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在外匯市場上由外匯供求關系

在外匯市場上由外匯供求關系

發布時間:2021-05-26 08:27:23

A.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這句話怎麼理解

意思是: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

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比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1)在外匯市場上由外匯供求關系擴展閱讀:

外匯,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證券等形式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包括外國貨幣、外幣存款、外幣有價證券(政府公債、國庫券、公司債券、股票等)、外幣支付憑證(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

截至2015年,中國位居世界各國政府外匯儲備排名第一。但美國、日本、德國等國有大量民間外匯儲備,國家整體外匯儲備遠高於中國。

廣義:

一國擁有的一切以外幣表示的資產。是指貨幣在各國間的流動以及把一個國家的貨幣兌換成另一個國家的貨幣,藉以清償國際間債權、債務關系的一種專門性的經營活動。

實際上就是貨幣行政當局(中央銀行、貨幣管理機構、外匯平準基金及財政部)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券、長短期政府債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可以使用的債權。

狹義:

以外國貨幣表示的,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可用於國際間債權債務結算的各種支付手段。必須具備三個特點:

可支付性(必須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可獲得性(必須是在國外能夠得到補償的債權)和可換性(必須是可以自由兌換為其他支付手段的外幣資產)。

外匯供給與 「外匯需求」 相對而言。

從理論上說,外匯的供給和需求體現著國際收支平衡表所列的各種國際經濟交易,國際收支平衡表中的貸方項目構成外匯供給,具體來說,一國外匯供給主要來自於:

①本國的商品勞務出口。②外國對本國的單方金融資產轉移。

③外國居民購買本國的金融資產或對本國進行直接投資。④本國居民出售所持有的國外資產。

在紙幣流通條件下,由於各國貨幣發行量脫離了兌換黃金的物質制約,貨幣的對內價值和對外價值勢必出現變化。

匯率作為兩國貨幣間的比價,是由兩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供求狀況決定的。

但是,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外匯供求狀況對匯率變動的制約僅僅是第一層次的,外匯供求的背後隱藏著更深層的決定因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外匯

網路:外匯供給

B. 外匯供求關系的因素有哪些

政治干預(我想把字體加粗謝謝)
通貨膨脹,物價高了你的錢也不值錢了
銀行利率高低
GDP
一幫別有居心的分析師得S.B分析,外加S.B.媒體,外加最S.B.的散戶
各種交易市場的表現

C. 供求規律在外匯市場適用嗎

是的,供求規律在外匯市場也適用。
但是,供求的具體情況是難以准確了解的,尤其是外匯市場。
往往市場上很多的波動,無法通過供求關系來分析,就是因為對供需的具體情況,是難以掌握的。
那為什麼說供求規律在外匯市場適用?
在市場上出現影響供求關系的政策或消息時,規律就會呈現出來,雖然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具體供求情況,但某一方在這個時候或一段時間明顯的量大是存在的。
比如利率調整或者大家都在預期利率有調整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D. 中國外匯市場與國際外匯市場的關系

首先呢, 我聲明一下啊,對於你的問題,我用我現在所能掌握到的知識給你解釋一下, 肯定不完善,有不對的地方,請見諒!!
1、你的最後一句「怎麼分析起來好像我們的市場就決定了全世界的匯率一樣」,這句話本身是不對的,是有影響,但是不能是決定。現在全世界的中心貨幣是美元,各國貨幣都是跟美元直接掛鉤的,就是比如說人民幣要換日元怎麼換?要先換成美元,用美元在換成日元的。現在中國也加入了WTO了,可以說和世界經濟逐漸接軌了,經濟一體化逐漸形成了,而且中國由於經濟發展逐漸走強,在世界說話的分量也越來越重,RMB所代表的含義自然就不一樣了,在東南亞的一些國家,RMB甚至比美元還好使。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出口的順差,無一不支持著RMB的匯率逐步走強,進而進一步對整個外匯市場的匯率造成一定影響。如果說RMB能決定全世界匯率的話,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就是RMB成為硬通貨,成為世界的中心貨幣。但是就目前來講,RMB還不能決定整個世界外匯的匯率
2、在外匯交易中的獲利方式不只是有賺取點差這一種,其中的套利交易、套息交易等等,有很多種,你所說的就是套息交易了,還真被你說中了,就是買進你的貨幣放在你的銀行里吃利息。這種獲利方式,說出來怕你不相信,是日本家庭主婦們發明的,眾所周知,日本的銀行利息是非常低了,而日本的家庭主婦們大都不去工作,在家沒有事情做,在外匯交易被引進之後,深受家庭主婦們的喜愛,但是每天做在電腦前做交易,又不能被她們接受,於是就有人想出了從日本銀行借出錢買進利率高的國家貨幣吃利息,由於是高倍杠桿,她們所能操縱的資金實際是使用資金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所以它們獲取的利息是非常可觀的。當然了,這一操作的前提是你做的交易不能是虧損或者不能虧損太多。由於這國利率過高,導致更多的熱錢來進行套息交易,大量買進該國貨幣,買人的多了,價格自然就上漲了, 利率嘛就上來了

E. 使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需求增加的因素有哪些

貨幣升值貶值主要是由市場上貨幣的供求量決定的。<br> 如果貨幣的供應供大於求(發行量過大),那麼貨幣(紙幣)就貶值,會引起通貨膨脹;如果貨幣的供應供不應求(發行量過小),那麼貨幣(紙幣)就升值,會引起通貨緊縮。<br> 升值和貶值會影響物價,單一產品價格的漲跌不會影響貨幣的升值和貶值。如果市場上整體物價有漲跌,那麼一般是由貨幣的供求量變化引起的(貨幣的供求量變化是因,物價的變化是果)。myfx678

F. 外匯需求和外匯供給該怎樣理解

首先說 是我摘的 http://..com/question/213688840.html?fr=qrl&cid=82&index=1&fr2=query
完整方便可以如此理解:

國際收支順差,就是出口的多,進口的少;可以考察一下出口和進口: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外匯"兩字可以理解為就是美元,一國儲備的國際貨幣)

出口是指中國人拿中國的貨物到美國市場上去賣,那麼在美國市場上賣出貨物後收進美元,但是顯然出口商拿著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出口商要將這些美元到中國中央銀行去換成人民幣才可以,這時就是出口商把美元賣給中國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把人民幣賣給出口商.

進口則是中國人需要美國的貨物,但是進口商手裡沒有美元,那麼進口商只有到銀行用人民幣去換美元,這時候就是進口商買美元,銀行買人民幣

這樣就可以理解了,匯率是兩國貨幣的兌換比率,如果收支順差,表示出口大於進口,就是出口商賣出貨物得到的美元賣給中央銀行 比 進口商去買美國貨物需要從中央銀行買的美元多.
這時候外匯(就是美元),出口商賣出美元(供給),大於,進口商買進美元(需求),美元供給大於需求,美元貶值,人民幣就升值,最後得出

外匯供給大於需求,本幣升值.

G. 外匯市場上對匯率的供求關系是不是與經濟學中的供求關系是相反的

與經濟學一樣的,匯率是外匯市場上貨幣供求的反應,哪種貨幣多了就會貶值。
因為匯率是個比值,所以他的上升下降還和觀察者的角度有關。
美元多了,就要貶值,比如1美元過去換8塊錢現在只能換6款錢,
對中國來說:匯率從1:8到1:6,匯率上升;
對於美國來說,匯率從8:1到6:1,匯率下降。

H. 外匯市場有哪些需求者和供給者

外匯實際供求者
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微觀經濟主體、投資者、投機者、旅遊者和留學、移民等都是外匯實際供求者。外匯銀行和中央銀行也是外匯實際供求者。
外匯需求主要包括:①購買外國商品;②購買外國服務;③外國人將在當地直接投資獲得的利潤和間接投資獲得的利息匯回本國;④本國對外國的單方面轉移;⑤本國企業向外國進行長期投資或短期貸款;⑥本國政府增加外匯儲備。
外匯供給主要包括:①本國商品出口,獲得以外幣表示的債權;②本國服務出口;③本國人將在外國投資所獲得的股息和利息匯回;④外國對本國的單方面轉移;⑤外國企業向本國進行長期投資或短期貸款;⑥本國政府減少外匯儲備資產。

I. 「一般地,通貨膨脹和國內物價上漲,會引起出口商品的減少和進口商品的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上的供求關系

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那麼出口的商品成本會增加,價格會變高,自然難賣出去,所以出口就會下降,國外商品相對價格變低,所以進口會增加。要花更多的錢去賣國外的貨物,所以外幣會升值,國外不需要那麼多錢來買該國貨物,所以該國貨幣會貶值。

這只是理論上說說,實際上看是非常扯淡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短期內不會對外匯市場有什麼影響,如果是長期的才會有影響。因為進出口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可能今天某國物價上漲,立刻進出口商就做出反應,這個周期最少也有一個月,那進出口商不用做自己的生意了,天天盯著價格炒外匯算了。短期來說,國內的貨幣政策影響是最大的。物價上漲,會引起對貨幣政策變化的預期,比如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加速,國內往往採用緊縮貨幣政策回籠貨幣,以平抑物價。緊縮貨幣政策,恰恰會引起貨幣升值,導致外匯市場上該國貨幣升值。

J. 在外匯市場上,外匯的匯率是由誰決定的

匯率是由市場力量決定的,由供求雙發共同決定的。即使是像中國這種有匯率管制的國家,外匯匯率也是以匯率市場的供求為基礎來確定浮動范圍的,不是隨意定的匯率牌價。
除非像朝鮮這種完全與市場經濟搭不上邊兒的國家或者70年代之前的新中國,外匯作為國家戰略資源,完全管制,價格設置完全是為了多進口國內匱乏物資。

閱讀全文

與在外匯市場上由外匯供求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淘寶優惠券傭金插件 瀏覽:811
郵政分公司金融崗位 瀏覽:592
優灝金融服務費 瀏覽:968
股轉協議股票 瀏覽:409
網上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516
別人股票漲自己的股票不漲 瀏覽:315
以為杠桿培育新動力 瀏覽:221
鐵路總公司是全球最大非金融公司 瀏覽:792
金融服務專業屬於什麼類 瀏覽:364
基金持倉越來越多 瀏覽:563
杠桿系數說法 瀏覽:699
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467
微金所是什麼理財產品 瀏覽:997
錸本股票 瀏覽:499
pp基金官方理財下載 瀏覽:514
薩斯病毒股票 瀏覽:9
高杠桿之殤華為員工落淚事件 瀏覽:712
房貸金融服務費合不合法 瀏覽:5
11月鋼管價格會回落嗎 瀏覽:18
伊利股東劉春海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