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知道的做期貨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我的一個朋友,職業是催收員,兼職炒期貨,因為他,我第一次對期貨有了一點點的了解。每次見到他,他總會慷慨激昂的說著那些暴利的故事,他相信,他在不久的將來也會發財,實現財務自由。他說,男人要有夢想,要有膽量,要敢拼博。
這個世界上的錢是賺不完的,但是我們手裡的錢總有虧完的一天。期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重倉之下,小心危機四伏。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及時止損,偶爾良好的退出策略或許比我們囂張的進攻要好。
⑵ 炒期貨的悲慘下場,我第一次炒期貨贏了20萬,接下來一直賠,請問什麼原因
炒期貨最忌盲目和賭性
一直賠,那就停下來
休息或是換個操作模式
第一次盈利20萬,估計是重倉一直放著
但期貨行情肯定是會變的
如果一直這么操作,到後面肯定是虧損出局
做期貨可以交流比較
現在螺紋鋼一手的費用也只要3塊7毛多
點開用戶名就可
⑶ 你在金融市場見過或者經歷過的最慘痛的交易有哪些
守在交易所三天三夜,看著股票從頂峰慢慢下跌,總想著能漲回去,結果血本無歸。
⑷ 炒期貨的悲慘下場
炒的好榮華富貴,炒的不好傾家盪產。一般的人都是後者
⑸ 靠期貨發家的真實故事
可以講述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的傳奇故事:
1998年,在中國的江蘇省,有一個億萬富翁在期貨市場上,連受重挫,遭到3000萬的虧損,瀕臨滅頂之災。
然而,5個月後,這位富翁在一個高參的指點下,卻奇跡般地得以「復活」。不光把虧損的3000萬元扳了回來,還倒賺了5000萬元!
短短5個月,搏取8000萬,這神話是怎麼創造的?那位使億萬富翁復活的「高參」又是誰呢?
為尋根探秘,記者多次慕名來到江蘇中期期貨有限公司,對被人們稱為「神鷹」的期貨奇才、機構投資部經理吉明先生進行了專訪。
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
1997年,為了向國際化基金管理、專業理財方面靠攏,公司讓吉明到南京總部負責基金試點。
當時,期貨交易的品種比較多,有不少品種如天津紅小豆、海南咖啡等行情波動巨大,機構操縱現象多。盡管機會很多,但他還是把這類品種排除在視野之外。因為這些品種可分析性差,超出了個人的判斷之外,掙錢是偶然的,而賠錢卻是必然的。
按照安全第一的首要原則,他選擇了大連大豆、上海銅和海南橡膠作為主要觀察對象,這些活躍的大品種本身就提供了足夠的投資機會。這正是吉明在進行基金投資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而許多投資者之所以失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平時只看到掙錢的機會,而不對市場進行選擇,往往對風險失去控制,分析立足的根基不穩。
吉明在選擇好了品種後,接著就對所關心的品種做戰略性的評估。即當前的走勢處於發展的什麼階段:是積蓄能量?還是處於趨勢能量釋放的尾聲?還是在構築頂底等等什麼的。他認為這是相當重要的工作。因為它決定著下一步的操作計劃和策略。只有做到前瞻性預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評估行情的中心任務是:超前地捕捉一波具有戰略投資意義的行情,而不是局部意義的短線行情。
至於對於鎖定的交易品種,交易機會的捕捉,吉明傾向於等到商品的基本面趨向與價格所表現的技術面達到統一時。這樣做,才符合每戰必勝的操作宗旨。他認為貫穿《孫子兵法》全文的精髓在於全勝的思想,期貨交易也是如此。
吉明說,基本面的內在要求,決定著做交易的方向。而進出場策略、時機,則更多地應用技術面的表現。根據他總結的總體方針:「宏觀順勢,微觀逆勢」,戰略方向一旦確定,就在看似最危險的地方進場交易,而實際上這恰恰是最安全的地方。因為安全與危險是相對的和可轉化的。
⑹ 做期貨的下場,誰知道
參考和訊期貨上的一篇熱貼:
期貨你做的最慘時候是什麼樣子?
http://futures.bbs.hexun.com/viewarticle.aspx?aid=31888123&bid=6
⑺ 做期貨的悲慘結局
在市場上有這樣一句格言吧,或者是什麼俗語之類的?叫股市毀一生期貨窮三代
也就是說炒股的人當中,98%的人都是以悲慘而結局同理,有98%做期貨的人都是悲傷的,離開這個世界
⑻ 大家都說說做期貨以來,經歷過的最慘的時候是什麼狀況
沒狀況 股票杠杠的
⑼ 我炒期貨爆過多次,一直堅持,直到現在虧光所有錢並欠下外債,不得已外岀打工賺錢維持生活,只要打工賺點
不知樓主,現在是怎麼樣了?有緣,樓主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