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礎貨幣和貨幣供應量的區別
1、所指的概念不同
基礎貨幣:也稱貨幣基數、強力貨幣、始初貨幣,因其具有使貨幣供應總量成倍放大或收縮的能力,又被稱為高能貨幣,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被社會公眾持有的現金與商業銀行體系持有的存款准備金的總和。
貨幣供應量:亦稱貨幣存量、貨幣供應,指某一時點流通中的貨幣量。貨幣供應量是各國中央銀行編制和公布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之一。
2、性質不同
基礎貨幣:可控性,是中央銀行能調控的貨幣;負債性,是中央銀行的負債;擴張性,能被中央銀行吸收作為創造存款貨幣的基礎,具有多倍創造的功能;初始來源唯一性,即其增量只能來源於中央銀行。
貨幣供應量:反映一國的經濟和金融狀況的指標
3、擴大的途徑不同
基礎貨幣:一是直接發行通貨;二是變動黃金、外匯儲備;三是實行貨幣政策。
貨幣供應量:途徑不外乎兩條:一是增加基礎貨幣,二是提高貨幣乘數。加大國內資產的運用,即加大再貸款、再貼現規模,特別是對那些急需資金的中小金融機構,這樣可以從資產方影響基礎貨幣的增加。
⑵ 貨幣流通量是什麼指標
貨幣流通量(amount of currency in circulation)是指市場上實際流通的貨幣總量。目前我國貨幣流通量統計實際就是針對流通中的現金量,即M0進行統計,通常又稱之為市場貨幣供應量。這是一個時點指標,實際工作中往往計算報告期末的貨幣流通總量。
一是一定時期的商品價格總額,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商品數量的乘積的總和;二是貨幣流通速度,即同一時期內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用公式來表示就是:
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數量(Q)×商品價格水平(P)/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V)
這個公式表明了貨幣需求量變動的基本規律。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商品價格、流通的商品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這是金屬貨幣的流通規律。至於紙幣的流通規律仍是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做基礎的。
⑶ 哪位大俠能簡單解釋一下貨幣供應量是啥意思M0,M1,M2
M0、M1、M2隻是一種統央行貨幣計數據指標而已
通常是指
(1)流通中現金(M0),是指銀行體系以外各個單位的庫存現金和居民的手持現金之和;
(2)狹義貨幣供應量(M1),是指M0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活期存款;
(3)廣義貨幣供應量(M2),是指M1加上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客戶保證金。M2與M1的差額,即單位的定期存款和個人的儲蓄存款之和,通常稱作準貨幣。
M0、M1、M2的劃分是根據流動性(變現能力)來劃分的。
可以這么看:M0就是現金,所以流動性最大,M1是M0加上活期存款,M2是M1加M1之外所有貨幣。那麼根據變現能力,流動性自然是M0>M1>M2。
⑷ 目前我國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是什麼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貨幣供應量統計和公布暫行辦法》,貨幣供應量,即貨幣存量,是指一國在某一時點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總和,一般表現為金融機構的存款、流通中現金等負債,亦即金融機構和政府之外,企業、居民、機關團體等經濟主體的金融資產。
貨幣供應量的統計內容;
1、將列入貨幣供應量統計范圍的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按金融機構(貨幣當局、存款貨幣銀行、特定存款機構、非存款金融機構)分類分別編制和匯總為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和存款貨幣銀行資產負債表、特定存款機構資產負債表、非存款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
2、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與存款貨幣銀行資產負債表合並形成貨幣概覽。
3、貨幣概覽與特定存款機構資產負債表合並形成銀行概覽。
4、銀行概覽與非存款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合並形成金融概覽。
5、貨幣供應量在銀行概覽中統計。
6、各資產負債表和概覽所列科目按照本《辦法》附表歸並。
⑸ 貨幣供給量有哪幾個指標
貨幣流通量(amountofcurrencyincirculation)是指市場上實際流通的貨幣總量。目前我國貨幣流通量統計實際就是針對流通中的現金量,即M0進行統計,通常又稱之為市場貨幣供應量。這是一個時點指標,實際工作中往往計算報告期末的貨幣流通總量。一是一定時期的商品價格總額,即各種商品的價格與商品數量的乘積的總和;二是貨幣流通速度,即同一時期內貨幣在買主和賣主之間轉手的次數。用公式來表示就是:流通中的貨幣需要量(M)=待流通商品數量(Q)×商品價格水平(P)/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V)這個公式表明了貨幣需求量變動的基本規律。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貨幣需求量取決於商品價格、流通的商品數量和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需貨幣量,與商品價格總額成正比,與同一單位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這是金屬貨幣的流通規律。至於紙幣的流通規律仍是以金屬貨幣流通規律做基礎的。
⑹ 經濟中通常用來衡量貨幣存量的兩個指標是什麼
經濟中通常用來衡量貨幣存量的兩個指標是(貨幣和准貨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採用的貨幣供應量口徑是:貨幣和准貨幣。
其中,貨幣包括銀行以外的通貨和私人部門的活期存款,准貨幣包括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和外幣存款之和。
所謂貨幣存量,即貨幣供應量,是一國經濟中用於交易和投資的貨幣總量。供參考。
⑺ 如何理解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指標的優缺點
貨幣供應量作為中介指標的優缺點:
貨幣供給量作為中介指標的優點: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能直接影響經濟活動;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能力較強;與貨幣政策意圖聯系緊密;不易將政策性效果與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
貨幣供給量作為中介指標的缺點: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能力並不是絕對的;中央銀行對貨幣供給量的控制存在著一定的時滯。
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優劣,利率指標,利率是影響社會貨幣供求,調節市場貨幣供給總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利率與貨幣政策目標具有高度的相關性。
當經濟發展出現繁榮或通貨膨脹時,市場利率趨於升高;反之,當經濟衰退或通貨緊縮時,利率則呈下降趨勢。
(7)貨幣供應量指標解讀擴展閱讀
中介目標的選擇通常要符合以下標准:
1、中間目標應該具有可測性。一方面,中央銀行能夠迅速獲取這些指標的准確數據;另一方面,這些指標必須有明確的定義並且便於觀察、分析和監測。
2、中間目標必須具有可控性。作為貨幣政策中間目標,中央銀行必須能夠利用貨幣政策工具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
3、中間目標必須和最終目標具有良好的相關性。作為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必須和最終目標之間存在密切、穩定的相關性,它們的變動能夠對最終目標產生可預測的影響力。中央銀行可以通過控制和調節中間目標,從而促使最終目標的實現。
4、另外還要具有抗干擾性,並且要和經濟體制、金融體制有較好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