2006年廣東省「反腐倡廉」徵文優秀獎,並作為大會主題發言。
2.《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發展探索》(參研)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教研課題(2005)
3.《發展中山創意產業的探索》(參研),中山市社科聯課題(2006)
4.參編《風起伶仃洋――香山人物譜》,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5.論文《我國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和《高校學生政治輔導員的工作定位》
6.論文《發展中山創意產業的六大著力點》發表於《新經濟》2008年5月期
7.論文《三維模擬漫遊技術在建設孫中山文化工程中的作用》發表於《孫中山研究》2008年12月
8.《中山文藝資源的搶修和保護》(參研)中山市政府專項基金2008-2009
9.《中山文化資源的三維模擬保護平台》(參研)中山市科技局項目2008-2010 羅越富講師、碩士
男,1981年9月,講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旅遊管理教研室主任。
學歷背景:
2000.9-2004.7 華南師范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管理學學士學位
2004.9-2007.7 華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專業碩士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教授課程:主講旅遊學概論、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遊地理、餐飲管理、旅遊信息管理信息系統、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旅行技巧學等課程。
研究方向:旅遊文化、旅遊電子商務
科研成果:在《旅遊論壇》(原《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合作經濟與科技》等雜志上共發表5篇文章,其中1篇被人大復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課題研究方面參與了中山市黃圃鎮項目《廣東鰲山海蝕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的調研和撰寫;中山市旅遊局課題項目《加快中山特色旅遊發展的研究》的調研和撰寫;參與中山市旅遊局課題項目《孫中山文化資源發掘與對外推介》的撰寫。
獲獎情況:
2007-2009連續兩年獲人文社科系優秀教學獎
2009年度獲得中山學院優秀教師獎
石岐區休閑文化徵文二等獎
林丹彤講師、學士
女,旅遊管理專業講師。
教授課程:《旅遊學概論》、《社交禮儀》、《休閑學概論》、《導游實務》、《旅遊市場學》、《插花鑒賞與創作》、《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樹木學》、《花卉學》、《粵語》、《就業指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主要研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六篇(其中核心期刊四篇),文學作品多篇,攝影作品兩幅。《中山日報》專欄作者。學院生生花藝協會創辦人兼指導老師,曾於2001年組織指導花協會員參加第七屆中國(中山)菊花展覽會的插花比賽及其他工作,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四項。2006年出版著作《插花,藝術與生活》,2007年獲中山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獲中山學院優秀教案獎、教育部第八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文科組優秀獎。主持市、校級科研項目各一項,參與省、市、校級科研項目六項,橫向項目兩項。
閔祥曉碩士、講師
女,山東德州人,碩士,講師
主要經歷主要經歷:
2005年本科畢業於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旅遊管理專業;
200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
2007年7月起任教於電子科大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旅遊管理專業教師。
教授課程:《會展概論》、《市場營銷學》、《旅遊文化》、《旅遊政策與法規》、《民俗與旅遊》等。
主要研究:旅遊規劃原理及會展基本理論。
主要論文成果:
2006年《江南三大名樓旅遊合作與發展的條件及途徑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遊區景區空間結構整合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遊區購物點空間體系分析》
2009年8月《香山商業文化的現代傳承》
主要科研成果:
2006年8月-10月,參與《黃鶴樓公園旅遊總體規劃》的編制;
2007年9月-2008年7月 ,參與中山市黃圃鎮《廣東鰲山海蝕文化旅遊區》旅遊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
2008年參與中山市社科聯《慈善萬人行本體論研究》課題;
2009年參與中山市社科聯《中山慈善萬人行價值提升研究》課題;
獲獎情況:詩歌《活在民間的寶貝》獲2008年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徵文大賽三等獎。
盧育林講師、碩士
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與武漢理工大學,分別獲經濟學學士及管理學碩士學位,中共黨員,講師、經濟師職稱。主要從事第三產業經濟、資本市場以及旅遊、會展、酒店等服務行業經營管理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主要經歷:1992-1997年在中國銀行的信貸、投資和計劃、財務部門實習和工作,具有多年的實際經濟管理工作經驗。
1997年進入中山學院工作至今,多次獲得過「吳桂顯獎教金」、「優秀共產黨員」、年度考評「優秀」等榮譽。
教授課程:《旅遊經濟學》、《景區經營與管理》、《會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項目評估》、《證券投資學》、《財政學》、《銀行經營與管理》、《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等。
科研成果:在《教育與經濟》、《學術論壇》、《經濟師》、《金融論壇》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篇;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4項:《混業經營模式下銀行業的風險和成本研究》、《中山市保稅物流發展規劃(2010-2015)》、《孫中山文化資源發掘與對外推介》、《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等。 王春芳副教授、在職博士生
女,博士、副教授。新疆烏魯木齊市人。專業方向:新聞發展史、廣播電視新聞。
主要經歷:自1989年工作以來,在烏魯木齊廣播電視台從事新聞主持、記者工作近十幾年,後調入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兩年。2007年調入廣東省中山市,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從事新聞教學工作。2008年入選為中山市社會科學人才庫成員。
教授課程:新聞評論,深度報道,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采訪與寫作,媒介素養,播音與主持,基礎寫作等。
獲得獎項:在媒體和教學單位工作期間,采訪製作的多期節目、新聞報道、科研課題和論文,獲得了國家、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各級多項獎類。
多篇新聞專業論文在全國新聞核心期刊上發表,如論文《20世紀中國大陸女性作家創作中的女性意識的演進》發表在全國核心期刊《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學版》2007年第6期上。《警惕新聞報道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發表在新聞核心期刊《當代傳播》2007年第6期上。《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危機及其對策》發表在全國雙核心期刊《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版2008年第五卷上;《從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看構建和諧大眾傳媒文化》發表在《現代視聽》2008年第8期上;並被《新華文摘》2008年21期選為推薦文章。《大震過後,警覺激進民族主義》獲廣東省高校校報2008年度好新聞言論類二等獎。所撰寫的《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危機及其對策》獲中山市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
阮波副教授、碩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副教授, 中山市社科專家庫成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山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批評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市舞蹈家協會理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後以同等學歷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文藝美學專業。
教授課程:目前主要從事大學寫作、實用美學、中西方文化與文學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創作大量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建築、影視等美學評論文章發表於《人民日報(評論版)》、《讀書》、《作家》、《學術論壇》、《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語文教學與研究》、《舞蹈》等全國核心期刊。已出版的專著包括散文集《春風不相識》、評論集《返回身體的原點》、文集《即興行走》,作品被北京國家圖書館、國家863計劃中國數字圖書館示範工程——超星數字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粵人文庫」、中山市級圖書館等各級圖書館收藏。曾蟬聯2000-2001、2002-2004、2005-2007三屆中山文藝獎一等獎,並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優秀論文獎等獎項。曾在《成都晚報》、《新快報》、《大地》、《作品》、《中山日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同時從事美學的評論和社會宣傳推廣工作,在美術館、圖書館、書城等文化機構開辦藝術類講座,出任各類文藝演出的評委、導賞等工作,曾參加廣東省女作家散文研討會、亞洲與世界文明研討會、香山文化研討會、廣東省青年作家代表大會、全國名報名社名刊研討會等各類學術交流研討活動。
羅永雄講師、碩士
男,1979年8月出生於新疆伊犁,祖籍廣東興寧。2007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新疆經濟報編輯、昌吉日報社記者、編輯,北京新勢整合公關咨詢顧問公司客戶經理,現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講師。
1997年進入新疆大學學習新聞學,學習期間曾在新疆經濟報社編輯部供職,畢業後進入新疆昌吉日報社任經濟口記者,具有豐富的業界實踐經驗,從業近4年,累計編輯版面20個,刊發新聞稿件500餘篇,50餘萬字,榮獲省級新聞獎一次,地市級新聞獎三次。
2004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攻讀應用傳播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先後參與編寫《媒介產業案例分析》、《經濟傳播學總論》等3本教材,完成出版共計約10萬字的書稿。期間在北京新勢整合公關咨詢顧問公司供職,負責傳播策劃與媒體的聯絡溝通。2007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在人文社科系新聞教研室任教,先後在國內各類學術刊物發表《情境限制下的個體認知顛覆與沉默螺旋的擴散——從「洞中個體」的沉默到優勢意見的加強》等5篇學術論文。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媒介倫理、 媒介傳播與社會文化、影視文化傳播等。
教授課程:先後擔任《傳播倫理與法制》、《社會學》、《大眾傳播與文化》、《電視節目主持與製作》、《媒介熱點研究》、《應用文寫作》、《電影藝術欣賞》、《公關與廣告傳播》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陳亞輝副教授、碩士
男,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2004年6月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7年6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9年3月至今任行政管理專業教研室主任。
教授課程:《經濟學原理》、《電子政務》、《管理統計學》、《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社會學概論》、《網站規劃與設計》。
主要研究:2007年進入學院工作以來,獲得的主要榮譽包括:2007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案二等獎,2008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共產黨員,中山市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師二等獎,優秀教學獎。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課題包括:
2007年主持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青年教師基金立項課題《中山市專業鎮可持續發展研究》;參與中山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調研課題《孫中山民生主義與中山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中山市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委託課題《中山市流動人口綜合調控體制研究》、中山市港口鎮政府委託課題《港口鎮城郊經濟發展規劃》。
2008年參與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經濟合作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外經貿發展規劃研究》、《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發展規劃(2010-2015年)》。
2009年參與中山市民政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孤殘兒童救助制度研究》、《中山市社會中介組織管理體制研究》、《中山市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
2010年參與廣東省社科聯規劃課題《中山慈善萬人行善款管理和使用的績效評估研究》、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政治文明建設關系研究》。
目前已發表科研論文包括:
1.基於鑽石模型的武漢東湖高新區競爭力研究.當代經濟,2006(6)
2.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當代經濟,2006(7)
3.論科技園區內社會資本在創新集群中的作用.社科縱橫,2006(10)
4.能力勝任模型在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訓方案中的應用.中國電力教育.2009(2)
5.論城市人口綜合調控指標體系的構建.管理觀察,2009(3)
鄧雪琳講師、在職博士生
女,講師,在讀博士。2001年獲得湖南師范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湖南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現在武漢大學修讀行政管理專業博士學位。自2004年以來一直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
教授課程:《大學語文》、《人力資源管理》、《中外公文名篇選讀》、《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等課程的教學。
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 近年來在CSSI來源期刊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10篇,另在優秀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合計近30餘篇,主持院級課題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課題總計13項。2008年10月被選為中山市首批社科骨幹,2009年2月入選中山市社會科學人才庫。2007年,論文《黨的群眾工作方法與社會工作方法有機結合的研究》入選《廣東省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選編》。2009年,論文《基於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地方政府公務員考核》獲學院「一等獎」。2009年,在「孫中山思想與中山現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上,宣讀論文《孫中山人才思想與中山市現代化建設》。
李芳講師、碩士
女,漢族,湖南婁底人,黨員,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擔任講師。
主要經歷:
1999年9月-2003年7月 中南大學 行政管理本科
2003年9月-2006年7月 武漢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
碩士期間共發表5篇學術論文
2006.7~2009.10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行政管理專業教師
教授課程:《公共政策學》、《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心理學》
主要研究:
獲得學院首屆優秀教案二等獎(2006年)
擔任人文社科系系務委員會委員和教學質量小組成員(2007年起)
多次組織學生實踐:2007年組織學生進行民政部低保戶入戶調查(中山);公共政策課程組織政策調查以及安排學生到中山市政府部門座談;社會調查課程組織主題廣泛的校園、校外小組調查;組織認知實踐—民企學習
發表兩篇學術論文,參與中山市社科聯課題《和諧中山》(2007-2008年)
丁婷婷講師、碩士
女,講師,畢業於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行政管理碩士,行政管理學士,英語語言與文學學士。自進入學院工作以來,獲得2007-2008年優秀教案評選三等獎,獲2007年、2008年、2009年年終教師考核二等獎。
教授課程:《地方政府管理學》、《市政學》、《秘書理論與實務》、《社會禮儀》、《專業英語》等課程教學。
科研成果:
1、2009年主持院級《秘書學》教改課題一項
2、2008年參與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經濟合作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外經貿發展規劃研究》、《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發展規劃(2010-2015年)》
3、2007年參與中山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調研課題《孫中山民生主義與中山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中山市港口鎮政府委託課題《港口鎮城郊經濟發展規劃》
4、《創新教育》雜志2009年4月刊發表教研論文《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技巧與考核手段研究。
5、《經濟學研究導刊》雜志2009第17期發表科研論文《我國法治政府建設中的人本途徑建構》
鄭莉婷碩士
女,生於廣東中山,人力資源開發碩士學位
教育背景: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管理學院, 主修經濟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主修人力資源開發(HRD),獲社會科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3.8—2004.8
廣東省僑外出國人員服務中心 (廣州),任培訓部專員。
2005. 9—2007.7
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任人力資源主任。
2007. 8 — 2008. 12
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任人力資源部部長。
2009.2---現在 教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人文社科系 行政管理教研室
教授課程:人力資源管理, 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開發, 社會調查與統計, 管理學,領導學,管理心理學。

『捌』 誰有華中科技大學社交禮儀黃金芳老師的電話,錯過了交論文的時間。。。

你應該去校園網或者學校相關部門找,知道面太廣,會單位你交論文的

『玖』 華中科技大學資助中心助理委員會的部門構成

中心助理委員會成立於2005年,下設宣傳部、行政部、義工部、陽光俱樂部和勤工助學部,五個部門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共同協助資助中心實現本校資助工作「以資助人,以行勵人」的理念。 (一)部門簡介
宣傳部是資助中心助理委員會下的核心部門之一,其工作要點為:以資助工作為核心內容,以品牌活動為主要依託,以院系資委為主要力量,傳播 「以資助人,以行勵人」的精神。
(二)部門職責
宣傳部的主要職責包括舉辦各項活動向全校師生宣傳資委會「以資助人,以行勵人」的理念和自立自強的精神;與各院系資委宣傳部進行聯系和交流,汲取他們的成功經驗並在工作中有效利用,同時從宏觀上把握他們的工作進度並對其進行指導;及時通過各大公眾平台更新資助信息從而為同學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通過《資助》雜志像全校師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宣傳資助知識以及自強精神。
(三)部門分工
1.常務部
分為對內和對外,對內主要負責部內交流及日常運作,包括對部員的培訓和考核、部門工作安排以及部門文化的建設;對外則主要負責各院系資助宣傳工作指導與經驗交流,包括每月召開院系宣傳助理例會、院系經驗交流會,總體把握院系工作進度,對其進行評價及考核。
2.技術部
技術部總體分為視頻製作、平面設計及相關技術培訓,視頻主要指用於自強大學生標兵評選活動的宣講會、材料評選會、答辯會以及頒獎儀式;平面設計一般包括中心所有活動的宣傳海報設計、中心及各部門的文化衫設計以及對中心助理和部員的平面設計培訓。
3.新媒體部
新媒體部主要負責線上平台的消息推送和更新;資行天下網站、《資助》雜志、官方人人「華中大資委會」、官方微信「華中大資委會。人人主頁和微信平台主要負責向廣大師生推送近期的獎助學金發放信息、公益活動有關信息和勵志文章等,旨在為大家帶來方便、傳遞正能量。
4.雜志社
雜志社主要負責《資助》雜志的編輯與發行。
《資助》雜志社成立於2005年11月,包括新生刊和普通月刊。經過不斷地改進探索以及板塊內容的更新,雜志社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提高了雜志的可讀性和實用性,截至2014年6月,已發行64期,其中新生刊發行量超過8000本,月刊發行量700本。
雜志社為宣傳部核心部門,主要負責《資助》月刊的編輯與發行。雜志社下設文字編輯部、記者部和美術編輯部三個部門。
《資助》雜志欄目大致分為以下:
卷首語:捲起,香至。
名師講堂:記錄校內名師的成長歷程,聆聽大師的諄諄教誨。
陽光文苑:亦散文,亦詩歌,在這里體會文字的美妙與神奇。
資助之家:資助輔導員、資助助理,他們的風採在此向你展示。
笑語人生:在滑稽可笑的言語和畫面里亦可體味人生的百態。
專欄:這是一方獨特的天地,在這里見證資助人的真誠付出。
青春風采:挖掘身邊的偉大,其實感動離你並不遙遠。
文學導讀:領你進入文學的殿堂,撫平喧囂,娓娓道來。
影音節拍:影視反映生活,在這里我們向你推薦自己的鍾愛。
小雲有約:看世界,談人生。小雲在此與你有約。
讀者心聲:在這里聆聽你們的聲音。
喻園掠影:回顧一月內喻園的點滴風采。
資助小貼士:資助走進你身邊。
(四)品牌活動
1.華中科技大學自強大學生標兵評選活動
(1)活動主題
發掘平凡中的偉大故事,標榜自立自強、奮發成長的大學生活。
活動時間:
每年三月份——六月份
(2)參評條件
1、華中科技大學全日制本科生;
2、思想積極向上,品格優良,生活態度端正,樂觀開朗,樂於助人,為學校、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3、在個人的成長經歷中,勇於直面困難,自強不息,努力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具有可以作為全校同學標榜學習的自強事跡。
(3)參評方式
1、從全校各班班級資助助理處、資行天下網站或公郵獲得報名表並了解整個評選活動;2、所有報名材料都提交到院系資助助理委員會進行院系初選。
(4)活動流程
1、評選活動第一階段:院系初選 (參考時間:3.15-4.23)
各院系將按照規定名額評選出院系自強大學生標兵,獲得院系「自強大學生標兵」榮譽稱號的同學將由學生工作處頒發榮譽證書,並獲得該學年自強獎學金(在滿足獎學金評選條件的前提下)。
2、評選活動第二階段:全校總評 (參考時間:4.25-5.20)
各院系自強大學生標兵將接受各院系資助輔導員和學生代表的評分以及全校所有師生的網上投票,並最終評選出30名年度自強大學生標兵候選人。
3、評選活動第三階段:最終答辯 (參考時間:6月初)30名候選人將進行公開答辯,接受各院系資助輔導員和學生代表的提問和評分,最終產生10位校自強大學生標兵和10位自強大學生標兵提名,獲得「華中科技大學自強大學生標兵」榮譽稱號,由學生工作處頒發榮譽證書,並獲得該學年國家勵志獎學金(在滿足獎學金評選條件的前提下)。
歷屆自強大學生標兵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2010年 熱依拉·熱西提 劉瀟 喬帥 馬曉梅 吳霜 龔克 劉里鵬 方孝健 舒全峰 樂霄
2011年 陳財龍 龔明鋅 關意佳 雷磊 唐貴香 王吉鼎 韋威 袁占彪 周雅帆 梅健
2012年 崔玉剛 方雪嬌 李晨陽 曾祥勝 康盼 陳驍 肖勝賢 劉博文 楊濤 汪禮剛
2013年 楊雲龍 董益民 熊少翀 艾凡 熊路 楊奕 王培 譚巧雲 王金晶 周世偉
2014年 王筱媛 黎炎梅 陳賓 金池源 沈春旭 李帥 郭傑 鄧立 閆曉龍 沙爾鵬
2012-2014年度自強大學生標兵提名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2012年 買爾孜也 周頂 許以軍 賴長青 熊博 薛嬌嬌 劉勇 余海鷗 高路 石劍璧
2013年 李慕穎 石培 方可 周建黨 趙敏 許宏遠 陳俊波 冉偉 何之成 董扣
2014年 王洪岩 尹芳芳 劉偉桐 李丹華 楊發燈 楊陳 張源 陳澤宏 孟令浩 謝文慧
2.資助月活動
(1)活動目的
在新生中宣傳資助知識和自強精神,使新生基本了解資助工作、獎助學金、貧困補助、助學貸款等一系列資助事宜。
(2)活動流程 第一階段:前期准備(參考時間:9.20-10.26) 准備活動所需的相關材料(資助知識手冊、院系特色資助知識、反饋表、新聞通知稿),
發動院系宣傳助理、宣傳部部員、中心助理等仔細研究手冊,提出所需要添加的資助知識和對解答資助問題的意見,對院系宣傳助理、院系資委會成員及班級資助助理進行相關培訓。
2.第二階段:活動舉行(10.27-11.10)
各班自選班會、討論、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開展資助宣傳月活動,各院系資助委員會提供幫助,中心助理以及宣傳部部員攜手院系助理參加活動,並做好活動反饋記錄。
3.第三階段:總結提高(11.11-12.1)
各班級總結活動開展情況,上交活動相關材料與活動記錄給院系;院系宣傳助理整理匯總各班級反饋結果,完成工作總結;宣傳部及各院系資委會總結活動中的經驗教訓,改進活動方案,及時整理活動相關材料,做好活動總結,並存檔入檔,為下一次開展活動做鋪墊;院系內部按照一定標准評選優秀班級,對於優秀班級,學工處資助中心將進行相關獎勵。 (一)部門簡介
2009年9月,以承擔起「統籌資助中心助理委員會團隊建設,完善中心與院系資助體系交流平台」為目的,資助中心助理委員會行政部正式成立。
(二)部門理念
團結 溝通 細致 高效
(三)部門職責
行政部主要職能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統籌中心助理團隊,提高中心助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加強中心各部門之間以及中心與院系的溝通聯系工作。對於中心助理團隊內部:行政部負責建立健全並實施團隊管理規范及考核標准,確保中心助理團隊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團隊的高效運行;負責會議記錄、工作簡報等文書的撰寫及中心內部資料整理、共享;負責中心助理團隊的優化建設,進行資助助理培訓、組織團隊活動等;對於院系助理:充當中心與院系聯系溝通的橋梁及樞紐,對院系助理工作進行監督及考核;負責組織召開院系資助主任例會,保證院系與中心之間工作的協調一致;在必要的時候予以院系資助主任工作上的幫助與支持。
(四)特色工作
1.華中科技大學全校資助助理大會
由於每年各院系資委會都分別開展工作,這使得院系資委會之間缺乏進一步的交流;各院系資委會對中心資助助理委員會的工作也缺乏深刻了解,對資助中心的各項工作更是不甚了解,同時,新學期伊始,又一批本科生進入校園。為了加強中心與各院系的了解,進一步促進院系之間的交流,以便日後更好的開展資助工作,為了有序地開展後期工作,更好地服務於全校本科生,又為了將資助精神更好地傳達給每一位新生,資助中心助理委員會行政部於每年年末組織全校資助工作者召開全校資助助理大會以總結一年資助工作經驗,並展望下一年資助工作的目標。
2.華中科技大學資助助理委員會先進單位及個人評選
每年的資助工作在各院系資委會的大力支持下都順利地完成,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了進一步總結經驗、表彰先進,推動我校資助工作向前發展,資助中心助理委員會行政部於每年年末將全校各院系資助工作中的典型情況予以匯總評選表彰,以此來鼓勵全校資助助理在新的一年中能夠有更大的進步,並進一步加強學校資助體系的組織建設,增強院系資助助理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意識,提高我校資助工作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一)部門簡介
資助中心義工部成立於2006年,由黨委學生工作部領導,隸屬學生工作處資助中心,由資助中心助理委員會指導。部門以「讓我們的情生生不息,讓我們的義流芳百世」為理念,認真認定和審批全校義務工作工時,准確核實義務工作申請信息,及時審批義務工作工時,保障全校學生義務工作權益。推廣義工品牌,宣傳義工精神,推廣義工工作,壯大義工隊伍,樹立義工部良好形象,開展與外校志願者組織或團體的交流活動。
(二)部門理念
讓我們的情生生不息,讓我們的義流芳百世
(三)部門標志

義工部部門標志以漢字「義」字書法創意為形,象徵著義務工作。它也像是一個伸出雙手奔跑的人,象徵著向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的義工人,也寓意著義工部的開拓進取,不斷前進。標志的標准色是漸變的紅色,紅色象徵著積極、主動、開放、熱情、樂於助人,這正是義工人所具有的品質。
(四)部門職責
1.開發、聯系、組織和管理全校義務工作。組織開展義工活動及部分其他公益活動,管理、指導各院系義工部,組織規劃全校學生義工工作,對參與義工工作的學生進行監督和考核並對義工活動進行登記、指導和管理。
2.認定和審批全校義務工作工時。准確核實義務工作申請信息,及時審批義務工作工時,發放義工證書,保障全校學生義務工作權益。
3.協助資助中心其他部門完成本校的資助工作。
4.推廣義工品牌。宣傳義工精神,推廣義工工作,壯大義工隊伍,樹立義工部良好形象,開展與外校志願者組織或團體的交流活動。
(五)部門組成
1.行政部
主要負責中心義工部的內部建設,也是溝通中心義工部和各院系義工部必不可少的紐帶之一。行政部負責義工活動及會議的相關文字工作的處理,進行檔案管理,組織部門文化建設,以及購置並保管日常工作所需的物資等,致力於內部和諧環境的創建。行政部還負責對院系義工部的考核工作,確保工作規范化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2.宣傳部
主要負責義工活動的線上線下宣傳、義工精神的傳播以及與校內外媒體的聯系。它在義工部與校內其他組織部門之間起到樞紐作用,它是義工部向外面展示的一個平台,代表著義工部的對外形象。
特色活動:義工之星評選
3.校級管理員團隊
校級管理員團隊是華中科技大學義工系統改革與自我完善、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的產物。作為校義工部下設機構,校級管理員團隊以為規范全校義工審核過程與標准,提高義工登記效率為直接目標。校級管理員團隊以學工系統義工活動管理板塊為載體,為全校義工活動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認證平台和信息平台。主要工作包括發布義工活動信息,義工活動審批,義工材料審核,義工活動工時認定等。
特色活動:「我是策劃人」義工活動策劃大賽
4.項目部
項目部主要負責義工服務項目的開發與建立,在義工項目的成立,運行以及後期反饋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義工部系統中項目的開拓者,項目部的重要任務就是,尋找可以更好地服務大眾的公益活動,再將優秀的理念和構想變為系統、規范、可實施的項目化操作。直接面向社會,為公眾服務,是部門最大的特點。
特色項目「武漢地鐵義工」、「湖北省圖書館義工」、「武漢植物園義工」以及「愛樂音樂學校」義工支教活動等。
5.救助專線
救助專線一個專門負責關懷弱勢群體義務工作的部門,旨在組織義工活動、籌募資金,為社會弱勢群體奉獻愛心、伸出援手。救助專線以不贏利、小成本的特點迅速成長引領校園義工熱潮;同時,救助專線致力於開發並維護校內外的福利義工,為廣大同學們提供關愛社會弱勢群體的義工平台。
特色活動有愛心賣報、愛心培智、愛心敬老院基地、愛心福利院基地等。
(六)特色活動
1.武漢地鐵義工
「武漢地鐵義工」項目是義工部與武漢地鐵的合作義工活動。華中大義工部通過組織招募在校大學生義工,幫助維持武漢地鐵的秩序,完善地鐵的各項服務,方便了市民的出行,為武漢市的交通發展做出貢獻。經過三屆義工的努力,「武漢地鐵義工」活動成效明顯,得到了校學工處的支持、肯定和社會各界的贊賞,已經成為華中大義工部的品牌活動之一。
2.愛樂音樂學校義工
武漢愛樂音樂學校招收了百餘名學生,大部分來自四川大涼山彝族貧困地區,其中67人吃、穿、住、學,分文不收。為了幫助那些渴望學習知識的孩子們,義工部每個周末組織義工為孩子們講授文化知識。這項活動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們更好地學習知識,同時也加強了社會對這些貧困孩子們的關注和關心,給社會傳遞正能量。
3.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義工
植物園義工是華中科技大學義工部與武漢植物園合作的一個義工項目,每周末在武漢植物園進行義工工作。通過在植物園門口驗票,維持秩序,使遊客能跟文明,跟快捷地入園觀賞,並提供義工們一個服務社會,學習面對不同的人的機會。
4.湖北省圖書館義工
每周末由各院系組織學生前往湖北省圖書館進行義務工作。通過在圖書館拖地、擦書架、整理書籍等活動來共同保護我們珍貴的學習環境和寶貴的文化資源。目前義工部已與省圖簽訂合同,建立起長期合作機制。
5.愛心培智
在武漢培智學校的大力支持下,華中大義工部救助專線組織義工以小組的形式給培智學校的班級開展活動,以班會的形式給孩子們普及校內外安全知識、道德規范的相關知識,讓他們可以在關注下開心地成長,慢慢進步。
6.愛心敬老院基地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也日趨明顯。救助專線以關愛孤獨的老人,可以進一步弘揚傳統美德,努力營造社會和諧的良好氛圍為出發點,開展「愛心敬老院基地」的活動,以實際行動關心老人,讓愛意溫暖老人的心。
7.愛心募捐
在學校的學生發生重大家庭變故時,華中大義工部會在學校的公寓附近開展愛心募捐活動,為這樣的同學募集善款,幫助學子渡過難關,順利完成學業。
(七)部歌
愛的信仰
把青春定格為我來幫助你

快樂是埋下的種子
迎春風慢慢萌芽勇往直前帶上朝夕讓大愛綻放
愛就是我的信仰
是我微笑的力量
讓我在失落中逐漸學會堅強
愛就是我的陽光
是我前進的航向
讓我在巨浪中仍然呼籲鏗鏘
讓心靈搭建起信任的橋梁
讓藍天來見證我們的歌唱
真善是不褪色的回憶
經流年不再荏苒不遺餘力帶上朝夕
把距離變暖玉
愛就是我的信仰
是我微笑的力量
讓我在失落中逐漸學會堅強
愛就是我的陽光
是我前進的航向
讓我在巨浪中仍然呼籲鏗鏘
愛就是我的信仰
是我微笑的力量
讓我在失落中逐漸學會堅強


(一)部門簡介
資助中心陽光俱樂部成立於2005年9月,於2007年12月設立院系陽光俱樂部,是資助中心指導下的學生組織。陽光俱樂部以「感恩、誠信、發展、成長」為部門理念,以「立足教育,關注公益,志願服務」為宗旨,通過一系列品牌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加強感恩意識教育。
(二)部門標志

陽光首字母為y,g共同組成一個心形,意喻感恩、關心。舞動的黃絲帶有傳遞之意,意喻傳遞關愛,傳遞希望。絲帶朝向遠方伸展,在末端處形成一個箭頭的形狀,意喻指引、指導,暗含陽光俱樂部大學生教育的定位。心形下方依次寫出了陽光俱樂部的英、中文名以及華中科技大學的英文縮寫。
(三)部門組成
陽光俱樂部系統由中心陽光俱樂部和院系陽光俱樂部組成,其中,校陽光俱樂部由人事部、外事部、項目部和企劃部四部門組成。院系陽光俱樂部根據本學院人數規模設立各自下屬部門。
(四)部門職責
中心陽光俱樂部設四個職能性工作部門,分別負責四大方面的工作,具體的部門設置及各部門職能分工如下:
1.人事部
(1)中心陽光俱樂部招新工作;
(2)對陽光俱樂部系統進行制度培訓;
(3)積極開展「陽光早訓」;
(4)績效考核及成員日常管理,資源管理;
(5)院系活動總結整理,並建立活動資源庫;
(6)圍繞「家」的主題組織常規性內部聯絡活動;
(7)負責陽光俱樂部網路平台的管理。
2.外事部
(1)全面系統推進「陽光勵志演講」;
(2)穩步扎實創新「陽光解說員」,監督院系解說員活動的開展;
(3)積極創新立足於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公益活動;
(4)與全國各高校學生社團的聯系溝通,樹立陽光俱樂部的對外形象。
3.項目部
(1)全面系統地負責「愛心宿舍」項目的開展;
(2)新開發「愛心義賣」特色活動,為籌建「愛心超市」做好前期准備;
(3)負責積極開展各種優質公益扶住項目的創建與規劃工作。
4.企劃部
(1)引領特色活動潮流,激發院系特色創意,並協助院系有效地運用手中有限的資源,開展院系特色活動;
(2)積極加強與院系的溝通交流,對院系開展相關活動進行考核;
(3)負責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積極組織陽光素拓課堂;
(4)組織不定期中心院系座談會,及時交流近期活動的心得以及商討所面臨的困境的解決方案。
(5)prezi志願雲團隊的建立。
(五)院系特色活動
院系陽光俱樂部職責:協助本院資助輔導員開展工作;接受校陽光俱樂部的督察和評估;策劃、實施舉辦具有學院特色的有關學生教育工作及相關活動。院系助理作為本院系大學生培訓活動的總負責人,領導本院系的大學生培訓工作,配合陽光俱樂部工作的開展,全力推進本院系教育工作進程,保證本院系陽光俱樂分部良好運作。院系特色活動中較為突出的有:
經濟學院:陽光消息、接觸零距離;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急救知識訓練營;
軟體學院:陽光一幫一;
法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陽光輔導員。
(六)品牌活動
1.愛心宿舍
「愛心宿舍」是由中國扶貧基金會新長城項目部發起的,是一個旨在搭建大學生公益參與平台、培育大學生公益意識和捐贈習慣的大型校園公益項目。2011年華中科技大學陽光俱樂部組織「愛心宿舍」。其具體表現形式為廢品回收,其中主要包括回收愛心寢室的廢塑料瓶以及愛心辦公室的舊報紙,所籌善款主要用於捐購愛心包裹,幫助貧困地區和災區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2013年4月在愛心宿舍基礎上開展「愛心辦公室」,招募義工回收學校各個科室的廢舊報紙,並匯入「愛心宿舍」活動善款。
截止至2013年秋季學期末,「愛心宿舍」活動已經成功舉辦6期,活動成果展示如下: 期數 回收金額 捐助情況 2011年第1期 7062元 新疆阿勒泰和四川南充的70位小學生 2011年第2期 8300元 63位寧夏小學生;
2所河北省平山縣的小學 2012年第1期 10000元 50名江西萍鄉市小學生;
5所江西萍鄉市的小學 2012年第2期 10000元 6所小學共8個包裹;
甘肅隴南市20名小學生 2013年第1期 9619元 捐贈給甘肅省和河南省的兩所小學;
捐贈給管理學院一位10級同學用於治療 2013年第2期 8250元 捐贈給四川布施特木里鎮中心校50名小學生;
捐贈給校內來自軟體、計算機學院、重醫的三位患重症的同學用於治療 註:個人型為美術包,100元/個,單位型為體育包或音樂包1000元/個。詳細介紹請參照「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心包裹項目」。
2.陽光解說員
(1)武漢市博物館陽光解說員
中心陽光俱樂部與武漢博物館合作的解說志願者服務項目。中心陽光俱樂部牽頭組織,院系陽光俱樂部參與協作,以培新武漢博物館解說員志願者為主要內容。在武漢博物館建立「陽光解說站」,作為中心陽光俱樂部與武漢博物館交流溝通的平台。
成立時間:2007年
活動時間:周末
主要工作:為廣大的武漢市民講解文物,講解歷史,宣傳、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荊楚文化。
活動意義:培養學生的感恩誠信意識以及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校史陳列館陽光解說員
場館簡介:華中科技大學校史陳列館建成於60周年校慶前夕,於2012年10月4日舉行校史館落成開館揭牌儀式。校史館現為全國最大的高校歷史展館,包括原同濟醫科大學展區、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展區、華中理工大學展區以及現代展區。
成立時間:2012年
活動時間:日常(周一、周五閉館除外)
主要工作:招募和培訓校史解說志願者,為在校生、校友以及來賓解說華中科技大學校史。
(3)武漢革命博物館陽光解說員
場館簡介:武漢革命博物館是2000年11月由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紀念館、毛澤東舊居紀念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陳潭秋烈士紀念館和武昌起義門管理所合並組建。負責武漢地區近現代文物的徵集、保護、展示、研究及武漢近現代史的研究;負責舉辦反映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和人物的專題展覽。
成立時間:2013年
活動時間:周末
主要工作:解說武漢紅色革命歷史。
3.陽光勵志演講
華中科技大學每年全校自強標兵評選活動,會挖掘出一大批自強自立的大學生典型代表。他們或頑強拼搏、或身殘志堅,陽光勵志演講將自強大學生標兵帶到武漢各個中學,通過這些優秀大學生講訴自己成人成才的事跡。
成立時間:2009年合作學校:武鋼三中、武漢市51中、武漢梨園中學
4.陽光早訓
「陽光早訓」定於春季或秋季的早上6:30—7:30,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來增進對團隊的認識。培訓內容分為常識性內容培訓和團隊意識的培訓。在早訓期間,團隊貫穿全篇,強調團隊的紀律性,團隊的合作性,團隊與個人的關系,團隊的意義等。「陽光早訓」的培訓對象目前主要為院系陽光俱樂部部長和中心陽光俱樂部部員,並將在全校范圍內予以試點,適時擴大。
(一)部門簡介
勤工助學部是資助中心助理委員會的五大部門之一,每年可提供3000多個崗位,平均每學期上崗9000多人次。勤工助學的崗位給了廣大學生一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緩解生活困難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體會到父母掙錢的艱辛,更加珍惜大學的學習和生活,真正的做到了育教於勞,不僅解決了廣大學生的生活困難,還提升了學生的精神素養。
(二)部門職責

勤工助學部的崗位都是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全校較大的崗位有韻苑公寓崗、紫菘公寓崗、東邊超市崗、西邊超市崗、車棚崗等,較小的崗位有東校區機房崗、校報崗、東邊圖書館崗、黨報崗等。勤工助學部具體負責組織學生勤工助學招聘和培訓、安排學生上崗、學生工資的核查與上報和管理全校各勤工助學崗位,以及院系的勤工助學工作的安排和管理,並與中心委員會其他的四個部門共同協助學校有關部門及老師管理全校資助工作。

(三)精神
以勤代補,自立自強
(四)宗旨
立足校園,服務社會
(五)原則
學有餘力,育德於勞
(六)理念
決不讓一名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
(七)工作性質
在資助中心的領導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校的勤工助學活動,有組織地在校內外開展勞務服務以及家教、營銷、社會化服務、信息服務等勤工助學活動。
(八)部門職責
1、完成每學期的勤工助學崗位招聘、崗前培訓、崗位排班、日常管理、工資審核等工作;
2、收集、整理並及時提供校內外勤工助學工作信息,開拓適合大學生工作的勤工助學崗位;
3、積極做好用人單位與貧困生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確保雙方按事先商定的條件履行義務;
4、切實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導學生在勤工助學活動中,正確參與、勞逸結合、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健康發展;
5、不斷完善各項勤工助學規章制度,規范勤工助學管理;
6、積極作好工作總結和計劃;
7、認真落實每學期的勤工助學評優工作,調動廣大勤工助學同學們工作積極性,讓學校的勤工助學更加有序的運行。
(九)特色活動
1.愛心傳遞活動

此項活動是勤工助學部崗位的協管員的自發組織的一個純公益性質的活動,由全校的各大崗位的協管員定期自願捐款對青海的高中生和身邊的經濟困難同學進行資助,並給予其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眾多接受資助的同學都完成了學業,沒有因為貧困而讓自己的人生半途而廢,這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華中大學子驕傲的事情。
2.院系風采
此項活動是勤工助學部下屬的院系勤工助學部門開展的一項特色性活動,院系勤工助學部門可以組織本學院學生進行院系勤工助學崗位,家教活動,校內外兼職等等,幫助經濟困難同學自食其力,提供給他們一個工作機會賺取生活費用。

『拾』 華中科技大學到范湖萬景酒店怎麼乘車

公交線路:703路 → 585路,全程約28.9公里
1、從華中科技大學步行約140米,到達珞喻路關山口站
2、乘坐703路,經過15站, 到達鸚鵡大道地鐵琴台站
3、步行約350米,到達鸚鵡大道琴台公園站
4、乘坐585路,經過17站, 到達芳草路觀瀾外校城站
5、步行約980米,到達萬景假日酒店

閱讀全文

與黃金芳華中科技大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保險公司在金融業的地位 瀏覽:880
外匯委託追討資金靠譜不 瀏覽:928
汽車融資租賃業務的稅務籌化 瀏覽:569
金融服務業加計抵減 瀏覽:230
小微企業互聯網融資平台 瀏覽:195
用外匯平台有哪些 瀏覽:75
博易大師修改指標 瀏覽:621
西部證券配股價格 瀏覽:870
信用卡免息杠桿 瀏覽:585
高不成低不就打一個金融機構簡稱 瀏覽:626
恆豐銀行必成理財 瀏覽:429
公司金融羅斯第九版目錄 瀏覽:639
華斯交易市場 瀏覽:549
貿易戰匯率會漲到多少 瀏覽:153
非金融機構是指未經主管部門批准 瀏覽:218
類似快穿靈魂交易所文 瀏覽:468
票據托收交易所 瀏覽:809
基金理財投資10年 瀏覽:833
金融機構黨員幹部尋租調研報告 瀏覽:924
錢站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