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外匯流入,人民幣會貶值嗎
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 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入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 這是影響匯率的最直接的一個因素。關於國際收支對匯率的作用早在19世紀60年代,英國人葛遜就作出了詳細的闡述,之後,資產組合說也有所提及。所謂國際收支,簡單的說,就是商品、勞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的輸入和輸出。國際收支中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資金流入,意味著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增加,則本幣會上升。反之,若進口大於出口,資金流出,則國際市場對該國貨幣的需求下降,本幣會貶值。 如果有對外匯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找我開戶。
② 如果外匯儲備增加是不是人民幣會貶值
一點也不矛盾。因為需要大量的本國貨幣來換取大量的外幣。外幣增加本國貨幣供應自然增加。比如,你從國外打工回來掙了2000美元,你需要在本國消費那麼你就的把這2000美元賣給國家,國家給你對應的本國貨幣供你用作消費生活。那麼就是國家的本幣減少外幣增加。
③ 中國的外匯儲備為什麼會貶值啊
一定時期,一個國家掌握另一個國家的貨幣總量是固定的,而此時對方國家的貨幣總量也是一定的,因此本國持匯在對方國家貨幣總量中的佔比也是一定的,這時對方國家貨幣總量的價值取決於當前該國可流通商品或財富的價值總量,因此本國持匯可以支配的社會財富總量也就固定下來。當外匯發行國大量發行本國紙幣,以稀釋其貨幣購買力時,沒有按照原本國貨幣在其貨幣總量中的佔比獲得等比的新增貨幣,於是本國持匯在其貨幣總量中的佔比就會下降,而該國可流通商品或財富的價值總量不變,因此本國持匯可以支配的社會財富總量就會下降,這時貨幣發行國產生匯兌收益,而持匯國就會產生匯兌損失,這種損失會隨著對方貨幣流通的擴散而逐漸產生損失效果。其原理就像我們手中握有的100元大鈔,摸樣沒變,但購買力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下降。建國六十多年來,因為囤積外匯,出口企業的生產出口商品的成本不得彌補,以通貨膨脹虛增,出口數量越大,本國持匯占外匯發行國貨幣總量的基數越大,對內形成財富出口虧空,對外持匯產生巨額的匯兌虧損,搞垮了國企不算,也摧毀了我國獨立自主的銀行體系,使企業和銀行全部依賴吞噬股民的財富彌補本國發生的匯兌損失,以維持企業和銀行的艱難運行。
④ 美元不會貶值嗎
作為特朗普競選核心承諾之一的稅改計劃日前向著最終落地邁出堅實一步。美元歷經調整與反復之後能否重振雄風,備受市場關注。對人民幣匯率而言,美國稅改將帶來新變數,尤其是在四季度這個比較微妙的時點上。
但有不少機構認為,從更長時間看,美元上行空間未必很大,未來可能呈現先揚後抑的走勢。一則市場對稅改拉動美國經濟增長的實際效果存在分歧。有機構認為,減稅對中短期的財政收入有負面沖擊,影響政府支出及基建投資計劃的實施。另外,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將部分對沖減稅效果。二則全球經濟逐漸形成復甦共振,美國在經濟增長及貨幣政策周期上的領先性正在減弱。今年以來歐洲經濟持續復甦,政治風險消退,市場對歐央行貨幣政策預期發生變化,推動歐元大幅走強,一度導致美元指數明顯承壓。
華泰證券宏觀研究認為,稅改短期內會刺激美元指數反彈,但未來美元走勢大概率為前高後低。中金公司宏觀研究預測,2018年下半年美元指數將回落。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特朗普新政」進入實施階段,未來可能仍不乏「預期差」,對美元未必都是利好;在全球經濟呈現復甦共振的態勢下,美元難以重演一枝獨秀的局面,未來美元上行空間未必很大。
人民幣單邊貶值難現
12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設在6.6113元,較前值調低8個基點,為連續第7日調低。
分析人士認為,美元若因稅改走強,疊加季節性購匯需求等,難免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一定影響。不過,既然未來美元上行空間未必很大,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外部環境應不會明顯變差。
還應看到,人民幣匯率自身穩定性也在增強。
首先,經濟穩是構成匯率穩的根本條件。匯率波動最終還是基本面相對變化的反映。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穩步復甦,當前融資需求不弱預示經濟增長韌性仍足,中美經濟運行在方向上趨同,而去年面臨的是中國經濟走弱、美國率先復甦的環境。
其次,利差高構築安全邊際。今年以來海外債市收益率變化不大,目前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2.4%左右,與2016年末水平相當。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從3.01%漲至3.9%左右,中美利差處在歷史高位,為人民幣匯率抵禦外部擾動提供了較寬的「護城河」。
再次,預期分化降低單邊波動風險。今年以來,隨著內外經濟形勢變化,資本流動趨於平衡,人民幣匯率對美元逆預期升值,打破了此前的單邊貶值預期。匯率預期分化,降低了人民幣單邊貶值或升值的風險,為匯率大致持穩,展開雙向波動創造條件。
最後,「逆周期因子」提供政策保障。今年二季度,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模型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助於平抑人民幣匯率的非理性波動,降低匯率單邊超調的風險。
總之,今時不同往日,「稅改」難改外匯市場大趨勢。在同復甦、共增長的形勢下,美元難現大漲,人民幣亦難大跌。過去四季度人民幣單邊大幅貶值的一幕難重現,未來人民幣對美元料有貶有升,總體持穩。
國家的地位決定了貨幣是否貶值。
⑤ 為什麼外匯儲備下降會導致人民幣貶值
1、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來源是企業對外貿易收入、個人對外勞務收入、外國對中國直接投資等,這些收入一般原本是外幣,如美元,但由於在國內美元不通用,需要兌換成人民幣消費,這會增加我們的外匯儲備。當外國人從中國撤出投資或企業需要在國際上購物時,他又要用人民幣挽回美元等國際儲備貨幣,我們的外匯儲備又會減少。
2、在一般情況下,外匯儲備的正常增加與減少不會影響人民幣匯率,但是如果比較集中且量大,則會對人民幣的升值或貶值產生影響。如近期人民幣匯率連續走低,說明有較大量的外資撤出。這也是經濟學上供需關系的反映。
⑥ 戰爭開始,外匯儲備會不會貶值的呀
外匯是否貶值要看外匯儲備用的是何種貨幣。例如:一般國家用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因此外匯儲備的貶值問題就變成了美元的保值問題。
由於美國長期以來奉行強勢美元政策,因此美元從長遠來看是不會貶值的。但是,如果遭遇戰爭,且戰爭是由美國發動,美元就會升值,例如著名的波黑戰爭期間,投資者擔心戰爭會打擊歐洲經濟,紛紛賣出歐元買入美元避險,美元對歐元大幅升值。如果美國本土遭到襲擊,美元就會大幅度貶值。例如著名的911事件,美元在幾天時間內,對瑞士法郎跌了接近10%。
⑦ 外匯貶值是什麼意思
簡單地說,那就是該外匯兌換人民幣的話,要比原先的少換一些了。
⑧ 關於外匯升值與貶值
以下純屬個人看法。不知道對否,僅供參考。
個人行為和市場行為應該是不同的。你說的是市場行為。假設整個外匯市場上只有一個人,或者說市場上所有人都行為一致。那麼你上面所說的邏輯就是成立的。
既然你的目標是讓美元升值,按照你說的邏輯不就達到目的了嗎?等到美元升值後你再賣出就賺錢了。這里的本幣貶值是指跟外匯市場上的貶值,或者說是人民幣對美元的貶值,而不是因為國內的通貨膨脹等原因的貶值。
再說,個人的行為對於整個市場的行情一般來說是小的,不是你把本幣一拋出去馬上本幣就會貶值了,這個時候本幣是否貶值是市場說了算。如果這個時候市場上大多數人的行為和你正好相反,他們都大量買進本幣,那麼當你拋本幣的時候本幣不就升值了嗎?外匯市場上影響匯率的變動還有其他因素,比如上面所說的通貨膨脹,還有可以參考下面。以上的邏輯是把貨幣當作商品在外匯市場上來討論的,但事實上匯率不是完全靠市場上買賣貨幣的供需來決定的,或者說以上討論的前提是在以下幾個因素穩定的情況下成立的。
影響匯率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種:第一,國際收支及外匯儲備。所謂國際收支就是一個國家的貨幣收入總額與付給其它國家的貨幣支出總額的對比。如果貨幣收人總額大於支出總額,便會出現國際收支順差,反之,則是國際收支逆差。國際收支狀況對一國匯率的變動能產生直接的影響。發生國際收支順差,會使該國貨幣對外匯率上升,反之,該國貨幣匯率下跌;第二,利率。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對國際間的資本流動產生影響,高利率國家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而言,一國利率提高,將導致該國貨幣升值,反之,該國貨幣貶值,第三,通貨膨脹。一般而言,通貨膨脹會導致本國貨幣匯率下跌,通貨膨脹的緩解會使匯率上浮。通貨膨脹影吶本幣的價值和購買力,會引發出口商品竟爭力減弱、進口商品增加,還會引發對外匯市場產生心理影響,削弱本幣在國際市場上的信用地位。這三方面的影響都會導致本幣貶值;第四,政治局勢。一國及國際間的政治局勢的變化,都會對外匯市場產生影響。政治局勢的變化一般包括政治沖突、軍事沖突、選舉和政權更迭等,這些政治因素對匯率的影響有時很大,但影響時限一般都很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