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出產銅礦最多的國家是
世界銅資源主要集中在智力,美國,尚比亞,獨聯體和秘魯等國,其中智利是世界上銅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探明銅金屬儲量達1.5億噸,佔世界儲量的1/4,美
⑵ 銅礦的基本概述
銅礦石一般是銅的硫化物或氧化物與其他礦物組成集合體,與硫酸反應生成藍綠色的硫酸銅。自然銅礦物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黃銅礦呈亮黃色,斑銅礦呈暗銅紅色,氧化後變為藍紫斑狀;輝銅礦(硫化二銅)鉛灰色;銅藍(硫化銅)靛藍色;黝銅礦是鋼灰色;藍銅礦(古稱曾青或石青)呈鮮艷的藍色。在古代文獻中,青色即指深藍色。 全世界探明的銅礦儲量約6億多噸,儲量最多的國家是智利,約佔世界儲量的三分之一。我國有不少著名的銅礦,如江西德興、安徽銅陵地區、山西中條山、甘肅白銀廠、雲南東川、黑龍江多寶山、西藏江達縣玉龍、墨竹工卡縣驅龍等。在金屬王國里,銅的導電性僅次於銀。銅礦比銀礦多且價格便宜。當今世界,一半以上的銅用於電力和電訊工業。
⑶ 世界地理:哪些地方盛產銅礦
以非洲的中南國家居多,如安哥拉是世界上銅礦最多的國家,其它的有博茨瓦那,辛巴威等。
⑷ 國外銅礦主要類型
世界銅礦資源豐富,分布非常廣泛,美洲、非洲、歐洲、亞洲和大洋洲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都有銅礦產出,近年來在南極洲的西南極地區亦廣泛有斑岩型銅礦化顯示。據20世紀90年代初統計,全球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有51個(表1-1),其中以南、北美洲最多,其次是非洲和歐洲,再次是亞洲和大洋洲(圖1-1)。據美國礦業局1990年統計,全球銅資源量估計為23億t(包括深海結核7億t)。其中智利、美國、原蘇聯、澳大利亞、尚比亞、秘魯、原扎伊爾、加拿大、菲律賓、波蘭等10個國家的銅金屬儲量合計為3.36億t(未包括我國在內)。關於銅礦床工業類型的劃分,國外多分為7種類型,即斑岩型、砂頁岩型、黃鐵礦型、銅鎳硫化物型、銅-鈾型、脈型和自然銅型,或斑岩型、砂頁岩型、黃鐵礦型(火山沉積型)、銅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脈型和自然銅型等;有的也劃分為8種,它是在前7種類型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碳酸岩型,兩種劃分的差別不大。在7種銅礦工業類型中,斑岩型和砂頁岩型最為重要,其擁有的銅金屬儲量最多,若加上黃鐵礦型和銅鎳硫化物型兩種類型,這4類銅礦床共占國外銅金屬總儲量的90%以上。下面我們對國外7種銅礦床工業類型予以簡要的介紹。
斑岩型銅礦主要沿環太平洋(美洲大陸西部-太平洋西部島弧帶)、古亞洲(中亞-蒙古帶)和古地中海(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帶)三條成礦帶分布,特別是美洲大陸西部科迪勒拉—安第斯山沿岸山脈中的銅礦最多。主要是分布在智利、美國、秘魯、哥倫比亞、巴拿馬、墨西哥、加拿大,以及俄羅斯、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南斯拉夫和伊朗國等。斑岩型銅礦具有規模大、品位低(個別斑岩型銅礦床銅的品位也比較富,可高達2%左右)的特點,如智利丘基卡馬諾銅礦床的銅金屬儲量就高達6935萬t,幾乎和我國全國銅金屬總儲量差不多,因此這種類型的礦床易構成銅礦基地。斑岩型銅礦是最重要的銅礦類型,從我們統計的全球51個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來看,斑岩型就佔28個,佔51個礦床的54.9%(表1-2)。28個斑岩型礦床銅的總儲量為36586萬t,佔51個超大型銅礦床總量(64045萬t)的57.1%,即斑岩型銅礦佔了總儲量的一半以上。
砂頁岩型銅礦分布於地塊邊緣的活動帶和地塊內部的斷裂沉降帶與中生代紅色盆地中,主要見於尚比亞、原扎伊爾、俄羅斯、美國、波蘭、德國、阿富汗、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國。砂頁岩型銅礦系產於沉積岩中的層控型銅礦,包括了海相的細碎屑岩-碳酸鹽建造中的銅礦和陸相沉積盆地中的砂岩型銅礦。前者一般規模大,品位高,伴生組分多,都產於元古宙和古生代的大型沉積盆地中。如非洲元古宇的加丹加銅礦帶和歐洲上古生界的曼斯菲爾德含銅建造,後者產於中生代湖相沉積盆地中,由於盆地相對較小,單個礦床的規模一般不大,但它們成區成片出現,因而也具有一定的工業意義,如美國科羅拉多高原的砂岩型銅(鈾)礦。砂頁岩型銅礦是銅礦的重要工業類型,上述52個大於500萬t的超大型銅礦床中,這種類型礦床就佔了15個,為51個超大型銅礦床的29.4%。15個礦床的儲量總和為17827萬t,佔51個超大型銅礦床總儲量的27.8%(見表1-2)。
表1-1世界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統計
據戴自希資料(1998)整理、補充。
圖1-1世界銅金屬儲量500萬t以上銅礦床分布示意圖(據地礦部地質情報信息院劉雅蓉和戴自希資料,經修改)
表1-2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7種主要銅礦類型的比例
黃鐵礦型銅礦主要分布於前寒武紀和古生代的海相火山岩發育區,如比利牛斯半島、烏拉爾山、阿拉伯半島及加拿大北部的黃鐵礦型銅礦集中區。黃鐵礦型銅礦是一種容礦岩石為火山岩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主要產於元古宙—古生代的褶皺帶中,它在全球的分布范圍較廣,與基性火山活動關系密切,礦體多呈層狀、似層狀產出。目前,僅在加拿大和西班牙發現了兩個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其擁有銅金屬儲量佔51個超大型礦床儲量的2.4%(見表1-2)。
銅鎳硫化物型銅礦分布在前寒武紀克拉通邊緣活動帶,特別是隆坳交接的隆起帶一側,主要見於北美的加拿大、美國和俄羅斯的亞洲地區。銅-鎳硫化物型銅礦也是一種重要的銅礦類型,由於其產於前寒武紀地盾邊緣活動帶的基性岩中,因此它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原蘇聯、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西澳)等地區和國家佔有重要位置。在現有的51個銅儲量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中,它佔有3個,為5.9%,佔51個超大型銅礦總儲量的5.5%(見表1-2)。
以上4種銅礦床類型是國外銅礦中最主要的類型,其共同特點是它們所佔有的銅金屬儲量大,為國外銅金屬總儲量的96%左右,而且其分布范圍廣。它們除了擁有一批規模大(銅金屬儲量大於500萬t的礦床就達48個)的礦床外,還有大量的大、中、小型銅礦床,這4種類型銅礦床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有產出。
銅-鈾型銅礦是20世紀70年代後期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的一個新的銅礦類型。目前,這種類型在世界上只發現了一個銅礦床——奧林匹克壩(Olympic Dam),它不僅規模大,品位富,而且該礦床可供利用的元素多,實際上它是一個銅-鈾-金-鐵-稀土-銀的復合礦床。礦床的這種復雜的元素組合,顯然是在特殊的地質演化過程中,經歷了多期次成礦作用的結果。目前,在全球尚未找到同種類型的礦床,但有一些學者認為,我國內蒙古的白雲鄂博鈮-鐵-稀土礦床與其有相似性。
雖然脈型和自然銅型銅礦床在全球很多地區都有產出,但一般單個礦床的規模普遍較小。目前,這兩種銅礦類型僅各發現了一個大於500萬t的銅礦床,它們分別是印度的馬蘭傑坎德脈型銅礦床和美國的基韋諾自然銅礦床。
⑸ 世界上最重要的銅礦出口國
世界上出產鋁土礦最多的國家是幾內亞;
世界重要的石油輸出國是 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伊朗和委內瑞拉(六個石油輸出國在過去五年中石油儲量增加了3080億桶,達6990億桶,佔世界證實石油儲量的70.5%;)
世界重要的銅礦出口國是
1)智利:世界上最大的銅出口國,生產的銅礦石和銅絕大部分出口,主要輸往美國、英國、日本等地;
2)尚比亞:輸往歐共體、美國、日本等,也有部分輸往中國.
3)秘魯:已探明儲量居世界第四位,年開采量佔世界第七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五位,產品主要輸往美國、日本等國;
4)扎伊爾:所產銅礦石大部分供應出口,主要輸往西歐、日本和美國;
5)澳大利亞:其產量的1/4出口;
6)加拿大:是發達國家銅礦品出口最多的國家,出口量占生產量的 70%左右.
金剛石儲量最多國家是剛果
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是南非
⑹ 世界銅礦分布
世界銅礦的種類及分布
世界銅成礦類型多樣,按其地質---工業類型可分為:
(1)斑岩型,(2)砂頁岩型,(3)銅鎳硫化物型,(4)黃鐵礦型,(5)銅-鈾-金型,(6)自然銅型,(7)脈型(8)碳酸岩型,(9)矽卡岩型
[斑岩型]
班岩型銅礦是一種儲量大品位低可用大規模機械化露採的銅礦床礦石儲量往往達幾億噸銅品位常常小於1%, 據世界上103 個斑岩型礦床統計單個礦床礦石量平均可達5.5 億噸, 銅品位0.6%, 它是世界上重要的銅礦工業類型之一。
[分布]
已知的斑岩銅礦多分布在:(1)環太平洋帶, 包括南北美洲大陸邊緣狹長的斑岩銅礦帶, 如加拿大的洛涅克斯,伐利科帕,美國的賓厄姆,比尤特,莫倫錫,伊利,聖里塔,墨西哥的卡納內阿,拉卡里達德拉,巴拿馬的塞羅科羅拉多,秘魯的米契基累,塞羅佛爾迪誇霍內,智利的埃爾阿布拉,丘基卡馬塔,拉埃斯康迪達, 埃爾薩爾瓦多和埃爾特恩特等,(2)特提斯斑岩銅礦帶, 包括匈牙利的雷克斯克, 南斯拉夫的麥丹佩克, 伊朗的薩爾切什梅黑和馬基斯坦的查蓋地區礦床等。(3)中亞----蒙古,重要的礦床有烏茲別克東部的卡耳馬克爾, 哈薩克巴爾喀什湖以北的科翁臘德, 蒙古中北部的額爾德圖間鄂博南部的察干蘇布爾加和東部的阿倫諾爾礦床等。
[砂頁岩型]
砂頁岩型銅礦是泛指不同時代沉積岩中的層控銅礦,礦床產在一套沉積岩或沉積變質岩中,它是世界上銅礦主要工業類型之一,佔世界銅儲量30%左右,礦床以其規模大,品位高,伴生組分豐富為特點,因而其經濟價值巨大。
[分布]
該類礦床在世界上分布很廣,除上述銅帶外,還有原蘇聯烏多坎,傑茲卡茲甘銅礦,美國懷特潘,美國蒙大拿州西部一直延伸到加拿大西南部的貝爾特銅帶,以及玻利維亞的科洛科洛銅帶等,近年在阿富汗發現的巨大艾納克銅礦和在巴西發現的薩洛博銅礦均屬於此型。
[黃鐵礦型銅礦]
黃鐵礦型銅礦是指與海底火山作用有一定聯系的含大量黃鐵礦和一定數量銅、鉛、鋅的礦床,西方多稱該類礦床為"塊狀硫化物礦床".
目前世界上至少發現了420 個這種類型的礦床、加拿大、美國、原蘇聯、西班牙、葡萄牙、塞普勒斯、南非和日本等都是該類礦床的重要產地。
[塊狀硫化物礦]
這種現代礦床是1978年在北緯21度附近的東太平洋脊上首次發現的,雖然銅鋅品位很高( 銅6%, 鋅29%),但脊上發現了一個長970 米,寬200 米,高35米,擁有2500萬噸礦量的多金屬塊狀硫化物礦床,第一次達到了具工業礦床的要求,其礦石含銅最高為11%,含鋅0.8%,還含少量的銀(PPM),鉬(0.03%) 和錫(0.03%)。
[分布]
1982美國又繼續在北緯13度的海域進行調查,又發現了好幾個礦床,最近在加拿大溫哥華島附近海域的埃克斯普勞勒中脊1%,但在原蘇聯這種類型卻是頭等重要的,占其銅總儲量的30.6%,這種類型的重要礦床有:加拿大的薩德伯里,湯普遜,林累克,美國德盧斯雜岩,原蘇聯的貝辰加,諾里爾斯克,塔爾納赫,"十月",澳大利亞的卡姆巴爾德雜岩,芬蘭的哥達拉赫帶,當然還有我國金川白家咀子的特大型。
[其它類型]
除上述幾類外, 還有脈型、自然銅型,碳酸岩型矽卡岩型等,它們總共才佔世界銅總儲量的3.6%, 但是對不同的國家來說,這些類型也許是重要的,如矽卡岩型對我國來說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業類型, 占我國銅總儲量的28%,所以,各國均應根據本國的具體地質環境, 尋找最具經濟價值的優質礦床,也就是品位高,規模大,形狀合適, 礦帶邊界明顯。礦石易處理和含有價值的副產品的礦床,以保證獲得高利潤和可以長期生產, 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品位,這種高品位銅礦床最可能來源將是火山成因的黃鐵礦型銅礦,層狀礦床,以及某些矽卡岩礦床等。
全球性和區域性的一些銅成礦區帶
(1) 環太平洋中新生代銅金帶,尤其是東太平洋智利----秘魯安第斯山,美國西南部,加拿大西南部斑岩銅礦集中區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區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等斑岩銅金礦集中區;
(2) 阿爾卑斯--喜馬拉雅中生代斑岩銅礦帶,包括前南斯拉夫,伊朗,巴基斯坦和我國西藏等巨大的斑岩銅礦集中區;
(3) 中亞----蒙古帶的古生代斑岩銅礦帶,包括烏茲別克,哈薩克,蒙古和我國華北,東北等巨大銅礦集中區;
(4) 中非尚比亞,扎伊爾砂頁岩型銅礦帶;
(5) 美國----加拿大五湖地區;
(6) 加拿大黃鐵礦型銅礦集中區;
(7) 中歐波蘭----德國頁岩銅礦區;
(8) 西班牙--- 葡萄牙黃鐵礦型銅礦帶;
(9) 俄羅斯西伯利亞銅鎳硫化物礦區;
(10)俄羅斯西伯利亞烏多坎砂頁岩銅礦區;
(11)俄羅斯烏拉爾和哈薩克阿爾泰黃鐵礦銅多金屬礦帶;
(12)印度馬蘭傑坎德銅礦區;
(13)阿富汗艾納克砂頁岩型銅礦區;
(14)南澳奧林區克壩銅--鈾--金礦區
(15)巴西卡臘賈斯薩洛博砂頁岩型銅礦區等
(信息來源:駐玻利維亞經商參處)
⑺ 銅礦的介紹
銅礦指可以利用的含銅的自然礦物集合體的總稱,銅礦石一般是銅的硫化物或氧化物與其他礦物組成的集合體,與硫酸反應生成藍綠色的硫酸銅。銅的工業礦物有:自然銅﹑黃銅礦﹑輝銅礦﹑黝銅礦﹑藍銅礦﹑孔雀石等。已發現的含銅礦物有280多種,主要的只有16種。中國開採的主要是黃銅礦(銅與硫、鐵的化合物),其次是輝銅礦和斑銅礦。
⑻ CU的介紹
銅是人類最早發現的古老金屬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類就開始使用銅。自然界中的銅分為自然銅、氧化銅礦和硫化銅礦。自然銅及氧化銅的儲量少,現在世界上80%以上的銅是從硫化銅礦精煉出來的,這種礦石含銅量極低,一般在2-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