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用花錢,還用找人?自己找書抄上一些,自己寫上一些心得體會和計劃,不就是一篇了?這個世界上,只有自己學會了才是自己的!
⑵ 如何理解外匯匯率對中國進出口的影響
在國際市場的影響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十分頻繁,而且有升
值,也有貶值,需要全面分析其對於我國國際貿易的影響,確保國際
貿易的持續穩定進行。
1.人民幣升值。
1.1有利影響。
(1)有利於減輕外債壓力。人民幣匯率上升後,尚未償還的外
債還本付息所需要支付的人民幣數量就會相對減少,在一定程度上,
減輕了外債負擔。例如,我國在與美國的貿易中,尚未償還的外債有
30億美元,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為6.35,則需要支付人民幣本金190.5
億元。而如果人民幣升值,與美元的匯率變為6.22,則需要支付的人
民幣本金為186.6億元,數量減少3.9億元,使得外債負擔有所減輕。
(2)優化外貿結構。人民幣升值後,在國際市場上的購買力將
會有所上升,有限的資金可以購買更多的資源和商品,從而降低進口
商品的價格,擴大我國對於石油、糧食等大宗產品的進口數量,也可
以有效抑制初級產品的出口,對我國的外貿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例
如,原本10萬元可以在國際市場購買8萬斤糧食,人民幣升值後,變
更為10萬斤,可以提高進口,緩解我國的糧食壓力;同時,原本的初
級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會有所降低,從而抑制初級產品的大量出
口,優化對外貿易的結構。
(3)推動我國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由於受到經濟發展程度的
限制,我國出口企業長期以來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長的道路,主要依靠
我國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出口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產品的
消耗大,附加值低,企業僅僅獲得少量的加工費用。最為明顯的,就
是我國中東部地區的蘋果生產廠商,依靠流水線作業的方式,生產蘋
果手機等產品,缺乏技術性,盡管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但是經濟效益
低下,缺乏可持續發展能力,不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而人民幣升值
後,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中的價格競爭優勢將會減弱,逐漸淘汰
那些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管理效率低的企業,促進企業向著技術
創新型和自主品牌型轉變,提高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提升可持續發展
的能力,從而實現我國國際貿易有粗放型向效益型和質量型轉變。
(4)促進國際市場的開拓。人民幣匯率的提高,使得人民幣在
國際市場中的購買力上升,從側面減少了企業對外投資的成本,提升
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開拓能力,推動我國跨國、跨州企業的形成和發
展,從而為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提供不竭動力,促進我國有資本輸入
國逐漸向著資本輸出國的轉變。
⑶ 請以我國為例,論述影響外匯匯率變動的因素有哪些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供求關系、投機活動、突發新聞、央行干預、政治因素、經濟因素下面就詳細介紹一下這些因素的原因。
供求關系
1
外匯匯率取決於市場上的供應與需求,而影響供應需求的因素包括有匯率的價格、匯率的息差、匯率的預期趨勢等。當供應大於需求時,匯率就會下降,相反需求大於供應時,匯率自然會上升。
END
投機活動
1
由於匯率自由浮動,驅動匯率波幅顯著增大,使外匯市場的效益提高,獲利的機會增加,吸引投資者參與市場操作。因此投機買賣活動占市場絕大多數,也成為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END
突發新聞
1
突發新聞是影響匯率波動的其中一個主要因素,對外匯市場的沖擊往往十分震撼,例如一國元首逝世、政局轉變、地震天災等。因為不確定突發新聞會對後市帶來的影響,所以大多數的參與者都會忽視經濟因素和技術因素,便會朝著同一方向進行風險規避和投機買賣,導致匯率大幅波動。
END
央行干預
1
中央銀行的職責是維持貨幣匯率的穩定以及執行落實的貨幣政策。當匯率在市場上的表現未符中央銀行的預期,或者匯率在市場上的表現可能損害國家的經濟利益時,央行便會作出干預,使貨幣匯率達到合理水平。有時候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並未能起到干預作用,需要聯合多個國家央行的力量,打擊投機活動,恢復貨幣匯率的穩定。
END
政治因素
1
政治因素也會影響匯率的變動,因為一國的政局轉變會影響該國的貨幣政策和匯率的穩定性,從而令投資者對該國產生不明朗的反應,繼而進行規避風險的行為,加上資金從外匯市場的流動程序簡化的因素,引致匯率波動異常激烈。影響政局轉變的因素有總統大選、政變、戰爭和罷工等。
END
經濟因素
1. 國內生產總值
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代表一國的經濟是增長或是衰退。當經濟正在增長時匯率會上升。其中數值是由政府的支出、出口與入口的凈值、消費、私人投資所組成。
2. 通脹率
通脹是指國內全部物品價格水平處於上漲,並且連續錄得升幅,嚴重的通脹,會影響經濟增長,為社會帶來不安定。而國內物價水平處於倒退為通縮,原因是購買力下降,導致物價下跌。貨幣緊縮情況愈持久,愈會影響投資及生產意欲,引致失業率飆升,最終令經濟衰退。反映通脹的數據有生產者物價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等。如果物價上升觸及通脹,將能以加息阻止。
3. 利率
當經濟過熱引起物價上升並觸發通脹,應採取收緊信貸政策,提高利率來控制通脹,但也要視乎通脹的水平是處於溫和、嚴重或是惡劣的程度,因為不同程度的通脹匯兌經濟造成不同的影響。高利率的國家貨幣會吸引資金流入,增加該國貨幣的需求,匯率隨之上升;相反,利率低的貨幣會誘使資金流出,減少該國貨幣的需求,使匯率下跌。而貨幣供應量和央行議息會議對利率的走勢有所提示。
4. 失業率
失業率是反映一國經濟狀況的數據。失業率的表現對一些生產數據,如耐用品訂單、工業生產指數、個人收入等有預測性的作用。
5. 貿易開支
貿易開支是指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活動。貿易收支可分三種:貿易逆差代表該國的進口額大於出口額,反映該國貨幣需求減少,匯率自然下降;貿易順差代表該國的出口額大於進口額,反映該國貨幣需求增加,匯率自然上升;貿易平衡代表該國的進口額等於出口額,這種情況對匯率沒有影響。
⑷ 標准外匯:匯率對外匯交易有什麼影響
利率使外匯世界得以運轉!從另外一個方面講,外匯市場是由全球利率來統治的。貨幣的利率可能是確定貨幣感知價值的最大因素。因而了解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是如何定製貨幣政策,例如利率決策,這是一個很關鍵的事情。中央銀行利率決定的最大影響之一是貨幣價格穩定與否,或稱為「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指的是貨物和服務價格的穩步上漲。通俗來講,通貨膨脹就是你的父母或爺爺奶奶在20世紀20年代花5分錢買一瓶汽水,而現在你需要付出了20倍或更多的價錢。
人們普遍認為經濟增長帶來了溫和的通貨膨脹。不過,過量的通貨膨脹可能會損害經濟,這就是為什麼中央銀行總是關注與通脹相關的經濟指標,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個人消費支出(PCE)。
為了使通貨膨脹率保持在一個舒適的水平,中央銀行大多數時候熱衷於提高利率,導致總體增長率下降和通貨膨脹率下降。這是因為設定高利率通常會迫使消費者和企業借款較少,緊縮生產,從而阻礙經濟活動。 另一方面,當利率下降時,消費者和企業更傾向於借貸(因為銀行放寬貸款要求),提高零售和資本支出,擴大生產,從而幫助經濟增長。
您可能要問了,說這些,與外匯市場有什麼關系?
貨幣依賴利率,因為這就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全球資本流入和流出。他們是投資者用來確定是否投資這個國家或去其他地方投資。例如,如果您選擇了提供1%利率權益的儲蓄賬戶和另一個發行額為0.25%利率的儲蓄賬戶,您會選擇哪種?
或許你說我哪個也不投,傾向於走同一條路線 ,把錢死死地拽在手裡,但這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如果硬要選擇的話,你會選擇1%,對嗎?因為1大於0.25。一個國家的貨幣利率越高,其貨幣越有可能加強。較低利率的貨幣更有可能在長期內削弱。
本文向大家介紹的主要內容是:本國貨幣利率如何直接影響全球市場參與者對本國貨幣對比另一貨幣價值的看法。
利率期望值
隨著不同事件和情況的預期,市場也在不斷變化。利率一直在改變,但它們不會經常改變。大多數外匯交易商都不會把他們的時間集中在目前的利率上,因為市場已經定價。他們關注的是利率何時開始改變,預期利率又是多少。
同樣重要的是要知道利率是否在趨向於與貨幣政策相一致的走向,更具體地說是否跟隨著貨幣政策的運行周期。如果一段時間內利率一直在下降,那國家一定會適時出台貨幣政策使其上漲。稅率將在某些時候開始上漲。你可以看到投機者一直在試圖找出什麼時候發生以及會有多大的漲幅或降幅。
市場會告訴他們這是自然規律。預期的轉變是一個信號,即投機將開始,隨著利率不斷變化,將有更多動作。隨著貨幣政策的逐步轉變,利率變化,市場情緒也可能從單一報告突然改變。這導致利率以更激烈的方式改變,或者甚至與原來預期的方向相反。所以最好時刻關注!以下是監控利率期望的一種方法,也是最受關注的新聞發布報告之一。
美聯儲的「點陣」——美國中央銀行利用這一信號預測利率走勢
美聯儲會議後公布的「聯想點圖」顯示了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16名成員(美聯儲中實際負責設定利率的大股東)的預測。
利率差
隨意選擇一對貨幣對許多外匯交易商使用一種將一種貨幣利率與另一種貨幣利率進行比較的技術,作為決定貨幣是否可能削弱或加強的起點。兩個利率之間的差異,被稱為「利率差」,是關注的關鍵價值。 這種差價可以幫助您識別可能不明顯的貨幣轉換。
增加的利率差異有助於加強較高收益的貨幣,並且有利於較低收益貨幣的收窄差額。如果兩個國家的貨幣利率走向相反,往往會產生一些市場最大的波動。
一種貨幣的利率上升與另一貨幣的利率下降相結合,是急劇波動的完美方程!
名義與實際利率
當人們談論利率時,他們是指名義利率或實際利率。兩者有什麼不同?名義利率是通貨膨脹調整前的利率。實際利率=名義利率 - 預期通貨膨脹名義利率通常是您所看到的所列的基準利率(例如債券收益率)。市場關注實際利率。如果您的債券名義收益率為6%,但通貨膨脹率為5%,債券的實際收益率為1%。這是區分兩者一個巨大的差異。
⑸ 外匯市場上影響匯率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外匯漲跌趨勢的因素:
1.利率
利率作為一國借貸狀況的基本反映,對匯率波動起決定性作用。高利率國家會發生資本流入,低利率國家則發生資本外流,資本流動會造成外匯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從而對外匯匯率的波動產生影響。一般來說,利率提高則貨幣升值,反之貨幣貶值。比如國內利率提高,則人民幣升值;國內利率降低,則人民幣貶值。
2.政治局勢
判斷外匯行情的漲跌不僅要從人民幣匯率來看,還要根據國情和全球市場的局勢,央行對匯率的高低態度來分析,比如英國脫歐、貿易戰等事件就對外匯市場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3.重要數據
非農一直是外匯、貴金屬等市場的投資者非常關注的行情,很多投資者也會借著非農行情公布時,在震盪的市場中獲利,而非農所公布的很多重要數據,就能看出是利好還是利空的趨勢。所以投資者們都喜歡通過 hmafx外匯的手機端進行操作,不僅能實時獲得最新的行情資訊,還可以最低5美元的資金秒速建倉下單,而遇到非農等重大行情時,還會有專業的分析師坐鎮指導帶單,投資者想要獲利會容易得多。
4.通貨膨脹。
國內外通貨膨脹的差異是決定匯率長期趨勢的主導因素,如果一國通貨膨脹高於他國,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就會趨於貶值;相反則升值,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因素。
⑹ 外匯市場的案例和什麼是外匯市場
外匯市場,指從事外匯買賣的交易場所,或者是各種不同貨幣相互之間進行交換的場所。
我某外貿公司代理國內某客戶從比利時進口設備一台,計價貨幣為比利時法郎。在合同執行過程中,對方提出延期交貨,我方用戶表示默認,未做書面合同修改文件。後因比利時法郎升值,我進出口公司不得不比訂約時多支出了31萬美元。
【案情】
1993年10月,我某進出口公司代理客戶進口比利時紡織機械設備一台,合同約定:總價為99,248,540.00比利時法郎;價格條件為FOB 安物衛普;支付方式為100%信用證;最遲裝運期為1994年4月25日。
1994年元月,我方開出100%合同金額的不可撤銷信用證,信用證有效期為1994年5月5日。 (開證日匯率美元對比利時法郎為1:36)。
1994年3月初,賣方提出延期交貨請求,我方用戶口頭同意賣方請求,延期31天交貨。我進出口公司對此默認,但未作書面合同修改文件。
3月底,我進出口公司根據用戶要求對信用證作了相應修改:最遲裝運期改為5月26日,信用證有效期展至1994年6月21日。
時至4月下旬,比利時法郎匯率發生波動,4月25日為1:35(USD/BFR),隨後一路上揚。
5月21日貨物裝運,5月26日賣方交單議付,同日匯率漲為1:32(USD/BFR)。在此期間,我進出口公司多次建議用戶作套期保值,並與銀行聯系做好了相應准備。但用戶卻一直抱僥幸心理,期望比利時法郎能夠下跌。故未接受進出口公司的建議。
賣方交單後,經我方審核無誤,單證嚴格相符,無拒付理由,於是我進出口公司於6月3日通知銀行承付並告用戶准備接貨,用戶卻通知銀行止付。因該筆貨款是開證行貸款,開證時作為押金劃入用戶的外匯押金帳戶。故我進出口公司承付不能兌現。
後議付行及賣方不斷向我方催付。7月中旬,賣方派員與我方洽談。經反復協商我方不得不同意承付了信用證金額,支出美金310餘萬元。同時我進出口公司根據合同向賣方提出延遲交貨罰金要求BFRl,984,970.00(按每7天罰金0.5%合同額計),約合62,000. 00美元(匯率為1:32)。最終賣方僅同意提供價值3萬美元的零配件作為補償。此合同我方直接經濟損失約31萬美元,我銀行及進出口公司的信譽也受到嚴重損害。
【分析】
本案是匯率波動的風險造成貨物買賣損失的典型案例,但在風險出現時,本來有可能避免或減少的損失又由於代理關系及資金來源的特殊性使得我方延誤了時機。縱觀項目運作全過程,我方有如下失誤:
第一, 計價支付貨幣選用不當。在國際貨物買賣中,計價及支付貨幣選擇是非常重要的。計價貨幣通常與支付貨幣為同一種貨幣,這些貨幣可以是出口國貨幣或進口國貨幣,也可以是第三國的貨幣,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的情況下,買賣雙方都將承擔一定的匯率變化風險。因此,作為交易的雙方當事人,在選擇使用何種貨幣時,就不得不考慮貨幣匯價的風險。首先,應考慮所選用的貨幣是不是可自由兌換的貨幣;其次,對可自由兌換的貨幣要考慮其穩定性。特別是在遠期交貨的大宗貨物買賣中,選用匯率穩定的貨幣作為支付貨幣,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洽商的基本原則,也是買賣雙方都易於接受的條件。除非我們能夠預測某種貨幣在交貨期會發生貶值,為獲取匯率變化的利益而選用某種貨幣。即通常所說的「進口選軟幣,出口選硬幣」,但這只是單方面的期望,而且應建立在對所選貨幣匯率變化趨勢的充分研究之上。但實際上交易的對方也會作出相應考慮。因此我們說,當以貨物買賣為目的的合同金額較大時,選用匯率穩定的貨幣支付是比較現實的。在本案中,合同金額近300萬美元,交貨期為簽約後6個月。我方在未對匯率做任何研究的情況下,接受以比利時法郎為支付貨幣的交易條件,這就給合同留下了匯率風險損失的隱患。因為比利時法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不屬於幣值穩定的貨幣。
第二,輕率接受延期交貨條件,使風險成為現實。當交貨前賣方提出延遲交貨請求時,我方仍未意識到合同的潛在風險,無條件地接受了賣方的要求,雖未做書面的合同修改但卻按賣方提出的條件修改了信用證。這時若意識到匯率風險,則完全應以匯率風險由賣方承擔作為接受延遲交貨的條件,實際情況證明:正是這無條件地接受延期交貨使得我方的匯率風險變成現實。
第三,對風險沒有採取相應的保值措施,造成重大損失。在國際貨物買賣中,為防止匯率變動而帶來的損失,可以採用遠期外匯買賣等外匯保值措施。在本案中,4月下旬比利時法郎上漲時我方進出口公司為避免或減少損失,建議採取套期保值的做法是十分正確的,但用戶卻心存僥幸,拒絕採取防範措施。結果損失發生且無法挽救時又無理拒付,造成我方經濟、信譽雙重損失。由此可見,對遠期交貨的進出口業務增強匯率波動風險意識,慎重選擇支付貨幣,採用金融上的操作手法防範和減少損失是至關重要的。
⑺ 《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我國外匯市場的影響及對策》論文怎麼寫
加我吧 我可以幫幫你的
專業的