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3月19日外匯

3月19日外匯

發布時間:2021-05-25 10:45:46

⑴ 有誰知道流通的貨幣的標志(英鎊,美元,歐元等他們的標志)

$美元

⑵ 中國外匯儲備

一、全球及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

進入21世紀之後,伴隨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惡化,全球外匯儲備規模不斷上升。1999年底全球外匯儲備約為1.78萬億美元,2007年底上升至6.40萬億美元,增長了2.6倍。全球外匯儲備的增長又集中體現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和石油輸出國)外匯儲備的增長。1999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約為1.05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59%),2007年底上升至4.90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77%),增長了3.7倍。相比之下,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同期內僅增長了1.1倍。

在發展中國家中,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更加迅猛。1999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約為0.16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9%),2007年底上升至1.53萬億美元(佔全球規模的24%),增長了8.6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的最大持有國。中國外匯儲備的飆升主要歸因於持續的經常項目順差與資本項目順差。自1994年至今,中國經濟連續14年出現了國際收支雙順差。尤其是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由於中國政府選擇了小幅、穩健、可控的升值策略,吸引大量國際短期資本流入中國套利,這加速了中國外匯儲備的累積。僅2007年一年,中國外匯儲備就增長了4619億美元,與2006年底相比增長了43%。如果考慮到央行向中投公司注入外匯資產、央行要求全國性商業銀行用美元繳納人民幣法定存款准備金等因素,則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實際增加額超過了6300億美元。

二、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

由於中國外管局並未披露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我們只能利用其他國家披露的相關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IMF的「官方外匯儲備幣種構成」(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COFER)資料庫提供了138個國家(包括27個工業化國家與106個發展中國家)匯總後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雖然COFER資料庫中未包括中國這一全球外匯儲備最大持有國是一種遺憾,但COFER中包含的外匯儲備規模畢竟佔到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64%(2007年)。同時,中國央行的外匯儲備投資並未表現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迥然相異的特徵。因此,我們不妨用COFER披露的幣種結構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潛在幣種結構。

進入21世紀之後,IMF COFER資料庫中全球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發生的主要變化包括:第一,美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下降,從1999年的71%降至2007年的64%;第二,歐元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逐漸上升,從1999年的18%升至2007年的26%;第三,英鎊取代日元成為全球外匯儲備中第三重要的幣種,2007年英鎊資產占外匯儲備的比重為5%,而日元資產比重為3%。上述結構性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在該時期內,歐元和英鎊處於相對強勢地位,而美元和日元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導致各國央行主動或被動地實施了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

與工業化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調整更加積極。從1999年底至2007年底,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比重由69%降至61%,歐元資產比重由19%升值28%。俄羅斯、伊朗等國更是將石油交易計價貨幣由美元轉換為歐元,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歐元在全球儲備與交易貨幣中的地位。相比之下,同期內工業化國家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由73%降至69%,歐元資產比重由23%升至33%。

我們認為,近年來隨著美元有效匯率的下跌,中國外管局主要是在外匯儲備增量上降低了美元資產比重,在外匯儲備存量上的減持是有限的。這意味著中國央行的幣種多元化行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央行相比是類似的,因此我們可以用COFER資料庫中發展中國家的數據來推測中國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截至2007年底,我們估計在中國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約佔65%,歐元資產約佔25%,其他10%包括英鎊、日元及其他幣種資產。

三、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
......

四、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

在上述對中國外匯儲備幣種結構與資產結構進行粗略估計的基礎上,我們對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現狀的評價如下:

首先,當前中國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依然以安全性和流動性為首要目標。這主要表現為在外匯儲備的資產構成中,傳統上低風險、低收益、高流動性的國債和機構債佔90%左右;

其次,美元資產在中國外匯儲備中所佔比例過高。無論是從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比重(2007年為19.1%)還是從對美進口占總進口的比重來看(2007年為7.3%),美元資產在外匯儲備中65%的比例都過高了。這一方面反映出美元在全球貿易結算貨幣中依然占統治地位,另一方面也凸現了中國政府進行外匯儲備幣種多元化的困境:對於中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在外匯市場上大量減持美元資產必然會造成美元匯率下跌,從而影響到外匯儲備中存量美元資產的價值。

再次,近年來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大幅貶值,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遭受嚴重損失。由於中國外匯儲備資產的65%以美元計價,那麼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的貶值必然造成以貿易加權的一籃子貨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顯著下降。例如,目前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突破了1.8萬億美元,假定其中美元資產佔65%,那麼一旦美元對人民幣貶值10%,以人民幣計算的中國外匯儲備價值將縮水1170億美元,相當於抹殺了3.9個百分點的GDP增長。

第四,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化意味著中國外匯儲備資產除了面臨匯率風險外,還面臨美國國債、機構債信用等級調降、市場價值縮水的風險。2008年7月,美國兩家房地產巨頭房利美、房地美陷入危機,需要募集750億美元資本金以避免資不抵債風險。如果美國政府不對其進行救援,則房利美、房地美發行的機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如果美國政府為兩家機構買單,則信用風險最終為美國政府所承擔,美國國債的信用等級可能被調降。無論出現哪種局面,對大量持有美國國債和機構債的中國央行而言都不是好消息。

最後,隨著外匯儲備規模的進一步增長,持有儲備的機會成本日益凸現,中國政府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提高外匯儲備投資收益率的壓力。中國外匯儲備的90%投資於美國國債與機構債,收益率不超過5%,而根據世界銀行對中國120個城市1.24萬家外商投資企業的調查,外國在華FDI企業的平均收益率超過22%。持有外匯儲備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如何積極管理外匯儲備,提高外匯儲備資產的收益率成為當務之急。

五、中國外匯儲備投資的前景
......

⑶ 外匯超級短線(1小時內)的交易方法。

1、做單前不要帶有任何主觀的、人為的方向感。每一筆的入市,都要「事前」設好止損點或止損條件。出入市時不要計較盈虧或價格的高低。外匯通金融投資培訓指出,做「超短線」,只選擇近日來成交量最大、持倉量不斷增加、在漲勢中領漲或在跌勢中領跌的那個「最熱門的品種」做。沒有大成交量的品種一律不看、不做。
2、做「超短線」只看即時圖、1或3分鍾圖、買賣方掛價、成交量及吃單情況(不看其他任何技術指標,不計較價位的高低)。
3、即時圖的均線參數為;1或3分鍾圖的均線參數為5或55、113,成交量線為5、34。另外外匯通金融投資培訓指出,可以根據不同品種適當調整。
4、看即時圖,把握當日當時眼前的走勢:
(1)當均價線(黃色的)向上傾斜,價格線(白色的)在均價線之上,且一波比一波走高的,表示當前是漲勢,我們將以做多為主(只有當價格線遠離均價線太多時,才可考慮做短空,或在漲勢中放棄做空的機會)。
(2)當均價線向下傾斜,價格線在均價線之下,且一波比一波走低的,表示當前是跌勢,將以做空為主(只有當價格線遠離均價線太多時,才可考慮做短多,或跌勢中放棄做多的機會。
(3)當均價線為水平走向,價格線在均價線上下來回穿越,表示當前是盤整或振盪勢,不入市,或多空都做。
(4)當看見價格線上穿均價線時,就做多(或平空做多);下穿均價線時,就做空(或平多做空)。「穿越」的一瞬間,最好有1或3分鍾圖、吃單情況和成交量的配合最好。
5、具體的出入市點,看1或3分鍾圖和看吃單情況:
(1)當即時圖為「漲勢」時,要耐心等1或3分鍾圖上出現「上一根是陰K線的,翻為下一根剛剛變為陽K線時」或「陰翻陽的同時,3均線轉彎向上時」,果斷入市做多。這時賣方掛單被買單不斷主動吃掉,即使有向下的賣單,也不大或不能持續。
(2)當即時圖為「跌勢」時,(向下做空,與做多正好相反,在此不多述)。
(3)平多,假如您在第1個3分鍾陰K翻陽K時入市,一成交多單,立馬就准備好平倉單,平倉時機是:只要有利就平,或陽K線升幅一根比一根小,或長上影,或已經有連續兩個3分鍾以上的陽K線,或上方賣出的掛單突然加大,或有大的賣單向下吃單,而買單不斷減少,或3分鍾K線剛剛有第1個陽翻陰,或陽翻陰而且3均線轉彎向下。外匯通金融投資培訓指出,這時應果斷平多。
(4)平空(與平多正好相反)。
(5)當即時圖為「振盪勢」時,3分鍾圖上只要見陰翻陽,3均線轉彎向上就做多;見陽翻陰,3均線轉彎向下就做空。

⑷ 朝鮮創外匯有哪些途徑

1、出租使館房產

數據顯示,聯合國安理會去年3月實施對朝制裁措施後,朝鮮遭受的外匯收入損失達2億美元左右,這相當於2015年朝鮮出口總額(27億美元)的7.4%,對朝鮮經濟帶來不少打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出租使館房產賺取外匯收入就顯得很重要了。

2、海外餐廳

朝鮮在海外的餐飲業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義大利、泰國、柬埔寨等10餘個國家的主要城市,大概有30個以上的餐館或酒館。作為朝鮮賺取外匯的根據地,這些餐館和酒樓大多檔次較高,定價比當地物價高出很多,但也一度生意紅火。

但在去年3月的聯合國制裁後,這些分布於海外的朝鮮餐館處境變得艱難,雖然餐廳本身其實並不在聯合國決議的制裁名單之列。作為兩個曾有著友好關系的國家,馬來西亞是朝鮮在東南亞的重要「據點」,吉隆坡開有一家朝鮮餐廳。餐廳2008年4月開張營業當天,時任馬來西亞運輸部長翁詩傑和時任朝鮮駐馬來西亞大使朴龍淵出席了餐館開張儀式。

如今隨著一朝鮮男子在馬死亡事件引發的外交風波,這家餐廳如今大門緊閉。

⑸ 工行哪些網點可以換外匯

工行的一級支行網點都可以兌換外匯,辦理外匯類的業務的時候需要帶上你的個人身份證。
1、產品名稱:外幣兌換
2、產品說明:用您現持有的國際間可自由兌換外幣,在中國銀行各網點兌換成人民幣或您需要的其他可自由兌換外幣。
3、產品特點:目前可兌換幣種豐富:英鎊、港幣、美元、瑞士法郎、新加坡元、瑞典克朗、挪威克朗、日元、丹麥克朗、加拿大元、澳大利亞元、歐元、菲律賓比索、泰國銖、韓國元、澳門元,新台幣共十七種貨幣。
4、辦理流程:客戶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填寫相關單據、交付現鈔即可辦理。有效身份證件包括:本人身份證(中國公民、戶口簿(十六歲以下中國公民)、軍人身份證件(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身份證件(中國人民武裝警察)、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港澳居民)、台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台灣居民)、護照(外國公民)。
5、退匯手續:境外個人原兌換未用完人民幣兌回,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和原中國銀行兌換水單辦理。原兌換水單的兌回有效期為自兌換日起24個月。對於當日累計兌回不超過等值500美元(含)以及離境前在境內關外場所當日累計不超過等值1000美元(含)的兌回,可憑本人有效身份證件辦理

⑹ 香港金融風暴是怎麼一回事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

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混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
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
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
,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
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
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
諾骨牌"效應。
泰國,成了首當其沖的目標。

5月份,國際貨幣投機商開始大舉沽售泰銖,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面對投機

商氣勢洶洶的進攻,泰國央行與新加坡央行聯手入市,三管齊下,企圖捍衛泰銖陣
地,他們動用了120億美元吸納泰銖;禁止本地銀行拆借泰銖給離岸投機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後,泰銖的地位暫時性保住了。
對此,國際貨幣投機商進行了強有力的反擊,他們的招數只有一個:籌集資金

,狠拋泰銖。索羅斯開始節節挺進。與此同時,泰銖貶值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泰
銖兌換美元的匯率屢創新低。泰政府臨陣換將,原財政部長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帥印,泰政府此舉,猶如在波濤洶涌的湖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菲律賓成了受害者
,比索匯率開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卻未能阻止泰銖的節節失利。6月份,投機商開始出

售美國國債,籌集資金,再度向泰銖發起致命一擊。泰央行奮起還擊。其時,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蓋下的各種弊端一一暴露出來。為了穩定軍心,6
月30日,泰國總理差厄利發表電視講話:"我再次重申,泰銖不會貶值,我們將
讓那些投機分子血本無歸。"發誓歸發誓,偏偏其金融市場像個扶不起的阿斗。此
時的泰國央行已彈盡糧絕,僅有的3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早已花光。就在泰總理
講話兩天之後,泰國央行被迫宣布實行浮動匯率制,放棄長達13年之久的泰銖與
美元掛鉤的匯率制。當天,泰銖重挫20%,7月29日,泰國央行行長倫差·馬
拉甲宣布辭職,8月5日,泰央行決定關閉42家金融機構,至此,泰銖終於失守

與此同時,菲律賓比索的軟弱可欺使它成為投機商的另一狙擊目標,菲央行曾

嘗試一周之內4次加息,並宣布擴寬比索兌換美元匯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對抗索羅
斯。但大勢已去,無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許菲律賓比索在更闊的幅
度內波動,一時間,比索貶值慘不忍睹,實際上,這標志著比索保衛戰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個癮君子,此時的索羅斯顯然並未心滿意足,他們四下出動,尋找可捕

獵的下一個目標,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進入了他的視線之內。
馬來西亞央行企圖拉高沽空馬來西亞林吉特的成本來阻止投機商的興風作浪,

印度尼西亞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終擋不住投機商強有力的進攻,馬幣、印尼幣對
美元兌換比價一低再低。
鄰國陣地的失守開始波及一向有"避難貨幣"之稱的新加坡貨幣。唇亡齒寒,

盡管新加坡也採取了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新加坡元兌美元
的匯率還是持續下跌。
在索羅斯的強硬態勢下,各國政府均感力不從心,已紛紛放棄了捍衛行動,開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還手的樣子。任由本國貨幣在市場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國
際貨幣投機商更是有恃無恐,在東南亞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橫行一時。
東南亞貨幣狙擊戰弄得人人自危,各國金融當局使盡渾身解數以免掉入這一泥

潭之中,就連在此次風潮中一直作壁上觀的美國也開始表態,美聯邦儲備委員會主
席格林斯潘說,他特別"感到不安的是"這場危機在很大程度上由一個國家涉及到
另一個國家,美國願意幫助"受這次波動影響的國家"。
國際投機商咄咄逼人的氣焰已使得國際社會對集體應付貨幣危機的認識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國、澳大利亞、日本、中國香港特區、印度尼西亞、韓國、馬
來西亞、紐西蘭等亞太地區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層代表在
上海開會,會議結束後發出的聲明表示,一個穩定的貨幣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亞太
各國將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研究,對有關國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協助成員國在
必要時進行經濟調整,這個消息對東南亞各國來說,至少讓他們覺得在自己與國際
貨幣炒家進行殊死搏鬥時不再顯得那麼孤單。
8月5日,危機重重的泰國,同意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附帶苛刻條件的備用

貸款計劃及一攬子措施。8月11日,為拯救資金短缺的泰國,由國際貨幣基金組
織主持,世界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行長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承諾分擔為泰國提供總共160億美元(後增至1
67億美元)的融資款計劃,其中中國和中國香港都各自承諾向泰國借出10億美
元的貸款。8月21日,國際清算銀行(BIS)宣布給予泰國總值33億美元的
臨時貸款,以協助它渡過難關。
就在東南亞各國四處求援、積極謀劃之時,國際投機商卻銷聲匿跡,突然不再

攻擊。8月20日,東南亞各國貨幣匯率暫時回穩,東南亞各國人們均大大喘了口
氣:好了,風暴終於過去了!
就像暴風雨前夕的寧靜,平靜的外表下孕育著一片殺機,東鄰各國顯然歡樂還 為時過早,新一輪的"狂風暴雨"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令人無奈的是
,這種寧靜僅僅持續了幾天;東鄰各國還沒來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跡。8月底,又一
輪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勢瞬間而至。這一次,卻把東盟成員汶萊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羅斯一副得勢不饒人的架勢,剩勇追窮寇,再度集中火力掃盪東南亞

。進入9月份,這場風暴持續肆虐已進入第三個月,外匯市場的頹勢仍在繼續。東
南亞各國經濟狀況繼續惡化。10月19日,泰國財政部長他農·比達亞也滿腹惆
悵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這場對東南亞來說噩夢一般的4個多月的黑色風暴才漸趨平

靜。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場動盪已告一段落。但對東南亞,特別是身處震源的泰國
來說,彈冠可以,相慶卻已苦澀難提。
無可奈何花落去

在這場危機中,受害最慘的恐怕非泰國莫屬,猛烈的金融風暴把這個國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國以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馳目暈,一
個小業主回憶說:"好像我們挺有錢,以至於每個人都著手准備去買賓士。"他們
熱衷於海濱別墅,瑞士歐米茄、法國XO、德國賓士、日本松下。像美國人一樣,
他們每年也瀟灑地安排去歐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學校……當你在曼谷郊外碰見一
個鄉下主婦,甚至街頭叫賣的小販,說不定就是股票大軍的一員;"錢來得太容易
了",那時候,他們會以這么一種調侃的語氣說正准備去歐洲旅行。可是現在,泰
國人目瞪口呆地瞧著索羅斯之流從他們手裡搶走原本屬於他們的一切;家庭轎車被
警察拖走、失業開始困擾自己、浪漫的歐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轉到便宜的
公立學校……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說:"這個傢伙(指索羅斯)來到我們的國家
,一夜之間,使我們全國人民十幾年的奮斗化為烏有。"
泰國一銀行行長差旺說:"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瞧著索羅斯這流氓強盜剝奪我們

曾經擁有的財富,我們只想說,你不就是要錢嗎?"
對所有的東南亞人來說,他們過去曾擁有一大筆財富瞬間化為烏有,薩馬特電

訊公司總裁查奴瓦斯特說:曼穀人甚至還沒來得及享受榮華,汽車剛下生產線,房
子新刷的油漆還沒有干。但他們已經失去了一切。印尼音樂家邦尼勒古馬赫為買一
幢夢中花園而奮鬥了30年,正准備遷入時,風暴來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說。
一個為吃飯而憂的時代,一個需要省吃儉用的時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經滄海的

感覺,讓他們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廣場里,有小販在聲嘶力竭
地叫著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東西,私立大學的學生們為了保持體面,幾乎
從頭到腳都租。"小販說他的生意還挺火的,禮拜天的商場里,依然人頭攢動,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澀,只能閑逛。就像許許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鳥一樣。
那些腰纏萬貫的富豪,也只能傻看著自己50%甚至更多的財產無影無蹤而去

,據估計,從3月到9月,馬來西亞排名前12位的富翁,僅在股票市場就損失了
130億美元,印尼總統蘇哈托的子女們也被迫出售他們的公司,以免顆粒無收局
面的出現。"過去的世界不復存在。"泰國第三大銀行農業銀行總裁拉姆薩姆如是
說。
曼谷奇異的風光依然那麼美麗動人,吉隆坡的高樓大廈依然那麼鱗次櫛比;可

是,曾經的富有與現在的貧窮的鴻溝卻是那麼遙不可及。"這不僅僅是一種失落感
",泰一大學教授無奈地嘆氣。
直面現實,也許這是東鄰人最痛苦又最無奈的選擇!

三個月之後,席捲東南亞地區的金融風暴登灘香港島---狼終於來了。

黑色星期一

也許,在許許多多的香港人的記憶當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災"就

像一場噩夢,至今仍心有餘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輪"大熊市"席捲整個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國華爾街股市慘劇"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紀念日,正因為此,它成了投
資分析家們最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氣氛卻並未在華爾街股市出現,恰恰
相反,道·瓊斯指數一周之間跌落210點之後,當天卻反彈了74點。
正當投資分析家們額手相慶之際,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早已危機四伏、暗潮洶涌

。事隔10年之後又一個"黑色星期一"開始降臨,只不過,這次籠罩的是有購物
天堂之稱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開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恆生指數下跌765

.33點,22日則繼續了這一勢頭,下跌了1200點。23日,對於港元前景
的擔憂使香港銀行同業拆借利率節節上揚,21日僅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漲300倍。在這種市場氣氛下,港股更連續第四次受挫,下跌達10.41%。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當天表示,香港基本經濟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圍因素暫時投機影響,投資者不必恐慌。他說:"我不認為這是股災。"他認
為,無論如何,特區政府首先是要捍衛港元匯率。雖然此前一天晚間有炒賣港元的
投機活動,但此時炒賣活動已被平息。與此同時,香港金融管理當局總裁任志剛也
發表講話,聲稱金管局已於前一天晚上擊退炒家。
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強有力的干預措施,也許是因為特區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資者,24日,在連續4個交易日大幅下跌後,香港股市在這天強
力反彈,恆生指數上升718點,升幅達6.89%,27日,曾蔭權再次重申,
香港現行的聯系匯率制度不會改變,在這次活動中受損失的只會是投機者。
此時,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惡性循環式的普遍狂跌,27日,紐約道·瓊斯指數

狂跌近554.26點,是有史以來跌幅最慘的一天,因而導致中途自動停盤一個
小時。東京股市開盤後即狂跌800多點。28日香港恆生指數狂瀉1400多點
,跌幅達13.7%,全日最低達8775.88點,以9059.89點收市,
下跌點數創歷史之最,在這種狀況之下,香港股市的震盪已並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因
素了。
對此,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強調,香港股市的震盪只是暫時性的調整。中國外

交部發言人沈國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現過這種波動,不足為怪,港股波動是
特區政府要自行處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將依照"一國兩制"的原則,不會直接干預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匯價。北京方面對香港整體經濟仍充滿信心。
特區臨時立法會財政事務局局長在回答議員的提問時說,社會對於穩定聯合匯

率制度十分關心,關於市場的運作,特區政府的一貫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預應
減到最少。
特區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則勸市民保持冷靜,反應不要過敏,入市時要審慎並

要量力而為。
香港輿論則表示了強烈的信心,《星島日報》發表評論指出:"過去,在經歷

了經濟危機後,本港會很快復甦,而且更加彭勃,這次亦應不例外。美國財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災後,香港股市過去10年的回報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經過
九七股災後,本港只要大力發展經濟,十年後的回報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幣保衛戰

由索羅斯所引起的這場"看不見的戰爭",如火山噴發般地震驚了全球,身處

震源中心的泰國、馬來西亞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時
候都更加綳緊了自己的神經。人們都意識到: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灘港島只是
時間問題而已。面對國際金融炒家們咄咄逼人的氣焰,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謹
慎地表示,香港特區的外匯儲備豐富,經濟正穩步增長,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區背
後有強大祖國的支持。所以這一風暴對香港不會形成特別嚴重的影響。
事實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機商就幾次試探性地對港幣進行了沖擊,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實力雄厚的投資基金進入香港匯市,他們利用金融期貨
手段,用3個月或6個月的港元期貨和約買入港元,然後迅速拋空。致使港元對美
元匯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稱為港元匯率的重要心理關鍵點。香
港金融管理當局迅速反擊。通過抽緊銀根、扯高同業拆息去迎擊投機者。金管局提
高對銀行的貸款利息,迫使銀行把多餘的頭寸交還回來,讓那些借錢沽港元買美元
的投機者面對堅壁清野之局,在極高的投機成本下望而卻步。故在很短的時間內,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復平靜,投機商無功而返。
然而,人們心裡非常明白,這批炒家並不會就此罷休,雙方的血腥搏鬥終不可

避免。香港當局更是未雨綢繆,政策、輿論攻勢雙管齊下,提醒這批"金錢游鱷"
不要輕舉妄動。香港金融管理當局態度極其明確:堅決維護聯系匯率制的穩定。正
在英國訪問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離開倫敦前強調,特區政府有極大的決心維護聯
系匯率;財政司長曾蔭權、財政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一起會見傳媒,重申維持聯系匯
率是港府首選目標,為了這一目標而導致利息飆升,屬無可避免,希望香港民眾稍
安勿躁,政務司長陳方安生則呼籲所有人保持冷靜,香港總商會發表文告聲明支持
聯系匯率制度,並呼籲金融市場中人冷靜思考,重新檢視香港經濟根基,從而穩定
市場。曾蔭權在一次投資會議上說:"我要重申,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貨幣制度或
我們同美元的關系,拿港元投機而喪命的只有投機商。"
國際投機者三番五次狙擊港元的行動不僅志在港元匯價上獲利,而且採用全面

戰略,要在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上獲益,他們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場上積累大量
淡倉,然後買上遠期美元,沽遠期港元,大造聲勢。待港府為對付港元受到狙擊而
採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時,股票氣氛轉淡,人們憂慮利率大升推低股市與樓市,這
時投機者便趁勢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於是,股票市場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倉而獲取豐厚的利潤。換言之,投機者雖然在港元匯價
上無功而返,甚至小損,但在期指市場上卻狠撈一筆。
對此,香港金融管理當局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們的措施,一是動用龐大

的外匯儲備吸納港元,二是調高利息並抽緊銀根。一番對攻之後,港股在連續下跌
中止住腳步並開始強勁飆升,主要是有中資及外地資金入市,24家藍籌、紅籌上
市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推動大市上揚。中國電訊重上招股價以上水平,也產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紅籌、國企喘定並作反彈。加上祖國內地減息亦成大市上揚的題材
,這些因素令恆指急速反彈。在股市強勁反彈之下,港元匯價恢復穩定。至此,這
場驚心動魄的港幣保衛戰告一段落。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大加贊揚財政司司長曾蔭
權及其同僚把這次危機處理得"實在值得贊賞"。這場較量雖說以香港金管局的艱
難取勝而告終,但它所帶給人們的震撼卻並不僅僅局限於這場危機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財政司司長曾蔭權終於公開表示,港府將盡快進行內部檢討,並約晤學者和商

界人士,總結這次金融風潮,尋找更好反擊之法,以防範港幣再受到外匯投機的狙
擊。

⑺ 最高院明確執行中如何雙倍計算遲延履行的懲罰性利息

具體計算方法:(1)執行款=清償的法-律文書確定的金錢債務清償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2)清償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清償的法-律文書確定的金錢債務×同期貸-款基準利率×2×遲延履行期間。

⑻ 金融危機 歷史題

由美國金融危機想到的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全名: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 )(1933—1945)

一、羅斯福是如何實施新政的
在美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爆發於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危機和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給人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致於研究現代資本主義經濟,不可迴避的要研究這段歷史。
1929年10月24日,在美國歷史上被稱為「黑色的星期四」。在此之前的 1929 年夏天,美國還是一片歌舞昇平,夏季的三個月中,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股票由 268 上升到391, 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從165上升到258,人們見面時不談別的,只談股票,直至9月份,美國財政部長還信誓旦旦地向公眾保證:「這一繁榮的景象還將繼續下去」。但是,10月24日這一天,美國金融界崩潰了,股票一夜之間由5000多億美元的頂巔跌入深淵,使5000多億美元的資產,一夜間,化為烏有,價格下跌之快,連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趟,股票市場的大崩潰導致了持續四年的經濟大蕭條,從此,美國經濟陷入了經濟危機的泥淖,以往蒸蒸日上的美國社會逐步被存貨山積、工人失業、商店關門的凄涼景象所代替。 86000 家企業破產,5500 家銀行倒閉,全國金融界陷入窒息狀態,千百萬美國人多年的辛苦積蓄付諸東流,GNP 由危機爆發時的 1044億美元急降至 1933 年的742億美元,失業人數由不足 150 萬猛升到 1700 萬以上,占整個勞動大軍的四分之一還多,整體經濟水平倒退至 1913 年。農產品價值降到最低點,農民將牛奶倒入大海,把糧食、棉花當眾焚毀的現象屢見不鮮。
富蘭克林·羅斯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取代了焦頭爛額的胡佛,當選為美國第 32 屆總統。他針對當時的實際,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大刀闊斧地實施了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機的政策措施,歷史上被稱為「新政」, 新政的主要內容可以用「三R」來概括 , 即復興 (Recover) 、 救濟 (Relief) 、改革 (Reform) 。由於大蕭條是由瘋狂投機活動引起的金融危機而觸發的。羅斯福總統的新政也先從整頓金融入手。在被稱為「百日新政」 (1933年 3月9日至6月16日 ) 期間制訂的15 項重要立法中 , 有關金融的法律占 1/3 。羅斯福於1933年3月4日宣誓就任總統時,全國幾乎沒有一家銀行營業,支票在華盛頓已無法兌現。在羅斯福的要求下,3 月 9 日,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決定對銀行採取個別審查頒發許可證制度,對有償付能力的銀行 , 允許盡快復業。從 3 月 13日至15 日,已有 14771 家銀行領到執照重新開業,與 1929 年危機爆發前的,25568 家相比,淘汰了10797 家。羅斯福採取的整頓金融的非常措施,對收拾殘局、穩定人心起了巨大的作用。公眾輿論評價,這個行動猶 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現的一道閃電」。羅斯福在整頓銀行的同時,還採取了加強美國對外經濟地位的行動。從 1933 年 3月10 日宣布停止黃金出口開始,採取一個接一個的重大措施:4月5日,宣布禁止私人儲存黃金和黃金證券 , 美鈔停止兌換黃金 ;4月19日 , 禁止黃金出口,放棄金本位; 6 月 5 日,公私債務廢除以黃金償付; 1934 年1月10日,宣布發行以國家有價證券為擔保的 30 億美元紙幣 , 並使美元貶值 40.94% 。通過美元貶值,加強了美國商品對外的競爭能力。這些措施 , 對穩定局勢 , 疏導經濟生活的血液循環,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在「百日新政」期間,羅斯福在解決銀行問題的同時,還竭力促使議會先後通過了《農業調整法》和《全國工業復興法》,這兩個法 律成了整個新政的左膀右臂。羅斯福要求資本家們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訂出各企業生產的規模、價格、銷售范圍;給工人們訂出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的規定(原工人每周工作55個小時,工資一共只有60美分,調整後標准:工人每周工作40小時,最低周工資12美分),從而限制了壟斷,減少和緩和了緊張的階級矛盾。在得到大企業的勉強支持後,羅斯福隨之又盡力爭取中小企業主的支持。他說大企業接受工業復興法固然重要,「而產生豐碩成 果的領域還在於小僱主們 , 他們的貢獻將是為 1 至 10 人提供新的就業機會。這些小僱主實際上是國家骨幹中極重要的部分,而我們的計劃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中小企業的發展,為美國社會的穩定、經濟的復甦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新政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是救濟工作。 1933 年 5 月,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將各種救濟款物迅速撥往各州,第二年又把單純救濟改為「以工代賑」,給失業者提供從事公共事業的機會,維護了失業者的自力更生精神和自尊心。羅斯福執政初期,全國 1700 多萬失業人員及其親屬維持生計全靠州政府、市政府及私人慈善事業的幫助和施捨。但這部分財源相對於如此龐大的失業大軍,無異於杯水車薪。解決這一復雜的社會問題,只有聯邦政府才能辦到。羅斯福新政的第一項措施,就是促請國會通過的民間資源保護隊計劃。該計劃專門吸收年齡在 18 歲到 25 歲,身強力壯而失業率偏高的青年人,從事植樹護林、防治水患、水土保持、道路建築、開辟森林防火線和設置森林望塔,第一批招募了 25 萬人,在遍及各州的 1500 個營地勞動。到美國參戰前,先後有 200 多萬青年在這個機構中工作過,他們開辟了 740 多萬英畝國有林區和大量國有公園。平均每人每期干 9 個月,月 工資中拿出絕大部分作贍家費,這樣在整個社會擴大了救濟面和相應的購買力。對於千千萬萬依賴州、市養活的人們,羅斯福還敦促國會通過聯邦緊急救濟法,成立聯邦救濟機構,合理劃分聯邦政府和各州 之間的使用比例,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用來直接救濟貧民和失業者。新政期間,全美國設有名目繁多的工賑機關,綜合起來可分成兩大系統:以從事長期目標的工程計劃為主的公共工程署 ( 政府先後撥額 40 多億美元 ) 和民用工程署 ( 投資近 10 億美元 ) ,後者在全國范圍內興建了18萬個小型工程項目,包括校舍、橋梁、堤坎、下水道系統及郵局和行政機關等公共建築物 , 先後吸引了 400 萬人工作,為廣大非熟練失業工人找到了用武之地。後來又繼續建立了幾個新的工賑機構。其中最著名的是國會撥款 50 億美元興辦的工程興辦署和專門針對青年人的全國青年總署,二者總計雇傭人員達 2300 萬,佔全國勞動力的一半以上。到二戰前夕,聯邦政府支出的種種工程費用及數目較小的直接救濟費用達 180 億美元,美國政府藉此修築了近 1000 座飛機場、12000 多個運動場、800 多座校舍與醫院,不僅為工匠、非熟練工人和建築業是創造了就業機會,還給成千上萬的失業藝術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是迄今為止美國政府承擔執行的最宏大、最成功的救濟計。這一筆錢經過工人的口袋、通過不同渠道和消費,又回到了資本家手中,成為以政府投資刺激私人消費和個人投資的「引動水」。
從1935 年開始的第二期「新政」,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著重通過社會保險法案、全國勞工關系法案、公用事業法案等法規,以立法的形式鞏固新政成果。羅斯福認為,一個政府「如果對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顧,不能為壯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青人注入工業體系之中,聽任無保障的陰影籠罩每個家庭,那就不是一個能夠存在下去,或是應該存在下去的政府」,社會保險應該負責「從搖籃到墳墓」整個一生。為此,制定了《社會保險法》,法律規定,凡年滿 65 歲退休的工資勞動者,根據不同的工資水平,每月可得 10 至 85 美元的養老金。關於失業保險,羅斯福解釋說:「它不僅有助於個人避免在今後被解僱時去依靠救濟,而且通過維持購買力還將緩解一下經濟困難的沖擊。」保險金的來源 , 一半是由在職工人和僱主各交付相當工人工資 1 %的保險費,另一半則由聯邦政府撥付。這個社會保險法,反映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強烈願望,受到美國絕大多數人的歡迎和贊許。
1937 年5月24日 , 羅斯福向國會提交了受到廣泛注意的關於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立法的咨文。咨文承認「我國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絕大多數從事農業或工業,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我們必須銘記我們的目標是要改善而不是降低那些現在營養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我們知道,當我們工人的一大部分還沒有 就業的時候,超時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資是不能提高國民收入的。」由國會沒有對法案採取行動, 1937 年 10 月 12 日,羅斯福再次提出,直到 1938 年 6 月 14 日通過。這就是《公平勞動標准法》 ( 又稱《工資工時法》 ) ,它的主要條款包括每周 40 小時工時,每小時 40 分最低工資;禁止使用 16 歲以下童工,在危險性工業中禁止使用 18 歲以下工人。關 於最低工資的規定,隨著經濟的發展,日後陸續有所調整。這些社會立法,雖屬社會改良的范疇,但對廣大人民特別是工資勞動者甚有好處。為了解決社會保險制度的聯邦經費來源問題,羅斯福破天荒地實行了一種按收入和資產的多寡而徵收的累進稅。對 5 萬美元純收入和 4 萬美元遺產徵收 31 %, 500 萬美元以上的遺產可徵收 75 %;公司稅過去一律是 13.75 %,根據 1935 年稅法,公司收入在 5 萬美元以下的稅率降為 12.5 %, 5萬美元以上者增加為 15 %。
到 1939 年,羅斯福總統實施的新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新政幾乎涉及美國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多數措施是針對美國擺脫危機,最大限度減輕危機後果的具體考慮,還有一些則是從資本主義長遠發展目標出發的遠景規劃,它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國避免了經濟大崩潰,有助於美國走出危機。從 1935 年開始,美國幾乎所有的經濟指標都穩步回升,國民生產總值從 1933 年的 742 億美元又增至1939年的 2049 億美元,失業人數從 1700 萬下降至 800 萬 , 恢復了國民對國家制度的信心,擺脫了法西斯主義對民主制度的威脅,使危機中的美國避免出現激烈的社會動盪,為後來美國參加反法西斯戰爭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二戰以後美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向。
誠然,羅斯福的「新政」措施,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國家資本主 義,以克服經濟危機,鞏固資本主義制度。「新政」是他醫治資本主義社會的疾病在常規療法不能奏效的情況下試用的一種試驗性的療法。事實上,「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處,這也每每成為他的政敵發難的理由。「新政」實施過程中利益受損的階層也曾予以抵制和誹謗,甚至作為新政初期重要內容的《工業復興法》及另外兩項法案也在時隔兩年後被最高法院裁定為違憲。但是,只要我們真正以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審視「新政」,就不難看出,「新政」號准了美國經濟 和社會生活的脈搏,「使人們能夠重返工作,使我們的企業重新活躍起來」的口號,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充分喚起了他們的積極性。羅斯福把保持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和保證公民就業作為政府的責任,尤其是以工賑的形式修建的一大批工程項目,不僅大大緩解了失業困難,刺激了經濟的早日復甦,而且許多基礎設施建設使美國經濟受益無窮。新政留下了大量防止再次發生大蕭條的措施和政策,為美國投入二次大戰及戰後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羅斯福也因此成為自亞伯拉罕·林肯以來最受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總統而永載史冊。

二、新政實質:
用國家調節這只看得見的手,緩解資本主義內部矛盾。

三、主要措施:
1、穩定金融;
2、振興工業;
3、調整農業政策;
4、推行「以工代賑」。

四、效果和影響:
美國經濟回升,失業人數大幅度下降。
大膽借鑒社會主義的長處,用改革的方法挽救了資本主義危機,避免了法西斯上台。

五、我們應怎樣借鑒新政
盡管我國經濟已經實現軟著陸,發展的勢頭良好,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未雨綢繆,防患未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在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相當多的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下崗和失業人員增多,就業壓力加大;農業基礎仍然薄弱,經濟建設中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現象比較普遍,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不高;金融監管不夠健全,金融秩序在某些方面比較混亂;地區發展差距仍然明顯存在,收入分配關系還沒有理順,城鄉都有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對 5.8 萬戶國有工業企業追蹤監測表明 , 「 1 至 4 月份國企指數再度下滑,達到- 109 點,比 1 至 3 月份下降 28 點,比上年同期下降 103 點……國有虧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 , 虧損面擴大 , 虧損額上升 ,1 至 4 月份虧損額 上升 31.6 %,造成全部國有企業凈虧 88.7 %億元。」又據一九九七年 度勞動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公有經濟吸納就業人數減少,到去年年底全國國有企業尚有下崗未就業人員 634.3 萬人」 , 在全國 8.46 億勞動力中,每年新增就業人員就有 710 萬 , 占勞動力總數 80%左右的農村勞動力又常常處於間歇性待業狀態。應當明確,這些問題的出現是我們在改革深化、經濟發展中的必然現象,是前進中的問題,根本不同於西方國家經濟危機時期發生的大量失業現象,也有別於我國六十年代經濟困難時出現的就業需求嚴重不足的情況。解決這些問題,只能立足現階段實際,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政策、措施。現實是歷史的重復和延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雖然三十年代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的「新政」措施,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美國的國情和我國當前面臨的情況也大不相同,但其對解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些現實問題,尤其是啟動市場和實施「再就業」工程,還有諸多可資借鑒之處。
1 、強化金融監管力度,實行正確的貨幣政策,防止金融風險。
現代金融政策對國民經濟具有極大的調節作用,而現代經濟危機也多由金融界的混亂引起。去年以來,東南亞的金融危機波及許多國家,我國由於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保持了金融市場和人民幣的匯率穩定。但必須從中吸取教訓,採取積極措施,努力防範和化解可能出現的消極影響。實際上,這次金融危機對我國大量的產品以出口東南亞國家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影響也是明顯的,會使一些企業的經營形勢更加嚴峻,導致下崗、失業的職工人數越來越多。這也警示我們,要時刻注意虛擬資本急劇膨脹的負面影響,預防「泡沫經濟」的出現,保持適度外匯儲備,加強金融監管力度,及時發現和疏散金融風險,在開放外資和金融市場方面一定要慎重行事。同時,要在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上狠下功夫,盡快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努力消除投資膨脹、房地產和股市過熱、低水平重復建設、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急劇增加等因素對經濟發展造成的隱患,從多方面做好抵禦金融危機的准備,防止由於金融政策的失誤對國民經濟和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帶來不應有的損失。
2 、以工代賑 , 啟動市場。
政府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入 , 通常能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起到經濟學上所說的「乘數效應」。這方面,「新政」通過興辦基礎設施和公共項目促進經濟復甦並藉此幫助失業者的做法堪稱典範,世人有目共睹。目前,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後仍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亞洲金融風暴的影響也使通過增加國內投資和國內需求來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增長顯得更迫切、更有必要。推行這個戰略措施,我們有許多有利條件:城鄉居民儲蓄余額近 5 萬億元,儲蓄率遠遠高於其他國家,有外匯儲備和外幣存款 1800 多億元,社會上還有數萬億元手持現金和流動資金;有各類庫存、積壓物資近千萬元,糧食儲備豐富;全國轉產的國有集體企業有數萬億元資產的廠房、設備、場,有條塊分割體制下形成的盲目建設、重復投資項目和半截子工程等等。同時,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亟需在這些領域施展才能,開辟新的就業門路。中央已經根據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需求,在擴大內需、增加投資等方面採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提出了三年增加政府投資 7500 億美元的計劃。現在要緊的是加強投資啟動,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資金向社會發行建設公債,在全國有計劃地逐批興建農田水利、鐵路、公路、文化體育設施及其它公共工程項目,開發一批投資小、見效快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全體國民的收入水平,有效地刺激合理消費,促進生產,盡快形成「經濟增長、財富增加、收入提高、需求擴大」的良性循環鏈。
3 、注重保護和發展民族工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漸形成了多種經濟成份並存的局面,由於國家採取一系列優惠政策,「三資」這些年呈現出急劇上升的勢頭,對增強我國整體經濟實力,促進企業科技進步、產品更新,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給民族工業的發展以擠壓。毫無疑問,我們應當繼續實行吸引外資的政策,但制定保持民族工業的政策更是我們國家長久發展的大計。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都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為他們創造更加寬松的環境,提供優惠的政策,特別是信貸政策,促其更快更好地發展。只有給民族工業創造更加適宜的政策和社會環境,給民族工業減輕稅負,重視科技改造、科學管理,才能逐步增強其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我改造的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才能吸引更多的資本、資源流向工業,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的進程。
4 、重視農業,強本固基。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現代化,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會有全國人民的小康。羅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榮和鄉村的振興聯在一起考慮,強調「如果農村人口沒有足夠的購買力購買鞋子、衣服、汽車,那麼工業 中心也要受苦」。在政策上則重視對農業的救濟、植樹造林,由政府開發電力資源等等。我國人口的絕大多數居住在農村。近年來,農業的基礎地位在一片「加強」聲中實際上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農村市場遠沒有開發起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實惠,但對農業不合時宜、不分章法地亂干預,農副產品的賣難和不斷加重的農民負擔又在不時地抵銷著這種實惠。農村存在著大量剩餘勞動力,卻又有大量的草場、荒漠、荒山、灘塗等資源無力開發。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市場的萎縮是整個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國有企業職工下崗失業的重要因素。無論從社會穩定、城鄉協調發展,還是從提高中華民族素質、文明水平的角度來看,都必須重視並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問題的研究,從宏觀上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經濟發展計劃,在政策上給予農業、農村、農民進一步的扶持、引導和幫助,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當前,在啟動農村市場、鄉鎮企業二次創業、發展農村個體私營經濟、調整農村經濟結構、開發利用農村閑置資源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潛力,除了政策、科技、投入以外,積極引導、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和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下崗分流人員投身這些領域,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不失為一種正確的選擇。
5 、充分利用人才資源,大力促進再就業工程。
我們現在進行的改革,實際是自八十年代農村改革以來的第二次生產力解放運動。勞 動力始終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具創造力的因素。充裕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特而巨大的投入要素。一個窮困潦倒的天才,如果生活的唯一目的是考慮如何才能不再挨餓,那麼縱然他是蓋世英雄,也難有用武之地。在我國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大量的被精簡幹部和下崗職工中,絕大部分是各行各業出類拔萃的人才,起碼也是具有一定文化素養的熟練勞動力。在原有體制下,這些巨大資源並沒有得到合理配置,有些被長期閑置,甚至有些在逆向運動,產生負面經濟效益,這是最大的浪費。回顧農村改革的歷程,成功的關鍵之一是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為他們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提供了廣闊的舞台。目前分流下崗的勞動力群體,從總體上看,與農村勞動力相比,無論在知識結構、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內外交往等各個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優勢,是一筆寶貴財富。一旦這些勞動力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優化組合,將是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一股巨大力量。用好、用活這些人才資源,各級政府責無旁貸。政府各部門應該以此為目標,根據各自職責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逐步建立完善系統的再就業機制,做好就業服務工作,加快勞動力市場的建設,建立和完善勞動力供求信息網路,為下崗職工提供求職、招聘信息,加強就業指導和培訓,引導下崗職工自主擇業、自強創業、依靠市場找職業,從多方面提高下崗職工的再就業能力,為實施再就業工程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力爭使全國絕大多數勞動者「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活干」。
6 、建立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我國的下崗分流人員中,國有企業職工占絕大多數。幾十年來,他們為國家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和企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造成目前許多國有企業隱入困境、富餘人員過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我們在就業模式、就業制度上,對勞動力實行由國家主要是由國有企業包下來的辦法,還有如盲目建設、重復建設導致產品沒有市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有的由於企業用人不當,管理不善造成企業停產停工,職工不得不下崗待業;有的國有企業經營機制轉變慢,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有的是由於企業產品、技術和經濟結構調整而導致職工調整和轉移就業崗位,等等。現有政府機關也大多是計劃經濟時 期的產物,數次改革都沒能走出「膨脹-精減-再膨脹-再精減」的怪圈,導致人員越來越多,而職能沒有大的轉變,甚至有些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起到了一些負面作用。企業和政府機關的這些 富餘人員必然要在改革進程中首當其沖,率先加入下崗待業的行列,這是大勢所趨。但這部分人決不是社會的包袱,他們用自身下崗的實際行動為國家各項改革創造了良好環境,用特殊的方式為社會作出了貢獻。政府和全社會要盡全力解決他們的困難。羅斯福「新政」的最初措施就是成立聯邦緊急救濟署,由政府撥出專款用來給失業者提供工作,一時找不到工作則作為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費用。我們欣喜地看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此已有明確的認識,並正在付諸各種實際行動。最近召開的全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會議已作出相應的部署,明確了政府、企業、社會分別承擔的責任。在我國,由於下崗、失業現象出現的時間短,而政府的再就業機制、措施還不完善、不配套,在下崗失業職工沒有找到新的就業崗位以前,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費用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顯得尤為重要,事關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局,務必高度重視,切實抓好。
7 、健全法律法規,保證各項改革的順利進行。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現代經濟的發展與法律的逐步健全完善是分不開的。羅斯福新 政的成功經驗之一是在推行過程中頒布實施了一整套法律法規,把新政措施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如先後頒布的《農業調整法》、《全國工業復興法》、《社會保障法案》、《工資工時法》等。在向市場 經濟體制轉化過程中,我國的就業政策已由「統包統配」變為指導就業,由政府安置變為市場調節。伴隨國企改革的深入,下崗、失業和再就業日益成為新的經濟現象,亟需政府部門全方位建立社會保障,為下崗失業職工進行失業、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醫療保險等,尤其 需要以法律手段推動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這樣有助於廣大職工在失業下崗後既可不過分依靠救濟,又能維持基本的購買力,緩解經濟困難對他們的沖擊。要努力保持各項政策、法規的嚴肅性,確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同時又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避免執行不一,出現互相撞車的現象。如我們既然鼓勵下崗失業職工積極從事個體私營經濟,就要同時保證堵住向他們亂攤派、亂集資、亂罰款的口子,真正使他們的正當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

原文地址:
http://hi..com/hyhappy99/blog/item/beac895339d1a5080df3e333.html
(由於篇幅限制)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⑼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大記事

2013年5月 海富通養老收益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正式成立
2013年5月 海富通香港子公司獲批QFII資格
2013年4月 海富通精選基金獲《上海證券報》授予的「金基金·分紅基金獎」
2013年3月 海富通現金管理貨幣市場基金正式成立
2012年9月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得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人資格
2012年7月 海富通攜手壹基金於深圳會展中心啟動「大愛將至」救助孤兒計劃
2012年5月 海富通中證內地低碳經濟主題指數證券投資基金成立
2012年3月 海富通被《中國證券報》授予「2011年金牛基金管理公司」
2012年3月 海富通精選混合被《證券時報》授予「五年持續回報平衡混合型明星基金」
2012年1月 海富通香港子公司首隻RQFII基金獲得SFC核准
2011年12月 海富通香港子公司獲首批RQFII業務資格
2011年11月 海富通國策導向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成立
2011年9月 海富通穩進增利分級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成立
2011年5月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田仁燦新書《這樣投資更幸福:你應該知道的投資密碼》面世
2011年4月 上證非周期行業1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海富通上證非周期行業1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聯接基金成立
2011年1月 在天相一季度基金公司評級報告中,綜合排名第七,獲AAAAA評級
2011年1月 海富通大中華精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成立
2010年12月 獲得社保基金管理業務資格
2010年11月 海富通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0年11月 海富通穩固收益債券型基金基金成立
2010年9月 上證周期行業50ETF及其聯接基金募集成立
2010年9月 在惠譽評級2010年度復評中連續獲得惠譽M2+(中國)國內資產管理人優秀評級
2010年5月《中國證券報》「第七屆中國基金業金牛獎」 評選中,海富通基金榮獲「海外投資金牛基金公司」大獎
2010年4月 海富通中小盤基金募集成立
2010年4月 香港全資子公司——海富通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完成公司注冊及商業登記
2010年3月 公司外方股東名稱及股權變更:3月29日,「富通基金管理公司」變更為「法國巴黎投資管理BE控股公司」,法國巴黎投資管理公司通過全資控股巴黎投資管理BE持有本公司49%的股權
2010年2月 獲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境外投資額度調升至10億美元
2010年2月 海富通基金獲准設立香港子公司——海富通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
2010年2月 海富通獲授權開發相關ETF產品,A股首現行業配置指數
2010年1月 海富通中小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獲得中國證監會核准募集
2009年12月 海富通基金年金管理規模突破百億
2009年10月 海富通首隻指數基金——海富通中證100指數基金(LOF)成立
2009年9月 海富通首隻「一對多」產品、與中信建投合作發行的「創新成長資產管理計劃」在9月16日提前結束募集
2009年6月 海富通中國海外精選股票型基金第二次分紅
2009年5月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搬遷至新辦公地址辦公(上海市浦東新區花園石橋路66號東亞銀行金融大廈36層、37層)
2009年3月 海富通旗下的第四隻股票基金海富通領先成長股票型基金開始發售
2008年1月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企業年金理事會最終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資格確定,海富通基金獲得該公司年金投資管理業務的第一大單
2008年3月 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獲中國證監會核准,已經獲得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資格
2008年5月 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旗下海富通中國海外精選基金於2008年5月19日起發行
2008年7月28日 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申報的海富通穩健添利債券型基金獲得核准發行批復(證監許可(2008)985號)
2008年9月8日 海富通旗下的第一支債券基金海富通穩健添利基金開始發售
2008年10月17 海富通旗下的第一支債券基金海富通穩健添利基金順利募集,並於2008年10月24日基金合同正式生效
2008年11月 中旬海富通參加北京的「金博會」和上海的「理財博覽會「,與投資者近距離交流
至2007年1月 海富通先後和吉林亞泰、淮北礦業、海爾集團、光大銀行、淮南礦業、滬杭甬高速、江蘇鹽業、陝西秦龍電力等企業簽署合同,成為他們企業年基金基金的投資管理人
2007年1月 富通銀行獲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新增QFII額度1億美元,總額度達到5億美元。新增額度除用於揚子基金的重新開放申購外,一部分用於發起設立小盤A股基金
2007年2月 海富通成為韓華Dream & Green中國股票基金投資咨詢顧問
2007年4月9日 海富通精選二號證券投資基金成功募集86億份基金單位,合同正式生效。
2007年5月 海富通公司副總裁、投資總監陳洪先生被選為新一屆發審委委員,作為基金業的兩名代表之一
2007年5月 網上交易新增浦發銀行渠道
2007年6月 海富通客戶服務部推出「海富通QQ情「服務,向基金份額持有人提供實時在線的投資咨詢服務
2007年6月 交大-海富通投資者教育研究基金揭牌,標志著海富通投資者教育活動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
2007年8月 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司獲得QDII資格,將首推全球精選中國概念股票基金產品
2007年11月 海富通連續中標全國電力企業年金項目
2007年11月22日 首屆「海富通在線會議室「召開
2007年12月28日 海富通首個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產品「海富通中國海外精選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已經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募集發行
2006年2月14日 海富通的注冊資本由人民幣1億元增加至人民幣1.5億元,其中:海通證券出資人民幣7650萬元,比利時富通基金管理公司出資人民幣7350萬元;雙方的出資比例從原來的67%:33%變更為51%:49%
2006年5月25日 海富通強化回報證券投資基金成功募集25.6億份基金單位,正式成立
2006年5月27日 聘請陳洪、閻小慶先生擔任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2006年10月19日 海富通風格優勢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成功募集22.1億份基金單位,正式成立
2006年10月 海富通成為B股基金投資咨詢顧問
2005年1月10日 海富通貨幣市場證券投資基金成功募集9.6億份基金單位,正式成立
2005年2月16日 海富通基金入選2004年度全國銀行間拆借市場優秀交易成員
2005年6月10日 海富通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正式發行
2005年7月30日 海富通股票證券投資基金成功募集4.2億份基金單位,正式成立
2005年8月1日 海富通獲得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定的企業年金基金投資管理人資格

⑽ 匯率的漲跌和什麼有較大的關系

匯率變動原因:
(一)國際收支狀況。當一國對外經常項目收支處於順差時,在外匯市場上則表現為外匯(幣)的供應大於需求,因而本國貨幣匯率上升,外國貨幣匯率下降。我國外匯儲備充足,造成本國貨幣匯率上升,人民幣升值。
(二)通貨膨脹率的差異。當一國出現通貨膨脹時,其商品成本加大,出口商品以外幣表示的價格必然上漲,該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就會削弱,引起出口減少,同時提高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的競爭力,造成進口增加,從而改變經常賬戶收支。
(三)利率差異。當一國的利率水平高於其他國家時,表示使用本國貨幣資金的成本上升,由此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供應相對減少;另一方面也表示放棄使用資金的收益上升,國際短期資本由此趨利而入,外匯市場上外匯供應相對增加。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導致本國貨幣匯率的上升。反之,當一國利率水平低於其他國家時,外匯市場上本、外幣資金供求的變化則會降低本國貨幣的匯率。
(四)財政、貨幣政策。一般來說,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造成的巨額財政收支逆差和通貨膨脹,會使本國貨幣對外貶值;緊縮性的財政、貨幣政策會減少財政支出,穩定通貨,而使本國貨幣對外升值。
(五)匯率預期。對匯率的心理預期正日益成為影響短期匯率變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心理因素只有在一定的市場條件下才會產生並起作用。
(六)外匯投機力量。投機者如果預期某種貨幣將升值,就會大量購進該種貨幣,從而造成該種貨幣匯價的上升;反之,投機者若預期某種貨幣將貶值,就會大量拋售該種貨幣,從而造成該種貨幣匯價的即刻下跌。投機因素是外匯市場匯價短期波動的重要力量。
(七)政府的市場干預
(八)經濟增長率。一般來講,高經濟增長率在短期內不利於本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行市,但從長期看,卻有力支持著本幣的強勁勢頭。
(九)宏觀經濟政策。各國宏觀經濟政策對匯率的影響主要反映在各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松與緊的搭配上。

閱讀全文

與3月19日外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招商基金高端理財 瀏覽:742
阿里巴巴最大股份是 瀏覽:312
武漢城市圈棉花交易市場有限公司 瀏覽:503
80年一分硬幣回收價格 瀏覽:744
郵儲紅色系列貴金屬 瀏覽:987
海航集團信託貸款 瀏覽:139
基金專業理財產品 瀏覽:962
淘寶優惠券傭金插件 瀏覽:811
郵政分公司金融崗位 瀏覽:592
優灝金融服務費 瀏覽:968
股轉協議股票 瀏覽:409
網上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516
別人股票漲自己的股票不漲 瀏覽:315
以為杠桿培育新動力 瀏覽:221
鐵路總公司是全球最大非金融公司 瀏覽:792
金融服務專業屬於什麼類 瀏覽:364
基金持倉越來越多 瀏覽:563
杠桿系數說法 瀏覽:699
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467
微金所是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