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聯合參謀部和陸軍司令部哪個大一點
聯合參謀部大。
Ⅱ 來段 黑社會 司令部的資料 詳細點的啊大神們幫幫忙
我給你講日本勢力最大的黑幫山口組吧 第六代山口組(六代目山口組)是日本的幫派組織中規模最大的指定暴力團(黑社會)。日本政府雖容許該組織合法注冊,但仍然依「暴力團對策法」將該組織列名指定嚴管,其總本部設在兵庫縣神戶市灘區篠原本町。 山口組組員背景可分為三大類系,分別為「博徒系」(賭博組織)、「的屋系」(走私、詐騙集團)以及「愚連隊」(流氓組織)。構成主要成員在2007年7月、除組長(親分)外、舍弟(弟分)12人、若眾(子分)81人;總家直參共計93人。正式會員估計二萬一千七百人,另非正式會員估計有一萬九千三百人,人數佔全日本暴力團員約百分之五十;各級下部團體約1730個;主要活動區域在關西的神戶、大阪一帶,勢力范圍(除廣島、沖繩外)遍及全日本45個都道府縣。 除了日本本土外,山口組在海外均有活動,包括亞洲其他國家及美國等。六代目山口組以菱形的「山口」二字為幫徽,而這種菱形的代紋式幫徽後來被稱為「山菱」。 山口組的沿革,初代山口組組長、山口春吉於大正4年(1915年)在神戶市內,與另外約50名的碼頭裝卸工創立山口組,當時為「大島組」的一支。數年後,大正14年(1925年),山口春吉隱退,由他的長子山口登繼承,成為第二代山口組組長;山口登被「大島組」逐出後,便涉足獨占神戶中央運輸市場的搬運權,使勢力范圍擴大。昭和15年(1940年),山口登在一次為了爭奪營業權,在東京淺草被「篭寅組」(現合田一家)的人斬成重傷、在昭和17年(1942年)逝世。二次大戰後,昭和21年(1946年),田岡一雄被選為山口組的第三代組長。 田岡一雄在位期間的昭和30~40年代(50~60年代),與許多地緣黑幫之間發生數起對立火拚事件,而使山口組擴大全國各地地盤,成為全國性的廣域黑社會組織。田岡一雄擁有超群的統御力及組織力,以雄厚的資金涉足演藝娛樂、營造、航空及各行業公司的經營權,加上文、武分明的強力戰斗部隊,成為稱霸全國的原動力。 田岡一雄死後,第四代組長的遴選使山口組內部分裂;在昭和59年6月(1984年)選出第四代組長,繼承者為竹中正久。造成內部反對勢力「山廣派」不服,集體退出山口組,另組「一和會」與山口組長期對抗達8年之久的「山一戰爭」;抗爭期間,昭和60年1月(1985年)第四代組長「竹中正久」及若頭「中山勝正」遭到暗殺;最後,「一和會」也被山口組徹底瓦解。 到了平成元年(1989年)由原第四代山口組若頭渡邊芳則繼承組長一職,成為山口組第五代組長。第五代組長渡邊芳則就任後,因積極擴張勢力范圍,尤其他本人相信武力可以解決一切,造成與多個組織發生對抗事件,像「東日本二十日會」、「五者會」組成的對抗事件即是。平成8年(1996年)7月發生若頭補佐「中野太郎」遭「會津小鐵會系」的襲擊,而當時的宅見勝卻介入並引敵為友,造成「中野太郎」的不滿與憤慨。平成9年(1997年8月),第五代山口組若頭宅見勝即被「中野會」(2005年8月7日提出解散)派人暗殺身亡,是山口組內部派系糾紛造成。 (2005年)5月弘田組組長司忍(本名「筱田建市」)繼任第五代山口組若頭;同年7月29日山口組舉行「直系組長例行會議」(簡名「定例會」),會後正午宣布領幫16年的第五代山口組組長渡邊芳澤退休,並內定司忍繼任第六代組長;同年8月27日山口組在神戶總本部舉行第六代組長的跡目相続繼承儀式。此次山口組除改朝換代之外,在吸收東京活動的國粹會入其傘下,被視為山口組將勢力逐步深入關東的核心地 目前山口組成員有3萬9200名成員,占日本所有幫派份子的45%,另外在亞洲數國與美國也都有分支 第六代山口組(六代目山口組)是日本的幫派組織中規模最大的指定暴力團(黑社會)。日本政府雖容許該組織合法注冊,但仍然依「暴力團對策法」將該組織列名指定嚴管,其總本部設在兵庫縣神戶市灘區筱原本町。 山口組組員背景可分為三大類系,分別為「博徒系」(賭博組織)、「的屋系」(走私、詐騙集團)以及「愚連隊」(流氓組織)。構成主要成員在2007年5月、除組長(親分)外、舍弟(弟分)13人、若眾(子分)82人;總家直參共計95人。正式會員估計二萬一千七百人,另非正式會員估計有一萬九千三百人,人數佔全日本暴力團員約百分之五十;各級下部團體約1730個;主要活動區域在關西的神戶、大阪一帶,勢力范圍(除廣島、沖繩外)遍及全日本45個都道府縣。 除了日本本土外,山口組在海外均有活動,包括亞洲其他國家及美國等。六代目山口組以菱形的「山口」二字為幫徽,而這種菱形的代紋式幫徽後來被稱為「山菱」。 略史 1915年3月、「山口春吉」在神戶與另外約50名的碼頭裝卸工創立山口組,當時為徒博系「大嶋組」大島組系的一支。1925年,山口春吉隱退,由他的長子「山口登」繼承二代目組長,這時的山口組已壟斷神戶地區港灣業的運輸市場,也極力介入娛樂業以爭奪經營權,並脫離「大島組」(實為破門)成為一個獨立的角頭組織。二代目組長山口登在東京被「籠寅組」襲擊不久的1942年去世。 二次大戰後的1946年7月、「田岡一雄」被長老推薦為山口組的三代目組長。這個時期的山口組以武力擴張勢力范圍最為迅速,短短數十年間,由地區知名角頭搖身變成跨越區域性的企業化黑道組織。1981年7月、三代目「田岡一雄」組長病逝後。山口組內部各派系為了爭奪繼承權問題而四分五裂;1984年6月、「山本健一」被選為繼承四代目組長;反對勢力「山廣派」退出山口組另成立「一和會」要與山口組長期對抗。1985年、四代目組長被暗殺身亡,導致「山一抗爭」事件爆發,最後於1989年初「一和會」被迫自行瓦解、四代目山口組結束。 1989年4月、「渡邊芳則」繼承五代目組長。山口組勢力范圍再度積極擴大。為分散單一領導風險,而開始執行分區領導制。1997年 8月、武鬥派的「中野太郎」不滿幫中二號人物「宅見 勝」納敵為友、和平共存的路線,派人將其暗殺身亡,造成兩個派系的內斗,也打亂了五代目組長原定的人事布局。2005年7月的「定例會」,五代目組長因屬下涉及誤殺案件被迫宣布隱退。2005年8月、「司忍」(本名「筱田建市」)繼承六代目組長,卻也因涉案於同年底收監服刑6年,全權暫由「執行部」代理。此時,山口組仍積極涉入關東的勢力版圖、吸收在東京活動的國粹會以對抗關東的兩大勢力住吉會及稻川會。
求採納
Ⅲ 美國有多少政治軍事機構
一般來說,美國聯邦政府中屬於政治軍事的只有行政機構,其餘都屬於立法或司法分支,當然了,司法分支裡面也包含了諸如聯邦調查局(FBI)、毒品執法局這些強力部門。
下面是美國聯邦政府機構的一個主要列表:
1 行政分支
1.1 總統行政辦公室
1.2 農業部
1.3 商務部
1.4 國防部
1.5 教育部
1.6 能源部
1.7 衛生和人類服務部
1.8 國土安全部
1.9 住房和城市發展部
1.10 內政部
1.11 司法部
1.12 勞工部
1.13 國務院
1.14 運輸部
1.15 財政部
1.16 退伍軍人事務部
1.17 獨立機構
1.18 准聯邦機構
以美國國防部為例子(也就是五角大樓),下面是其分支機構列表:
部長辦公室
國防政策委員會顧問委員會
網路評估辦公室
總檢察長辦公室
國防刑事調查管理機構
軍種部門
陸軍部-美國陸軍
海軍部-美國海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
空軍部-美國空軍
統一戰斗司令部
中央司令部
歐洲司令部
非洲司令部
聯合部隊司令部
北方司令部
太平洋司令部
南方司令部
特別行動司令部
戰略司令部
運輸司令部
國防機構
國防先進研究計劃局
國防物資供應局
國防合同審計局
國防合同管理局
國防財務和會計管理機構
國防信息系統局
國防情報局
國防法律服務局
國防後勤局
國防安全合作局
國防安全管理機構
國防威脅減少局
導彈防禦局
國家安全局
國家偵察辦公室
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
海軍刑事調查管理機構
五角大樓軍隊保護局
美國五角大樓警察
國防野外活動部
美國軍隊信息管理機構
戰爭記錄辦公室
反諜報領域活動
國防戰俘/失蹤人員辦公室
國防部教育活動
國防部下屬學校
國防人力資源活動
經濟調節辦公室
三軍醫療照護管理活動
華盛頓總部管理機構
美國國土安全部(美國另外一個強力部門)
美國海岸警衛隊(可能也因特殊原因成為國防部的一部份)
國家網路安全處
環境測量實驗室
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
美國聯邦保衛管理機構
美國公民身份和移民管理機構
移民統計辦公室
海關和邊境保衛局
聯邦緊急情況管理局
聯邦執法培訓中心
美國密勤署
州和地方政府協調和准備辦公室
運輸安全局
國家通訊系統
司法部分支機構列表(FBI包含在其中):
反托拉斯司
財產沒收計劃
酒、煙、火器和爆炸物局
民事司
民權司
社區導向治安管理機構
社區關系管理機構
刑事司
娛樂控制計劃
毒品執法局
環境和自然資源司
移民檢查執行辦公室
美國代理人執行辦公室
美國受託人執行辦公室
國際培訓中心
公共安全辦公室
聯邦調查局
聯邦監獄局
外國索賠清償委員會
美國公民身份和移民管理機構
海關和邊境保衛局
國際刑警美國國家中央局
司法管理司
美國海事局
國家犯罪信息中心
國家毒品情報中心
國家矯正研究所
國家拘留受託人辦公室
總檢察官辦公室
情報政策和檢查辦公室
政府間和公共聯絡辦公室
司法項目辦公室
司法援助局
司法統計局
社區容納能力發展辦公室
國家刑事司法參考辦公室
國家司法研究院
少年司法和犯罪預防辦公室
犯罪受害者辦公室
赦免代理人辦公室
假釋委員會
警察部隊辦公室
部落司法辦公室
針對婦女暴力辦公室
副部長辦公室
稅務司
美國代理人
另外,美國國務院屬下也包含了一些和情報、安全、反恐相關的強力部門,如外交安全局、反恐怖主義辦公室等。下面是列表:
美國國務院
行政局
非洲事務局
領事局
民主、人權和勞工局
外交安全局
外國外交使團辦公室
東亞和太平洋事務局
經濟和商業事務局
教育和文化事務局
互聯網訪問和培訓項目
歐洲和歐亞事務局
人力資源局
信息資源管理局
情報和研究局
國際致幻劑和執法事務局
國際組織事務局
國際安全和防擴散局
立法事務局
近東事務局
海洋和國際環境和科學事務局
海外建築運營局
政治-軍事事務局
人口、難民和移民局
公共事務局
資源管理局
南亞事務局
查證、遵循和執行局
西半球事務局
反恐怖主義辦公室
國家外國事務培訓中心(前外國服務研究所)
國際信息項目辦公室
法律顧問辦公室
管理政策辦公室
禮賓辦公室
科學和技術顧問辦公室
監視和打擊人口販賣辦公室
戰爭犯罪議題辦公室
中央情報局是屬於獨立機構,不隸屬上面任何一個部門。
而類似CIA的機構有下面這些:
獨立機構
國家衛生和保險體系
非洲發展基金會
歷史保護顧問委員會
國際發展局
美國戰爭遺址委員會
AmeriCorps
阿巴拉契亞地區委員會
美國北極研究委員會
中央情報局
美國民權委員會
歐洲安全和合作委員會
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消費品安全委員會
國家和社區服務公司
法院服務和罪犯監管局
特拉華河流域委員會
美國環境保護局
平等就業機會委員會
美國進出口銀行
農場信貸局
聯邦通信委員會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聯邦選舉委員會
聯邦海事委員會
聯邦礦井安全和衛生檢查委員會
聯邦儲備系統
聯邦退休節約投資委員會
聯邦貿易委員會
美國外國索賠清償委員會
總服務局
博物館和圖書館服務研究所
美洲基金會
國際貿易委員會
學習和服務美國
國家航空和航天局
國家檔案和記錄局
國家首都規劃委員會
國家信用合作社局
國家藝術捐贈
國家人文學科捐贈
國家冰中心
國家勞工關系委員會
國家鐵路旅客公司(Amtrak)
國家科學基金會
國家運輸研究中心
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
核規章委員會
政府倫理辦公室
人事管理辦公室
和平部隊
養老金擔保公司
美國郵政局
美國郵政檢查局
總檢察長辦公室
美國郵政警察
郵政規章委員會
證券交易委員會
兵役體制
高級部隊
小商業局
社會保障局
薩斯奎漢納河流域委員會
田納西河流域局
美國貿易和發展局
呵呵,希望這么多部門不會讓你看到頭暈……
Ⅳ 德國陸軍總司令部對哪個部門發出動員令
1938年8月15日,德國陸軍總司令部已計劃好遷移到柏林東面的佐森,海軍的袖珍戰斗艦斯比伯爵號和德意志號及21艘潛艇已准備好開赴大西洋防區。為充實西線部隊,有25萬人被徵召入伍。同時,對鐵路部門發出了動員令。
Ⅳ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司令部的簡介
中國軍方證實,中國軍隊將「適時」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以增強應對突發事態的協調能力和戰鬥力。
中國國防部對英文報紙《中國日報》表示,建立聯合作戰司令部是信息時代的基本要求,中國軍方已著手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的試點工作。不過,報道沒有說明中國軍方正式設立聯合作戰司令部的時間。
Ⅵ 美國 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 由誰任免
聯合作戰司令部是美軍高級指揮機構,通常按戰區或專業職能劃分,均由多軍種部隊組成。根據1986年《戈德華特一尼科爾斯法》,「聯合作戰司令部」是指「負有范圍廣泛、連續性強的任務,並由兩個以上軍種的部隊組成的軍事司令部」。
該法賦予了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官廣泛的權力,包括對戰斗部隊享有絕對控制權、作戰指揮權、部隊部署權、任免下級軍官權,以及對戰區內的後勤保障有完全的控制權,同時有權決定向戰區部署部隊與裝備的優先次序。
目前,美軍共設有9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其中5個為地區性司令部,4個為專業職能性司令部。5個地區性司令部分別是大西洋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轄區包括挪威、格陵蘭、巴倫支海、加勒比海及中美洲以西的太平洋海域,1993年12月擴建後成為美軍最大的聯合司令部,下轄陸軍部隊司令部、空軍空中作戰司令部、大西洋艦隊司令部、大西洋陸戰隊司令部和大西洋特種作戰司令部。
太平洋總部,設在夏威夷瓦胡島史密斯管地,轄區為從美洲西海岸到非司令部。轄空中機動、軍事海運和軍事交通管理三個司令部. 除上述兩級高層指揮系統外,美國為確保本土安全,還專門設立了本土防空作戰指揮機構,即「北美航空航天防禦司令部」。
該司令部負責統一指揮美國本上航空航天防禦部隊和加拿大防空部隊,司令由美國航天司令部司令兼任,加拿大空軍司令任副司令。下轄7個防空區司令部(美國本土4個、阿拉斯加1個、夏威夷1個、加拿大1個)。
其指揮系統由預警系統、指揮與控制系統和民防警報系統組成。預警系統按職能又分為轟炸機預警系統、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和空間探測與跟蹤系統。轟炸機預警系統分三線部署:
一是遠程預警(「北方預警系統」),由54個雷達站組成,可提供對轟炸機或巡航導彈攻擊北美的戰術預警;
二是近程預警,沿美加邊境的北緯49度線部署24個雷達站,探測距離達800千米,可在敵機進入美領空前20分鍾發出警報;
三是空中預警,由E-3C空中預警機擔任,該機能在9200米以上高空發現和跟蹤高度在1.83萬米、距離550千米以內的600個目標。一架預警機的工作效率相當於7個雷達站。除這三線系統外,美本土4個防空區還部署了「聯合監視系統」,由10個軍用雷達站和36個民航雷達站組成,能探測美本土及其周圍320千米范圍內的空域。
彈道導彈預警系統由北方彈道導彈預警系統、潛射彈道導彈預警系統和預警衛星數據系統組成。空間探測與跟蹤系統由空軍空間跟蹤系統和海軍空間監視系統組成,任務是全面掌握繞地球運行的各種飛行體. 指揮與控制系統由北美航空航天防禦司令部縣延山航天防禦作戰中心和各防空區作戰控制中心兩部分組成。
前者建成於1966年4月,內部設施齊全,生存能力極強,主要包括作戰指揮中心(負責空間防禦作戰的全面指揮與控制)、空間防禦作戰中心(負責全球空間探測與跟蹤系既)和計算中心(通過電子計算機對收集到的各類情報進行處理與分發)循者為各防空區作戰指揮所,負責自動收集和處理空情,掌握本防區空情動態,識別來襲目標並指揮部隊進行攔截作戰。
Ⅶ 美國海軍的美國海軍作戰指揮系統(九大司令部)
總部:聖迭戈。負責:東太平洋至美國西海岸。
美國海軍第三艦隊成立於1943年3月,二戰結束後,其番號被撤消。70年代初,美國為了對付前蘇聯的海上擴張,提高在太平洋的反潛能力,以及加強對中太平洋的控制,美國海軍將當時的第一艦隊與太平洋艦隊反潛司令部合並,恢復了第三艦隊的番號。
其主要任務是:調指揮太平洋區域的反潛作戰,組織反潛防禦和訓練,保護轄區內航道安全,組織護航兵力,組織新武器裝備的海上試驗和鑒定。由於第三艦隊負責太平洋艦隊艦艇兵力的部署前訓練,因此,第三艦隊曾被稱為訓練艦隊。
太平洋艦隊新服役的或大修後的艦艇都要先編入該艦隊進行訓練。訓練形式主要是部隊演習、戰備演習和艦隊演習,訓練結束後方可派往第七艦隊執勤。第三艦隊,其艦隊規模遠遠大於我們熟知的第七艦隊,擁有航空母艦5艘,是太平洋艦隊的主力。
美國海軍第四艦隊隸屬美國海軍南方司令部。
美國海軍24日宣布,將重建美國第四艦隊,負責美國海軍在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區的行動。
海軍官員當天說,從今年7月1日起,所有從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艦隊調往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區的海軍船隻將由第四艦隊承擔操作責任。現任海軍特種戰爭司令部司令克南將指揮這支艦隊。
海軍參謀長拉夫黑德說,海軍專為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區行動建立一支艦隊,表明美國已認識到「西半球南部海事安全的極大的重要性」。
美國媒體認為,海軍的這一舉措是在美國意識到對加勒比和拉丁美洲地區國家影響力下降後做出的。
美國目前擁有五支艦隊,分別是負責大西洋地區的第二艦隊、太平洋東部和北部的第三艦隊、海灣地區的第五艦隊、地中海地區的第六艦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第七艦隊。
二戰時期,第四艦隊曾是美國海軍的一支主要力量,用來封鎖和防衛敵軍潛艇和襲擊艦,但在上世紀50年代被取消。
第四艦隊曾多次參與重大作戰
二戰期間,美軍為全面掌控太平洋、大西洋,確保美國本土安全,分別在兩個大洋方向建立了各5支艦隊。其中第四艦隊於1943年3月正式組建,主要任務是負責南大西洋廣闊海域的巡邏及反潛作戰。
二戰結束後,為適應冷戰期間美蘇大艦隊對抗的需要,美軍各艦隊進行了大規模壓縮和整編。第四艦隊於1950年撤編,其所屬艦只被並入總部設在美國本土東海岸諾福克港的第二艦隊,這支艦隊參加了1962年對古巴海上封鎖、1989年入侵巴拿馬、1990年對哥倫比亞海上封鎖以及1993年應對海地危機等作戰行動。
重建後影響范圍包括中國
盡管暫時不會配屬大量艦艇,但第四艦隊的重新組建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美軍的全球部署能力。
一方面,美軍第四艦隊將能利用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大對古巴、巴西、阿根廷等中南美國家的海上威懾;另一方面,第四艦隊也為美軍染指非洲大陸提供了海上力量支撐,其對非洲西海岸的控制和監視能力將大幅度增強。從長遠看,第四艦隊還將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亞洲國家造成深遠影響。目前,第七艦隊的理論巡防區域包括西太平洋、印度洋至非洲東海岸,但由於其作戰重點始終放在西太平洋日本、朝鮮半島方向,因此印度洋南部至非洲東海岸的廣大海域實際上長期處於大國海軍力量的真空狀態。第四艦隊重建後,未來將能夠與第七艦隊在非洲之角形成戰略合圍態勢,從而直接影響到亞洲—印度洋—非洲大陸這一重要國際海上通道的安全。 美國海軍第五艦隊隸屬海軍中央司令部。總部:巴林。負責:中東波斯灣。
美國第五艦隊(United States Fifth Fleet),是美國海軍六大艦隊之一。是美國駐中東最強大的海上力量,轄區范圍從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到東非肯亞的印度洋海域一帶,司令部設置在巴林。人員、機械材料由太平洋艦隊及大西洋艦隊提供,負責中東地區船支的安全。第五艦隊是美國海軍成立的第五支艦隊,1944年4月26日編成,主要改組自美國中太平洋部隊。這支部隊歷史包含中太平洋部隊時期,從1943年到1945年間,由美國海軍上將雷蒙德負責指揮。二次大戰結束後,於1947年1月遭解散。第五艦隊於1995年被重編。
因為中東地區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地區,對美國來說是個利害關系重大的區域,冷戰後,中東地區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地位不斷上升,所以在這個區域設置常備的海軍部隊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波斯灣戰爭其間,美國就動員了不少海軍戰艦前往中東,由第七艦隊負責指揮。
為滿足該戰區作戰的需要。為此,美國在1995年7月決定,重新編成第五艦隊,負責中東地區的安全。印度《第一郵報》2013年2月4日文章稱:中國在瓜達爾港的存在,對美國部署在中東地區的第五艦隊而言將是嚴重威脅。由於瓜達爾港距霍爾木茲海峽很近,北京將藉助該港對通往遠東和歐洲的戰略石油貿易構成威脅,美國的戰略和能源安全利益也將由此受影響。它還會成為中國觀察美國軍事行動的平台,中國可藉此攔截駐扎在阿拉伯半島的美軍軍事通信。發生軍事沖突時,若馬六甲被美封鎖,瓜達爾港還可成為中國在印度洋貿易通道的有效替代路線 美國海軍第六艦隊隸屬海軍歐洲司令部。總部:義大利那不勒斯。負責:大西洋歐洲至非洲。
美國海軍「喬治·布希」號航母(CVN-77)開赴地中海,加入美國海軍第六艦隊,參加對敘利亞、伊朗的威懾行動。美國海軍第六艦隊曾被稱為「地中海**」、「現代地中海憲兵」和「利比亞戰爭急先鋒」。 第六艦隊的前身,是活動於地中海的幾個小型作戰分隊,其任務是執行該地區的海上監視與作戰任務。1948年,這幾個小分隊改稱第六特混艦隊,1950年改稱第六艦隊,主要任務是:實施海戰,確保地中海和黑海的制海權與制空權;在地中海沿岸實施兩棲登陸作戰;重點防守和封鎖海區內的主要通道。目前,第六艦隊是美國海軍駐歐洲的主要作戰力量,司令部設在義大利的加埃塔。 總部:日本橫須賀。負責:西太平洋至南亞。
美軍第七艦隊隸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第七艦隊司令部設在日本的橫須賀港,駐地包括日本佐世保基地、沖繩和韓國釜山、浦項、鎮海基地及新加坡等地,是目前美國最大的海外前線投送部隊。
目前,美軍第七艦隊大約擁有50至60艘軍艦、350架戰機。一般由喬治·華盛頓號航空母艦組成的航空母艦戰斗群為主要作戰部隊,輔以陸基航空兵、兩棲部隊。現轄旗艦一艘(藍嶺號)、核動力航空母艦一艘(喬治·華盛頓號),3至4艘配備導彈的巡洋艦、18至20艘導彈驅逐艦及護衛艦、5至6艘攻擊型潛艇以及5至8艘登陸艦、18艘後勤保障船和若干汽墊船、輔助船隻等。
美國海軍第十艦隊隸屬美國艦隊網路司令部。總部:馬里蘭州米德爾海軍基地。是2010年重新恢復的艦隊,海軍信息網路戰。據說重建的第10艦隊是唯一沒有艦艇部隊的司令部,可謂最新創意的網路信息體制司令部。
另:第1艦隊1973年撤銷並入太平洋第3艦隊;第2艦隊2011年撤銷並入大西洋第4艦隊。 作戰預先部署部隊
海軍遠征作戰司令部
第一海軍工兵師
第二十海軍工兵訓練團
第三十一海軍工兵訓練團
第二十二海軍工兵團
第三十海軍工兵團
第一預備海軍工兵團
第三預備海軍工兵團
第七預備海軍工兵團
第九預備海軍工兵團
第一爆破軍械處理大隊
第二爆破軍械處理大隊
第一海岸戰術大隊
第二海岸戰術大隊
第一河流大隊
第一河流中隊
海軍遠征支援大隊
第一潛水打撈部隊
第二潛水打撈部隊
第二艦隊 第十一驅逐艦中隊
艾森豪威爾航母大隊
第二十四驅逐艦中隊
杜魯門航母大隊
第二驅逐艦中隊
羅斯福航母大隊
大西洋艦隊水面司令部
第兩棲大隊
第二兩棲中隊
第四兩棲中隊
第六兩棲中隊
第八兩棲中隊
第二沿岸大隊
西方海軍運輸管理營
第二艦隊軍醫隊
第四艦隊軍醫隊
第六艦隊軍醫隊
第八艦隊軍醫隊
第二十一戰術航控中隊
第二十二戰術航控中隊
第二水面大隊
第六驅逐艦中隊
第十四驅逐艦中隊
地區支援組織
大西洋海上後勤局
水雷戰術司令部
第一掃雷中隊
第二掃雷中隊
第十一掃雷分隊
第三掃雷中隊
第三十一掃雷中隊
中南地區維修中心
第二十二驅逐艦中隊
第二十六驅逐艦中隊
海軍水面保障大隊
水面戰術發展大隊
地區支援大隊
海上訓練大隊
東南地區維修中心
艦隊集成後勤活動
水面戰術軍官學校
大西洋艦隊潛艇司令部
海軍潛艇司令部
第二潛艇大隊
第二潛艇中隊
第四潛艇中隊
第六潛艇中隊
第八潛艇中隊
第十二潛艇發展中隊
第八潛艇大隊
第二十二潛艇中隊
第十潛艇大隊
第十六潛艇中隊
第二十潛艇中隊
大西洋艦隊航空兵司令部
地中海艦隊航空司令部
第四直升機戰斗中隊
第二偵察中隊
(西班牙)羅塔戰術支援中心
(義大利西西里島)西格里拉戰術支援中心
(冰島)基夫拿維克艦隊航空司令部
基夫拿維克巡邏中隊
基夫拿維克戰術支援中心
第一艦載機聯隊
第三艦載機聯隊
第七艦載機聯隊
第八艦載機聯隊
第十七艦載機聯隊
大西洋巡邏偵察部隊
第五巡邏偵察聯隊
第八巡邏中隊
第十巡邏中隊
第二十六巡邏中隊
(加拿大)賓士威戰術支援中心
第十一巡邏偵察聯隊
第五巡邏中隊
第十六巡邏中隊
第四十五巡邏中隊
第六十二巡邏中隊
(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戰術支援中心
大西洋海上控制聯隊
第二十二海上控制中隊
第二十二海上控制中隊
第二十七海上控制中隊
第三十海上控制中隊
第三十一海上控制中隊
第三十二海上控制中隊
戰術支援中心
大西洋艦隊空中預警聯隊
第一百二十空中預警中隊
第一百二十一空中預警中隊
第一百二十三空中預警中隊
第一百二十四空中預警中隊
第一百二十五空中預警中隊
第一百二六空中預警中隊
第四十艦隊支援中隊
大西洋戰機聯隊
第十一戰機中隊
第十五戰機中隊
第三十一戰機中隊
第三十二戰機中隊
第三十四戰機中隊
第三十七戰機中隊
第八十一戰機中隊
第八十二戰機中隊
第八十三戰機中隊
第八十六戰機中隊
第八十七戰機中隊
第一百零三戰機中隊
第一百零五戰機中隊
第一百零六戰機中隊
第一百三十一戰機中隊
第一百三十六戰機中隊
第一百四十三戰機中隊
第二百十一戰機中隊
第二百十三戰機中隊
大西洋直升機海上打擊聯隊
第四十反潛直升機輕型中隊
第四十二反潛直升機輕型中隊
第四十四反潛直升機輕型中隊
第四十六反潛直升機輕型中隊
第四十八反潛直升機輕型中隊
第六十反潛直升機輕型中隊
大西洋直升機海上打擊聯隊西格里拉分隊
大西洋反潛直生機聯隊
第三反潛直升機中隊
第五反潛直升機中隊
第七反潛直升機中隊
第十一反潛直升機中隊
第十五反潛直升機中隊
大西洋直升機海上戰斗聯隊
第二直升機海上戰斗中隊
第四直升機海上中隊
第二十六直升機海上戰斗中隊
第二十八直升機海上戰斗中隊
第十四直升機掃雷中隊
第十五直升機掃雷中隊
第六混合中隊
空中掃雷武器系統訓練學校
飛機緊急維修分隊 海軍航空兵預備隊
艦隊後勤支援聯隊
第二十艦載機預備聯隊
預備巡邏聯隊(2007年撤消)
預備直升機聯隊(2007年撤消)
海軍預備隊司令部
海軍預備隊醫院
美國海軍中央司令部/第五艦隊
第五十驅逐艦中隊
海軍中央司令部後勤部隊
海軍特種戰術司令部
海軍特種戰術發展大隊[原海豹第六小隊與海豹第八小隊]
第一海軍特種戰術大隊
海豹第一小隊
海豹第三小隊
海豹第五小隊
海豹第七小隊
第二海軍特種戰術大隊
海豹第二小隊
海豹第四小隊
海豹第六小隊
海豹第八小隊
第三海軍特種戰術大隊
第一海豹載具小隊
第二海豹載具小隊
第四海軍特種戰術大隊
第十二特種丹艇小隊
第二十特種丹艇小隊
第二十二特種丹艇小隊
Ⅷ 為什麼陸軍機關要和戰區機關分開駐地
出於戰略方向擔負的任務和使命,此外也能充分利用原來軍區機關比較成熟的基礎設施,包括通信等設施,以便能很快展開工作。 戰區的成立形成軍委-戰區-部隊的指揮體系。
軍隊是由士兵組成的戰斗集體,要組編為一個單位,才容易指揮調動,並可以計算兵力。軍隊的編制就是軍隊組編士兵的方式。軍隊編制隨著軍隊的出現而出現、發展而發展,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各個國家軍隊的編制及同一國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編制有一定區別。
東部戰區:與原南京軍區轄區相同,加上軍區內的東海艦隊、空軍、火箭軍、武警,司令部駐南京,陸軍機關駐福州。領導和指揮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的所屬武裝力量。
南部戰區:包括原廣州軍區(除湖北省)和原成都軍區的雲、貴兩省及所轄的南海艦隊、空軍、火箭軍、武警,司令部駐廣州,陸軍機關駐南寧。領導和指揮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雲南、貴州的所屬武裝力量。
西部戰區:由原成都軍區、蘭州軍區合並而成(除雲、貴、陝三省),司令部駐成都,陸軍機關駐蘭州。領導和指揮四川、西藏、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和重慶的所屬武裝力量。
北部戰區:包括原沈陽軍區(加內蒙古)和原濟南軍區的山東及所轄的北海艦隊、空軍、火箭軍、武警,司令部駐沈陽,陸軍機關駐濟南。領導和指揮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和山東的所屬武裝力量。
中部戰區:包括北京軍區和濟南軍區,剔去原屬北京軍區的內蒙古和原屬濟南軍區的山東、加上原屬廣州軍區的湖北和原屬蘭州軍區的陝西,司令部駐北京,陸軍機關駐石家莊。領導和指揮河北、山西、陝西、河南、湖北和北京、天津的所屬武裝力量。
Ⅸ 美國聯合作戰司令部
美軍聯合作戰司令部是美軍高級指揮機構,通常按戰區或專業職能劃分,均由多軍種部隊組成。
根據1986年《戈德華特一尼科爾斯法》,「聯合作戰司令部」是指「負有范圍廣泛、連續性強的任務,並由兩個以上軍種的部隊組成的軍事司令部」。該法賦予了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官廣泛的權力,包括對戰斗部隊享有絕對控制權、作戰指揮權、部隊部署權、任免下級軍官權,以及對戰區內的後勤保障有完全的控制權,同時有權決定向戰區部署部隊與裝備的優先次序。
目前,美軍共設有10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其中6個按地理劃分、4個按功能劃分,分別為:美國北方司令部、美國中央司令部、美國歐洲司令部、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美國南方司令部、美國非洲司令部、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美國戰略司令部、美國運輸司令部,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
美軍6個以地理劃分的聯合作戰司令部示意圖。
以美軍中央司令部指揮海灣戰爭為例;在美國做出出兵海灣的決定後,首先確認由中央司令部負責指揮多國部隊作戰。中央司令部隨即制定作戰計劃,向美軍參聯會提出兵力申請,並建立起前方指揮部。前方指揮部著手制定聯合作戰行動計劃,將其他國家部隊納入到「沙漠盾牌」行動中。最為關鍵的是,前方指揮部要著手建立戰區指揮、控制和通訊系統。等美軍各軍種調撥給中央司令部的兵力到位後,前方指揮部負責對這些兵力進行編組,確保部隊過渡到戰時狀態。中央司令部下設陸海空和特種作戰司令,負責本軍種內的力量編組和運用。這樣,美軍就在伊拉克前線建立起了整個戰區指揮和協調網路。
Ⅹ 美軍九大司令部英文名
空軍
Michael Hayden:
局長
-
中央情報局
Michael Moseley:
空軍參謀長
Duncan McNabb:
空軍副參謀長
Kevin Chilton:
司令員
-
美國戰略司令部
Norton Schwartz:
司令員
-
美國運輸司令部
Victor Renuart Jr.:
司令員
-
美國北方司令部
/
司令員
-
北美防空司令部
Robert Kehler:
司令員
-
空軍航天司令部
Bruce Carlson:
司令員
-
空軍裝備司令部
Arthur Lichte:
司令員
-
空軍機動司令部
John Corley:
司令員
-
空中戰斗司令部
William Looney III:
司令員
-
空中教育訓練司令部
Roger Brady:
司令員
-
駐歐洲美國空軍
/
司令員
-
北約盟軍空中司令部
/
主任
-
聯合空中力量
能力中心
Carrol Chandler:
司令員
-
太平洋空軍
陸軍
George Casey Jr.:
陸軍參謀長
Richard Cody:
陸軍副參謀長
Bantz Craddock:
司令員
-
美國歐洲司令部
/
司令員
-
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
William Ward:
司令員
-
美國非洲司令部
David Petraeus:
司令員
-
駐伊拉克多國部隊
Dan McNeill:
司令員
-
國際安全援助部隊
Burwell Bell III:
司令員
-
駐韓國美軍
/
司令員
-
聯合國軍司令部
/
司令員
-
美韓聯軍司令部
Charles Campbell:
司令員
-
陸軍部隊司令部
William Wallace:
司令員
-
陸軍訓練條令司令部
Benjamin Griffin:
司令員
-
陸軍裝備司令部
David McKiernan:
司令員
-
美國歐洲集團軍
/
第
7
集團軍
海軍
Michael Mullen: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
Gary Roughead:
海軍作戰部長
Patrick Walsh:
副海軍作戰部長
Timothy Keating:
司令員
-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
Eric Olson:
司令員
-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
James Stavridis:
司令員
-
美國南方司令部
William Fallon:
司令員
-
美國中央司令部
Jonathan Greenert:
司令員
-
美國艦隊司令部
Robert Willard:
司令員
-
美國太平洋艦隊
Mark Fitzgerald:
司令員
-
駐歐洲美國海軍
/
司令員
-
駐那不勒斯北約盟軍聯合司令部
Kirkland Donald:
局長
-
海軍核動力局
海軍陸戰隊
James Cartwright:
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
James Conway:
司令員
-
海軍陸戰隊
Robert Magnus:
助理司令員
-
海軍陸戰隊
James Mattis:
司令員
-
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
/
司令員
-
北約盟軍轉型司令部
海岸警衛隊
Thad Allen:
司令員
-
海岸警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